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振龍,王鑫,譚龍,張記剛,陳超,宋平
(中國石油 新疆油田分公司 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隨著油氣勘探開發(fā)技術的進步,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日益引起高度重視[1]。準噶爾盆地瑪湖凹陷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豐富,其三疊系百口泉組主要發(fā)育致密礫巖油藏,儲集層孔隙結構復雜、非均質(zhì)性強[2-4]。采用水平井體積壓裂的方式開發(fā),存在產(chǎn)量遞減快、穩(wěn)產(chǎn)難度大、采收率低的問題[5],亟需探索增能穩(wěn)產(chǎn)新技術。室內(nèi)實驗與礦場實踐均表明,CO2吞吐可有效提高油氣采收率[6-9]。由于CO2優(yōu)越的超臨界性質(zhì),其驅(qū)油能力優(yōu)于天然氣、N2、空氣和煙道氣等[10]。與其他技術相比,CO2吞吐適用范圍廣,且成本低,見效快[11-12]。前人主要從2個方面對CO2吞吐效果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一方面是油藏及原油性質(zhì),包括含油飽和度、儲集層滲透率、原油黏度等[13-15],認為儲集層厚度和滲透率與CO2吞吐效果呈正相關,但滲透率越大,增油幅度越小[16];另一方面是注采參數(shù)及相關工藝,包括注入速度、燜井時間、水平井水平段長等[17-19]。有學者通過開展CO2吞吐實驗發(fā)現(xiàn),在低于最小混相壓力時,采收率隨注入壓力的升高而升高,當壓力高于最小混相壓力時,提高注入壓力,采收率增幅基本不變[20]。此外,周期注氣量、注氣速度、燜井時間等都是影響單井吞吐效果的重要因素[21]。前人從可行性研究與水平井現(xiàn)場試驗2 方面分析了瑪湖凹陷致密礫巖油藏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效果[22-23],但吞吐模式以同步吞吐為主,關于CO2異步吞吐的研究甚少。CO2異步吞吐通過改變吞吐井與鄰井的井間生產(chǎn)壓差,提高井間儲量動用程度,從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選取瑪湖凹陷M13-3井百口泉組致密礫巖巖心,開展雙巖心并聯(lián)、測壓點串聯(lián)的CO2異步吞吐實驗,對比分析不同注采參數(shù)下的原油采收率,為該類油藏CO2異步吞吐開發(fā)提供借鑒。
CO2吞吐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提高油藏產(chǎn)量的開發(fā)方式,通過向油層注入CO2,隨后燜井,使CO2與地層中原油充分接觸并發(fā)生反應,補充地層能量后再開井生產(chǎn)[24]。
CO2異步吞吐是通過CO2注氣井組的“注—采—燜”相互配合,提高井間儲量動用程度的開發(fā)方式,包括4個階段(圖1):第一階段,1、3、5井注氣,2、4井關井;第二階段,1、3、5井燜井,2、4井生產(chǎn);第三階段,2、4井注氣,1、3、5 井關井;第四階段,2、4 井燜井,1、3、5 井生產(chǎn)。如此循環(huán),地層中形成不穩(wěn)定的壓力場,在高滲和低滲區(qū)域之間產(chǎn)生壓力差,擴大CO2波及范圍,有效動用井間原油,從而提高采收率。此外,一部分CO2向低滲區(qū)域擴散,減弱驅(qū)替過程中黏性指進,延緩氣竄的發(fā)生。
瑪湖凹陷百口泉組致密礫巖油藏的溶解氣油比為140 m3/m3,以此復配實驗所用原油,50 ℃下原油黏度為1.52 mPa·s,飽和壓力為26 MPa,目前油藏溫度為80 ℃,地層壓力為34 MPa。取自M13-3 井的巖心樣品A 和B 的滲透率分別為1.22 mD 和1.58 mD,孔隙度分別為9.86%和11.02%。實驗用水按照實際地層水配制(CaCl2水型,礦化度為20 512.59 mg/L),實驗用CO2純度為99.99%。
