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萍
(中共安陽市委黨校,河南 安陽 455000)
河南林州紅旗渠工程總投資近億元,長達十年,無數(shù)干部經(jīng)手,卻沒有發(fā)生較大的貪污腐敗案件,紅旗渠是一條“廉政渠”,蘊含著豐富的廉潔文化,紅旗渠紀念館被命名為“全國廉政教育基地”。開展新時代紅旗渠廉潔文化研究,從理論上來說是對紅旗渠精神研究的延伸,能夠填補紅旗渠文化研究的不足,能夠豐富紅旗渠和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從實踐上看是對“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內涵的補充,能夠為“三不”機制一體推進提供歷史借鑒,有利于推動以紅旗渠為載體的廉潔教育和廉潔文化建設。
關于廉潔,《辭?!方忉尀椤扒辶磺灏?。與‘貪污’相對?!标P于文化,馬克思認為,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這一劃分明確了文化的構成要素,為文化的分析提供了具體依據(jù)。關于廉潔文化,即廉潔的政治文化,和廉政文化相近,二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二者都屬于文化范疇,目標導向一致,都是為了實現(xiàn)廉潔政治。廉政文化的主體和對象是政府組織和公職人員,廉潔文化主體涵蓋的范圍更廣泛,除了政府組織和公職人員,還包含企業(yè)員工和社會大眾等??梢哉f廉潔文化包含著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對于廉潔文化具有引領作用。2009年底,中央紀委、中央宣傳部、監(jiān)察部等六部門曾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2022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從“廉政文化”變?yōu)椤傲疂嵨幕保蛔种?,凸顯了廉潔的政治文化建設范疇擴大,注重了廉潔政治生態(tài)的涵養(yǎng)。水相斗爭,為中國人民,仍然可以參考廉政文化的解讀,中紀委編寫的教程指出,廉政文化是“以廉政制度為基礎,以廉政理論為統(tǒng)領,以廉政思想為核心,以廉政文學藝術為載體,通過各種媒體的傳播和廣泛的社會參與,教育公職人員廉潔奉公,引導公眾崇廉、尚廉,形成良好的廉政建設的社會文化形態(tài)”[1]。在內容表現(xiàn)上,包含著《廉潔自律準則》的八條具體要求,也包含《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提到的“公而忘私、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等[2]。
紅旗渠廉潔文化是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關于廉潔的思想理論、價值理念、制度規(guī)范、行為方式、社會評價以及反映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物質載體的總和。按照馬克思對文化的分析,紅旗渠廉潔文化的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層次:一是紅旗渠廉潔精神文化,包含廉潔從政、克己奉公的政治觀念、尚儉戒奢、甘于奉獻的價值取向等。二是紅旗渠廉潔制度文化,包含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公私分明、勤儉節(jié)約的規(guī)章制度(包括權力制約制度、宣傳表彰制度、警示教育制度)、規(guī)范要求(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等。三是紅旗渠廉潔行為文化,包含林州人的民風民俗、日常行為方式等。四是紅旗渠廉潔物質文化,包含廉潔教育場所、文化設施、文化環(huán)境、廉潔標語口號、傳播媒介,彰顯修渠時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場所和器物等。
