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貞
初中政治教學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思想覺悟、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的使命。教師通過政治教學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要關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信念。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的有效策略,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實現(xiàn)學生具有堅定的目標、明確的理想信念的育人目標。
《初中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向學生滲透理想信念教育,促進學生在思考中理解知識,樹立愛祖國、愛社會的責任心。學生有了理想信念,在學習和生活中就會更加主動,樹立目標,端正態(tài)度,不斷提高自己,成為建設祖國的主力軍。理想信念就是指引學生前進的燈塔,會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促進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方向,在不斷的探究和成長中完善自我,提高素質。學生有了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就會目標明確,向著真善美的方向發(fā)展,向著充滿正能量的角度提高。
一、初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現(xiàn)狀
1. 教師對學生理想信念立場不夠明確
通過對目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會看到很多教師都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但是教師沒有明確的立場和觀點,不知道如何引導學生。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時就是采用名人名言或者是講述名人事跡,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讓學生明確其中的道理,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把握教師講解的實質,對教師的立場和表達的觀點并不明確,這就導致理想信念的教育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 教師有忽視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xiàn)象
在課堂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技能的提高,忽視對于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但是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存在著一些忽視,影響了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
3. 教師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良莠不齊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較強,他們對很多新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也很敏感,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促進學生分清善惡,明辨是非。但是有些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初中生還不成熟,涉世不深,沒有必要對他們進行深刻的指導和點撥。對他們理想信念的教育過程中不夠深入,也不夠深刻,影響了他們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形成,不利于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導致了很多學生政治上很幼稚、道德上很無知。
二、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的有效策略
1. 明確學習目標,樹立理想信念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用目標指引學生探究的方向,促進學生找到前進的動力。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關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通過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形成端正的態(tài)度,樹立理想信念,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優(yōu)秀少年。理想信念是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催化劑”,它會促進學生找到前進的方向,用信念支撐自己,不斷發(fā)揮潛能,展現(xiàn)個性。例如在學習《關愛他人》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愛他人、照顧他人,并主動為他人服務,這樣社會就會變得更溫暖、更和諧,使所有的人都感覺到幸福。學生了解了學習目標,帶著這個目標去探究和分析,在內心中就會播種下關愛他人的種子,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關愛他人。如公共汽車上看到老人給他們讓座是關愛老人;看到坐輪椅的殘疾人幫他們推一下輪椅是一種關愛;看到身后有小朋友幫他們開門也是一種關愛……學生內心有了關愛他人的欲望,就會盡己所能,主動關愛他人,奉獻社會。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明確了理想信念,就會在無形中樹立正確的理想價值觀。學生在思想上有了精神支柱,有了理想,就會目標明確,在實踐中主動地學習、效仿和體驗,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實現(xiàn)自我滲透,在體驗中明辨是非,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合理的目標,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鼓勵學生從點滴做起,通過一點一點實踐的方式來不斷提高。
2. 分析典型案例,培養(yǎng)理想信念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信念,教師就要通過對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在案例探究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自己。在典型案例分析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透過材料看到其中的思想和主旨,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信念。例如在學習《促進民族團結》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觀看疫情期間全國人們的相互幫助和支持。學生在情境中會主動思考,想要幫助他們,也會看到全國各地的人們?yōu)榱藥椭麄兛朔щy紛紛支援,通過各種捐贈或幫助的方式來做出自己的貢獻。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生會看到在災難面前,各族人民就是一家人,要心連心,共同克服各種困難和艱險,面對挑戰(zhàn),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有了這樣的理想和信念,學生在生活中,面對任何困難或問題都會從大局出發(fā),從共同繁榮和富裕出發(fā),直面挑戰(zhàn)。具體而典型的案例,會讓學生融入到案例情境中,主動思考,在情境中體會其中滲透的思想和道理,主動判斷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學生有了思想上的認識和理解,就會在逐步探究中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
3. 滲透四史教育,引導理想信念
“四史”也就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素材。教師要通過主動挖掘的方式尋找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的元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提高認識,在體驗中樹立理想信念。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和壯大本身就有理想和信念來支撐,“四史”通過真實的故事,為學生上了生動的一課,讓學生親眼見證了理想信念在中國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堅持改革開放》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述1978年小崗村的農(nóng)民率先搞起生產(chǎn)責任制的事情。他們敢為天下先,通過實際行動的方式揭開了中國農(nóng)村改革的序幕。此后,從農(nóng)村到城市,改革開放開啟了新征程,在全國各地推廣。改革開放體現(xiàn)了人們敢闖敢干的精神,通過創(chuàng)新實干的方式改變了我國的經(jīng)濟狀況,實現(xiàn)了歷史性的發(fā)展和跨越。正因為參與改革的每一個人內心中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仰,他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因為理想信念的引導,一切皆有可能。教師利用“四史”來引導學生,會讓學生看到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撐下,中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學生通過對“四史”的學習形成情感的共鳴,堅定理想信念。學生在探究和體驗中會認識到,“四史”本身就書寫著堅定的理想和執(zhí)著的信念,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理想和信念。學生會在探究中受到思想上的鼓舞,堅定理想信念,更加主動地用理想信念來感悟歷史,創(chuàng)造未來。
4. 提出探究問題,內化理想信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以情境為抓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產(chǎn)生學習興趣,主動思考和分析。為了引導學生內化理想信念,教師就可以從理想信念角度來設計問題,鼓勵學生思考分析,促進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究,深化認識。例如在學習《少年當自強》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少年興則國家興,少年強則國家強”的含義,促進學生在思考中產(chǎn)生愛國主義情感,關注國家的發(fā)展和民族的命運。在對問題的探究中,學生會認識到人生道路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作為青少年需要愛國、有責任心并且積極進取。只有青少年有理想、有信念,志存高遠,并且腳踏實地地努力才能夠改變國家的命運,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學生在探究中會深化認識,并且強化理想信念,通過實踐的方式成就精彩人生。教師用問題來啟迪學生,會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加工和分析,通過自主判斷的方式來感悟其中的價值導向,實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正確觀念的形成。學生主動探究問題會關注其中的語言,并對其中滲透的價值觀和道理進行分析,在體會和加工中深化認識,在推理和分析中形成正確觀念。
5. 重視興趣培養(yǎng),推進理想信念
教師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要注重實效,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來探究知識,感受理想信念。學生有了主動性,就會減少排斥心理,情感上就會產(chǎn)生主動性,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在探究中主動感悟,主動體會。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內容中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生活需要法律》時,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的片段,錄制成小視頻,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分析,促進學生結合他們熟悉的生活片段來思考正確的理想信念。在學習《參與民主生活》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來選擇班級的班訓和班風,促進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班級的主人,通過參與的方式行使權利,發(fā)揮主人翁的作用。學生在角色表演中會了解正確的方向和思想引導,促進學生提高自身道德品質。在學習《網(wǎng)絡改變世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辯論的方式來探究:“網(wǎng)絡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好處和網(wǎng)絡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影響?!贝龠M學生在辯論中認識到網(wǎng)絡的雙面性,體會到網(wǎng)絡改變世界,它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只有合理利用網(wǎng)絡才會最大化網(wǎng)絡的價值。多樣的課堂學習形式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主動思考,積極分析,在體驗和分析中形成對知識的客觀性理解,深化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在參與中形成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總之,教師采用有效的策略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內化知識、提高能力,樹立理想信念,端正態(tài)度。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會主動內化知識,開闊視野,積極實踐,通過主動加工和分析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少年強則國強,學生有了理想信念會自覺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