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源,金小千,向 華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傳統(tǒng)的心內科病人護理教學,以理論講授與操作訓練為主。雖然學生大多能記住理論知識,也能熟練完成單項操作,但他們不知道如何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與操作技能去護理病人,也沒有機會體驗職業(yè)情感。所以,當他們真正面臨錯綜復雜的心內科病人特別是搶救病人時,往往手忙腳亂,不知道該做什么,也不知道從哪一步開始。
為解決這一難題,2020年上學期我們在心內科病人護理教學單元嘗試進行了基于微課的綜合情景模擬教學,目的是教會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護理病人,體驗護理職業(yè)情感,訓練綜合職業(yè)能力。
在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2018級護理專業(yè)班級中隨機抽取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一個班作為對照班,另一個班作為實驗班。對照班40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37人;實驗班40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38人。
兩班學生均為全日制統(tǒng)招,年齡 18~22歲,平均(20.13±1.32)歲。兩班學生在年齡、性別、專業(yè)課成績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班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授課時間、授課教師均相同。
理論知識教學用臨床病例導入,結合前期病理生理知識分析,課后布置作業(yè)強化。操作項目教學采取單項訓練的方式,教學流程為“學生觀看操作視頻→教師分步示教→學生分組練習、教師現(xiàn)場指導→學生課外練習”。
本單元學習任務完成后,與實驗班同時進行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考核,試題與實驗班一致。同時選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與實驗班一致。
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采用基于微課的綜合情景模擬教學。
2.2.1 課前準備(1)微課準備。將教學內容進行知識或技能點的分解,并以這些知識點或技能點為單位制作微課,然后上傳云課堂。
(2)情景模擬設計。教師收集整理心內科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資料,針對病例資料設計教學情景和綜合情景模擬任務,并于課前1周上傳云課堂。
(3)情景模擬準備。學生運用網絡平臺自主學習微課。以小組為單位,領取情景模擬任務,查閱資料、設計方案、編寫劇本、分配角色、反復訓練。
2.2.2 課中實施(1)模擬表演。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綜合情景模擬表演,其他小組學生觀看。
(2)評價總結。在每個小組模擬表演之后,通過錄像回放,組織學生評價總結。首先小組自我評價,接下來組間點評,最后教師評價總結。大家各抒己見,既能分享成功經驗,又能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還能促進自我反思[1]。
2.2.3 課后提升 (1)作品展示。學習小組課后再次修改劇本并反復訓練,然后拍攝最佳視頻,上傳云課堂進行網上作品展示。
(2)自我反思。在綜合情景模擬訓練中,學生有收獲與感悟,也有失誤與遺憾。因此,課后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記錄自己的感性認識、收獲心得、失敗原因,這樣既利于學生的進步成長,又利于他們養(yǎng)成反思習慣。
2.3.1 操作技能考核 本單元學習任務完成后,進行操作技能考核,項目為心肺復蘇、電擊除顫,抽簽二選一,總分100分。
2.3.2 理論知識考核 本單元學習任務完成后,進行理論知識考核,題型包括填空、單選、多選、判斷,共100題,閉卷考試,時間90 min,總分100分。
2.3.3 問卷調查 選用自制問卷調查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調查內容包括提高綜合職業(yè)能力、提高應急處理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提高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護士職業(yè)情感、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護理操作能力7個維度,采取5級評分制:1分=很不同意,2分=不同意,3分=一般,4分=同意,5分=非常同意。兩班共發(fā)放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班(P<0.05),見表1。
表1 兩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班別 理論知識 操作技能實驗班 76.11±6.13 89.13±3.23對照班 71.38±5.19 83.18±5.21 t 1.117 5.112 P 0.000 0.000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班(P<0.05),見表2。
表2 兩班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分)
表2 兩班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分)
維度總分 0.000提高綜合職業(yè)能力 0.000對照班15.63±4.18 2.93±2.13實驗班27.42±5.14 4.54±4.06 P提高應急處理能力1.16±5.62 3.33±4.58提高溝通交流能力 2.32±3.32 4.43±5.64 0.000提高人文關懷能力 2.47±4.93 4.03±5.36 0.000培養(yǎng)護士職業(yè)情感 2.23±6.83 4.09±7.11 0.000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2.18±4.90 4.08±5.82 0.000 0.000提高護理操作能力 0.000 2.65±4.924.22±6.22
將短小精悍的微課作為學習工具,與深受學生喜愛的情景模擬教學融合,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心內科綜合情景模擬訓練,既便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2],克服了他們學習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缺點,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臨床相似而無醫(yī)療風險的學習環(huán)境[3],既不損害病人利益,又有更多的臨床技能訓練機會,值得推廣應用。
以真實病例為引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生有機會將書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相融合,學生在復雜多樣的護理工作中,將所學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實現(xiàn)了知識與能力的遷移,提高了綜合職業(yè)能力。
心內科病人常常病情急重、復雜多變,要求護理人員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快速的反應能力以及正確的處理能力[4]。而缺乏護理工作經驗的學生在面對真正的病人時往往表現(xiàn)慌亂、不知所措。只有反復進行綜合情景模擬訓練,使學生熟悉護理工作流程,熟練操作技能,體驗各種突發(fā)情況的處理,積累護理工作經驗,才能提高他們的應急處理能力。
溝通交流貫穿于綜合情景模擬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小組成員需要反復溝通、商討;在模擬訓練過程中,“護士”“醫(yī)生”需要向“病人”和“病人家屬”解釋疾病知識、介紹治療方法、講解護理措施、進行心理安慰,以取得“病人”的有效配合,這個訓練過程就是一個溝通交流過程。同時,表演后的自評、互評既是學生分享成功經驗、碰撞思想火花的過程,亦是溝通交流的過程。
在綜合情景模擬教學中,學生扮演病人、病人家屬、護士、醫(yī)生等角色,親歷護理過程,對“病人”傾注關愛之情,融入人文關懷,提高了人文關懷能力[5]。
同時,學生通過扮演病人角色,體驗病人的身心痛苦和情感需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同理心[6],能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7],給予病人更多關愛與寬容。
運用臨床真實病例,結合心內科病人護理崗位工作實際,在高度仿真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扮演心內科護士角色,能體驗心內科病人護理工作實際內涵,感知護理職業(yè)氛圍[8],培養(yǎng)護士職業(yè)情感。
綜合情景模擬教學中,每個小組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小組成員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情景模擬訓練任務,例如收集資料、設計方案、編寫劇本、準備用物等,每個過程均是群策群力、團隊合作的結果。
同時,反復的情景模擬訓練使小組成員之間配合默契、和諧相處,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9]。
綜合情景模擬教學是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之間的橋梁,對病人無傷害,不涉及病人隱私,可以反復訓練,允許學生出現(xiàn)錯誤,允許學生在錯誤中學習提高,直到熟練掌握操作技能。
總之,這種教學彌補了臨床教學資源短缺的不足,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操作訓練機會,有助于提高護理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