紅旗渠精神中的廉潔內容,屬于紅旗渠廉潔精神文化,是紅旗渠廉潔文化的核心內容。
(1)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1959年的一場大旱,把本就缺水的林縣逼上了絕境,只有“引漳入林”才能徹底解決林縣的缺水問題,這成為林縣人民的共識。而這時,恰是國家最困難的時期,“引漳入林”工程沒能納入國家計劃,沒有得到上級物質和資金的支持,甚至上級還建議等國家度過難關再修。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林縣縣委如果不修渠,對上對下都能有所交代,領導干部自身的發(fā)展不受任何影響。但修渠就面臨著物質資金的困難和修渠失敗的風險,就要擔責,還有可能丟官。最終林縣縣委從人民愿望出發(fā),敢于擔當、迎難而上,號召人民自力更生來修渠。從修渠的動機來看,不是為了所謂的政績和干部個人的利益,而是踐行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為的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這一出發(fā)點也使得黨員干部在修渠過程中能夠克己奉公,不謀私利,是“不想腐”的思想基礎。
(2)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紅旗渠的修建,共投資6 865.64萬元,其中1 025.98萬元是國家資助的,占到了資金總額的14.94%[3](P95)。為了解決物質和資金的不足,紅旗渠修建采取“四自帶”,即修渠人員自帶糧食、自帶工具、自帶錢、自帶生活用具。1960年至1966年間,自帶工具31萬余件,編抬筐3萬個;水泥用量的77%,炸藥用量的44%,石灰用量的100%,都是自己生產(chǎn)和制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紅旗渠是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這樣就易于做到勤儉節(jié)約;物質資金的短缺客觀上抑制了鋪張浪費的發(fā)生;修渠民工吃糠咽菜、天當房地當床的艱苦奮斗也深深感染著干部黨員,從情感上不忍損公肥私,能夠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里既包含著“不能腐”的客觀條件,也包含著“不想腐”的情感約束。
(3)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修渠是全縣人民的共同事業(yè)和迫切需求,同時工程艱巨復雜,單打獨斗難以完成。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林縣人民在縣委的領導下組織起來,團結協(xié)作,依靠集體智慧和力量完成個體所不能完成的修渠事業(yè)。由于糧食短缺,工地上吃飯時按人分飯,一人一份,當時很多家庭一家?guī)卓诙荚诠さ?,一家人中,女人省下點,給干重活的男人吃,老人省下點,給年輕人吃,這是家庭的團結和諧;紅旗渠修建還得到了山西平順縣人民群眾以及其他地方干部群眾的無償援助。那是一個舉國貧困的時代,在大家都不寬裕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慷慨解囊支持林縣,這樣的情景之下,又有哪個干部黨員忍心去多吃多占、貪污浪費?這一實踐孕育了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是對自私自利個人主義的摒棄,培育了“不想腐”的情懷。
