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
摘 要:以高中化學核心概念之一的“鹽類水解”為例,基于模型教學的一般步驟(情境創(chuàng)設、模型建構、模型應用、模型修正、模型評估)的教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化學思維,建立解決鹽類水解問題的模型.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鹽類的水解;化學建模;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06-0110-03
1 化學建模教學
建模教學是一種通過教學活動,利用證據推理和經驗來建構模型,借助圖畫、表格、符號、數據、文字表征具體過程,然后利用模型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理解客觀事物的本質,提高認知發(fā)展水平,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化學建模教學就是將建模的思想融入到化學教學活動中,本文對化學建模教學的步驟進行了實踐探究.
2 化學建模教學的過程—以“鹽類的水解”為例
2.1 教材和學情分析
“鹽類的水解”選自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四模塊《化學反應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三節(jié),之前學生已初步掌握了溶液酸堿性的判斷方法及其微觀實質,在教學設計中需要通過任務和實驗探究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學會利用模型進行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 設計思路
以模型構建為教學主線,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模型構建、模型應用、模型修正、模型評估的教學設計層層遞進,將小組合作、實驗探究、思考討論、總結歸納、模型構建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連貫起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宏觀現象、微觀本質、符號表征之間的聯(lián)系,梳理概念和原理,構建模型認知,形成化學思維,內化“鹽類水解”這一核心概念,真正理解原理的本質,從而學會分析復雜的化學情景,解決實際問題.
2.3 教學過程
2.3.1 情境創(chuàng)設
[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純堿”明明是“鹽”,可為什么叫“堿”呢?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
[思考討論]學生提出可能因為純堿的水溶液呈堿性,小組討論驗證方法,提出可以用酸堿指示劑(例如酚酞)、pH試紙或者pH計測出純堿溶液的酸堿性.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復習回顧前面的知識,溶液呈酸堿性的實質是什么?
[總結歸納]在溶液中,當c(H+)>c(OH-)時溶液呈酸性,當c(H+)=c(OH-)時溶液呈中性,當c(H+)2.3.2 模型建構
任務一:鹽溶液的酸堿性如何判斷?
[提出問題]除了純堿Na2CO3以外的鹽,其溶液的酸堿性又如何?
[實驗探究]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用pH計分別檢測NaCl、Na2SO4、NH4Cl、(NH4)2SO4、CH3COONa、NaHCO3溶液的酸堿性.
[模型建構]建構“鹽的類型”模型,適用于快速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強顯中性.
任務二:鹽類水解的本質是什么?
[提出問題]為什么NH4Cl溶液呈酸性?思考NH4Cl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這些微粒之間能發(fā)生反應嗎?
[思考討論]NH4Cl是一種鹽,在水溶液中能完全電離出NH+4和Cl-,而溶液中的水自身還能電離出+和OH-,其中NH+4和OH-能結合生成弱電解質NH3·H2O,溶液中OH-的濃度減小,水的電離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離子濃度c(H+)>c(OH-),溶液呈酸性.
[提出問題] 如何將這個過程更加直觀的表現出來?
[學生板書]
[總結歸納]在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弱酸陰離子或弱堿陽離子”與水電離出來的+ 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的反應,叫做鹽類的水解.鹽類的水解的實質是結合水電離出來的+或OH-,生成弱電解質,促進水的電離,使c(H+) ≠ c(OH-).
[模型建構] 建構“鹽類水解的本質”模型,建立宏微結合的思想(如圖1所示).圖1
[強化練習]請用模型分析NaCl、CH3COONa、CuCl2溶液的酸堿性.
[總結歸納]簡化分析過程,總結出鹽類水解方程式的書寫要求.
任務三:鹽類的水解強弱如何判斷?
[提出問題]同濃度的Na2CO3和CH3COONa溶液哪一個堿性更強?
[實驗探究]通過pH計直接測量同物質的量濃度兩溶液的pH.如何用理論解釋?