按照油藏實際設計實驗方案,考慮CO2與原油的接觸狀態(tài)并結合最小混相壓力確定注采壓力。實驗設定溫度為80 ℃,在原始地層壓力40 MPa 下飽和M13-3井原油,考慮到原油飽和壓力為26 MPa,與CO2的最小混相壓力為26 MPa。巖心樣品A和B分別代表水平井A 和B,2 口井均從壓力為40 MPa 衰竭式開發(fā)至目前油藏地層壓力34 MPa,設計4 種方案開展CO2異步吞吐實驗(表1)。
表1 CO2異步吞吐實驗方案Table 1.Experimental scheme of asynchronous CO2 huff and puff
2.2.1 實驗裝置
以雙巖心并聯(lián)、測壓點串聯(lián)的思路為基礎,參照油田實際井網(wǎng)的分布特征,設計CO2異步吞吐實驗裝置,該裝置是由恒溫箱、驅(qū)替泵、巖心夾持器、中間容器、回壓閥、分離器、氣量計和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構成(圖2)。
2.2.2 實驗步驟
以方案1為例,實驗步驟如下。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保持壓力恒定為40 MPa,若12 h 內(nèi)系統(tǒng)壓力變化小于0.5%,說明該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巖心洗凈并烘干放入夾持器內(nèi)抽真空,飽和原油,模擬溫度為80 ℃、壓力為40 MPa的原始地層條件。
③將回壓閥和巖心夾持器前端的壓力增大至40 MPa,打開開關1、2、3、4、7、9,關閉開關5、6、8,2個回壓閥保持一致,分階段降低壓力至34 MPa,分別記錄各測壓點測定的A 井、B 井和井間壓力,采用分離器計量衰竭式開發(fā)的各井原油產(chǎn)量。
④打開開關1、2、4、6、8,關閉開關3、5、7、9,保持壓力恒定,將CO2注入A井,燜井12 h。
⑤將回壓閥2 和巖心夾持器前端的壓力增大至37 MPa,打開開關2、4、3、7,關閉開關1、5、8、9,分階段降低壓力至27 MPa,記錄各測壓點的壓力變化,采用分離器計量CO2異步吞吐開發(fā)的A井原油產(chǎn)量。
⑥打開開關3、2、4、6,關閉開關1、5、7、8、9,保持壓力恒定,將CO2注入B井,燜井12 h。
⑦將回壓閥1 和巖心夾持器前端的壓力增大至37 MPa,打開開關1、2、4、9,關閉開關3、5、6、7、8,分階段降低回壓閥壓力至27 MPa,記錄各測壓點的壓力變化,采用分離器計量CO2異步吞吐開發(fā)的B 井原油產(chǎn)量。
⑧使用有機溶劑清洗巖心,重復上述步驟,開展其余3組實驗。
4 種方案采用衰竭式開發(fā)時,原油采收率較低,均在6.00%左右,此階段的原油采收率取決于開發(fā)壓力和儲集層物性。CO2異步吞吐開發(fā)原油采收率約為衰竭式開發(fā)的3~5倍(圖3),CO2異步吞吐補充地層能量、提高采收率效果顯著。
設計A 井和B 井的注氣壓力為目前實際地層壓力(34 MPa),高于CO2與原油的最小混相壓力(26 MPa),在混相狀態(tài)下注入CO2與原油界面張力為0,有利于CO2進入更為致密的小孔喉區(qū)域,將衰竭式開發(fā)時不能采出的原油增溶降黏,提高流度比,隨著壓力降低,原油膨脹釋放能量,CO2將原油驅(qū)替至大孔隙后采出。此外,CO2異步吞吐造成的壓力變化可以增大CO2波及范圍,進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分析不同開發(fā)階段壓力監(jiān)測情況(圖4),不同方案衰竭式開發(fā)過程中,A 井和B 井壓力均有不同,這是井間存在壓力傳導滯后所致。
衰竭式開發(fā)階段,A 井和B 井壓力相近;B 井采用CO2異步吞吐開發(fā)階段,由于衰竭出口端在B井,因此B 井壓力低于A 井,反之亦然;單井開發(fā)過程中壓力分段衰竭,在A 井和B 井壓力相同情況下進行下步衰竭,表明A 井和B 井是同一個油水系統(tǒng)。此外,2口井壓力同步變化,說明CO2異步吞吐可實現(xiàn)井間壓力振蕩,動用井間儲量。
