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代皮場王原型“壁鏡”研究

        2022-04-01 03:15:50程立中朱正業(yè)

        程立中,朱正業(yè)

        北宋時期,東京顯仁坊建有皮場廟,又稱“皮場土地祠”。原本普通的土地祠,宋徽宗不斷對祠神進行加封,從建中靖國元年(1101)封靈貺侯,到崇寧四年(1105)封靈惠顯通王(1)(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引《國朝會要》,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4010頁。,四年時間里皮場土地就升格為四字王,并進入國家祀典。歷史上,皮場王形象演化較為復(fù)雜,有“神農(nóng)”說、“席旦”說、“邳彤”說等;在神祇功能方面,涉及“療瘍”“科舉”“護國”等。關(guān)于皮場王的原型,宋徽宗說“乃壁鏡也”(2)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二○·諸祠廟·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2冊,第988頁。,但其具體形象和物種歸屬模糊不清。1980年代初,皮場廟和皮場王進入學(xué)者視野,但專論不多(3)相關(guān)學(xué)術(shù)史梳理,請參劉小朦《皮場廟的源流》(載常建華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5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王元林和孫廷林《皮場大王信仰源流考》(《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而關(guān)于皮場王原型“壁鏡”,學(xué)者的解釋分歧較大,有學(xué)者認(rèn)為壁鏡為“毒蛇”(4)王元林、孫廷林:《皮場大王信仰源流考》,《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第174頁。,有學(xué)者主張是“昆蟲”(5)劉小朦:《皮場廟的源流》,常建華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5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32頁。。而皮場王的形象和功能都是由最初的“原型”發(fā)展演化而來,因此本文在前賢研究的基礎(chǔ)上主要探討“壁鏡”的物種歸屬問題。

        一、緣起:皮場王與皮場廟

        “皮場王”在北宋最初名為“皮場土地”。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六月,朝廷頒布的《皮場土地制》言:

        皮場土地,人神之分異矣。傳稱以道蒞天下,則其效至于神不傷人,爾神非特不傷人而已,瘍醫(yī)之所難療者,又能愈之,以顯濟于一方。朕咸秩無文,肆及遐外,而況都邑之內(nèi)靈貺若此者乎。爰視侯封,褒錫美號,益隆初惠,以助吾仁,可特封靈貺侯。(6)司義祖整理:《宋大詔令集》卷137《禮典二十二·地示 山川 雜記·皮場土地制》,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486頁。

        崇寧元年(1102),“中書省奉圣旨:皮場土地靈貺侯,以灰藥救疾,所療輒愈,尚居侯列,未稱其神,可封以公爵”,制文曰:

        皮場土地靈貺侯,夫神與吏,有功吾民,則褒崇之,雖幽顯不同,而示天下之公一也,惟爾有神,療民疾苦,所療輒愈,厥功著焉,易侯而公,以稱先靈,以慰民望。祗予之誠,以示朕愛民寵神之意,可特封靈貺公。(7)司義祖整理:《宋大詔令集》卷137《禮典二十二·地示 山川 雜記·皮場土地封靈貺公制》,第487頁。

        至崇寧四年,皮場土地被封為靈惠顯通王。而皮場王祭祀場所,在北宋最初“名曰皮場土地祠”(8)(宋)吳自牧:《夢粱錄》卷14《東都隨朝祠》,《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0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第117頁。,后又稱“皮場土地神祠”(9)(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0頁。。崇寧四年開始出現(xiàn)“皮場廟”之名(10)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二○·諸祠廟·雜錄》,第2冊,第988頁。。

        南宋時期,皮場王又被稱為“皮場大王”,如《夷堅志》記載:“數(shù)卒挽一車,上立小黃幟云:‘皮場大王寄席相公錢三百貫。’置于地而去?!?11)(宋)洪邁:《夷堅志·夷堅甲志》卷5《皮場大王》,何卓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40頁。又載:“秀州外科張生,本郡中虞候。其妻遇神人,自稱皮場大王,授以《癰疽異方》一冊”(12)(宋)洪邁:《夷堅志·夷堅支乙》卷5《張小娘子》,何卓點校,第828頁。,并授以手法大概,遂因醫(yī)著名。相應(yīng)地,皮場廟當(dāng)時也稱“皮場大王廟”(13)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二一·諸神廟》,第2冊,第1087頁。,“在臨安西湖者,其威靈不減汴都”(14)(宋)洪邁:《夷堅志·夷堅三志》卷4《皮場護葉生》,何卓點校,第1493頁。。也曾改稱“惠應(yīng)廟”,臨安城中共有四處,“一吳山,一萬松嶺,一侍郎橋,一元真觀”(15)(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0頁。。但南宋時期大多仍以“皮場廟”或“皮場王廟”(16)(明)王鏊:《姑蘇志》卷27《壇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93冊,第482頁。稱之,如《燕翼詒謀錄》載:“今行都試禮部者,皆禱于皮場廟?!?17)(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4,誠剛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36頁。又如樓鑰《北行日錄》:“車行四十五里,道傍多陂塘……皮場廟甚飾?!?18)(宋)樓鑰:《攻愧集》卷111《北行日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3冊,第689頁。