(4)無私奉獻的共產(chǎn)主義覺悟。除險隊長任羊成一根繩子吊在半空中去施工,隨時有墜崖身亡或者撞上崖壁粉身碎骨的危險,他為什么就敢去做呢?在紅旗渠干部學院勞模訪談的課堂上,他回答說:“我是在黨員大會上舉過拳頭發(fā)過誓的,那我能怕嗎?怕死就別當共產(chǎn)黨員,當了共產(chǎn)黨員就不能夠怕死?!惫伯a(chǎn)黨員的誓言成了他的勇氣和膽量。當死都不怕的時候,還會計較別的得失嗎?面對撤職罷官的風險,縣委書記楊貴在會上明確表態(tài):“我們都是共產(chǎn)黨員,黨的干部,我們的黨性原則不允許我們眼睜睜看著地里旱得長不出莊稼,十幾萬人翻山越嶺找水吃而無動于衷。自然災害是事實,但是,都坐著等老天爺?shù)亩髻n,戰(zhàn)勝不了災難。如果那樣的話,自己的烏紗帽保住了,可遭罪的還是老百姓!”[4]無私則無畏,楊貴不是捂著烏紗帽在做官,而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chǎn)主義覺悟忘我奉獻。牢記“共產(chǎn)黨人是干什么的”這個根本,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紅旗渠建設過程中堅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并且注重通過監(jiān)督推動落實,一系列制度規(guī)范織密了“不能腐”的籠子,實現(xiàn)了廉潔從政,為“廉政渠”的修成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1)干部管理制度,破除特權,促進干部清正廉潔做表率。實行“五同”制度,干部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商量”;推行干部參加勞動制度,規(guī)定黨員干部要帶頭到最困難、最危險的地方去勞動。一方面破除了領導干部的特權和特殊待遇,把領導干部置于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促進干部講規(guī)矩有紀律,干部自然“不能腐”,而且還要在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等方面為群眾樹立表率。另一方面,干部與群眾打成一片,甚至帶頭干最困難最危險的工作,感同身受群眾的疾苦,與群眾結下深厚的情誼,自然也不忍心貪占群眾利益,培育了“不想腐”的情懷。
(2)財物管理制度,破除徇私舞弊、貪污浪費。總指揮部就錢款、物質管理出臺一系列制度,如1960年2月15日,《林縣引漳入林總指揮部關于生活管理和財務開支的制度》發(fā)布,規(guī)定一切辦公用品必須經(jīng)批準方可領??;一切開支必須事前有批準方可報銷。2月21日發(fā)布《林縣引漳入林總指揮部財糧金融股工作意見》,規(guī)定糧食補助發(fā)放向勞動一線傾斜,嚴格掌握確切人數(shù),無虛報人數(shù),無糧食投機、無不付糧票、無糟蹋浪費等。在資金管理上,規(guī)定較大數(shù)額一律經(jīng)銀行進行非現(xiàn)金結算,設定單位日留存現(xiàn)金數(shù)額,充分利用銀行營業(yè)所管理現(xiàn)金。1962年11月5日,出臺《關于民工糧款補助的幾項規(guī)定》,實行“兩查三對照”的辦法發(fā)放糧、款,嚴格物資管理,確保勤儉節(jié)約。兩查即查三表(出勤表、伙食表、記工表)、查四條(傷條、病條、請假條、勤雜條);三對照即糧款對照、款數(shù)和工數(shù)對照、領條和表對照,手續(xù)嚴格,執(zhí)行認真,基本上杜絕了虛報冒領的不合理現(xiàn)象。消耗物資(炸藥、雷管、導火線等)執(zhí)行包工定額,超用不補,節(jié)約提獎;抬筐、抬杠、麻繩實行以舊換新。半固定性的生產(chǎn)工具,像鋼釬等,實行合理耗損,超出合理耗損的折價賠償。固定性的生產(chǎn)工具,像鐵繩、膠木車等,實行了保本保質,如無故損失的,按規(guī)定的價格如數(shù)賠償。真正做到了提物有證據(jù),調撥有單據(jù),出入有手續(xù),月月清點三對照。因此,各項工具很少丟失,并且充分發(fā)揮了它的應有作用。1963年3月15日,出臺《關于財物管理的幾項制度》,進一步對糧款補助、物質管理、財務開支作出詳細規(guī)定。特別是提出財務人員調換離職前要進行賬目、物資清點。1965年9月15日,出臺《關于實行糧款財物包干和管理的幾項規(guī)定》,規(guī)定經(jīng)費使用要建賬立冊,不得以單據(jù)代賬,白條手印不能作為正式收支憑證,做到賬物、賬款、賬據(jù)、賬賬相符,確保公款不被挪用。1966年3月20日,下發(fā)《關于認真搞好竣工清財?shù)耐ㄖ?,要求財務人員離職前要交清糧款和其他一切物資,要求各指揮部對剩余物資進行清繳,嚴防貪污、盜竊、浪費發(fā)生,確保集體財產(chǎn)不因竣工而流失[5]。
