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三
日前,網上孫卓與孫海洋一家團聚的事件引發(fā)網絡熱議,14年前被拐孩子的失而復得,在令人驚嘆的同時,更加使我們認識到深入開展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重要性。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永不停歇,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繼往開來,目標遠大,責任重大,挑戰(zhàn)嚴峻,整裝出發(fā),開創(chuàng)未來。社會全面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的高質量發(fā)展,尤其是被譽為“祖國未來,民族希望”的青少年,更需要經濟、社會、環(huán)境高質量發(fā)展的良好成長氛圍。
為了使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先后從法律層面制定了一些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法律,且不說早就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單就近幾年連續(xù)修訂出臺的法律法規(guī),就能令人們深切感受到國家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普法教育。為推動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統(tǒng)化、科學化水平,2016年6月28日,由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室聯(lián)合印發(f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2020年10月17日通過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2020年12月26日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2021年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關于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意見》。
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guī)劃(2021—2025年)》。同年11月3日,教育部印發(fā)《全國教育系統(tǒng)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guī)劃(2021—2025年)》。
由于有的青少年成長處于較為復雜的環(huán)境,加上青少年普遍心智發(fā)育不成熟等因素,近年來,在青少年中發(fā)生的駭人聽聞的事件時有發(fā)生。諸如學生打架斗毆致殘致死,學生網戀鋌而走險,校園霸凌等,個別極端案例觸目驚心。
不管何種案件,學生違法犯罪事件,都表現(xiàn)出如下特點:
第一,青少年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思想簡單,想法單純,當受到侵害時,法制觀念淡薄,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多采用武力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報復手段五花八門,且不計后果,從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第二,青少年在成長的路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形,可塑性很大,加之生理、心理年齡亦未成熟,自控能力較差,抵制不住一些不良風氣的侵擾,各種誘惑的驅使容易讓他們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或者是知法犯法。
第三,由于青少年所處的家庭及其地域不同,很多青少年的法律宣傳教育不到位,法律監(jiān)管不到位,更有應試教育帶來的不注重學生人格、品德、修養(yǎng)等塑造的缺失,導致一些青少年成為法盲少年。
因此,開展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助力他們健康成長是全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讓青少年成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好少年。讓法治思想、法律意識入腦入心,抵擋一切違法的洪水猛獸。那么,應怎樣助力青少年,才能讓他們提升法治素養(yǎng)呢?下面結合相關案例加以說明。
2020年5月7日下午6時許,家住江蘇省南通市的葛女士正在忙碌著,突然接到兒子班主任打來的電話,急促的語氣中班主任告知葛女士:15歲的兒子盛某某受傷了,已經被送往醫(yī)院了。
葛女士忙趕往醫(yī)院,等她到時,醫(yī)生告訴她:孩子由于傷勢嚴重,送來時已經停止了呼吸,已經被緊急轉送到一家知名醫(yī)院搶救。雖然,盛某某被馬上轉到南通市的一家醫(yī)院,但由于傷勢過重,他被宣布腦死亡,經過兩天搶救,最終不幸去世,15歲的花季少年就此隕落。
案發(fā)緣由:2020年5月6日晚,范某與盛某某在微信群表示欲教訓該校初一年級某男生,盛某某將該消息告訴了兩人的好朋友胡某,引起胡某對范某的不滿,于是范某對盛某某心生怨恨,計劃進行報復。
5月7日下午5時許,放學后,范某得知盛某某去了理發(fā)店,隨即去理發(fā)店尋找,后在店門外遇被告人蔡某。其表示愿意幫助范某教訓盛某某,被告人范某表示同意。
被告人蔡某、范某先后用腳踢盛某某,范某先是摟住了盛某某的脖子往下摁,并將其摔倒,蔡某從后面用拳頭連續(xù)猛擊盛某某頭部致盛某某受傷倒地。范某用腳踢盛某某身體,致他失去知覺。后盛某某被送往醫(yī)院搶救。
5月8日,南通市公安局開發(fā)區(qū)分局通報,對兩名嫌犯實施刑事拘留。
5月11日,盛某某案件在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蔡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無期徒刑,范某因案發(fā)時未成年,以犯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對于這一結果,葛女士并不滿意。
檢察院認為,被告人范某、蔡某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范某、蔡某共同故意毆打他人致人死亡,且在犯罪過程中均起主要作用,系共同犯罪,均是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