        關(guān)于“皮場”名稱之緣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獻帝賜號”?!断檀九R安志》收錄有北宋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公事周秋所寫的惠應(yīng)廟《記》文,文中寫道:“后因河北妖人張角邪逆,攻陷邢城,向望相州。皮場鎮(zhèn)之人,虔誠祈禱,雨雪并下,殺賊定亂,護國顯靈。獻帝賜號始曰‘皮場’焉?!?19)(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1頁。就周秋《記》文內(nèi)容而言,“它記錄了現(xiàn)存皮場廟傳說的最早版本”(20)劉小朦:《皮場廟的源流》,常建華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5卷,第26頁。作者認(rèn)為“這篇文字很可能是為紀(jì)念皇帝賜封皮場土地而作”。。由于此篇《記》文內(nèi)容源自耆老之言,所言皮場廟歷史缺乏翔實文獻記載,故“獻帝賜號”之說影響不大。

        又有宋代學(xué)者提出皮場之名源自“皮剝所”,“皮場即皮剝所也”(21)(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4,誠剛點校,第36頁。。北宋皮剝所“隸太仆寺”(22)(元)脫脫等:《宋史》卷189《志第一百四十二·兵三》,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4691頁。當(dāng)時太仆寺所轄的牧養(yǎng)上下監(jiān),主要掌管治療病馬及申駒之?dāng)?shù),一旦“有耗失則送皮剝所”(《宋史》卷164《志第一百一十七·職官四》)。,開寶二年(969)置,主要職能是“掌割剝馬牛驢騾諸畜之死者,給諸司工匠、親從角抵官、五坊鷹犬之食”(23)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皮剝所》,第5冊,第3172頁。。南宋紹興八年(1138)九月,“復(fù)置皮剝所,以掌鬻官私倒斃牛馬之事”(24)(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22,紹興八年九月,辛更儒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046頁。??梢娝未兯饕毮苁秦?fù)責(zé)死亡諸畜的割剝事務(wù),與皮場之名關(guān)聯(lián)甚少。就位置而言,北宋皮剝所“一在嘉慶坊,一在延禧坊”(25)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皮剝所》,第5冊,第3172頁。根據(jù)至道元年(995)張洎奉詔改撰京城內(nèi)外坊名可知,嘉慶坊位于東京新城內(nèi)北廂,延禧坊位于東京新城內(nèi)西廂。。而皮場廟所在的顯仁坊,則為“新城內(nèi)城東廂九坊”(26)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方域一·東京雜錄》,第15冊,第9272頁。之一,可見皮剝所與皮場廟所處位置差距較大,皮場之名源自“皮剝所”的可能性不大。

        北宋為處理死亡諸畜皮角筋骨,除設(shè)置皮剝所外,還置有皮角場,故有皮場之名始于“皮角場”之說。如《延祐四明志》記載:“皮場廟……原在汴顯仁坊皮角場,故名?!?27)(元)袁桷:《延祐四明志》卷15《祠祀考》,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宋元方志叢刊》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6353頁。皮角場的主要職能是“掌收皮革、筋角,以供作坊之用”(28)(元)脫脫等:《宋史》卷165《志第一百一十八·職官五》,第3920頁。。北宋時期皮角場又稱“皮角場庫”(29)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五二·皮角場庫》,第12冊,第7174頁。原為一場三庫,景德三年 (1006) 并三庫為一庫,位于顯仁坊,主要職能是“掌受天下骨、革、筋、角、脂、硝,給造軍器、鞍轡、氈毯”?;颉捌そ撬膱鰩臁?30)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五二·物料庫》,第12冊,第7171頁。神宗熙寧七年(1074)九月二十六日,軍器監(jiān)言:“作坊物料庫、皮角四場庫,自來諸處取索應(yīng)用官物,并系本庫供送。”,隸屬軍器監(jiān),雖稱謂略有差異,實為一地。皮角場有時又稱“皮場”,如“皮剝所每匹死馬收煉脂油七兩送皮場,充熟皮之用”(31)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皮剝所》,第5冊,第3172頁。。南宋皮角場歸入工部(32)(元)脫脫等:《宋史》卷165《志第一百一十八·職官五》,第3921頁。建炎三年(1129),朝廷下詔軍器監(jiān)并歸工部,皮角場也隨之并入工部。,紹興八年九月三十日,高宗詔復(fù)置皮剝所,名為“行在皮剝所”(33)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皮剝所》,第5冊,第3173頁。其主要職能為,“皮剝所收到筋皮角,令軍器所取撥使用,骔尾令雜賣場出賣”。,皮角場的部分職能為皮剝所取代,尤其是嘉定以后,皮角場“事最稀簡,特為儲才之所”(34)(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57《職官考十一》,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517頁。。就名稱和位置而論,皮場之名源于“皮角場”說更容易被世人接受。