(3)行為規(guī)范制度,養(yǎng)成廉潔做事好習慣。為了嚴格施工紀律,1962年1月10日,紅旗渠總指揮部制定并發(fā)布《民工應遵守的十項制度》,對民工行為作出規(guī)范化要求,其中不乏廉潔做事的要求。如第二項制度規(guī)定:“每個民工都應該自覺遵守勞動紀律,要做到:出勤足,不曠工,上工不遲到,下工不早退(完成任務例外),不經(jīng)批準,不準隨便離開工地,當天任務保證當天完成?!钡谌椫贫戎幸?guī)定“杜絕偷工減料和支差應付”;第四項制度提出“提倡節(jié)約用料、用工,緊縮時間”。第六項制度規(guī)定“要愛惜保護好國家和社隊一切公共財產(chǎn),若無故損壞或丟失者,要追究責任,作價賠款。若有偷盜行為要嚴肅處理,提倡節(jié)約,反對浪費”[3](P143)。
(4)監(jiān)督制度與執(zhí)紀問責,提高震懾力度。為了便于監(jiān)督,工地總指揮部規(guī)定在總干渠、干渠埋設質量責任碑,碑上刻寫完成修渠的社隊名稱,日后渠道如有倒塌、裂縫漏水等問題發(fā)生,哪個社隊修的,就由那個社隊負責返工補修。這樣相當于終身負責制,同時又置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督促各修渠社隊嚴把工程質量關。總指揮部組織督導小組,經(jīng)常到工地進行督導。郭海林主編的《紅旗渠日志》一書中,有很多的內容是在展示督導工作。如王才書部長經(jīng)常到工地上巡視檢查工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查處。1960年中央發(fā)出《關于在農村中開展“三反”運動的指示》,這次“三反”運動是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以反貪污為重點。林縣以此為契機,大力開展“反浪費比節(jié)約,反事故比安全,反官僚比深入”的三反三比運動;紅旗渠各工地,深入開展各種檢查和清算,對于查找出來的各種問題通過開展辯論、批評教育、懲治糾正等及時解決。小店分指揮部的報告中寫到的目標是:“歪風邪氣打下來,生產(chǎn)干勁鼓起來,增持節(jié)約要搞好,遍地成為高工效。”[5]這代表了當時運動的主要目的。這可以說是以運動的方式開展監(jiān)督執(zhí)紀,是一次集中性專項治理,極大提升了干部群眾反對浪費、節(jié)約增效的廉潔思想,規(guī)范了干部群眾深入實際的廉潔行為。十年修渠,共發(fā)生了9起違紀案件,涉及11人均受到處罰,實現(xiàn)了“不敢腐”的震懾。
(5)獎懲制度,樹立良好的導向。開展“三個五好”活動,即爭當“五好”干部、“五好”連隊、“五好”民工。評選模范單位和個人,進行隆重表彰,這是對個人價值的認可和表彰,激發(fā)出人的持久精神動力,客觀上也引導干部群眾追求高于物質的價值感和意義感。同時開展批評,落后者掛黑旗,表現(xiàn)不好的要在會上自我批評,甚至通報批評。中共林縣紅旗渠委員會以通報的形式對個別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全工地點名批評。如《不關心群眾生活的官僚主義》對澤下分指揮部領導通報批評,《關于城關分指揮部楊六同志不艱苦不深入的通報》《任村分指揮部工程為何不躍進》通報批評指揮部分指揮長貪圖享受、工作不力等問題。中國人是愛面子的,這好比現(xiàn)在的通報曝光制度,對人的約束和威懾效果是很顯著的。這些使得干部“不敢腐”也“不想腐”。
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盵6]所以,每一種文化都承載著民族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紅旗渠廉潔文化也不例外,林州人的民風民俗、日常行為方式等地域文化構成了紅旗渠廉潔行為文化,實現(xiàn)了“不想腐”“不敢腐”的約束。
(1)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的傳統(tǒng)習慣。土地的貧瘠、資源的匱乏使林州人養(yǎng)成了生活簡樸、不喜吃喝的習慣。生活上精打細算,非必要開支一分錢都不花,物質使用要物盡其用、用到極致,吃飯不講究常將就,能吃苦。紅旗渠修建的款項中,國家資助不足15%,但依靠勤儉節(jié)約,林縣節(jié)省的資金占到了18%。修渠的干部群眾絕大多數(shù)是本地人,他們把這種傳統(tǒng)習慣運用到修渠中容易做到不鋪張浪費,不貪圖享受,做到“不想腐”。
