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黃驊市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省滄州市 061100)
教育的發(fā)展進程當中,核心素養(yǎng)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這是發(fā)展之本,更是時代所需。中職生核心素養(yǎng)可視為當代教育者對于新時期中職生教育觀念的追問和解答[1]??v觀這一探索之路,廣大的中職教育工作者不斷踐行核心素養(yǎng)理念,著眼于中職生的未來,不斷地轉變教育觀和教學觀,運用了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和技能訓練,達成了中職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但同時也發(fā)現在前期探索當中,因對核心素養(yǎng)理念認知不足及對中職生教情、學情的忽視,導致中職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了一種形而上的追求,給學科的改革和發(fā)展蒙上了一層陰影。此次研究當中,以中職物理為例,就上述問題展開全面的討論,以為中職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深度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
不同的學者對中職物理的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有學者認為:中職物理的核心素養(yǎng)是以中職物理的核心知識為載體來培養(yǎng)中職生的物理素質、物理思維及物理能力,從而為其后續(xù)學習提供持續(xù)性的支撐。也有學者認為中職物理的核心素養(yǎng)是中職生學習中所達成的綜合能力,以綜合性、階段性和持久性為基本目標??傮w而言,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可視為建立在物理基礎知識獲得的前提之上,所應具備地對于物理相關問題的適當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因此,中職物理核心素養(yǎng)將有效地涵蓋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跨學科的綜合能力等多個內容[2]。
從學科的特性出發(fā)可以發(fā)現,中職物理的學習內容是建立在相關的實驗研究基礎之上而得來的。這就需要中職物理教師重視“實驗原生態(tài)” 的構建,鼓勵和指導中職生在物理學科的學習中,以問題的發(fā)現、分析及解決為主要的能力獲得路徑。這就決定了中職物理的學習過程中,中職生所獲得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更需要中職生提升相關的實驗能力和品質,樹立起科學而嚴謹的實驗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同時,物理學科作為飛速發(fā)展的學科之一,是時代的發(fā)展造就了學科的前沿。因此,在學科的教育中也應適當地對物理學科的發(fā)展進行前瞻性地滲透,為中職生指明學科前端的發(fā)展導向[3]。
唯學歷論之下,導致中職教育成為了學生成才之路中的末端選擇。近年來,國家雖一再加大對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推動力度,但就成效而言是相對蒼白的。走進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初中學段多屬于中后段的學生,甚至出現有大量的初中學困生群體[4]。他們進入中職之后,新的起點、新的機遇很快被自身所固有的惰性所掩蓋。學習興趣不濃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對于中職物理來講,更是如此。這一兼具了邏輯性和抽象性的學科對于很多中職生來講猶如另一場夢魘。然而,失去了升學壓力這一有效的杠桿,他們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直接降低到了冰點。再精彩的內容對于一個內心已然枯萎的人而言都是無動于衷的。這已然成為橫亙在中職教育中的一個大問題。若這一問題得不到妥善的解決,教法的改革在度過了它的“保鮮期”之后,也會迅速地被這種冷漠的心態(tài)所吞噬。因此,在中職物理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滲透過程當中,要牢牢把握好興趣這一原則,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在樂學中知學,在知學中促學。
就中職物理的核心素養(yǎng)來看,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是物理素質、物理思維及物理能力的一個外化結合體。這也就決定了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獲取而言,需要學生知識、技能、經驗、方法、情感的全員參與而缺一不可。這不僅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需要具備科學的學習方法。中職生除了在學習方法上所出現的興趣不濃之外,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多數中職生對知識的學習方法十分欠缺,對知識的認知也較為有限。在同部分學生的訪談當中發(fā)現,他們將教師的講解與學科的知識直接畫了等號,認為老師不講解的內容無法轉化為有效的知識。個人認為,在中職物理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過程當中,要注重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使其在豐富自身知識獲取途徑的同時,擺脫知識學習過程當中對于教師的依賴。值得關注的是,很多中職生存在著思維的惰性。他們對于知識更習慣于對于結果的識記而不是對于內容的探求。這在中職物理實驗教學當中較為明顯。他們會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內容已設定、結果已明確的驗證性實驗,而鮮有能力從問題著手去獨立完成探究性實驗。
教與學是一個對立且統一的內容。教學的設計、實施及評價也都是從這兩個維度出來展開實踐和優(yōu)化。對于中職物理的核心素養(yǎng)滲透而言,在對學情進行關注的同時,也需要對于教情予以一定的認知。這將是這樣的一場探索之旅能夠收到成效的關鍵。在對某中職院校教師的訪談當中發(fā)現,中職教師雖對教學當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有著較高的認知,但對于如何滲透、怎么滲透卻難以名狀。理念的認同并不等于方法的獲得。因此,中職院校通過校本教研等方式,實現對這一滲透過程的路徑上的探索總結,集思廣益、聚少成多,以眾人的智慧更好地驅動這一進程,以新的模式、新的教法來迎合核心素養(yǎng)滲透的這一要求。同時,在這一進程當中也發(fā)現,中職教師群體當中的青年教師群體對教研的態(tài)度要顯著優(yōu)于中老年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初期探索當中也無外如是。這也就意味著點性的改革不足以全面支撐中職學科的深度發(fā)展,只有物理教師們全員參與到教學研究和實踐當中,這一進程才會因動能的合理補充而不斷提速。
一段時間以來,因發(fā)展上的孱弱導致了教學設施更新上的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中職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一方面,信息技術裝備的落伍,導致中職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滲透教學的過程當中,對信息技術的借力不足,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未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信息裝備上的更新不足也使得“微課”“慕課”等新興的教學方式在中職物理教學當中難以實現。另一方面,從中職物理實驗的裝備而言,也存在著一些顯性的滯后。部分中職學校的物理裝備配備目錄十多年來沒有過太大的更新,一些重量級的實驗裝備,因資金等問題被有意擱置。這也就導致了中職物理實驗教學在開展的過程當中,對于一些前沿性的實驗無法展開。甚至是部分中職學校采用“視頻”的方式來替代學生的實驗。從長遠來看這不僅會影響到中職學生的發(fā)展,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傷中職學校的聲譽。