        北宋皮場王廟位于東京“顯仁坊”(35)(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0頁。。由北宋東京建筑空間布局可知,宮城最先營建,“太祖建隆初,以大內(nèi)制度草創(chuàng)……按圖營建”(36)(宋)葉夢得撰,宇文紹奕考異:《石林燕語》卷1,侯忠義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頁。。隨后,又營建里城,即原舊城,“為唐宣武軍節(jié)度使李勉重筑”(37)周寶珠:《宋代東京研究》,開封: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1992年,第44頁。,后周廣順二年(952)正月,郭威下詔重修,“開封府修補京師羅城,率畿內(nèi)丁夫五萬五千版筑,旬日而罷”(38)(宋)王溥:《五代會要》卷26《城郭》,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319頁。。因新外城未筑,唐至五代對宮城外舊城統(tǒng)稱羅城。周世宗始修新城,即“東都外城,方圓四十余里”(39)(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東京夢華錄箋注》卷1《東都外城》,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1頁。。開寶戊辰(968),宋太祖初修汴京,又“大其城址”(40)(宋)岳珂:《桯史》卷1《汴京故城》,吳企明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8頁。。至道元年(995),張洎奉詔改撰京城內(nèi)外坊名八十余,“分定布列,始有雍洛之制”(41)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方域一·東京雜錄》,第15冊,第9272頁。,后又經(jīng)兩次增筑重修。政和六年(1116),徽宗又“詔有司度國之南展筑京城”(42)(元)脫脫等:《宋史》卷85《志第三十八·地理一》,第2102頁。,最終新城規(guī)模達到周五十里百六十五步。據(jù)文獻記載,舊城內(nèi)四廂四十六坊,新城內(nèi)四廂六十七坊(43)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方域一·東京雜錄》,第15冊,第9272頁。,其中皮場廟所在的顯仁坊位于新城內(nèi)東廂,該坊周圍藥鋪眾多,醫(yī)藥行業(yè)興盛。如“馬行南北幾十里,夾道藥肆,蓋多國醫(yī),咸巨富”(44)(宋)蔡絳:《鐵圍山叢談》卷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7冊,第598頁。;馬行街北去,“兩行金紫醫(yī)官藥鋪,如杜金鉤家、曹家獨勝元、山水李家口齒咽喉藥、石魚兒班防御、銀孩兒柏郎中家醫(yī)小兒、大鞋任家產(chǎn)科。其余香藥鋪席、官員宅舍,不欲遍記”(45)(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東京夢華錄箋注》卷3《馬行街北諸醫(yī)鋪》,第268頁。。當(dāng)時也有人定居此坊經(jīng)營醫(yī)藥,如靳豪“北宋時居?xùn)|京之顯仁坊,隱居市藥,每日設(shè)漿于肆,以濟行者”(46)《博物匯編》卷528《醫(yī)部醫(yī)術(shù)名流列傳五》,《古今圖書集成》第465冊,上海:中華書局,1934年影印本。。皮場廟所在的顯仁坊濃郁的醫(yī)藥環(huán)境,可能與皮場王醫(yī)藥神色彩有關(guān)。

        二、封祀:壁鏡的“神格化”過程

        崇寧四年(1105),宋徽宗在“三圣”封爵的準(zhǔn)奏中,提及皮場王原型“壁鏡”:

        涇原路經(jīng)略司言:“平夏城三圣廟,土人言有三蜥蜴見,故謂之三圣。昔西賊寇邊,大云梯瞰城甚危迫,禱于神,大風(fēng)折梯,遂解平夏之圍。乞加封爵?!鄙显唬骸褒埳哽`異之地,能救活人,即天錄其功。如京師皮場廟神乃壁鏡也,其質(zhì)或白黑,有五足,疾病疕瘍者造為其所,香火輒愈,蓋救萬民之病苦,以積功行也?!彼鞆钠湔?。(47)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二○·諸祠廟·雜錄》,第2冊,第988頁。

        由此可知,宋徽宗所提及的“壁鏡”類似于三圣廟神原型“蜥蜴”,也是一種動物。

        目前所見關(guān)于“壁鏡”記載的最早文獻,為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壁鏡,一日江楓亭會,眾說單方,成式記治壁鏡用白礬。重訪許君,用桑柴灰汁,三度沸,取汁,白礬為膏,涂瘡口即差,兼治蛇毒。自商、鄧、襄州多壁鏡,毒人必死。坐客或云,巳年不宜殺蛇。”(48)(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卷8《支動》,方南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77頁。按段氏所言,“壁鏡”是一種具有“毒”性的動物,且毒性較強,“毒人必死”,但他并沒有明確指出“壁鏡”的物種歸屬。

        宋代醫(yī)藥文獻中,對“壁鏡”也有相關(guān)記載。如醫(yī)家張杲在《醫(yī)說》中言,治壁鏡咬,醋磨大黃涂之,又言“壁鏡毒人必死,用白礬治之”(49)(宋)張杲:《醫(yī)說》卷7《蛇蟲獸咬犬傷·壁鏡咬》,《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42冊,第162頁。。董汲的《旅舍備要方》則記載壁鏡咬人立死治之方:“檳榔,不計多少。右燒灰存性,先以醋淋洗,后以醋調(diào)貼之?!?50)(宋)董汲:《旅舍備要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38冊,第450頁。這些醫(yī)書仍然沒有指出“壁鏡”為何種動物。宋代的《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把“治壁鏡咬”(51)(宋)不著撰者:《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卷17《諸蟲咬蜇論》,吳康健點校,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0年,第488頁。的藥方,歸入“諸蟲咬蜇論”。而李石的《續(xù)博物志》則記載:“桑柴灰取汁,煎白礬,治壁鏡蟲毒?!?52)(宋)李石撰,(清)陳逢衡疏證:《續(xù)博物志疏證》卷9,唐子恒點校,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第219頁?!短交菝窈蛣┚址健钒选氨阽R咬、蜘蛛咬”(53)(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8《治瘡腫傷折》,陳慶平等校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6年,第188頁。并稱?!额惥幹焓霞炨t(yī)方》記載:“壁鏡咬方……以柴灰汁三度煮沸,取白礬為膏,涂瘡口即瘥。治療毒蛇亦效?!?54)(宋)朱佐:《類編朱氏集驗醫(yī)方》卷14《中毒門·蛇蟲傷》,郭瑞華等點校,上海:上海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3年,第346頁。綜上可知,宋代醫(yī)藥文獻大多把“壁鏡”歸入“蟲”類,有時與“蜘蛛”并稱,且與治療“毒蛇”咬相區(qū)分。

