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先生有關教育的隨感雜文和在會議上、論壇上的發(fā)言,都是與撰寫時的教育現實相關,盡管時間過去了很久,但是再次讀來,文中的思想與理念依然不過時,依然對一線教師產生深遠影響。例如,本文,很多一線教師看到題目,也許會認為是“老生常談”,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是否真正達標了呢,在我們的思想深處是不是真正理解并感悟了這個問題的真諦,并在我們工作的每一處細節(jié)得以貫徹?
顧明遠先生說:“教育,是未來社會的希望?!苯逃浅袚鐣l(fā)展的責任的,作為教師,應該為能承擔這樣的責任而感到自豪,同時也應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教育好自己的學生。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是要在未來社會能為社會有益發(fā)展貢獻力量的人才,人才從小到大是需要其各階段的教師的悉心培養(yǎng)的。
而培養(yǎng)人才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的,不是一味地靠嚴格要求、靠暴力逼迫,就能成長為所謂的“人才”,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只能成長出“奴才”。也許一些教師的初心是好的,希望自己的學生早日成才,但是所有的幼苗都是需要不斷的、合適的營養(yǎng)供給,綿延的、細潤的水分滋養(yǎng)才能健康強壯地生長,越是急切地、全力地揠苗,非但不能助長,還會使細嫩的幼苗受到傷害,而這種從小受傷的苗兒怎么能在未來長成一棵上等有用之才呢?
希望每一位教師都首先成長為一名好園丁,在“潤物細無聲”的詩句里,看見自己的學生慢慢成長為社會的棟梁。未來社會,因教育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