上述真實的案例,起因僅是一些小事,無論是違法犯罪的主體與客體,他們都是一群15歲左右的孩子,他們采取的是極端、偏激的解決問題方式,因一時的沖動葬送了自己的快樂與自由,更給多個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悲傷。案例也帶給人們沉痛的思考,難道真的是一時沖動嗎?這一時沖動反映出青少年的法制觀念淡薄與缺失。痛定思痛,深刻認識到,對青少年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首先,從主觀因素上看,違法犯罪的青少年都有一些共同之處——年齡較小、受教育程度不高、生活環(huán)境具有局限性、法制觀念淡薄,對于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更是了解甚微。作為“三觀”都沒養(yǎng)成的孩子,一些不良風氣又起到了助推作用,如深受網絡暴力侵擾。在他們的觀念里,金錢至上,道德為下。比如,我身邊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孩子沉溺于網絡暴力,就曾經對小區(qū)的保安大爺大打出手,在派出所民警審問他的時候,他竟然說“打人有一種爽的快感”。
其次,從案發(fā)各種客觀因素來分析。盛某某本身類似留守兒童,他母親37歲才生下他。葛女士夫妻倆是商人,帶著孩子在湖北省武漢市經商,由于中考政策的影響,不得不帶著孩子回家就讀。轉學不僅給孩子帶來了不安定的感覺,也給孩子帶來陌生、難以融入的不適感。迫于生活,夫妻兩個兼顧孩子的時間自是少之又少。轉學后盛某某開始出現(xiàn)厭學情緒,從葛女士跟學校簽訂的安全承諾書中,就可以看出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對此,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理事長趙國秋認為,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往往與家庭教育的缺失有關。不少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愛、母愛,或遭受暴力打罵等,久而久之會封閉自我,進而持懷疑的眼光審視世界,不懂得溝通內心焦慮。一旦個人利益受損,就會不顧一切表達憤怒,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做出任何事情。
最后,從學校來講,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不是一張安全承諾書就能解決的,家長和學校都負有責任。學校的德育與普法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能形同虛設,要真正解決育人的根本問題。此外,案件發(fā)生在理發(fā)店,發(fā)現(xiàn)青少年打架斗毆,并且比較嚴重、惡劣,如果學校盡早介入,周圍人施以援手,從中調節(jié),或許不會釀成惡果。
總之,校園暴力無論是發(fā)生在校內,還是發(fā)生在校園之外,都值得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反思。
深入開展青少年普法教育,使青少年養(yǎng)成并形成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更需要家庭、學校、社會與青少年共同努力,把新時代的普法教育推向深入,入腦入心。
第一,社會層面。黨和國家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問題。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從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無論是司法機關、教育部門,還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都應該認真學習并貫徹落實這兩部法律,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yǎng)未成年人良好的品行,做到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兩不耽誤,為依法治國作出貢獻。
第二,青少年自身層面。作為青少年要知道什么是違法犯罪,要全面了解法律知識,懂得區(qū)分美與丑、善與惡,頭腦中要時刻繃緊法律這根弦。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要會借助法律武器,或者通過學校、監(jiān)護人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要頭腦一發(fā)熱就做出違法行為?!胺ňW恢恢疏而不漏”,青少年一定要懂得犯法的事情不能做,一旦做了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還要學會機智地與犯罪分子周旋。青少年要自覺依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分辨是非、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學會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事務。
第三,家長層面。作為家長,誰都愛孩子,但是這樣的愛不應成為溺愛。家長首先要知法、懂法、守法,如果自己都不懂法,又怎么能教育孩子呢?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最初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難相信一個家庭教育缺失、未盡責的家長,能夠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孩子。當然,家長們不是法律工作者,但是最低標準的科普家庭教育還是應具有的,要把正確的是非觀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家長還要帶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這也是家長對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基本任務。
第四,學校層面。應當認識到,學校教育也是孩子健康成長一個重要方面。一所好的學校不應只是教學成績好,更要為培養(yǎng)健康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孩子而努力。學校的德育要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開展普法教育的學習環(huán)境,不只是參觀幾次展覽,舉辦幾次演講,邀請幾次專家進校普法,重要的是要把普法教育貫徹到底,入腦入心。如深入開展“法律進學?!被顒?,充分利用國家憲法日、全民國防教育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消防宣傳日、全國交通安全日、國際禁毒日、世界知識產權日、消費者權益日等,普及相關法律知識,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普法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家校共育,給青少年營造一個干凈、健康的成長空間和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青少年普法教育的深入開展,全面推動社會高質量發(fā)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