        《太平廣記》把“壁鏡”歸入“昆蟲”(55)(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477《昆蟲五·壁鏡》,《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6冊,第495頁。類,有時壁鏡又被稱作“壁錢”(56)(明)張自烈、(清)廖文英編:《正字通》卷9《申集中·蟲部》,董琨整理,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96年,第989頁。該書“蛛”條注云:《本草》曰“壁錢”、曰“壁鏡”,皆以窠形命名,北人呼為“壁繭”。。北宋重要本草著作《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記載:“壁錢……蟲似蜘蛛……此土人呼為壁繭?!?57)(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卷22《蟲魚部下品》,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年,第457頁。宋代以后,文獻記載更為明確,如“壁鏡,大如蜘蛛而形扁”(58)(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卷120《外科·損傷門·諸蟲獸蜇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1冊,第559頁。。朱佐《類編朱氏集驗醫(yī)方》載有“壁鏡咬方”(59)(宋)朱佐:《類編朱氏集驗醫(yī)方》卷14《中毒門·蛇蟲傷》,郭瑞華等點校,第346頁。,該書點校者在注釋中云:“壁鏡,蛛形綱壁錢科動物?!笨梢娝未墨I記載的“壁鏡”,應(yīng)為蜘蛛中具有較強“毒”性的一類。而這種名為“壁鏡”的蜘蛛,與皮場廟神的關(guān)聯(lián),從后世皮場廟的傳說中,或許可以推知:“俗呼皮場廟……縣故有皮場鎮(zhèn),萃河北皮鞹。蒸潰產(chǎn)蝎,蜇人輒死。……禱神殺蝎,鎮(zhèn)民德之,遂立祠,凡疹疾瘡瘍,有禱輒應(yīng)。漢建武間……傍邑皆立廟。宋時,建廟于汴京顯仁坊。建炎南渡……累封王爵?!?60)(明)田汝成輯撰:《西湖游覽志》卷12《南山城內(nèi)勝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154~155頁。此傳說中的“皮場鎮(zhèn)”,與前述北宋周秋撰寫的惠應(yīng)廟《記》文中“皮場鎮(zhèn)”相吻合,或為當(dāng)時在皮角場基礎(chǔ)上形成的皮角筋骨貿(mào)易之地。其中“萃河北皮鞹。蒸潰產(chǎn)蝎,蜇人輒死”,說明皮場鎮(zhèn)處理皮鞹過程中,由于蒸潰而滋生許多毒蝎,且“蜇人輒死”,給當(dāng)?shù)孛癖娚鼛硗{。而“禱神殺蝎”,暗含皮場鎮(zhèn)出現(xiàn)一種能夠克制“蝎”毒之物,可以保護當(dāng)?shù)孛癖娚踩??!版?zhèn)民德之,遂立祠”,應(yīng)為當(dāng)時民眾建立“皮場土地祠”(61)(宋)吳自牧:《夢粱錄》卷14《東都隨朝祠》,《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0冊,第117頁。祈求護佑的初始原因。

        宋代對于祠廟的賜封,“多在熙寧、元祐、崇寧、宣和之時”(64)(元)脫脫等:《宋史》卷105《志第五十八·禮八》,第2562頁。,但徽宗初年“諸州神祠加封,多有不應(yīng)條令”者(65)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二○·諸祠廟·雜錄》,第2冊,第990頁。,故有朝臣上奏規(guī)范神祇封祀。原本普通的“皮場土地”,于建中靖國元年被封靈貺侯,“爰視侯封,褒錫美號,益隆初惠,以助吾仁”。次年三月,中書省奉旨頒布《皮場土地封靈貺公制》:“易侯而公,以稱先靈,以慰民望?!笨芍⑼ㄟ^封爵,意在推動“壁鏡”的神格化,故于崇寧四年,壁鏡成為“京師皮場廟神”(66)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二○·諸祠廟·雜錄》,第2冊,第988頁。,“封靈惠王,七月加封靈惠顯通王。十月封其配靈婉夫人,十一月改封靈淑夫人”(67)(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0頁。??梢娖鰪R神即是皮場王,而皮場王實為皮場“靈惠顯通王”的簡稱。

        元豐六年(1083),太常寺曾議定封祀規(guī)制:“無爵號者賜廟額,已賜額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從其本。婦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68)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二○·諸祠廟·雜錄》,第2冊,第990頁。皮場王的封祀過程,是嚴(yán)格按照太常寺議定的封祀規(guī)制執(zhí)行的。政和元年正月,宋廷對東京祠廟也進行規(guī)范,“詔開封府毀神祠一千三十八區(qū),遷其像入寺觀及本廟……仍禁軍民擅立大小祠廟”(69)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禮二○·諸祠廟·雜錄》,第2冊,第995頁。。在此背景下,官方對皮場王再次升格,政和五年七月,“改賜額曰‘靈應(yīng)’”(70)(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0頁。。同年十一月,周秋為紀(jì)念皮場王賜封而作的《記》文,借耆老之言:“乃古神農(nóng)皇帝?!瓪①\定亂,護國顯靈。獻帝賜號始曰‘皮場’焉?!亟◤R于古汴東京顯仁坊。暨我宋列圣,褒揚累封。”(71)(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1頁。作為官方祀典,此時刻意隱去皮場廟神壁鏡,而把皮場王原型替換為“神農(nóng)”,其原因可能是那次大規(guī)模的毀祠活動,“讓官方對賜封的神祇越來越挑剔、越來越傾向于建構(gòu)出有著重大意義的神跡故事”(72)劉小朦:《皮場廟的源流》,常建華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5卷,第28頁。,從而使“皮場大王開始自覺拋棄毒蟲壁鏡的原型,積極向國家禮制教化靠攏,異化為與靈驗事跡密切相關(guān)的醫(yī)藥神古神農(nóng)”(73)王元林、孫廷林:《皮場大王信仰源流考》,《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第178頁。。雖然皮場王原型被替換,但皮場廟所奉之神,僅為皮場王與其夫人,并無其他神祇。