(3)干事認真、不服輸?shù)木髲娦愿?。在林州,你會看到道路?guī)劃有序、整齊劃一;林州人的房前屋后都收拾得規(guī)規(guī)矩矩;即便是山上的耕地一塊塊一層層也是修整的像藝術品一樣;紅旗渠上的石塊是人工鍛造的,卻是非常整齊;這些反映出的就是林州人干事認真的性格。林州的市歌《推車歌》里有一句:“山里的人哪啊生性犟,后邊來的要往前邊放”,這樣的倔強是一種不服輸?shù)闹練?,是紅旗渠能夠攻堅克難的力量之源,干部黨員干事認真,一旦決定了就不怕困難,有著強烈的為民意識和“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邁志氣,這種實干、苦干、大干、快干的性格稟賦很難貪圖安逸、退縮逃避。修成紅旗渠是他們自愿選擇的事業(yè),成就這一事業(yè),也是成就林縣人的夢想,更是在證明他們選擇的正確。為了達成這一事業(yè),林縣干部群眾都愿意為之付出一切,又怎么會為了一己私利而使得事業(yè)受損?不僅個人不容許,也絕不容許別人做出損害紅旗渠修建的行為來,這里自律和監(jiān)督的動力都非常大,絕大多數(shù)人的“不想腐”,也使得共同事業(yè)中的其他人“不敢腐”。
(3)講政治的革命傳統(tǒng)。林縣是革命老區(qū),林縣人民在革命年代已經(jīng)形成了聽黨指揮、跟黨走的行為習慣,政治素養(yǎng)都較高。紅旗渠修建中,更是注重加強干部培訓,提升理論水平??h委利用黨校分期分批組織縣社干部學理論,學哲學。通過學習毛澤東《實踐論》《矛盾論》《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為人民服務》等著作,進一步提高了干部的理論水平,學會了用哲學觀點去觀察處理問題,去指導紅旗渠的建設。同時還對各黨支部書記進行培訓,使大家牢固樹立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廣大群眾的政治立場,激發(fā)大家迎難而上、自力更生,發(fā)憤圖強、奪取勝利的雄心壯志。
(4)注重面子的社會習俗?!皭勖孀印笔侵袊说囊淮筇攸c,林州人也不例外,特別是熟人社會,更是注重面子。俗話說得好,“兔子不吃窩邊草”,熟人社會的交往,本身就是對個人行為的極好約束。紅旗渠修建中,以公社、村組為單位,一塊工作的都是街坊鄰居,甚至是至親叔伯兄弟,那個時候的社會流動不太容易,“人言可畏”的生活經(jīng)驗使得每個人對于外在的評價有著一種“敬畏感”,熟人社會形成了“不敢腐”的社會約束。
紅旗渠修建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今天的環(huán)境和條件都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但紅旗渠上和紅旗渠紀念館還有很多場景和器物,依然彰顯著那個時代干部廉潔用權、克己奉公和干群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廉潔文化。
(1)紅旗渠紀念館。作為“全國廉政教育基地”的紅旗渠紀念館,有很多展示物品,承載著紅旗渠廉潔文化。如縣志對于缺水苦難的記載、被勒出一道道深痕的井口、新媳婦除夕夜上吊自殺的慘劇等,是黨員干部一心為公“不想腐”的動力所在。貼著“收據(jù)”的炸藥箱,是干部清正廉潔,敬畏紀律的一個展示。還有一份票據(jù)的展示,顯示的時間是1963年4月29日,記錄買了125根鋼釬,花費375元;還有一份伙房賬目:“天1561.5,糧2342.25,款624.50元”,賬目明晰、有整有零,是紅旗渠制度嚴密、“不能腐”的縮影。野菜標本,修渠工具等展示,是條件艱苦“不能腐”的客觀原因。
(2)紅旗渠青年洞。紅旗渠上有一段通往青年洞的渠道是開放的,巖壁上有當年民工住宿的山崖,被稱之為“神工鋪”;有一些豎炮的痕跡,長達數(shù)十米;有時候還有凌空除險的表演;還原當年修渠場景的同時,也讓人感慨,那樣艱苦環(huán)境下修渠,誰又忍心去損公肥私呢?還有用于質量監(jiān)督的“紅旗渠責任碑界”,是一個公開監(jiān)督、世代監(jiān)督的標志,有了這樣的監(jiān)督,誰敢偷工減料、損公肥私做出豆腐渣工程?