[思考討論]根據水解方程式表示出水解平衡常數,通過簡單的數學變形,查閱數據,可以分別計算出兩種鹽水解常數的大小,從而比較堿性的強弱.假設有一種強堿弱酸鹽MA,水解離子方程式為:A-+H2OHA+OH-,水解常數Kh =
c(HA)·c(OH-)c(A-);弱酸HA的電離方程式為:HAA-+H+,電離常數Ka =c(A-)·c(H+)c(HA);則Kh·Ka =
c(HA)·c(OH-)·c(A-)·c(H+)c(A-)·c(HA)=c(H+)·c(OH-)=Kw.因此,強堿弱酸鹽中弱酸陰離子所對應酸的酸性越大,Ka越大,鹽的Kh就越小,即鹽的水解程度就弱,堿性就弱.通過查閱數據可知,在25℃下,H2CO3的二級電離常數Ka2=4.7×10-11小于CH3COOH的電離常數Ka=1.8×10-5,因此,同物質的量濃度的Na2CO3溶液比CH3COONa溶液堿性更強.
[模型建構] 建構“鹽類的水解強弱判斷”模型,能夠水解的離子對應的酸(或堿)越弱,水解程度越大,鹽溶液的堿(或酸)性越強,即越弱越水解.
2.3.3 模型應用
任務四:弱酸的酸式鹽溶液都為堿性嗎?
[實驗探究]請分別用pH計測量出室溫下,同物質的量濃度的NaHCO3和NaHSO3的pH,學生們發(fā)現NaHCO3溶液呈堿性,NaHSO3溶液呈酸性,引發(fā)認知沖突.
[模型應用] ①判斷鹽的類型:NaHCO3和NaHSO3兩種鹽都為弱酸的酸式鹽,無法判斷溶液中+和OH-濃度的大小關系.②溶液種各微粒分析:例如NaHCO3溶液中所含有的微粒有Na+、HCO-3、H2CO3、CO2-3、H2O、H+和OH-,所以,不僅要考慮HCO-3離子的水解,還要考慮它的電離.③水解方程式:HCO-3+H2OH2CO3+OH- Kh1,HSO-3+H2OH2SO3 +OH- Kh2;電離方程式:HCO-3CO2-3+H+Ka1,HSO-3SO2-3+H+Ka2.④運用平衡常數表達式和查閱數據:在NaHCO3溶液中,Kh1>Ka1,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溶液中c(OH-)>c(H+),呈堿性;在NaHSO3溶液中,K a2>K h2,HSO-3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中c(H+)>c(OH-),呈酸性.
2.3.4 模型修正
任務五:弱酸弱堿鹽會水解嗎?溶液顯什么性?
[實驗探究]室溫下,用pH計測量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CH3COONH4的pH,約為中性.
[模型應用]①判斷鹽的類型:CH3COONH4為弱酸弱堿鹽,無法判斷溶液中H+和OH-濃度的大小關系.②溶液種各微粒分析:CH3COONH4溶液中所含有的微粒有CH3COO-、NH+4、CH3COOH、NH3·H2O、H2O、H+和OH-,CH3COO-、NH+4兩種離子在溶液中都能水解.③用水解方程式表示:CH3COO-+H2OCH3COOH+OH- Kh1,NH+4+H2ONH3·H2O+H+ Kh2.④運用平衡常數表達式和查閱數據可知,25℃下,CH3COOH的電離常數Ka=1.8×10-5,NH3·H2O的電離常數Kb=1.8×10-5,通過計算可得Kh1=Kh2,即NH+4的水解程度和CH3COO-的水解程度幾乎相同,c(H+)=c(OH-),溶解接近中性.
[模型修正]建構解決鹽類水解問題的思維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2.3.5 模型評估
本文采用建模的教學方式對“鹽的水解”這一節(jié)課進行了教學設計,評價模型教學的效果需要借助一些評價手段:1.實驗班與對照班教學前后測試成績分析:選取兩個平行班,實驗之前先進行一次普通測試,用軟件SPSS-17.0處理數據,形成測前成績分析;然后,在實驗班進行一系列的模型教學實踐,在對照班則仍是傳統(tǒng)教學,一段時間后,再次測試,形成后測成績分析;最后,將兩次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2.調查問卷分析:要求實驗班的同學填寫問卷,問卷以選擇題的形式,問題主要圍繞“模型教學”展開,旨在了解學生是否認為模型的應用對自己的能力有提高?哪些化學模型讓學生受益匪淺?3 結論與展望
建模教學有利于落實新課標的課程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科學思維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期待未來可以對化學建模教學的策略、學生學習化學建模等問題有更加深入和系統(tǒng)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史凡,王磊.論國際化學教育研究熱點:模型與建模[J].全球教育展望,2019(5):9.
[2] 胡影梅.高中化學建模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3] 周穎.新課標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9.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