        南宋初,有商立者,“攜其像至杭”,在吳山看江亭建皮場祠,以供有疾者祈福,時人謂之“神農(nóng)”。紹定四年(1231)九月,皮場祠毀,后宋理宗在故址重建皮場廟。咸淳五年(1269)十一月,“王加封顯祐,靈婉加嘉德,靈淑加嘉靖”(74)(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1頁。。這也成為元代《新編紅白蜘蛛小說》的素材來源,“給能殺蝎治疹疾瘡瘍的皮場神配上蜘蛛夫人,在臨安瓦舍的說話人口里就編出了皮場神和蜘蛛夫人悲歡離合的故事”(75)黃永年:《記元刻〈新編紅白蜘蛛小說〉殘頁》,《黃永年文史論文集》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476頁。。實際上初封靈婉,未及改封靈淑,“止是一神,加封之際,乃誤為二小君”(76)(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3《祠祀三·東京舊祠·惠應(yīng)廟》,《宋元方志叢刊》第4冊,第4011頁。。文獻記載,南宋席益曾宣揚其父“席旦”(77)(宋)洪邁:《夷堅志·夷堅甲志》卷5《皮場大王》,何卓點校,第39頁。為皮場王,其原因是“南渡之后要寄寓溫州的席益借皮場大王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78)王元林、孫廷林:《皮場大王信仰源流考》,《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第179頁。。皮場王席旦僅為民間傳說,其像并未供入皮場廟中。

        總之,壁鏡原本只是具有“毒”性的蜘蛛,因蟲體入藥可治愈蝎毒,被苦于毒蝎之害的皮場鎮(zhèn)人奉為神靈,并為之建祠乞爵。在宋朝皇權(quán)的加持下,被屢次賜爵,進而“神格化”,成為國家認(rèn)可的皮場廟神,后又被連續(xù)封王,最終成為聲名顯赫的“皮場王”。其間皮場王原型因現(xiàn)實需要雖發(fā)生異化,但皮場廟中所奉之神,僅有皮場王與其夫人,并無其他神祇。

        三、特征:“其質(zhì)或白黑,有五足”

        古代文獻中,以“壁鏡”命名的動物,也有“壁鏡蛇”(79)(明)徐應(yīng)秋:《玉芝堂談薈》卷35《金翠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3冊,第843頁。,形體“身扁五色”(80)(清)陸鳳藻:《小知錄》卷12《昆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62頁。,但僅見于明清極少數(shù)典籍,大量的文獻則明確記載“壁鏡”為一種類似“蜘蛛”的動物。探討皮場王原型壁鏡的物種歸屬問題,還應(yīng)回到最初提出壁鏡的“場景”之中。如前所述,崇寧四年宋徽宗提到,壁鏡“其質(zhì)或白黑,有五足”。對于“壁鏡”這種具有一定地域性的物種而言,在古代方志中或有所記載,如光緒《丹徒縣志》就對“壁鏡”的身體顏色及其不同稱謂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壁鏡:一曰‘壁繭’,一曰‘壁錢’,類蜘蛛而極扁,白質(zhì)而黑章,作繭壁間,其大如錢,其光如鏡,封子于內(nèi)而自外抱之,俗呼‘蟢子’?!?81)光緒《丹徒縣志》卷18《食貨十一·物產(chǎn)二》,《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29)》,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48頁??梢姷ね娇h境內(nèi)存在的“壁鏡”,是一種類似蜘蛛的動物,身體極扁,顏色“白質(zhì)而黑章”,這與宋徽宗所言京師皮場廟神壁鏡相符。又光緒《黔江縣志》記載:“蜘蛛:類極多,一名蟗,一名綱公,吐絲于壁,白大如錢者,俗呼為‘壁鏡’。”(82)光緒《黔江縣志》卷3《物產(chǎn)·蟲豸之類》,《中國地方志集成·重慶府縣志輯(22)》,成都:巴蜀書社,2017年,第638頁。黔江縣境內(nèi)的蜘蛛“壁鏡”,也為“白”色。蜘蛛不僅種類繁多,由于地域差異,方言發(fā)音不同,往往同一種蜘蛛,其各地的稱謂也略有差異,“壁錢、壁鏡、壁繭、八腳諸名,五方之方語也”(83)道光《鳳凰廳志》卷18《物產(chǎn)志》,《中國地方志集成·湖南府縣志輯(72)》,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12頁。。北宋《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記載:“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在暗壁間,此土人呼為壁繭。”(84)(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經(jīng)史證類備用本草》卷22《蟲魚部下品》,第457頁。又明代《山堂肆考》記載:“壁錢,蟲似蜘蛛而身扁,作白幕如錢,著壁間,俗呼為壁繭,其抱子隔幕而伏,生子百數(shù),坼幕而出,一名扁蟢,一名壁鏡。”(85)(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228《昆蟲·作幕如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78冊,第502頁。由此可知,壁鏡作為一種“昆蟲”,身形似蜘蛛,并“作白幕如錢”,無論是壁鏡自身的顏色,還是其所做的“幕”,均有“白”色,這與宋徽宗所言壁鏡“其質(zhì)或白黑”吻合。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就記載有治“壁鏡”毒人的藥方,但沒有涉及壁鏡的物種歸屬和具體形狀。宋代《太平廣記》也有“壁鏡”的記載,主要內(nèi)容節(jié)錄自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略有修改,其中在“巳年不宜殺蛇”一語之前,增加了“身扁,五足者是”(86)(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477《昆蟲五·壁鏡》,《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46冊,第495頁。。這顯然是對段成式所言“壁鏡”形體特征進行的補充解釋,可見壁鏡的形體具有“五足”“身扁”等特征。張國風(fēng)認(rèn)為,現(xiàn)存最早的《太平廣記》刻本,是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無錫談愷所刻,刻本前附有《太平廣記表》,上表的時間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八月十三日,“這大致可以看作是《太平廣記》的成書時間”(87)張國風(fēng):《〈太平廣記〉版本考述》,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1頁。。百余年之后宋徽宗所言壁鏡“有五足”,與李昉等在《太平廣記》中對壁鏡形體“身扁,五足者是”的注解,或為一脈相承,可見宋徽宗所說并非子虛烏有,而是有所依憑。也有學(xué)者依據(jù)《小知錄》所載“扁蛇,一曰壁鏡,身扁五色”(88)(清)陸鳳藻:《小知錄》卷12《昆蟲》,第362頁。,從而推測“五足”或為“五色”之訛(89)王元林、孫廷林:《皮場大王信仰源流考》,《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第174頁。,但難以讓人信服。