CO2異步吞吐開發(fā)階段,不同實驗方案B 井的原油采收率均高于A 井,采收率差值分別為1.93%、2.52%、5.37%和5.72%(圖5)。這是由于B 井物性好于A 井,孔隙發(fā)育程度更高,孔喉連通程度更高,因此滲流阻力相較于A 井更小,更有利于原油流動。當儲集層物性條件較差時,應采取相應的儲集層改造措施來提高CO2異步吞吐的開發(fā)效果。
4種實驗方案的注采壓差分別為10 MPa、13 MPa、14 MPa 和17 MPa,CO2異步吞吐開發(fā)階段采收率分別為19.72%、22.85%、28.16%和30.47%,單位壓差采收率分別為1.97%、1.76%、2.01%和1.79%。因此,CO2異步吞吐的注采壓差越大,采收率越高;當注采壓差大于14 MPa 時,采收率增長趨勢變緩。此外,CO2異步吞吐開發(fā)時,井間壓差越大,井間壓力振蕩越明顯,井間儲量動用程度越高,采出原油越多。
對比不同開發(fā)壓力和注氣壓力下的原油采收率,結果表明,當注氣壓力為37 MPa和40 MPa時,開發(fā)壓力降低4 MPa,采收率分別提高8.44%和7.62%,單位降低開發(fā)壓力提高采收率約2.00%(表2)。因此,CO2異步吞吐開發(fā)的注氣壓力一定時,減小開發(fā)壓力,可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當開發(fā)壓力一定時,注氣壓力增大3 MPa,采收率只提高2.31%~3.13%,即單位增大注氣壓力提高采收率僅1.00%左右。此外,由于氣體的強壓縮性,注氣壓力越大,所需氣體越多,增大注氣壓力越困難。因此,在CO2異步吞吐開發(fā)階段,通過降低開發(fā)壓力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優(yōu)于提高注氣壓力。
4.3.1 飽和壓力
CO2異步吞吐的壓力分階段降低,開發(fā)壓力分別為36 MPa、31 MPa、27 MPa、26 MPa 和23 MPa 時,原油采收率分別為3.36%、11.30%、21.28%、24.26%和29.32%。當開發(fā)壓力大于飽和壓力時,開發(fā)壓力越接近原油飽和壓力,CO2異步吞吐效果越好,原油采收率越高;當開發(fā)壓力小于飽和壓力時,溶解氣膨脹析出,提供動力,攜帶原油產(chǎn)出,采收率提高,當油藏壓力低于飽和壓力后,注氣增能難度增大,因此CO2異步吞吐時開發(fā)壓力應保持在飽和壓力之上。
4.3.2 注氣壓力
自壓力為40 MPa 衰竭式開發(fā)至34 MPa 后,進行CO2異步吞吐開發(fā),先使壓力恢復至40 MPa,再生產(chǎn)降壓至34 MPa,以其單位壓差采收率為例,對比分析CO2異步吞吐前后的開發(fā)效果。當壓力降至34 MPa時,CO2異步吞吐的單位壓差采收率均高于衰竭式開發(fā)(表3),表明燜井期間CO2與原油的混相有利于采收率的提高,因此注氣壓力應盡量高于最小混相壓力26 MPa。
表3 不同開發(fā)方式單位壓差采收率對比Table 3.Oil recovery factors per unit pressure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hemes
(1)瑪湖凹陷致密礫巖油藏經(jīng)CO2異步吞吐開發(fā)后,原油采收率約為衰竭式開發(fā)的3~5倍,CO2異步吞吐開發(fā)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2)儲集層物性越好,滲流阻力越小,CO2異步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效果越好;注采壓差越大,壓力振蕩效果越顯著,采出原油越多;CO2異步吞吐開發(fā)階段,通過降低開發(fā)壓力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優(yōu)于提高注氣壓力。
(3)CO2異步吞吐開發(fā)階段,當開發(fā)壓力小于飽和壓力時,溶解氣膨脹析出,注氣增能難度較大,開發(fā)壓力應保持在飽和壓力之上;燜井期間,CO2與原油的混相有利于采收率的提高,故注氣壓力應盡量高于最小混相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