(3)紅旗渠廉潔標識和口號。如“一顆紅心兩只手,自力更生樣樣有”“早上糠、中午湯,晚上天池泡月亮”“重新安排林縣河山”。
(4)紅旗渠廉潔文化產(chǎn)品。如訪談紀錄片《巍峨山碑·楊貴篇》《紅旗渠》話劇、電視連續(xù)劇等。隨著紅旗渠和紅旗渠精神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廉潔文化產(chǎn)品豐富了紅旗渠廉潔物質文化,成為紅旗渠廉潔文化在新時代傳承的依托。
(5)各類紅旗渠精神教育基地和研究中心。如紅旗渠干部學院、紅旗渠廉政教育學院、紅旗渠精神培訓基地、紅旗渠企業(yè)家學院等教育機構和各級各類紅旗渠精神研究中心,為紅旗渠廉潔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平臺。
紅旗渠廉潔文化的四個方面內含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紅旗渠廉潔精神文化推動“不想腐”,紅旗渠廉潔制度文化推動“不能腐” “不敢腐”,紅旗渠廉潔行為文化推動“不想腐”“不敢腐”,紅旗渠廉潔物質文化推動“不想腐”,前三個方面共同推進了“廉政渠”的建設,后一個方面彰顯了紅旗渠廉潔文化的時代價值?!叭弧睓C制是一個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體現(xiàn)標本兼治的整體思維,必須一體推進,共同發(fā)力。站在新時代,以紅旗渠廉潔文化為借鑒,要強化“不敢腐”,必須加大懲治力度,從政治上、經(jīng)濟上、聲譽上形成持續(xù)震懾。要強化“不能腐”,必須健全制度,織密權力的籠子,加強監(jiān)督,執(zhí)紀到位。要強化“不想腐”,必須加強教育和引導:強化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強調理想信念教育,弘揚勤儉節(jié)約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養(yǎng)成生活簡樸的良好習慣,特別是選好人用對人,樹立好的標桿。一體推進“三不”機制,最大程度發(fā)揮標本兼治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黨中央高度重視廉潔文化建設,2022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強調,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黨自我革命必須長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提出把加強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抓緊抓實抓好,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提供重要支撐。
紅旗渠廉潔文化內含著公而忘私、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是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優(yōu)秀資源,要根據(jù)時代需求進行創(chuàng)新性轉化,以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不同路徑廣泛傳播,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以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教育對象,以中共安陽市委黨校、紅旗渠干部學院、紅旗渠廉政教育學院、紅旗渠精神教育培訓基地、地方高校等教育平臺以及各機關事業(yè)單位、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為主陣地,以紅旗渠廉潔精神文化為主要內容,開發(fā)紅旗渠廉潔文化課程,比如《紅旗渠精神及其當代啟示》《紅旗渠廉潔文化對新時代反腐敗的啟示》等,教育黨員領導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為新時代的廉政建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針對普通黨員和一般干部、社會大眾、青少年等不同的受眾,把紅旗渠廉潔文化細化細分,選擇恰當?shù)膬热荽蛟觳煌膶n},以課程、視頻、文章、著作、展板、主題演講、書畫、詩歌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課堂、抖音、報刊、廣播、網(wǎng)絡、電視、宣傳欄、文化走廊等各類平臺和媒介,積極推進紅旗渠廉潔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yè)、進醫(yī)院、進村居、進家庭。開展節(jié)約資源,反對浪費的教育,大力弘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樹立崇廉拒腐,尚儉戒奢的社會風氣。
充分挖掘紅旗渠廉潔文化資料,比如文檔資料、照片、實物、口述史、影像等,充分利用紅旗渠紀念館這一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做好宣傳教育,特別是與新時代的生活工作條件相比,通過修渠時代實物的展示,讓大家感受修渠時的艱苦奮斗,感悟新時代的幸福,向修渠人的精神境界看齊,知足今天的待遇,從而提升“不想腐”的覺悟。
今天的時代,工程領域往往是腐敗的重災區(qū)。然而,紅旗渠這項大工程,經(jīng)歷十年、投資近億元、無數(shù)人經(jīng)手,卻鮮有腐敗發(fā)生,領導干部層面更是做到了“零貪腐”,造就了一條“廉政渠”,形成了豐富的廉政文化。時代發(fā)展,條件變化,但其中所蘊含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和道理卻永不過時。深入挖掘紅旗渠廉潔文化的時代價值,可以為地方和國家廉政建設做好咨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