白凌婷 邵欣悅
摘要:“四史”教育不僅是當前高校黨校工作的核心內容,更是為國家發(fā)展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徑。新時代背景下要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黨校工作中,通過提升其在日常理論學習和培訓過程中占據的比例,促使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在政治意義、教育意義、隊伍建設等層面,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深層原因,并將其中的理論知識、價值內涵具象出來,聯系自身工作實際加以運用,從政治性、實效性、延展性的角度思考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黨校工作的現實路徑,從而使我們黨的建設工作行穩(wěn)致遠。
關鍵詞:“四史”教育;高校黨校;黨建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
基金項目:2020年度桂林理工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項目“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GUTDJ2020008);2018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基于‘四個正確認識’導向的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2018SZ049);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重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研究”(2018MSZ013)。
作者簡介:白凌婷,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講師;邵欣悅,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輔導員。(廣西桂林541004)
中圖分類號:D261.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2)03-0144-04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首次提出了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以下簡稱“四史”)的重要命題。高校黨校是對黨員干部與師生群體進行理論教育的主要陣地,是錘煉黨員黨性與提升理論素養(yǎng)的關鍵場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要充分重視歷史作為教科書的重要作用,通過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與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全面性學習,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新時代高校黨校的工作要在推進“四史”教育中得到強化與夯實?!八氖贰苯逃粌H是當前階段高校黨校所圍繞的核心內容,更是為國家發(fā)展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要提升“四史”教育在高校黨校日常理論學習與培訓中所占的比重,以強化在高校黨校中的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對于黨的成長史的正確認識,并對照自身的工作實際,將“四史”教育中的理論知識、價值內涵具象出來,在自身崗位中加以實踐和運用,在凸顯“四史”教育價值導向性的同時,進一步促進高校黨校向好發(fā)展,為我們黨的建設工作保駕護航[1]。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黨校工作的現狀分析
(一)“四史”教育的政治性有待進一步凸顯
“四史”教育彰顯出的政治性特點非常鮮明。學習黨史旨在讓領導干部和師生群體堅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尤其是在政治層面上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開展新中國史教育有利于了解國家成立和推進建設事業(yè)的艱辛與不易,從而使高校師生群體擔起各自肩上的責任站好崗;改革開放史展示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事業(yè)從誕生到探索再到如今一步步創(chuàng)造奇跡的偉大進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是涵蓋了上述全部內容的歷史,通過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教育可以使高校的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將歷史與現實銜接起來,從系統性和全面性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發(fā)展至今的理論意義、實踐價值和時代定位,從而體會出開展“四史”教育的價值旨歸、核心精神與現實要求[2]。目前,高校黨校在開展“四史”教育的過程中,在歷史性教育層面下的功夫很足,著重于全面細致地介紹“四史”的來龍去脈,但“四史”教育在這背后的政治性特點也應更加鮮明的凸顯出來。綜合來看,“四史”中蘊含著豐富且深邃的政治性教育內容,這是當下高校教育工作亟待探索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四史”教育的實踐性有待進一步深化
現階段,高校黨校開展的“四史”教育仍然是以理論講授的形式為主。通過理論講授可以讓高校師生群體整體掌握“四史”知識,筑牢理論基礎,從而在實踐過程中有所依托。這是高校黨校學習的傳統特點之一,但理論講授也存在缺乏直觀性與針對性的問題。高校中占比最大的就是青年學生群體,而青年學生普遍具有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等群體性特點,因此可能會對僅采用理論講授或者大部分采用理論講授的方式產生抵觸情緒。在推進“四史”教育過程中,如果選擇與師生群體間互動較少的單一形式,很難達到“四史”教育的預期目標?!八氖贰苯逃闹攸c不在于簡單地向師生群體講解基礎理論和歷史進程,而是需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從根本層面上內化核心機理,從而實施具有整體性、目的性、實質性的實踐教育活動。因此,高校黨校在開展“四史”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搭建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的橋梁,既要提升理論素養(yǎng)又要培養(yǎng)實踐能力。
