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全,葉秀杰,陳烜左,李思荃,許研
(1.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廣東廣州 510120;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和醫(yī)院骨外科,湖北武漢 430022;3. 廣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消化內鏡科,廣東廣州 510530)
賁門失弛緩癥(achalasia,AC)由食管下段括約肌松弛障礙引發(fā),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通過食管,會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和食物反流等癥狀[1-3]。目前,AC 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手術及內鏡治療等[4]。經口內鏡食管下括約肌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和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5-7],已成為AC 的首選治療方法。該技術是在食管黏膜下層建立隧道至賁門部,然后切斷賁門環(huán)形肌。POEM 術中常用的切開刀有Hook 刀、IT 刀和TT 刀[8],對內鏡操作技巧有較高的要求,操作不熟練容易導致并發(fā)癥,制約了POEM 術的開展。筆者通過分析使用Dual 刀改變POEM 術中部分關鍵操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評價POEM 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29 例在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確診為AC 需行POEM 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 例,女10 例;年齡21~45歲,平均(33.82±10.33)歲;納入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吞咽困難史平均(12.61±9.72)年;29例患者伴有明顯的消瘦,8例患者伴慢性吸入性肺炎。排除標準:食管癌患者;患有嚴重心臟病、肺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凝血功能異常者;食管靜脈曲張者;食管下段潰瘍者。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透明帽(奧林巴斯);GIF-Q 260J 胃鏡(奧林巴斯);黏膜下注射針(奧林巴斯);Dual 刀(奧林巴斯);熱止血鉗(奧林巴斯);CO2氣泵(奧林巴斯);注水泵(奧林巴斯);高頻電刀(愛爾博);和諧夾(南京微創(chuàng))。
完善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胸部增強CT 和胃鏡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并排除食管癌和食管下段潰瘍等其他疾病。行Eckardt 評分,完善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腎功能、電解質和心電圖等檢查,必要時行心肺功能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術前全流質飲食,對于胃鏡檢查見大量食物殘留食管腔的患者,術前給予食管下段負壓引流24 h,并于術前24 h行胃鏡檢查清理食管腔。術前預防性靜脈應用抗生素。手術時患者取左側臥位或平臥位,均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下全身麻醉。
1.4.1 建立黏膜下隧道高頻電刀設置為強力電凝,參數設置為3,功率40~60 W。選擇距離食管狹窄處6~10 cm 的右后壁處行黏膜下充分注射(甘油果糖亞甲藍溶液),伸出Dual 刀的刀頭(1.5 mm 或2.0 mm)(圖1A),選擇電切電流縱行切開黏膜層1.5 cm長(圖1B),然后回縮Dual刀的刀頭,用強力電凝剝離隧道口肛側及左右側黏膜下層到一定深度,用內鏡透明帽逐步鉆入隧道口到食管黏膜下層(圖1C),再向賁門方向持續(xù)強力電凝剝離黏膜下層至齒狀線賁門胃底側3.0 cm(圖1D 和E)。術中黏膜下層層次不清時,更換黏膜下注射針,追加黏膜下注射后再剝離黏膜下層。建立隧道的過程中遇到明顯出血時,用強力電凝止血。最后將胃鏡退出隧道進入胃底,倒鏡觀察,以確認隧道到達胃底(圖1F)。
1.4.2 環(huán)形肌切開應用以Dual 刀刀頭回縮強力電凝為主的“磨切”法,切斷賁門附近環(huán)形肌層,從肛側向口側或口側向肛側進行磨切(圖2A),同一處磨切1 至2 次即可,把環(huán)形肌層完全電凝切斷,減少賁門附近縱形肌層損傷(圖2B),一般切斷齒狀線下方2.0~3.0 cm 賁門環(huán)形肌層及齒狀線上方3.0~4.0 cm 食管環(huán)形肌層(圖2C)。胃鏡退出隧道腔后,進鏡觀察賁門口為開放,內鏡通過無阻力。
圖2 短刀頭強力電凝磨切并切斷賁門環(huán)形肌層Fig.2 Used the short knife head with strong electrocoagulation to cut off the circular muscle layer of the cardia
1.4.3 處理創(chuàng)面及切口應用Dual 刀刀頭回縮電凝處理潛在的出血,預防隧道腔遲發(fā)出血。用生理鹽水沖洗隧道腔,吸盡液體,觀察無活動性出血后退鏡。再次進鏡觀察賁門口開放情況(圖3A和B),內鏡通過無阻力,抽吸胃內殘留氣體,和諧夾閉合隧道開口(圖3C)。
