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葉 進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性早熟是指女孩8 歲以前、 男孩9 歲以前出現(xiàn)第二性征發(fā)育的一種兒童代謝異常性疾病[1]。根據(jù)下丘腦- 垂體- 性腺軸(HPG 軸)是否完全啟動,性早熟又可分為中樞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其中臨床上尤以特發(fā)性中樞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和單純?nèi)榉吭绨l(fā)育(idiopathic premature thelarche,IPT)最為多見。相關(guān)指南提出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適用于兒童快進展型ICPP 和快進展型青春期的治療,而對于其他類型的性早熟臨床上多實施密切觀察及生活方式干預,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2]。部分患兒在此觀察等待階段可出現(xiàn)發(fā)育進程加速、骨齡快速增長的情況。相較于西醫(yī)治療,中醫(yī)辨證論治、隨證加減的特性使得中醫(yī)藥在女童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的治療中應用范圍更加廣泛。中醫(yī)多將女童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歸于“乳疬”或“乳癖”的范疇,認為其病因是腎氣充盛、天癸早至,與肝、脾、腎密切相關(guān),治療上總以滋陰降火為根本大法,辨證輔以疏肝理氣、健脾化痰之藥。葉進教授在臨證時強調(diào)以多病機或復合病機辨證治療女童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認為此病的病機多以肝腎陰虛為本,痰火為標[3],常用抗早顆粒加減治療本病,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調(diào)節(jié)性激素的水平,縮減卵巢的體積,延緩骨齡的進展及發(fā)育進程,最終達到推遲患兒月經(jīng)初潮年齡和改善其身高的目的[4-5]。本文主要研究用抗早顆粒加減治療女童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的效果。
回顧性選取江蘇省中醫(yī)院東華病歷系統(tǒng)收錄的2017 年8 月至2020 年9 月期間就診于該醫(yī)院生長發(fā)育??迫~進教授門診的100 例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女童的電子病歷進行研究。按照相關(guān)診斷標準將其分為ICPP 組(n=33)和IPT 組(n=67)。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詳見表1。
表1 ICPP 組患兒、IPT 組患兒的一般資料
參照2016 年《中醫(yī)兒科臨床診療指南·性早熟(修訂)》對納入的病例進行中醫(yī)辨證分型[1],結(jié)果顯示,在100 例患兒中,陰虛火旺證患兒有18 例,肝郁化火證患兒有22 例,痰濕壅盛證患兒有23 例,痰火互結(jié)證患兒有37 例,其中痰火互結(jié)證患兒所占的比例最高,達到37.00%。
ICPP 的西醫(yī)診斷標準是:參照《中樞性性早熟診斷與治療共識(2015)》,若女童存在以下表現(xiàn),可診斷其患有ICPP :1)8 歲以前出現(xiàn)第二性征發(fā)育或10 歲以前月經(jīng)來潮。2)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達青春期水平。GnRH 激發(fā)試驗:免疫化學發(fā)光法測定促黃體生成激素(LH)峰值≥5.0 IU/L。3)性腺增大:進行B 超檢查提示卵巢容積>1 mL,并可見多個直徑≥4 mm 的卵泡。4)進行垂體MRI 檢查未見明顯的占位性病變。5)線性生長加速:年生長速率高于正常兒童。6)骨齡超越實際年齡1 歲或1 歲以上。IPT 的西醫(yī)診斷標準是:參照2011 年《性早熟診療指南(試行)》[7],若女童存在以下表現(xiàn),可診斷其患有IPT :1)表現(xiàn)為只有乳房早發(fā)育而不呈現(xiàn)其他第二性征,乳暈無著色。2)血清雌二醇和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的基礎值常輕度增高。3)一般呈非進行性自限性病程,部分患兒乳房可自然消退。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上述西醫(yī)診斷標準。2)發(fā)病年齡<8 歲。3)門診電子病歷資料齊全或后期進行病歷電話隨訪。4)使用抗早顆粒加減治療的時間超過3 個月。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存在由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器質(zhì)性病變或由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所導致的真性性早熟。2)存在假性性早熟,包括由性腺腫瘤、腎上腺疾病、外源性攝入含性激素類藥物或食物所導致的假性性早熟及多發(fā)性骨纖維結(jié)構(gòu)不良伴性早熟。3)存在部分性性早熟中的其他類型,包括單純性陰毛早現(xiàn)和單純性早初潮等。4)合并有嚴重的肝臟、腎臟、心臟或造血系統(tǒng)疾病。5)治療的時間<3 個月或后期病程進展改用GnRHa 治療。