(三)“四史”教育的時代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史”教育彼此之間并不是相互割裂的,相反,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交相呼應的。“四史”教育開展與實施的目的是使高效黨校中的黨員干部與師生群體充分認識和理解我們之所以能夠生活在新時代背景下,是因為黨不畏艱險通過革命斗爭的歷史進程,創(chuàng)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偉大工程,從而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實踐局面。通過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使命擔當,使學生積極投身于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之中。同時,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凸顯高校黨校開展“四史”教育的時代價值,不應出現與當下時政貼合不緊密的情況,“四史”雖為四個部分,但其內容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能割裂開來。高校黨校中實施的“四史”教育無論就歷史層面、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來看都至關重要,應體現出整體性、系統性、全面性的鮮明特點,特別是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提升時代性,了解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的真正所需,避免出現脫離現實發(fā)展環(huán)境、文化發(fā)展環(huán)境,脫離教育內涵和教育形式等問題。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黨校工作的內在意義
(一)從政治意義層面凸顯黨校性質與功能
關于黨校的性質和功能,《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黨校(行政學院)是黨領導的培養(yǎng)黨的領導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陣地,是黨和國家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重要智庫。高校黨校同樣也不例外。通過“四史”教育的開展和推進,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可以深刻理解國家當下所處的歷史方位與自身肩上擔負的使命責任,弄清楚為何要一以貫之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捍衛(wèi)我國根本指導思想的真理性與科學性。在目前階段,“四史”教育為了促進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的思想提升,在理論內容及涉及領域等方面覆蓋范圍比較全面,而普及這些內容讓大家所熟知和理解正是彰顯高校黨校的性質,發(fā)揮高校黨校引領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用先進思想武裝自己頭腦的基本功能?!八氖贰苯逃拈_展有利于完善高校黨校的學習內容,更好地體現出其提升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思想政治素質的“熔爐”作用[3]。
(二)從教育意義層面牢記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
對黨的發(fā)展進程的了解和銘記是每一名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高校黨校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要想有所作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黨的歷史了解透徹并且銘記于心。建黨至今,中國共產黨已發(fā)展壯大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這百年之間發(fā)展的寶貴經驗與實踐在新時代背景下,于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來說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獨特教育資源。
展現黨在發(fā)展歷程中的成就時刻和革命精神,可以使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因成為其中一員而受到精神鼓舞、不斷強化自身的黨性修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紅色革命資源除了作為黨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之外,還可以在高校黨校教學過程中充當教學資源的角色。因此,高校黨校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黨的成長歷程,根據時政背景以及學員學習實際來創(chuàng)新傳承黨的發(fā)展歷程的理念,使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在親身感受與學習這些鮮活素材的基礎上,增進自己對于“四史”的理解,使自身在政治、思想、情感等層面的認同度大大提升,從而對我們國家的道路選擇更加堅定,始終為國家發(fā)展目標和人民美好追求而努力奮斗[4]。
(三)從隊伍建設層面保持黨員干部的先進性
高校黨校中的“四史”教育活動可以在理論素養(yǎng)和思想指引方面對年輕黨員和師生群體加以正確引領和指導,促使他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通過“四史”教育傳遞和呈現給大家的思想理念和政治信念,有利于使黨員干部和師生隊伍意識到無論在任何時期都要始終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發(fā)自心底地理解認同黨在百年歷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努力,真心愿意在自身崗位上為肩負的責任使命付出具體行動。黨員干部隊伍的先進性正是通過高校黨校的管理方式和學習內容的更新才不斷得到強化和保持,純潔性教育也在此之中有所涉及,先進性與純潔性是使黨的肌體永葆生機的寶貴品質。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實際上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在高校黨校中融入“四史”教育有助于為我們黨的建設工作穩(wěn)定向前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人才。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黨校工作的具體路徑
