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東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發(fā)展,在現(xiàn)有的教育水平基礎上,各個學科教學都在不斷提升,音樂教育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音樂本就是情感表達的重要藝術形式,即使是一首簡單的旋律也蘊涵了一定的思想情感。因為小學生年齡尚小,所以小學音樂教育大多是以欣賞、興趣培養(yǎng)為主,注重為學生今后音樂學習及素養(yǎng)提升打好基礎。為此,本文就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展開了研究。
一、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
音樂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將訓練學生音樂審美素養(yǎng)和歌唱放在首位,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音樂課堂教學需突出音樂特點,重視音樂實踐及創(chuàng)造性活動,關注音樂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校要認真把握課標理念及甘肅省義務教育音樂教學指導意見,深入分析教材,力爭有更深的理念滲透、更靈動的課堂,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情境教學法側重讓教師以教學情境的打造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教師不再只是課堂上的“演說家”,而是化身成了學生音樂學習道路上的“引路燈”,在學生音樂旅程中進行恰當引導,讓學生在美好情境里體會音樂,讓教師、學生與音樂產生共情,繼而順其自然地實現(xiàn)預設目標。而目前音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需要高度重視。
(一)音樂教育長期不受重視
受應試教育體系所影響,學生、家長以及教師思維都有所固化,他們往往更加關注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教育,沒有意識到音樂這一學科的重要價值,這種情況下小學音樂教育長時間都處在一個較為滯后的狀態(tài),甚至成為很多學生所不擅長的學科之一,也限制了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及進步,不利于綜合性人才培育。
(二)學生主體性缺失
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長期以來一直都處在一個主體地位,學生學習內容也跟隨教師意愿。為此,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大多是教師全權主導,傳授和指導學生音樂技巧,教學內容也大多是以枯燥的音樂知識為主,這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十分被動,音樂表達過程中也缺乏自我,不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及提升,這也可以說是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之一。
(三)音樂教師人才匱乏
長時間以來音樂課程都尚未受到重視,所以音樂教師人才也較為匱乏,有些學生甚至經常會出現(xiàn)一個音樂教師教幾個年級甚至是一個學校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小學音樂教學效果自然也會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教師音樂素養(yǎng)有待提升,在對小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只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傳授,沒有及時檢查學生學習情況,也無法及時得到學生反饋,這使學生音樂學習收獲并不理想。
二、小學音樂教育價值
(一)審美體驗價值
音樂教育本身是作用于情感層面的教育,音樂教育活動實施的目的之一就是有效培養(yǎng)人的審美感。小學音樂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利用音樂欣賞課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所蘊涵的美以及豐富的情感,同時讓學生感受到音樂所表達內容并且產生濃厚興趣,與音樂形成情感共鳴,這一過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凈化心靈,起到情智互補的效果,由此可見,音樂課是有效促進學生高尚審美情趣得以形成的重要課程。
(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價值
音樂教育本就是藝術教育范疇,所以其自身也會有藝術教育功能,即能對小學生起到一定創(chuàng)造性培育的效果,這也是現(xiàn)今社會得以發(fā)展的關鍵。小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情感的交流及表達,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欲望,讓學生產生創(chuàng)造積極性以及自主參與的興趣,從而有效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具有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價值。
(三)表現(xiàn)及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表現(xiàn)形式十分多樣,其中就包含了一些群體性的活動,如合唱、歌舞表演、重唱等,群體性的音樂活動能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有效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與互動,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由此可見,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局限于音樂教學課堂,同時也需要立足于社會大環(huán)境中展開,這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提升。
三、小學音樂教育中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措施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新課改要求教師及時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而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方式就十分適用于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可以通過為學生構建音樂情境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音樂學習氛圍,這有助于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同時還能在情境模擬過程中,將抽象的旋律變得具體化,從而有效深化學生理解,真正提升音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在音樂廳里:布娃娃彈琴”教學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同學們,你們喜歡洋娃娃嗎?(出示洋娃娃跳舞的視頻)視頻里他們在干什么呀?我們一起加入他們的舞會怎么樣?”借由這一情境來有效導入這一新課,之后再播放歌曲,讓學生跟著一起唱,同時跟著歌聲打節(jié)拍,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真正對音樂課程產生興趣,從而有效提升課程實施效果。
(二)利用故事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尚小,故事對他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好的故事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所以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故事實現(xiàn)這一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音樂教學內容,以形象的比喻或者是擬人化的手法來將音樂體裁、內容有效表達出來,這樣就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好朋友》教學的時候,教師即可在教學課堂上先為學生講述一個有關于“友誼”的故事,一邊播放背景音樂一邊講,這能讓學生對這一音樂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自主去搜索、聆聽這一首歌曲,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產生音樂學習興趣,有效實現(xiàn)培養(yǎng)的目的。