用抗早顆粒加減對100 例患兒進行治療,其基本方是:陳皮6 g、制半夏6 g、茯苓10 g、知母6 g、黃柏6 g、生地10 g、丹皮10 g、夏枯草10 g、生山楂10 g。隨證加減:肝郁化火癥狀明顯者加醋柴胡6 g、川芎6 g ;有陰道分泌物者加椿根皮10 g、龍膽草2 g ;形體肥胖者加澤瀉10 g、車前子10 g。顆粒劑,溫水沖服,每天服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
記錄100 例患兒治療的時間。比較100 例患兒治療前后的骨齡與實際年齡差值(BA-CA)、子宮體積、卵巢體積、卵泡數(shù)目、BMI 及臨床癥狀積分。觀察100 例患兒治療前后乳房的Tanner分期。比較ICPP 組患兒、IPT 組患兒治療前后的BA-CA、子宮體積、卵巢體積、卵泡數(shù)目、BMI及臨床癥狀積分。比較治療時間不同(3 ~6 個月、7 ~12 個月)的患兒治療前后的BA-CA、子宮體積、卵巢體積、卵泡數(shù)目、BMI 及臨床癥狀積分。臨床癥狀積分的總分為30 分,具體評分標準如下:主要癥狀:1)乳房發(fā)育分期:Ⅰ期計0 分,Ⅱ期計2 分,Ⅲ期計4 分,Ⅳ期計6 分;2)骨齡提前:<1a 計0 分,(1a,2a)計2 分,(2a,3a)計4 分,≥3a 計6 分;3)卵巢容積:<1 mL 計0 分,(1 mL,2 mL)計2 分,(2 mL,3 mL)計4 分,≥3 mL 計6 分。次要癥狀:包括脾氣急躁、形體肥胖、有陰道分泌物、嗜食肥甘、舌質(zhì)偏紅、舌苔厚膩6 項,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無癥狀計0 分,癥狀輕計1 分,癥狀明顯計2 分。
用SPSS 19.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 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分別用χ2、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100 例患兒中,持續(xù)治療3 ~6 個月的患兒有69 例,持續(xù)治療7 ~12 個月的患兒有29 例,持續(xù)治療1 年以上的患兒有2 例。其中有69.00%(69/100)患兒的療程在半年之內(nèi),提示兒童對于長期進行中藥治療的接受度較低。
治療前后,100 例患兒的BA-CA、卵巢體積、卵泡數(shù)目、BMI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00 例患兒的子宮體積大于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100 例患兒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s)
表2 100 例患兒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s)
注:子宮體積=π/6× 長× 寬× 厚;卵巢體積=π/6× 長×寬2。
指標治療前治療后P 值BA-CA(歲)0.58±1.190.82±1.28>0.05子宮體積(cm3) 1.27±0.692.23±2.12<0.05卵巢體積(cm3) 1.66±1.021.88±1.13>0.05卵泡數(shù)目(個)3.62±2.193.75±1.90>0.05 BMI16.54±1.92 16.57±1.81>0.05臨床癥狀積分(分)8.72±3.227.76±3.34<0.05
治療后,100 例患兒的乳房明顯縮小,其中有32 例(占32.00%)患兒的乳房縮小至幼兒水平。治療后,100 例患兒乳房的Tanner 分期明顯低于治療前。詳見圖1。
圖1 100 例患兒治療前后乳房的Tanner 分期
治療后,ICPP 組患兒、IPT 組患兒的BACA、卵巢體積、卵泡數(shù)目、BMI 均有一定改善,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IPT 組患兒的子宮體積大于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ICPP 組患兒的子宮體積大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ICPP 組患兒的臨床癥狀積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ICPP 組患兒、IPT 組患兒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s)
表3 ICPP 組患兒、IPT 組患兒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s)
ICPP 組(n=33)P 值IPT 組(n=67)P 值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BA-CA(歲)1.22±1.041.52±0.98>0.050.27±1.130.47±1.27>0.05子宮體積(cm3)1.47±0.903.11±2.85<0.051.17±0.541.80±1.40<0.05卵巢體積(cm3)1.74±1.022.19±1.39>0.051.62±1.021.72±0.95>0.05卵泡數(shù)目(個)3.44±1.924.15±1.88>0.053.71±2.283.55±1.88>0.05 BMI16.89±1.8316.58±1.35>0.0516.37±1.9416.57±2.00>0.05臨床癥狀積分(分)10.24±3.149.48±2.84>0.057.97±2.986.72±3.06<0.05
治療時間為3 ~6 個月的患兒:治療前后其BA-CA、卵巢體積、卵泡數(shù)目、BMI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其子宮體積大于治療前,臨床癥狀積分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時間為7 ~12 個月的患兒:治療前后其卵巢體積、卵泡數(shù)目、BMI、臨床癥狀積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其BA-CA 和子宮體積均大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治療時間不同的患兒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s)