        在部分明代文獻中,也可看到有關(guān)壁鏡“五足”的記載,如黃一正所輯的《事物紺珠》:“身扁五足,毒人必死?!?90)(明)黃一正輯:《事物紺珠》卷31《昆蟲部·蚑蟯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0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第53頁。這與段成式、李昉、宋徽宗等人所言壁鏡特征相符,雖然也沒有明確指出此物的具體形態(tài),但作者把“壁鏡”歸入“昆蟲部”的“蚑蟯類”(行動微蟲),并沒有納入“昆蟲部”的“蛇類”,顯然“五足”壁鏡屬于蟲類,而不是屬蛇類。又如明代陳仁錫所輯《潛確居類書》“壁鏡”條引《酉陽雜俎》,注釋云“身扁五足者是”(91)(明)陳仁錫輯:《潛確居類書》卷120《飛躍部十七·蟲豸四》,《四庫禁毀書叢刊》子部第1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663頁。。明代部分工具類書籍也有壁鏡“五足”的記載,如來斯行《槎庵小乘》“壁鏡方”條引《酉陽雜俎》,注解云“身扁五足者是”(92)(明)來斯行:《槎庵小乘》卷30《驗方類·壁鏡方》,《四庫禁毀書叢刊》子部第1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475頁。。成書于明清時期的《駢雅訓(xùn)纂》“壁鏡”條:“五足,皆毒蟲也。”(93)(明)朱謀瑋,(清)魏茂林:《駢雅訓(xùn)纂》卷7《釋蟲魚·壁鏡》,光緒十二年后知不足齋??尽R灿胁糠治墨I記載壁鏡為類似蜘蛛,有“六足”或“八足”的動物,如清代屠粹忠所輯《三才藻異》“壁鏡”條:“似蜘蛛,身扁六足,作白幕,如錢帖壁,名壁錢?!?94)(清)屠粹忠輯:《三才藻異》卷25《動物而器物名者·壁鏡》,《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29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第414頁。又如明代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壁鏡”條:“大如蜘蛛而形扁,斑色,八足而長,作白幕加(如)錢,貼墻壁間?!?95)(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卷120《外科·損傷門·諸蟲獸蜇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1冊,第559頁。清代俞樾稱親眼見過此毒蟲:“壁鏡,毒蟲也,其狀如蟢子而大,善吸人影,余前于江西見之,曾賦一詩,而不知其名?!辈⒀孕掳惨嘤兄?,名曰“壁鏡”。其詩云:“跂跂脈脈善緣壁,謂非守宮即蜥蜴……主人為我言,是物名‘壁鏡’。不圖羅鉗吉網(wǎng)外,世更有此鏡新磨?!?96)(清)俞樾:《春在堂詩編·乙巳編·詩二》,《春在堂全書》第五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第20頁?!摆栚柮}脈善緣壁”“不圖羅鉗吉網(wǎng)外,世更有此鏡新磨”等詩句,描寫的均為蜘蛛的某些特征,俞樾稱自己親眼所見,應(yīng)為不虛。

        由此可知,具有“身扁五足”形體特征的壁鏡,自唐宋至于明清,屢見于文獻記載,并大都被歸為“蟲”類,部分文獻直接標(biāo)識“昆蟲”類,而不歸為“蛇類”。隨后明清文獻中又出現(xiàn)了“六足”“八足”的壁鏡,但大都明確指出其形體與蜘蛛類似。

        四、功能:“瘍醫(yī)之所難療者,又能愈之”

