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佳玥,鄭雪莉,張曉鈺
(河南科技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 1檢驗科,2口腔科,河南 洛陽 471000)
膿毒血癥屬于血液系統(tǒng)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指患者血液中有病原菌侵入、生長、繁殖并分泌毒素,會引起患者全身炎癥反應(yīng),嚴(yán)重者甚至?xí)?dǎo)致ICU患者死亡[1]。膿毒血癥的感染細(xì)菌不同,其治療方法不同[2],因此,對膿毒血癥的病原菌種類進行診斷鑒別至關(guān)重要。D二聚體、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FDP)、降鈣素原(PCT)是診斷膿毒血癥的常用指標(biāo)[3]。本次研究對不同細(xì)菌感染所致膿毒血癥的D二聚體、FDP、PCT進行檢查診斷,并分析其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03~2021-03我院治療的80例膿毒血癥患者(膿毒血癥組),根據(jù)細(xì)菌鑒定結(jié)果分為肺炎克雷伯菌組16例、鮑曼不動桿菌組20例、金黃色葡萄球菌組19例、大腸埃希菌組25例,另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25例作為對照組。肺炎克雷伯菌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齡32~70歲,平均(60.31±5.12)歲;鮑曼不動桿菌組20例中男11例,女9例,年齡33~71歲,平均(60.40±5.26)歲;金黃色葡萄球菌組19例中男9例,女10例,年齡32~72歲,平均(60.26±5.31)歲;大腸埃希菌組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30~69歲,平均(60.20±5.16)歲;對照組25例中男12例,女13例,年齡31~72歲,平均(60.36±5.36)歲。膿毒血癥組和對照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biāo)準(zhǔn):所有患者經(jīng)檢查均為膿毒血癥;年齡30~75歲;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biāo)準(zhǔn):伴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近期服用抗凝藥物者;有精神障礙無法溝通者;有免疫系統(tǒng)病者;伴有腎、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伴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近期接受外科手術(shù)者。
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采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檢測患者的FDP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患者的PCT水平。
不同細(xì)菌感染所致膿毒血癥組患者的D二聚體、FDP、PCT高于對照組(P<0.05);大腸埃希菌組患者的D二聚體、FDP、PCT水平較其他細(xì)菌感染組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細(xì)菌感染所致膿毒血癥患者的D二聚體、FDP、PCT水平對比
肺炎克雷伯菌組、鮑曼不動桿菌組、金黃色葡萄球菌組與大腸埃希菌組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有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其他感染組患者與大腸埃希菌組患者D二聚體水平ROC曲線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組、鮑曼不動桿菌組、金黃色葡萄球菌組與大腸埃希菌組患者的FDP水平有差異(P<0.05),見表3。
肺炎克雷伯菌組、鮑曼不動桿菌組、金黃色葡萄球菌組與大腸埃希菌組患者的PCT水平有差異(P<0.05),見表4。
根據(jù)膿毒血癥感染的細(xì)菌不同,可以將其分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膿毒血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膿毒血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膿毒血癥、大腸埃希菌感染的膿毒血癥[4],因其病原菌不同,其治療所應(yīng)用的抗生素不同,使用對膿毒血癥感染的細(xì)菌進行診斷鑒別具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在感染狀態(tài)下,機體的D二聚體、PCT水平會升高,常用作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指標(biāo)[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同細(xì)菌感染所致膿毒血癥組患者的D二聚體、FDP、PCT、Fbg、WBC、AT、PT、aPTT與對照組相比較有差異,大腸埃希菌組患者的D二聚體、FDP、PCT水平比其他細(xì)菌感染組高,說明可以通過檢測D二聚體、FDP、PCT、Fbg、WBC、AT、PT、aPTT等指標(biāo)來診斷不同細(xì)菌感染所致膿毒血癥。本次研究結(jié)果中:肺炎克雷伯菌組、鮑曼不動桿菌組、金黃色葡萄球菌組與大腸埃希菌組患者的D二聚體、FDP、PCT水平有差異,說明可以通過檢測D二聚體、FDP、PCT水平來鑒別不同細(xì)菌感染所致膿毒血癥,分析出膿毒血癥的病原菌種類,有效鑒別大腸埃希菌感染的膿毒血癥,為治療提供生物學(xué)指標(biāo)。綜上所述,膿毒血癥患者的D二聚體、FDP、PCT水平比健康體檢者高,可以通過檢測患者D二聚體、FDP、PCT水平來診斷鑒別膿毒血癥的病原菌種類,有效鑒別大腸埃希菌感染的膿毒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