表4 治療時間不同的患兒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的對比(± s)
指標治療時間為3 ~6 個月(n=69)P 值治療時間為7 ~12 個月(n=29)P 值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BA-CA(歲)0.41±1.230.53±1.35>0.050.87±0.951.41±0.83<0.05子宮體積(cm3)1.23±0.661.64±0.99<0.051.39±0.773.58±3.20<0.05卵巢體積(cm3)1.56±0.941.60±0.82>0.051.95±1.172.44±1.47>0.05卵泡數(shù)目(個)3.67±2.163.37±1.81>0.053.81±2.324.53±1.85>0.05 BMI16.68±1.9116.62±1.78>0.0516.20±1.9116.52±1.91>0.05臨床癥狀積分(分)8.01±2.946.64±2.79<0.019.97±3.109.97±2.94>0.05
乳房發(fā)育是女性青春期發(fā)育第一個顯著的軀體化表現(xiàn),也最易被家長及兒童發(fā)現(xiàn)。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女童的生長發(fā)育加速,性早熟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性早熟患兒的個體發(fā)展形式呈多元化,很多患兒在等待或觀察期間骨齡進展迅速,生長潛能明顯受損[8]。用中醫(yī)藥彌補該階段西醫(yī)治療的不足,一直是我們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中醫(yī)對于性早熟病因病機的認識多為腎陰不足,相火偏亢,陰陽平衡失調(diào),治療上多以培補腎陰、清熱瀉火、調(diào)節(jié)陰陽為主。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兒童超重/ 肥胖率的增加與性早熟發(fā)病率的升高存在相關(guān)性[9-10],“肥人多痰”“痰郁化火”,故葉進教授在臨證時尤其強調(diào)“痰火”的致病作用。葉教授自擬抗早顆粒加減治療女童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的效果顯著,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此藥可抑制HPG 軸,改善患兒的脂質(zhì)代謝[11]??乖珙w粒方由二陳湯合知柏地黃湯化裁而來。方中的制半夏可燥濕化痰、消痞散結(jié),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二者合用,則痰氣自除;茯苓可健脾行氣、滲濕化痰,與半夏、陳皮配伍,脾健則痰無以生;知母、黃柏可滋陰清熱、瀉火除煩、固腎堅陰,防止相火妄動,耗傷真陰,為治本之道;生地黃、丹皮可滋陰降火、活血散瘀;夏枯草可清熱瀉火、化痰散結(jié),是治療乳腺增大、乳房脹痛的特效藥;生山楂可行氣導滯。諸藥合用,標本兼治,痰消氣順,顧護真陰,相火自除,共奏健脾化痰、滋陰降火之功。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性早熟女童的超重/ 肥胖率較高,IPT 組患兒達25.00%,ICPP組患兒達39.00%,且本研究中性早熟女童的中醫(yī)證型以痰火互結(jié)證為主,占37.00%。性早熟兒童多飲食不節(jié)、形體偏胖,兼有脾氣急躁、五心煩熱、大便干結(jié)等癥狀,概由過食肥甘、營養(yǎng)過剩、久坐少動,致使脾失健運,痰濁內(nèi)生,郁而化熱,相火偏亢,陰陽失調(diào)所致。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100 例患兒的臨床癥狀積分和乳房發(fā)育情況均得到改善,提示用抗早顆粒加減治療女童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的效果較為理想。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抗早顆粒加減對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患兒的骨齡、卵巢體積、卵泡數(shù)目及BMI 等指標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改善效果不明顯;當治療時間達到6 ~12 個月時,隨著患兒骨齡和卵巢的自然發(fā)育,抗早顆粒治療的整體療效逐漸減弱。
綜上所述,用抗早顆粒加減治療女童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的效果較好,能顯著減輕其臨床癥狀。本研究旨在探索中醫(yī)藥治療女童性早熟伴乳房發(fā)育的新思路,為拓展中醫(yī)學傳統(tǒng)理論和推廣開發(fā)中藥新藥提供基礎。但本研究包含部分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停藥的病例,對于最終療效的判定存在一定影響。另外,部分單純?nèi)榉堪l(fā)育者病情可自行緩解,不能完全證實抗早顆粒治療的有效性,仍需通過更大樣本量及更多的對照組研究來佐證本研究結(jié)論。最后,兒童對于長期進行中藥治療的接受度較差,而采用GnRHa 治療只需1 個月治療1 次,且目前已上市的醋酸亮丙瑞林(抑那通)3 月劑型更加簡化了此病的治療過程。因此,改善中藥的口感、提高中藥治療的療效仍是現(xiàn)階段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