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張路平,張金保(.江西省上猶縣中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00;.江西省上猶縣婦幼保健院,江西 贛州 3400)
冠心病為臨床多發(fā)心血管疾病類型,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致使血管內出現血栓,堵塞冠脈血管,以致心臟供血不足、缺血壞死,患者多伴有持續(xù)性胸悶、胸痛等,且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干預,則隨病情進展,其心肌收縮能力不斷減弱,可引發(fā)心力衰竭,并出現體液潴留、組織灌注不足、呼吸困難等,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威脅極大[1]。因此,早期對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診斷評估具有重要意義。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可反映心室功能狀態(tài),為心力衰竭唯一實驗室指標[2]。影像學檢查在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診斷中也較常用,其中心電圖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費用低廉、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可直觀呈現心臟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活性,但在病情評估中的應用較少[3];超聲檢查可定位冠狀動脈病變、評估心功能等,且可重復性較強[4]。但當前關于超聲及心電圖參數、NT-proBNP在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評估中的聯(lián)合應用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擬選取我院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34例展開研究,旨在明確上述內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34例設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34例設為對照組。研究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60-89歲,平均(74.46±13.07)歲;心功能Killip分級:Ⅰ級6例、Ⅱ級9例、Ⅲ級10例、Ⅳ級9例;冠脈病變支數:單支病變18例,多支病變16例。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60-90歲,平均(73.86±11.98)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研究組符合《穩(wěn)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5]、《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6]中冠心病及心力衰竭診斷標準;②研究組心功能Killip分級為Ⅰ-Ⅳ級;③年齡≥60歲;④知曉本研究,簽署同意書;⑤具有良好依從性及溝通能力、理解能力。
1.2.2 排除標準 ①存在其他心血管病變者;②存在惡性腫瘤者;③存在自身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病變者;④存在感染性病變者;⑤納入研究前采取β受體阻滯劑治療者;⑥既往采取起搏器安置術治療者;⑦存在傳導阻滯、心房顫動、心動過速者;⑧存在精神系統(tǒng)病變者。
1.3 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接受超聲檢查與心電圖檢查、NT-proBNP檢測。
1.3.1 超聲檢查 設備選取西門子彩超X-7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S5-1探頭,指導患者取左側臥位,探頭放于患者胸部心尖搏動位置,對胸骨左側緣予以探查;于患者心臟四腔心切面對心臟房室運動情況及血流動力學變化、瓣膜結構予以分析測定。
1.3.2 心電圖檢查 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設備選取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監(jiān)測儀(深圳邦健生物醫(y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叮囑其保持安靜,走紙速度設定為25mm/s;24h心電圖檢查設備選取24h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儀(北京世紀今科),導聯(lián)電極粘貼于患者胸前體表,然后將雙上肢電極粘貼于兩側胸骨柄第2肋間鎖骨中線,雙下肢電極粘貼于兩側肋邊緣下方約1cm處鎖骨中線處,實施24h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詳細記錄異常心電圖類型、QTc間期、QRS電壓值、QRS時限值。
1.3.3 生化指標檢測 入院后第2d晨起時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肘靜脈血5ml,于不抗凝生化管內靜置30min,離心處理(3000r/min,10min,離心半徑9.5cm),取上清液,采用廣西埃韋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IVD-F12型熒光免疫分析儀測定NT-proBNP含量。
1.4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研究組與對照組心電圖(QTc間期、QRS電壓值、QRS時限值)及超聲檢查參數(E峰/Ea峰、LVEF、LAD、LVDd)、NT-proBNP水平。②統(tǒng)計研究組不同冠脈病變支數者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③隨訪3個月,統(tǒng)計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發(fā)生率,比較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者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④統(tǒng)計分析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與病變支數、MACE的關聯(lián)性。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模型,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研究組QRS電壓值、LVEF小于對照組,QTc間期、QRS時限值、LAD、E峰/Ea峰、LVDd大于對照組,NT-proBNP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比較(±s)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比較(±s)
QRS時限值組別 例數 QRS電壓值(mV)QTc間期(ms)(ms)E峰/Ea峰LVEF(%)LAD(mm)LVDd(mm)NT-proBNP(pg/ml)研究組 34 14.24±1.01 1872.62±379.65對照組 34 18.71±1.39 429.32±41.34 121.13±8.79 1.75±0.23 40.19±5.08 46.67±5.01 59.04±4.89 221.15±49.67 t 15.170 10.382 14.762 12.900 16.433 7.451 11.311 25.150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38.71±29.68 92.62±7.04 1.09±0.19 65.44±7.38 38.20±4.34 47.18±3.67
