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殿波
太陽光金亮亮,
雄雞唱三唱,
花兒醒來了,
鳥兒忙梳妝。
小喜鵲造新房,
小蜜蜂采蜜糖,
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
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
每每哼起《勞動最光榮》,就讓我想起多彩的童年生活,那種熱愛勞動、享受勞動的情感油然而生。這種對勞動的愉悅之情,大概跟這首兒歌——動畫電影《小貓釣魚》的主題曲不無關系。
《小貓釣魚》是由兒童文學作家金近創(chuàng)作的著名短篇童話。講的是貓媽媽帶著兩個孩子貓姐姐妙妙和貓弟弟咪咪去釣魚。貓姐姐很聽媽媽的話,一心一意安安靜靜地釣魚,一會兒就釣到了一條魚。貓弟弟呢?他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追蝴蝶,最后連一條小魚都沒釣到,只釣到了一只破草鞋?;氐郊页燥埖臅r候,貓弟弟想多吃點兒魚,可貓姐姐說:“你釣魚不好好釣,吃魚倒想吃得多。”羞得貓弟弟都哭了。于是,貓弟弟拿起釣竿,獨個跑到小河邊釣魚。這次他一心一意地釣魚,終于釣到了一條大魚。
《小貓釣魚》先后被改編成動畫電影和小學語文課文,使其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的兒童故事。1951 年拍攝的動畫電影雖然是黑白的,但咪咪和媽媽、姐姐的擬人化形象卻深受孩子們喜愛。電影用動畫的形式生動演繹了原作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不但懂得勞動需要認真、專心的道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勞動收獲的喜悅和快樂,成為這些年來眾多兒童電影中的一部非常突出的絕佳的、鮮活的勞動教育故事電影。
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學校的勞動教育往往有著過分簡單化的傾向。先是把勞動教育簡單等同于下地從事農業(yè)勞動,在農忙時節(jié)組織學生春耕秋收,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培養(yǎng)出對勞動的深厚感情。殊不知,學生雖然在這樣的勞動中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卻把“勞動”看成了單純的、低下的體力勞動,對“勞動”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于是,隨著現(xiàn)代農業(yè)的普及,即便農村學生也不再下地勞作,中小學校勞動教育逐漸邊緣弱化。
近年來,隨著勞動教育重新受到普遍重視,中小學勞動教育成為學校的必修課程,但其形式卻往往過于簡單,不是校園大掃除,就是安排學生回家?guī)透改覆恋?、洗碗等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簡單勞動,難以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和價值。如何讓學生認識、理解和熱愛勞動?法國畫家熱爾達·穆雷創(chuàng)作的繪本《它們是怎么長出來的?》給我們講了生動的一課。
作為一本兒童繪本,《它們是怎么長出來的?》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了一段城里兒童到鄉(xiāng)下體驗農家勞動的愉快經歷。故事中的蘇菲生活在大城市,她認識的蔬菜只有超市里賣的那些。放暑假了,她坐上火車去鄉(xiāng)下看望爺爺奶奶。爺爺家有個菜園,里面種著好多美味的蔬菜。爺爺給了蘇菲一小塊兒地,讓她想種什么就種什么。跟爺爺一起種菜,蘇菲簡直樂此不疲,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蘇菲不但認識和品嘗了許多種類的蔬菜,還在爺爺?shù)膸椭?,自己動手種菜。種菜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了:要除草、松土,還要保護益蟲,提防害蟲。
“晚上,四周靜悄悄的。蘇菲和爺爺手挽著手散步,他們經過開花的豌豆地,看見一群蜜蜂在花叢間飛來飛去。爺爺高興地說:‘沒有蜜蜂傳播花粉,花就不能長成豆莢,沒有豆莢就沒有豌豆吃了!’蘇菲很吃驚:‘花怎么能變成豆莢?’”
于是奶奶找出圖畫本和鉛筆,邊說邊畫,不但讓蘇菲了解了豌豆的生長過程,還讓她知道了蜜蜂授粉的重要作用,一下子讓蘇菲了解了植物生長的奧秘。在這本書里,爺爺奶奶簡直可以說是最好的勞動課教師。
另一本名為《蘋果園的12 個月》的繪本同樣用文學作品的形式讓我們很好地認識和理解了何為勞動。這本由日本作家松本猛、畫家中武秀光聯(lián)袂創(chuàng)作的繪本,用日記體的形式,通過鄉(xiāng)下的叔叔和城里侄子通信的形式,記錄了蘋果園12個月的勞作、收獲過程。
繪本的一開始,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白茫茫一片大地真遼闊的壯美畫面。在這白雪皚皚的冬季,果農要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去給蘋果樹剪去多余的枝條,因為寒冷的天氣剪枝對蘋果樹傷害最小。隨后,3 月嫁接,4 月護理,5 月開花授粉……我們通過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和簡潔的文字了解到,好吃的蘋果要進入到我們口中,原來需要經過這么長時間,需要果農付出那么辛苦的勞作。
繪本中對養(yǎng)育蘋果樹的一些環(huán)節(jié)描寫非常細膩。比如在4 月份的時候,倒春寒來了,果農們就需要半夜起床到果園去生火升溫,避免花苞因寒冷枯萎影響收成。這一情節(jié)讓我想起河北農大李保國教授的事跡。當年,李保國教授指導邢臺崗底村農民種蘋果樹,有一天他半夜看天氣預報說太行山區(qū)夜里突然要降溫,當時正值蘋果樹含苞待放的季節(jié),教授當即給村支書打電話,讓他馬上動員村里男女老少去蘋果園熏煙升溫。那一年,太行山區(qū)其他所有果園都大量減產,只有崗底村獲得了大豐收。
在《蘋果園的12 個月》的最后,侄子來到了叔叔的蘋果園,和叔叔一起把熟透的紅紅的蘋果摘下來。在侄子的心里,這一箱箱鮮紅欲滴的蘋果,是全世界最為甘甜的蘋果,因為他知道,這些蘋果飽含了叔叔12 個月的辛勤勞動。
青青的葉兒紅紅的花兒,
小蝴蝶貪玩耍,
不愛勞動不學習,
我們大家不學它。
要學喜鵲造新房,
要學蜜蜂采蜜糖,
勞動的快樂說不盡,
勞動的創(chuàng)造最光榮。
只有認識了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勞動才能變得無比光榮和快樂。在勞動教育中,讓少年兒童認識勞動、理解勞動,進而熱愛勞動,往往比單純讓他們去做一件簡單的勞動更有價值。讓中小學生通過文學作品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進而指導他們做一些有意義的、飽含科學知識的勞動,對他們的人生成長一定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