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王美雪 包國強 楊平 彭書甲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陜西 西安 710038)
目前,臨床普遍認可手術聯(lián)合術后放、化療是乳腺癌患者最標準的治療方案[1]。ac-T是乳腺癌患者最常用的化療方案,該治療方案主要包括阿霉素、環(huán)磷酰胺和紫杉醇三種藥物,現(xiàn)已知紫杉醇在早期乳腺癌術后的化療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并且有效研究表明,在標準ac化療方案加入紫杉醇有助于改善乳腺的預后狀況[2-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乳腺癌術后接受ac-T方案化療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放療開始時間的不同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間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放療開始時間的不同將12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54)和研究組(n=66)。兩組患者均為女性,其中對照組年齡在29~62歲、平均(43.25±5.13)歲,臨床分期顯示:31例Ⅱ期患者、23例Ⅲ期患者;而研究組年齡在30~64歲、平均(43.31±5.32)歲,臨床分期顯示:37例Ⅱ期患者、29例Ⅲ期患者。兩組資料經對比具備分組比較價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排除標準見相關文獻[5-6]。
1.2方法 2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進行治療,存在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接受腋窩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給予患者ac-T方案化療:給予患者注射用鹽酸多柔比星(別名:阿霉素;生產企業(yè):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013334;規(guī)格:10 mg)50 mg/m2、注射用環(huán)磷酰胺(生產企業(yè):Baxter Oncology GmbH;批準文號:H20160467;規(guī)格:0.2 g)500 mg/m2和注射用紫杉醇(生產企業(yè):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44;規(guī)格:100 mg)175 mg/m2進行治療,每21 d為1個治療周期,共治療4個周期。其中對照組在患者手術治療到放療的間隔時間(SRI)>3個月時開始放療,而研究組在SRI≤3個月時開始放療,均采用三維適形放療,放療區(qū)域在患者的胸壁和同側鎖骨上區(qū),放療劑量設定為50Gy。觀察指標為:詳細記錄患者放療開始時至放療3個月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具體包括口腔黏膜反應、放射性肺炎、消化道反應、放射性皮炎和血液學毒性反應等,比較2組間的差異[7]。同時所有患者均開展為期3年的隨訪工作,統(tǒng)計2組患者3年內局部復發(fā)、遠處轉移的情況,比較2組無進展生存期的長短。另外,參考癌癥患者共性核心量表(QLQ-C30)[8]評價患者手術前和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定患者手術前后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5個功能型領域的評分差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比較2組的評分差異。
2.1比較2組放療開始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2組放療開始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
2.2比較2組預后情況 2組局部復發(fā)和遠處轉移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2組無進展生存期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2組預后情況
2.3比較2組手術前和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 2組手術前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個月,2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2組手術前和術后6個月的生活質量分]
乳腺癌屬于一種女性高發(fā)的惡性腫瘤,對女性的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該病癥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發(fā),普遍認為與基因缺陷、飲食習慣和遺傳等因素有關[9]。在既往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xiàn)[10],乳房切除術是治療乳腺癌患者最佳的方式,但隨著臨床實踐深入可以發(fā)現(xiàn),乳房切除術不僅會對患者的乳房組織造成損壞,還存在療效短暫的缺點,故而如今臨床多采用改良根治術進行治療,該方式不僅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還可以達到根治腫瘤的目的,但為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在術后仍需給予患者輔助放化療來預防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
經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無進展生存期明顯長于對照組,但2組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無明顯差異,由此說明,對乳腺癌患者行早期放療可以顯著的輔助治療效果,有效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并且早期行放療治療還有助于修復受損的手術部位,不會對創(chuàng)傷組織造成進一步損傷,從而達到促進患者早期恢復的目的。究其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術后的腫瘤病灶會處于較低的水平,即可行放療治療可以有效的消除癌細胞,抑制腫瘤的生長,讓其始終維持在較低的水平,進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然而延遲放療雖然可促進患者術后免疫系統(tǒng)和身體機能的恢復,但若患者在放療前已經存在潛在的轉移風險,則會難以有效遏制患者術后癌細胞的轉移,并不利于患者遠期的治療效果。除此以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表明,盡早行術后放療有助于減輕患者術后恢復的痛苦,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乳腺癌術后接受ac-T方案化療的患者無論SRI>3個月還是≤3個月對其疾病的復發(fā)、轉移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無明顯的影響,但在SRI≤3個月內接受放療可以延長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效果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