(三)借助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長時間以來,小學音樂教學活動實施都沒有意識到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性,本來有趣的藝術教學轉變成了理論性知識教學,音樂教學課堂因此而變得枯燥、生硬,無法有效體現(xiàn)出音樂課程的魅力,學生審美素質及能力也無法得到發(fā)展。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象,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強化音樂情感,這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自主接受美、享受音樂美的主體,從而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效果。第一,教師在音樂教學課堂上,一定要注重學生音樂情感訴求,在教學期間利用圖片、視頻等多方面感官刺激元素來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讓學生能對音樂情感基調形成有效了解,從而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第二,還需要在教學中意識到學生個性及共性,在教學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將一些難以理解的歌曲以有趣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彝家娃娃真幸福》為例,為了讓學生意識到其中蘊涵的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教師即可在教學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彝族視頻以及圖片,借此直觀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從而有效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目的。
(四)優(yōu)化基礎知識教學,實現(xiàn)興趣培養(yǎng)
小學生年齡尚小,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并不明確,需要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采用多種方式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真正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及自覺性,充分發(fā)揮出學生主體作用。小學音樂基礎知識主要是以音的基本要素、形式要素、音樂符號為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上述三點著手,借助靈活教學方式、立足于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認知水平來對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這樣才能有效實現(xiàn)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目的。首先,教師在音樂教學期間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借此降低音樂理論的抽象性,從而深化學生理解。例如,教師在進行《拉薩謠》教學的時候,即可在教學課堂上結合學生興趣點展開教學,以游戲強化學生理解和感悟。其次,教師還需要在教學期間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畢竟小學生處在身心發(fā)展重要階段,教師需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興趣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導和權威,教師側重于音樂知識點的講授,注重在既定的教學時限內完成預設的音樂知識和音樂表演技巧的講解,課堂里的學生主體則更像是被動的“跟從者”,其自身的情感情緒及感悟理解等并沒有被重視,也很難收獲很好的音樂效果。而情境教學法所關注的重點則是學生的課堂靈活度,學生是整堂課的“主角”,教師通過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興趣愛好、思想意識等并結合教材內容,打造一個人文、多元、有趣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全情投入,全身心地感受音樂、享受音樂之美。最后,教師應緊緊圍繞音樂教學的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趣味游戲、角色互動、合作探討等多種方式,在全面參與中自主獲得音樂體驗和情感領悟,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音樂知識。又如學習《牧歌》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可啟發(fā)、引導學生說出歌曲中悠長的曲調、較慢的速度等音樂表現(xiàn)手段。如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用幾句話描述歌曲的意境美:“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在碧綠的大草原上牧羊人趕著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面里”。可先讓學生欣賞音樂舞蹈小片段,之后讓他們學幾個蒙古舞抖肩、甩臂、踏步的動作,感受這是一個自由、快樂的民族。可見,情境教學法在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熱誠上還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法的。
(五)拓展音樂呈現(xiàn),有效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要想實現(xiàn)學生興趣培養(yǎng),還可以拓展音樂呈現(xiàn),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還能提高學生音樂鑒賞水平。音樂學習本就不應局限于演唱及演奏技巧的把握,如學生鑒賞能力培育同樣重要,教師要在教學期間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而且要讓學生在已經呈現(xiàn)的美中提取創(chuàng)新元素,從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例如,考慮到小學生音樂欣賞大多離不開音樂創(chuàng)作者,一些創(chuàng)作者具有青春、活力的特點,深受小學生所喜愛,所以教師在開展音樂拓展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他們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感知到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他們音樂作品中的力量,讓學生更喜愛音樂,從而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拓展過程中將音樂教育內容與當下一些時尚音樂元素有效結合在一起,如將京劇唱腔、電音、古詩詞韻律等與小學音樂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不僅能豐富音樂教學,還能讓學生對不同音樂以及流行元素形成有效認知,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
(六)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
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興趣,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教師是音樂教育實施的引領者,其對音樂教育的認知,以及在音樂教學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均會直接對小學聲音樂學習興趣造成影響。一方面,教師在音樂教學課堂上需要及時轉變自身音樂教學理念,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樹立起正確認知,學校也需要提高重視,而且需要加大在音樂教育這一方面的投入,這樣才能優(yōu)化小學音樂教育環(huán)境,從而真正有效提升音樂教育實效。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則需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意識到自己的作用,盡可能借助有效手段挖掘學生音樂潛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同樣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的關鍵,只有教師真正具備了專業(yè)化的知識、豐富的技能,才能在音樂教育課堂上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從而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七)激勵為主,提高學生興趣
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興趣,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激勵手段,進一步增強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相對而言難度較低,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而非讓學生達到某一種水平或者是取得哪一種成績。音樂課程較為特殊,其并不存在正確、錯誤之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學生進行負面評價,可多給予學生激勵,借助有效激勵引導學生更加喜愛音樂,這樣才能讓學生感知到音樂學習的成功以及喜悅,從而真正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以發(fā)獎狀、口頭表揚等形式有效激勵學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培養(yǎng)并不是簡單利用某一措施或者是方法就能實現(xiàn)的,還涉及多方面,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式、構建良好教學氛圍,以多樣化手段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且生動的學習體驗,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音樂學習情感以及音樂審美,從而真正優(yōu)化小學音樂教育。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