        《酉陽雜俎》中提到壁鏡“毒人必死”,而含有較強毒性的動物,易于讓人聯(lián)想到“毒蛇”,如明代徐應(yīng)秋的《玉芝堂談薈》記載:“壁鏡蛇,身扁,五色,螫人必死。”(97)(明)徐應(yīng)秋:《玉芝堂談薈》卷35《金翠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3冊,第843頁。由于《玉芝堂談薈》援引內(nèi)容常不標(biāo)出處,無從稽核,采自小說、雜記者為多,亦有錯誤之處,“故考證掌故,訂正名物者,亦錯出其間”(98)(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123《玉芝堂談薈》,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063頁。。《玉芝堂談薈》中的螫人必死的“壁鏡蛇”是否真的存在,無從稽核。而關(guān)于毒人必死的壁鏡“蜘蛛”的記載相對較多,如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壁鏡……大如蜘蛛……或云其蟲有毒,咬人至死?!?99)(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40《蟲部二·壁錢》,陳貴廷等點校,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964頁。黃一正所輯《事物紺珠》:“壁鏡,身扁五足,毒人必死。”(100)(明)黃一正輯:《事物紺珠》卷31《昆蟲部·蚑蟯類》,《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01冊,第53頁。清代陳逢衡認(rèn)為,《酉陽雜俎》中的“毒人必死”的壁鏡,“一名壁錢”(101)(宋)李石撰,(清)陳逢衡疏證:《續(xù)博物志疏證》卷9,唐子恒點校,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第219頁。。由于文獻所記或口耳相傳,蜘蛛壁鏡具有“毒人必死”的能力,故后人對此動物較為忌憚。

        作為蜘蛛的“壁鏡”,除具有“毒人必死”的特點外,更重要的功能為“療疾”,因為其蟲體本身及窠巢均可入藥,且為治療某些疾病的良藥。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記載:“壁錢,無毒。主鼻衄及金瘡,下血不止,捺取蟲汁點瘡上及鼻中,亦療外野雞病下血。”(102)(唐)陳藏器撰,尚志鈞輯釋:《〈本草拾遺〉輯釋》卷6《蟲魚部·壁錢》,合肥:安徽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2年,第257頁。壁錢是壁鏡之別名,因其形如古錢,故稱壁錢?!侗静菔斑z》作為“本草”類醫(yī)藥典籍,此處的“無毒”,不是指活蟲咬人無毒,而是作為一種藥物而言的,即蟲體入藥無毒。如《本草綱目》:“【釋名】壁鏡〔時珍曰〕皆以窠形命名也?!練馕丁繜o毒?!?103)(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40《蟲部二·壁錢》,陳貴廷等點校,第964頁。依據(jù)陳藏器所言,壁鏡蟲體即可入藥,可以治愈“鼻衄”“金瘡”“下血不止”和“外野雞病下血”等癥,其治療之法,“取蟲汁點瘡上及鼻中”。其中“鼻衄”即鼻子出血,“夫肺主氣,開竅于鼻,血隨氣上。今血既妄行,故于鼻出而為衄也”(104)(宋)徽宗敕編,(清)程林刪定:《圣濟總錄纂要》卷8《失血門·鼻衄》,第221頁。。而“金瘡”則為金屬器物所傷,即“一切刀箭所傷”者(105)(金)張從正撰,徐江雁、劉文禮校注:《〈儒門事親〉校注》卷5《金瘡五十四》,鄭州:河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15年,第153頁。。《本草拾遺》所言“下血不止”中的“下血”,民國時期謝觀主編的《中醫(yī)大辭典》解釋為“下血,便血也”(106)謝觀主編:《中醫(yī)大辭典》,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年,第137頁。。從古代醫(yī)書記載來看,“下血不止”常用來描述婦女妊娠期間出現(xiàn)的病癥現(xiàn)象。隋朝巢元方的《巢氏諸病源候總論》記載:“此謂卒有損動,或冷熱不調(diào)和,致傷于胎,故卒痛下血不止者,墮胎也?!?107)(隋)巢元方:《巢氏諸病源候總論》卷41《婦人妊娠疾諸候上·任(妊)娠卒下血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34冊,第847頁。又如元代危亦林的《世醫(yī)得效方》:“或胎上搶心,則絕悶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誤服草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108)(元)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卷14《產(chǎn)科兼婦人雜病科·保產(chǎn)》,王育學(xué)等校注,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6年,第240頁。由此可知,唐代陳藏器所言“壁鏡”入藥治療的“下血不止”,并非僅限于常說的便血不止或流血不止的“普通”病癥,可能更多的是指婦女懷胎期間出現(xiàn)的較為危險的出血性重癥。尚志鈞認(rèn)為《本草拾遺》中的“外野雞病下血”中“野雞病”,即現(xiàn)代所說的“痔瘡”一類的疾?。骸耙半u病即痔疾……外野雞病即外痔。”(109)(唐)陳藏器撰,尚志鈞輯釋:《〈本草拾遺〉輯釋》卷6《蟲魚部·壁錢》,第258頁。又如明代朱等編的《普濟方》:“治惡瘡疽癰腫疳瘡野雞病”(110)(明)朱等編:《普濟方》卷275《諸瘡腫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56冊,第133頁。,把“野雞病”與“瘡疽”“癰腫”“疳瘡”并提,可見其為類似疽癰的一種“瘡”疾。