圖3 觀察療效及閉合隧道口Fig.3 Observed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closed the tunnel entrance
術后行胸片檢查,禁食禁水,予以靜脈營養(yǎng)及預防感染治療。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12 h,觀察是否有胸痛和發(fā)熱,記錄胸腹部體征等一般情況。次日無明顯不適可予全流質飲食,然后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如有胸部不適,則暫緩進食?;颊咝g后規(guī)律門診或電話隨訪,進行Eckardt 癥狀評分,復查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和胃鏡。
記錄手術時間、術中術后出血、并發(fā)癥(縱隔氣腫及感染)和Eckard評分。POEM手術時間為黏膜下注射針進入活檢孔道至隧道口完全閉合的時間。分別于術后1、6、12和24個月進行隨訪,并完成Eckardt評分。
有效:術后6個月Eckardt評分≤3分;失敗:術后6個月Eckardt評分≥4分;復發(fā):術后6~12個月,Eckardt評分≥4分。
選用SPSS 25.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9例患者均完成POEM手術,食管黏膜下隧道長度為9.0~13.0 cm,環(huán)形肌切開長度5.0~7.0 cm,平均手術時間(37.28±10.56)min,術中及術后均無大出血、明顯縱隔氣腫和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術中明顯出血5 例(17.2%)。其中,4 例隧道腔賁門附近血管明顯出血,均應用Dual刀直接電凝止血,1例切斷環(huán)形肌層時明顯出血,用熱止血鉗電凝止血。術中脖子處捻發(fā)感9 例(31.0%),術后胸片提示:不同程度縱隔及頸部皮下氣腫17 例(皮下少量積氣8 例),72 h 內胸痛及皮下捻發(fā)感均消失。術后第2 天復查血常規(guī)均無明顯異常,復查食道碘水造影結果顯示:造影劑均通過明顯順暢。所有患者于術后(42.00±30.15)h 均經口進全流食,吞咽困難癥狀較前明顯緩解,復查食道碘水造影,造影劑均通過順暢。見圖4。
圖4 POEM治療前后碘水造影Fig.4 Iodine water imaging before and after POEM
29例患者術后6個月復查胃鏡,隧道口黏膜均愈合良好,胃鏡可順利通過賁門。隨訪24 個月,28 例患者Eckardt 評分為(1.21±0.42) 分,較術前的(7.50±1.83)分明顯降低(t=18.25,P<0.05);另1例患者行第1次POEM后10個月余再次出現吞咽困難癥狀,術后12 個月時Eckardt 評分為4 分,在食管中段左前壁建立隧道口行第2次POEM,隨訪24個月時Eckardt評分為1分。
POEM是治療AC的消化內鏡微創(chuàng)技術[9-10],屬于消化內鏡四級手術。經典POEM[11]是用Hook刀縱形切開黏膜層建立隧道口,再用Hook 刀或IT 刀分離黏膜下層建立隧道腔至食管胃結合部(esophagogatric junction,EGJ)肛側3.0 cm,最后用TT刀由口側向肛側切斷EGJ上方7.0~8.0 cm到EGJ下方2.0 cm的環(huán)形肌層。若遇到較明顯的動靜脈血管,但電刀未能電凝止血時,需用熱止血鉗電凝止血。POEM的重要并發(fā)癥之一是出血,包括術中出血及遲發(fā)性出血,另一重要并發(fā)癥是氣體從隧道腔薄弱處或穿孔處滲出,導致縱隔氣腫、皮下氣腫、氣胸及氣腹。Hook刀、IT刀、TT 刀的刀頭較長,對醫(yī)師的操作精細度要求較高。應用電切為主合并混切電流建立隧道腔及切斷環(huán)形肌時,可能會切斷小動脈引發(fā)出血,需更換熱止血鉗電凝止血,延長了手術時間,過早切斷環(huán)形肌層或把縱行肌切斷可能會導致過多氣體累積在縱隔。
筆者應用Dual 刀刀頭切開隧道口黏膜層后,回縮刀頭使其進入鞘部,只露出0.3 mm 的刀尖,以強力電凝為主完成手術,共治療29例AC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其中,單用Dual刀成功治療28例,有1例患者環(huán)形肌層切斷時微動脈回縮出血,Dual刀電凝難以止血而換用熱止血鉗進行電凝止血成功。應用Dual 刀短刀頭強力電凝完成POEM,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建立隧道口:黏膜下充分注射后,Dual刀切開黏膜層時,由于刀頭較Hook 刀短,不易發(fā)生穿孔;切開黏膜止血時,將刀頭回縮進行電凝,較Hook 刀操作簡單,降低了因電凝過深導致隧道口固有肌層穿孔的風險;②建立隧道:經典POEM 是應用Hook 刀或IT刀把隧道口肛側黏膜下層部分剝離后再進入,操作精細,難度較大,存在電凝或刀頭頂穿固有肌層的風險,還可能無法鉆入食管黏膜下層;而Dual 刀刀頭縮回刀鞘后再電凝剝離隧道口肛側黏膜下層,不易發(fā)生穿孔,降低了操作難度,增加了建立隧道的成功率;③隧道黏膜下層分離:Dual刀短刀頭電凝剝離黏膜下層時,隧道腔出血較少,視野清晰,可加快建立隧道的速度;當食管彎曲明顯,刀頭只能垂直于固有肌層進行剝離時,該方法與Hook 刀和IT 刀比較,可操作性強,降低了固有肌層過早穿孔的發(fā)生風險,尤其在隧道到達賁門口時,因賁門口黏膜下層操作空間變小,此法特別適用;④切斷環(huán)形肌層:使用刀頭回縮電凝“磨切”法切斷環(huán)形肌層,可最大程度保護縱形肌層,從而減少氣體進入縱隔,同時以電凝電流為主,逐步凝斷環(huán)形肌層,避免了固有肌層穿支小動脈電切過快,從而降低術中出血的發(fā)生風險,減少熱活檢鉗的使用;⑤預防隧道腔遲發(fā)出血:筆者用Dual 刀刀頭回縮電凝法處理可能的遲發(fā)出血點。
綜上所述,應用短刀頭電凝完成POEM,可以降低操作難度,減少術中明顯出血及熱活檢鉗的應用,降低固有肌層過早穿孔的發(fā)生風險,安全、有效,并且可以節(jié)省術中配件使用費用,對于沒有配備海博刀的單位可減少配件更換的時間,有利于POME 術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