趣味性的物理實驗教學能夠讓中職生在好學、樂學的狀態(tài)下達成對既定目標的自我探索,能夠極大程度上改觀物理實驗教學缺乏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局面。它是指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通過富有情趣的內容、幽默的語言及趣味迭起的設計,營造出良好的師生互動氛圍,并以此激發(fā)中職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提高中職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習的效率。趣味性教學并非完全脫離于教學架構的一種教學方式,而是依存與教學方式的一種課堂點綴,可視為促成教學效果呈現的一種催化劑[5]。以中職物理的實驗教學為例,因教學的內容相對固定,中職生對于演示實驗、探究實踐的內容提前會有了解,這勢必會給中職生帶來先入為主的主觀感受。從中職生的角度而言,為證明這樣一個已有認知的規(guī)律而大動周折不太能夠理解。同時,就實驗的成果來看,中職生多是驗證而非真正的創(chuàng)新,失去了必要的成就感,也是中職生對物理實驗教學難以提起興趣的一個重要內因。因此,突出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就顯得十分的必要,要從過程趣聞和成果趣味著手,讓中職生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更好地通過與自然經驗、生活實際的呼應,來觀察、驗證、猜想既定的物理學規(guī)律,在好學、樂學的氛圍中達成對既定的目標全新認知和掌握。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縱觀我們當前的中職物理課程授的過多的是“魚”而不是“漁”。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調整供給的思維,轉向中職物理方法的指導、中職物理思想的滲透上來,這才是能夠讓中職生獲得真素養(yǎng)的關鍵。物理教學的實踐中,應立足學科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并且引導中職生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來達成中職生能夠獨立探索世界的逐步形成,從而實現學生在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跨學科的綜合能力等的有效提升[6]。在學法指導的過程當中,面對當前學生基礎層面的問題,建議在學法指導的過程當中可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來加以驅動。在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中職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技能基礎對其進行有效的分層。如可將學生分為基礎層和提升層,對于基礎不牢靠的基礎層學生要實現對內容的有效調劑,讓他們能夠參與其中、學生其中。對于基礎較好的提升層學生邀實現對內容的有效延展,讓他們在學習中吃得飽、吃的好。在這一過程當中,要能夠實現對層次的適時調節(jié),以層次的流動推動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7]。
中職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實施主體是教師。教師的思想觀和方法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樣一場探索所能夠達到的高度。對學生興趣的激活以及學法的指導是滲透行動的末端開發(fā),而對于教法的改革才是這樣探索行為的精魂所在。基于當前中職教與學的現狀。個人認為,教法的改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著手。一是,可將生活化的教學引入到中職物理教學的進程當中。物理知識與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對于生活觀察和思考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態(tài)度。因此,教師在進行核心素養(yǎng)滲透的過程當中,以此為切入點來實現對教材內容的生活化延展,從而讓“生活中的物理”走進課堂,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探究意愿,這往往可以受到較好的實現效果。二是,可以將“互動”作為一種策略引入到中職物理教學當中,教師要破除“一言堂”“一頭熱”的中職教學“怪現象”。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實現對課堂氛圍的有效打造,同時借著互動來實現對學生思維的點醒,以此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是時代所賦予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一個新的內涵。信息時代的全面開啟,日益改變著學習及科研的固有模式。將微課應用到中職物理核心素養(yǎng)教學當中所帶來的顯著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8]。首先,微課能夠充分地提高中職生的學習興趣。中職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中離不開興趣的支點,這個“最好的老師”,將能夠引導中職生主動地參與到物理學習當中,“以樂促學、以趣激學、以興固學”,不僅有益于當前興趣不濃、方法不對等問題的解決,更使得中職生獲得學習的內驅力,這對于其未來學科能力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微課具有很高的針對性能夠幫助中職生補齊素養(yǎng)短板。中職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相對豐富,其涵蓋了知識、能力以及中職生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中職物理教師應及早地認知到信息技術對于學科素養(yǎng)提升的作用和價值,并在中職教學進程中展開技能的探索,這不僅將有助于其提高學業(yè)綜合能力,更有助于其未來的學科專項能力的發(fā)展[9]。
教育部在2014 年就課程改革中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要求廣大教師能夠以學業(yè)提升+核心素養(yǎng)提升為主線,深入開展課程實踐,實現中職生立足于學科本質的全面發(fā)展。基于核心競爭力視角全面開啟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改革,其意義十分深遠,其必然促成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上的根本轉型。中職學校應跟進基于核心競爭力視角的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實踐。而不可忽視的是,中職生的核心素質培養(yǎng)是一個長效的多點培養(yǎng)過程,需從統籌實施的思維出發(fā),通過激發(fā)學習興趣、注重學法指導、推動教法改革、優(yōu)化技術應用等方式不斷優(yōu)化中職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促成中職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在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踐過程當中,教師也需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在理念、內容、道德層面謀求新的突破,來適應基于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學對教師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