(一)學風紀律雙約束,凸顯“四史”教育政治性
網絡時代中充斥著各種復雜的思想和言論,特別是西方國家散播的不良信息與錯誤思潮,給我們黨的建設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這種背景下更需要高校黨校在推進“四史”教育的過程中強化學風和紀律,凸顯“四史”教育的政治性。第一,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要以行動講政治,用高校黨校的學風和紀律嚴格約束自己?!八氖贰眱热菔歉咝|h校學習的重要內容,黨員干部是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的“領頭雁”,要用“四史”教育武裝頭腦,發(fā)揮“四史”內容的教育引導作用和政治引領作用,強化“四史”內容的政治功能,嚴格要求自己,在理論學習中發(fā)現問題、改正問題,在政治實踐中站穩(wěn)立場。第二,師生群體自覺提升政治素養(yǎng),深入了解“四史”教育的深刻內涵。面對不良信息與錯誤思潮的沖擊,高校黨校要充分發(fā)揮“四史”教育的政治引領功能,引導師生群體堅定立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自身政治素養(yǎng),內化“四史”教育的深刻內涵,明晰“四史”教育的重大意義,嚴守高校黨校紀律,培養(yǎng)良好學風,在“四史”學習中進一步堅定政治信仰[5]。
(二)理論實踐雙驅動,深化“四史”教育實效性
第一,強化“四史”學習,通過理論宣講、黨課、自主學習、集中學習等方式深化“四史”學習。通過宣講學習,將“四史”內容講深講透,讓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了解“四史”內容,將“四史”內容悟深悟透。黨課講授既是向師生群體介紹自己心得的過程,也是自身再次領悟的過程,既要將自己對“四史”的理解講授出來,也要在講授過程中產生新的共鳴;通過自主學習和集中學習,提升“四史”學習敏感度,通過思想交融和“頭腦風暴”激發(fā)師生群體學習興趣,讓大家通過聆聽與被聆聽的方式增強“四史”教育的實效性。第二,深化“四史”實踐,運用實地參觀、節(jié)日紀念、志愿慰問、文藝匯演、主題活動等形式深化“四史”實踐。實地參觀紅色紀念設施,使理論學習的內容在實踐中得到佐證;開展節(jié)日紀念活動,營造銘記歷史的良好氛圍,讓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深知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通過志愿慰問,與老一輩革命家深入交談,了解歷史的發(fā)展軌跡,學習老一輩革命家不畏艱難的革命家精神;以文藝匯演的形式,將理論內容轉化為詩歌、舞蹈、情景劇等,直觀地表現在師生群體面前;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例如“四史”知識競賽等活動,堅定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的政治信仰,深化“四史”教育的實效性。
(三)內容方法雙創(chuàng)新,強化“四史”教育延展性
傳統的高校黨校教育模式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不僅在內容上要創(chuàng)新,在方法上也要創(chuàng)新。對于“四史”的學習,一方面,高校黨校要創(chuàng)新學習內容,將學習內容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在理論中領悟“四史”內容,在工作中踐行“四史”知識,引導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提升政治修養(yǎng),在“四史”學習中領悟時代發(fā)展的新氣息,在“四史”教育中提煉時代發(fā)展的信息。另一方面,高校黨校要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將“四史”內容融入實際工作中,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借助新時代網絡技術,拓寬“四史”教育的幅度和范圍,強化“四史”教育延展性。一是根據黨校實際情況優(yōu)化高校黨校教育模式,為創(chuàng)新高校黨校培訓內容和方式奠定基礎;二是根據時代的發(fā)展依托高校黨校創(chuàng)新技術,通過當下流行的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讓黨校在新技術的發(fā)展中提升培訓效果,強化理論教育;三是根據高校黨校實際情況考量高校黨??己朔绞剑槍h員干部和師生群體要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既要在“四史”的理論學習中提升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的綜合素質,也要在“四史”實踐中,堅定政治信仰,錘煉革命品格[6]。
“四史”教育中涉及的理論知識內容充分展現了四個歷史的發(fā)展脈絡,給新時代背景下的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視角,也為高校黨校的培訓學習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論教育內容。在日后高校黨校不斷完善工作的過程中,要繼續(xù)挖掘“四史”教育的作用與價值,促使黨員干部和師生群體真正知史懂史,愛國擔責。
參考文獻:
[1]王樹蔭,耿鵬麗.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5).
[2]林于良.高?!八氖贰苯逃簝r值有歸·現實困境·路徑選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11).
[3]鄭崇玲.新中國史為新時代高校鑄魂育人提供豐厚精神滋養(yǎng)[J].中國高等教育,2020(5).
[4]孫力,田志軒.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時代使命[J].思想理論教育,2020(6).
[5]李福歡.新時代如何做好基層黨校黨建工作之思考[J].黨史博采(下),2020(2).
[6]萬鴻湄.切實做好黨校(行政學院)干部教育培訓工作[N].西藏日報(漢),2020-11-30(6).
責任編輯:陳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