        除蟲體可入藥外,壁鏡所做的窠巢也是一種藥材,對治療孕婦產(chǎn)后咳逆及小兒吐逆等病癥,均具有較好的療效。宋代《婦人大全良方》記載:“古壁鏡窠三四個,水一小盞,煎至一半熱服?!?111)(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卷22《產(chǎn)后咳噫方論第六》,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年,第601頁。又如《本草拾遺》記載:“其蟲上錢幕,主小兒嘔吐逆,取二七煮汁飲之。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在暗壁間,此土人呼為壁繭?!?112)(唐)陳藏器撰,尚志鈞輯釋:《〈本草拾遺〉輯釋》卷6《蟲魚部·壁錢》,第257~258頁。李時珍《本草綱目》在介紹壁鏡主治功能時,引用了陳藏器的論述,其中把“外野雞病下血”寫成“五野雞病下血”。除“鼻衄”“金瘡”“野雞病”外,李時珍把“壁鏡”的治療范圍進一步擴大:“治大人、小兒急疳,牙蝕腐臭,以壁蟲同人中白等分燒研貼之。又主喉痹?!北阽R窠巢除治療“小兒吐逆”和“產(chǎn)后咳逆”外,又增加了“窠幕〔主治〕……又止金瘡、諸瘡出血不止,及治瘡口不斂,取繭頻貼之。止蟲牙痛”(113)(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40《蟲部二·壁錢》,陳貴廷等點校,第964頁。。明代“蜘蛛”壁鏡治病范圍的擴大,或是人們對其醫(yī)藥價值的認(rèn)識不斷深化的結(jié)果。

        “蜘蛛”壁鏡不僅自身具有毒性,甚至“毒人必死”,而其蟲體本身和所做窠巢均為藥材,可治療“鼻衄”“金瘡”“急疳”“喉痹”“痔疾”“蟲牙疼痛”“瘡口出血”和“瘡口不斂”等病癥,對治療“小兒吐逆”“產(chǎn)后咳逆”和“下血不止”等婦幼“保生”疾病,均有良好療效。但“毒蛇”壁鏡并沒有見到相關(guān)醫(yī)藥價值的記載。

        宋徽宗所言“如京師皮場廟神乃壁鏡也……疾病疕瘍者造為其所,香火輒愈,蓋救萬民之病苦,以積功行也”,應(yīng)是針對“蜘蛛”壁鏡所具有的醫(yī)藥價值而言的,因能夠救萬民之病苦,故有“疾病疕瘍者造為其所,香火輒愈”。又如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宋徽宗封皮場土地為“靈貺侯”的制文:“爾神非特不傷人而已,瘍醫(yī)之所難療者,又能愈之,以顯濟于一方?!闭侵赋觥爸┲搿北阽R蟲體和窠巢入藥,對于一些“瘡瘍”之類疑難雜癥,具有良好的療效,故言“瘍醫(yī)之所難療者,又能愈之,以顯濟于一方”。在崇寧元年三月,宋徽宗為皮場土地封“靈貺公”時所言“以灰藥救疾,所療輒愈”,并非完全指皮場廟巫醫(yī)、廟祝所為,更可能類似李時珍所言壁鏡入藥治病之法,“以壁蟲同人中白等分燒研貼之”、“以壁錢惹礬燒存性,出火毒為末”(114)(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40《蟲部二·壁錢》,陳貴廷等點校,第964頁。之類。正是蜘蛛“壁鏡”的這種“救民疾苦”“所療輒愈”的顯著功效,宋徽宗在制文中才有“有功吾民,則褒崇之”“以慰民望”的盛贊。

        五、結(jié) 語

        通過文獻梳理,筆者認(rèn)為宋徽宗所言皮場廟神“壁鏡”,其原型為“蜘蛛”比“毒蛇”更為恰當(dāng)。就形體特征而言,在明清方志和唐宋以來的類書、醫(yī)書等文獻中,名為壁鏡的“蜘蛛”屢見記載,且與宋徽宗所言壁鏡“其質(zhì)或白黑,有五足”相一致;在功能方面,名為壁鏡的“蜘蛛”,不僅能“毒人必死”,其蟲體和窠巢均可入藥,且對“瘡瘍”“下血不止”“小兒咳逆”等疑難雜癥均具有良好療效,這正是宋徽宗所言皮場王“有功吾民,則褒崇之”的主要原因。至于其形象異化方面,從“神農(nóng)”到“席旦”,雖有多種演化,但大都與“醫(yī)藥”有關(guān),正如學(xué)者所言:“這種演變并不是毫無顧忌的建構(gòu),而是原有神祇形象的挪用與轉(zhuǎn)換,在皮場廟的例子當(dāng)中,藥物、治病等元素一直存在于傳說的主題當(dāng)中。”(115)劉小朦:《皮場廟的源流》,常建華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5卷,第28頁。只有蟲體和窠巢均可入藥治病的“蜘蛛”壁鏡,才能更好地解釋這些復(fù)雜的異化現(xiàn)象和拓展功能,而不具有入藥治病功能的“毒蛇”壁鏡則很難做到。因此,宋徽宗所言皮場王原型,是一種當(dāng)時名為壁鏡的“蜘蛛”,更為合理。作為皮場王原型的“壁鏡”本身具有毒性,蟲體和窠巢均可入藥,對于某些疾病療效顯著,從而引起世人的推崇,隨之其形象被人格化,而醫(yī)藥功能則被神格化。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蕾丝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含羞草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激情久久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36精品色熟妇|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网站看黄|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青草| 丰满少妇a级毛片| 66lu国产在线观看| 果冻蜜桃传媒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看片国产人妻|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91av小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免费一区二区高清不卡av|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一区二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一| 日本护士xxxxhd少妇| 中文字幕爆乳julia女教师| 国产在线拍偷自拍偷精品| 亚洲粉嫩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国产成人精品蜜芽视频| 亚洲伊人av天堂有码在线| 国产高清av首播原创麻豆| 国产AV无码一区精品天堂| 精品女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精品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欧美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