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wèi)華
如果說奧運會是人類對運動極限的挑戰(zhàn),那么殘奧會就是人類對意志和精神的磨煉。每一位殘奧運動員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勵志故事,他們的身體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生活和工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但面對痛苦,殘奧運動員均不屈服于命運、不放棄生活。不僅如此,他們往往更熱愛生命和生活,更有勇氣直面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
2020年9月11日,國際殘奧委會發(fā)布了《殘奧價值觀教育》教學手冊,提出了殘奧會的四大價值觀:勇氣、毅力、激勵與平等。殘奧運動員正是憑借面對身體殘缺的勇氣、懷揣對運動的熱愛與渴望以及不斷超越自我、努力拼搏的精神不斷重新定義可能性,創(chuàng)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驚人成就。因此,可以說殘奧教育兼具生命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意義。
在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孩子們從學生時代每天就面臨著學習與生活帶來的競爭與挑戰(zhàn)。在成長的道路上,可能因為內(nèi)心的一絲恐懼、嘗試中的一次失敗、被拒絕后的小小失落,導致內(nèi)心產(chǎn)生畏難與逃避情緒,從而因缺少面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而變得自閉、自卑,甚至失去對自己的信心,這樣的狀況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心理學家艾琳博士認為,勇氣并不意味著孩子無所畏懼,而是指當孩子在面臨恐懼時,依然決定要完成。有勇氣不代表孩子不害怕,而是愿意接納自己害怕的情緒,繼續(xù)往前走,試著突破(圖1)。因此,在青少年中開展勇氣教育是健全其人格的重要舉措,而殘奧教育正是培養(yǎng)孩子勇氣的有效手段。殘奧會中涌現(xiàn)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榜樣可以讓當代青少年了解到在世界上還有一個特殊群體,命運雖然剝奪了他們的翅膀,但是他們卻通過勇氣與毅力打開了自己的另外一扇大門,這扇大門讓他們向世人展示了勇敢不屈的靈魂。
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中,視障運動員李端高擎火炬,走向雪花主火炬臺,此刻全場目光聚焦、屏住呼吸,時間一秒秒流逝,就在李端不停嘗試的時候,助威聲和掌聲響徹鳥巢。終于,“咔噠”一聲,李端將火炬穩(wěn)穩(wěn)嵌入主火炬臺內(nèi)。這一分鐘,43歲的他整整練習了五天。李端說:“在我點燃火炬的時候,全世界都看見我們這些殘疾人確實不容易,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堅持、會努力,讓全世界看到我們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風采!”這時,有多少人被他面對困難時的勇氣與毅力打動了?有多少人破防了?這觸動心靈的共振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正是殘奧會在籌備與開展過程中涌現(xiàn)出的殘奧運動員榜樣、賽場中迸發(fā)的人性光輝、賽場下殘奧運動員不分國界彼此的激勵,為殘奧教育留下了寶貴的教育遺產(chǎn)。而孩子們的勇氣與信心也將更多來源于所受的教育,當我們看到很多殘奧運動員遭受了重擊后仍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不向命運低頭、用毅力與命運抗爭并通過他人的激勵不斷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時,我們除了為他們感到驕傲與開心外,更被激勵并改變著,堅信“我能”比“我贏了”更重要。圖1顯示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