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鑫
本文將闡述怎樣將詩與文結合起來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下面,我們來看看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這篇課文中這樣的結合是如何操作的。
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帶領你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感悟文中詩意的語言特點,最后結合文章內容改寫詩歌。相信你一定會在詩與文這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過程中感受到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質。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什么是詩意的語言特點,這是詩文互相學習的第一步。文中詩意的語言特點主要包含下面4點:
第一,長短句交錯,大量使用四字詞語。你一定可以從文章中找到類似這樣的話:“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也一定能夠通過“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等詞讀出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埋頭鉆研、專心致志的勞苦。第二,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句、對偶句?!啊思艺f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思艺f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yōu)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薄八强诘木奕?。他,是行的高標?!蔽蚁嘈艑τ诼斆鞯哪銇碇v也不是難題。你不僅能夠發(fā)現這是作者寫的議論抒情式的語句,知道這是對偶、排比的寫法,還可以體會到作者對于聞一多先生由衷的贊美。
除了上面說的兩點之外,還有另外兩點,不過獨立尋找起來可能有一些困難。但是遇到困難不要怕,還有老師來幫助你。具有基本語言感知度的你一定會發(fā)現這樣一句話:“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你是不是覺得作者寫得特別好,但就是說不出來哪里好?這感覺就像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吧。沒關系,自己試著多讀幾遍,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再找個小伙伴跟你一起多讀幾遍試試看。如果試過之后沒有發(fā)現也別著急,我讀一句,你讀一句試試看。我讀“動人心”,你讀“鼓壯志”,我讀“氣沖斗?!?,你讀“聲震天地”。如果還沒有發(fā)現的話,老師就要使用大招啦,它就是——打節(jié)拍。伸出你的雙手,一個字一拍,遇到逗號就停頓一下。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速度,找到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相信你在使用了老師給出的大招之后一定能夠感受到第三個特點。沒錯,就是文章語言高度凝練、富有節(jié)奏感。那么,我們就還剩最后一個特點了。老師可以直接告訴你,第四是文中化用或直接引用了詩人本人的語言:“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边@對你來說可能較難發(fā)現,同學們可以補充學習聞一多先生所寫的《靜夜》這首詩。
其次,你還要知道詩歌的一些要求。這方面老師已經提前幫助你搭好了臺階。我們先來看看老師給你的范例吧。
鍥而不舍,
鉆探,
開一劑文化藥方,給我們衰微的民族。
聲震天地,
呼喊,
爭取民主自由,喚醒人民與青年。
心會神凝,
凝成學術的碩果。
潛心鉆探,
探索文化救國。
仰之彌高、
仰俯間,窮年兀兀蹉跎;
鉆之彌堅、
鉆研古籍鍥而不舍。
大無畏地站起來,
挺胸昂首,
向特務、向反動派
傾瀉怒火。
痛痛快快地喊出去,
氣沖斗牛,
號召青年、號召人民
把獨裁者推倒。
你,
是口的巨人。
你,
是行的高標。
通過老師的范例,我們不難發(fā)現,詩歌在格式上要分行,語句要押韻,并且可以根據韻腳調整語序,就像老師寫的“窮年兀兀蹉跎”“挺胸昂首”。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換韻,如“呼喊”與“青年”,“碩果”與“救國”,“推到”與“高標”等同樣如此。在詩歌的內容上也有要求,創(chuàng)作詩歌的時候語言要凝練,要能夠概括聞一多的言行,要體現出他的精神。
如果上面的你都學會了,那么恭喜你,你就只差做后一步改寫詩歌啦。趕緊動起來,看看你是不是比老師改寫得還要好吧!
你可能還沒改寫完,不過沒關系,先讓我們來看看改寫完成的同學們的作品吧!
馬嘯鑫
鍥而不舍,
鉆探,
開一劑文化藥方,給我衰微的民族。
聲震天地,
呼喊,
爭取民主自由,喚醒人民與青年。
兀兀窮年,
讀書,
深宵燈火為伴侶,
成就《唐詩雜論》《楚辭校補》。
昂首挺胸,
領隊,
號召人民、反對獨裁,
大罵特務、毫不懼畏。
你,是口的巨人。
你,是行的高標。
解佳文
有的人,說了才做,
有的人,說了也不一定做。
你一直在做,
數十年目不窺園,
凝結《唐詩雜論》《楚辭校補》,
開一劑文化藥方,給我們衰微的民族。
你一直在說,
千百次不懈呼喊,
起稿政治傳單,
爭取民主自由,喚醒人民與青年。
你是詩人學者,
深宵燈火是你的伴侶;
你是革命斗士,
反對獨裁是你的夙愿。
你,是口的巨人,
你,是行的高標。
你是暗夜中的紅燭,
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石珺婷
你從來不“說”,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
從不張揚的低調,
使得幾部文學著作赫然而出。
你一直在做,
鍥而不舍,瀝盡心血。
汲取千年的文化,
為衰微民族開一劑救濟良方。
你說了,
怒斥特務慷慨淋漓;
你說了,
反對獨裁聲震天地。
你做了,
追悼大會拍案而起;
你做了,
爭取民主反動為敵。
你說了,
聲音傳遍全國:
“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
你做了,
用你寶貴的生命證實了自己的言和行。
“一詩一文一煙斗,
一個脊梁一聲吼。”
你宛如紅燭般的赤誠之心,
誓要將死水化為澎湃江海。
你是口的巨人,
你是行的高標。
你是為國獻身的民主戰(zhàn)士,
你是照耀民族的東升旭日。
相信通過以上的講解和范例,同學們一定能夠明白詩與文是能夠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就像我們能夠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品析詩意語言、感受詩意的語言特點,也能夠在學習文章后將其改寫成詩歌,更深一步地了解文章內容,感悟人物精神。
(作者系北京市育才學校語文教師)
(編輯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