2.2 研究組不同冠脈病變支數者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 多支病變者QRS電壓值、LVEF小于單支病變者,QTc間期、QRS時限值、LAD、E峰/Ea峰、LVDd大于單支病變者,NT-proBNP水平高于單支病變者(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不同冠脈病變支數者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比較(±s)
表2 研究組不同冠脈病變支數者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比較(±s)
冠脈病變 例數 QRS電壓值(mV)NT-proBNP(pg/ml)多支病變 16 13.97±1.14 QTc間期(ms)QRS時限值(ms)E峰/Ea峰LVEF(%)LAD(mm)LVDd(mm)1989.44±461.50單支病變 18 16.69±1.28 442.29±50.23 127.35±10.68 1.81±0.26 38.79±6.22 48.56±6.37 61.35±6.22 973.62±226.73 t 9.253 4.668 7.327 2.910 5.888 3.475 3.804 11.520 P<0.001 <0.001 <0.001 0.005 <0.001 <0.001 <0.001 <0.001 391.60±38.56 109.71±9.11 1.64±0.22 48.39±7.19 43.51±5.59 56.09±5.13
2.3 研究組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者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 隨訪期間,研究組均無病例失訪,且研究組共6例發(fā)生MACE、其余28例未發(fā)生MACE;發(fā)生MACE者QRS電壓值、LVEF小于未發(fā)生MACE者,QTc間期、QRS時限值、LAD、E峰/Ea峰、LVDd大于未發(fā)生MACE者,NT-proBNP水平高于未發(fā)生MACE者(P<0.05),見表3。
表3 研究組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者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比較(±s)
表3 研究組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者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比較(±s)
MACE情況 例數 QRS電壓值(mV)QTc間期(ms)QRS時限值2019.79±501.32未發(fā)生 28 17.19±1.44 LAD(mm)(ms)E峰/Ea峰LVEF(%)LVDd(mm)NT-proBNP(pg/ml)發(fā)生 6 12.86±1.35 451.14±61.17 132.24±13.59 1.86±0.37 36.68±5.35 50.45±8.26 63.24±8.19 860.56±215.66 t 6.748 3.586 6.235 2.341 3.920 2.861 3.340 9.196 P<0.001 0.001 <0.001 0.026 <0.001 0.007 0.002 <0.001 384.51±36.45 101.77±10.28 1.54±0.29 50.29±8.08 41.41±6.77 53.35±6.24
2.4 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與病變支數、MACE的關聯(lián)性 經Pearson檢驗可知,QRS電壓值、LVEF與病變支數、MACE存在負相關關系,QTc間期、QRS時限值、LAD、E峰/Ea峰、LVDd、NT-proBNP與病變支數、MACE存在正相關關系(P<0.05),見表4。
表4 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與病變支數、MACE的關聯(lián)性分析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在老年群體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可引發(fā)心肌結構、功能改變,致使心室泵血與充血功能下降,是老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7]。因此,應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對冠心病伴心力衰竭進行評估,從而指導臨床對患者進行早期干預。
容積分數測定、中心靜脈壓測定、心肌灌注成像等在冠心病伴心力衰竭中較常用,但存在操作復雜、費用昂貴等不足,且對檢測人員操作技術具有較高要求,不利于推廣應用[8]。心電圖及超聲檢查在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診斷評估中也較常用,其中心電圖檢查主要是通過心電圖機描述心臟電活動圖形改變,雖無法直接診斷出心力衰竭,但能經心臟電生理改變情況間接診斷心力衰竭[9]。而超聲檢查可通過超聲物理特征明確心臟內部波動、結構、血液流動狀態(tài),具備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等優(yōu)勢[10]。此外,生化指標的檢測在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評估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中NT-proBNP為反映心功能不良的高特異性、敏感性指標,研究指出,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代償功能減弱可對BNP的前體合成及分泌產生刺激性作用,并降解為BNP及NT-proBNP,其中NT-proBNP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檢測價值更高[11]。本研究采用心電圖及超聲對冠心病伴心力衰竭進行診斷,并檢測患者NT-proBNP水平,結果表明,研究組QRS電壓值、LVEF小于對照組,QTc間期、QRS時限值、LAD、E峰/Ea峰、LVDd大于對照組,NT-proBNP水平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不同冠狀病變支數及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者上述指標水平間存在顯著差異,經相關性分析證實心電圖與超聲檢查參數、NT-proBNP水平與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冠狀病變支數、MACE發(fā)生情況存在密切關聯(lián)性(P<0.05),證實心電圖及超聲檢查、NT-proBNP檢測在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病情評估、預后預測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擴張功能發(fā)生異常,致使心功能損傷加劇,引發(fā)心肌重塑,并出現心室電傳導障礙,表現為QRS時限、QTc間期等異常[12]。同時,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病情越重、預后欠佳,則會出現心室重塑加劇、心肌纖維化和壞死比例異常、心肌細胞減少,表現為LAD、E峰/Ea峰、LVDd異常[13]。此外,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者病情越嚴重、預后轉歸效果越差,則心室代償功能越差,同時BNP前體合成與分泌遭受的刺激性作用越強,即表現為NT-proBNP含量顯著增高[14]。
綜上所述,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者經超聲及心電圖檢查、NT-proBNP檢測可發(fā)現異常,且不同冠狀病變支數及不同MACE發(fā)生情況者上述指標存在差異,可用于病情及預后預測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