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幽燕
聲樂表演是舞臺表演藝術之一。舞臺表演是一種集視覺與聽覺于一體的表演藝術。聲音與表演的準確、完美的結合,才能突出表演的形象化,達到理想的效果。它不僅需要有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還要配以準確生動而豐富的形體動作、姿態(tài)儀表和表情等。如果說這一重要性對于戲劇與其他舞臺藝術形式,毫無疑義,那么,對于聲樂藝術,可能認識就不盡相同了,或者,有程度上的輕重之分了。固然,與戲曲等舞臺藝術形式相比較,聲樂藝術的狹義的舞臺表演(形體語言)成分,確實要少一些。殊不知,盡管如此,聲樂藝術依然屬于舞臺表演藝術范疇。而唯其少一些,更須精一些;唯其少一些,更須準一些;唯其少一些,更須美一些;唯其少一些,更須傳神一些;唯其少一些,更須以一當十,畫龍點睛。因此,其一,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認為歌唱藝術不屬于、不需要舞臺表演藝術;其二,歌唱藝術與戲劇藝術等藝術形式,在對于舞臺表演藝術的需求上,就量的比例而言,確實不可以等量齊觀;其三,比之于戲劇藝術等藝術形式,歌唱藝術對于表演藝術的要求,在一定意義上(當然,也只是在一定意義上,我們也無意無限夸大),可能更特別,更集中,更凝練。只有解決統(tǒng)一了這一極其重要的認識,才會有我們討論聲樂美學中的舞臺實踐與形體語言這類問題的前提。
歌唱者應當是將演唱和表演進行完美的統(tǒng)一的追求,作為藝術的最高境界。歌唱者積累更加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是通過聲樂演唱積累的;而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又可以提高演唱者自身的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歌唱和表演兩者既是血肉相連、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關系,又是互為因果、互促相長的血肉聯(lián)系。
培養(yǎng)與提升心理素質,是舞臺表演者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表演者自身的基本功與技巧如何,無論對音樂作品的內涵有沒有深刻的理解,在舞臺表演中如果沒有較強的心理素質,必然會使演出效果不能夠盡如人意。
舞臺表演則可以讓表演者在實踐中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長短,找出長處所在,發(fā)現(xiàn)失誤的原因,適應各種演出環(huán)境,提高舞臺駕馭能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從而對緊張心理與放松心理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的處理,而舞臺表演實踐次數(shù)與表演者舞臺表演的緊張感成反比。表演者通過舞臺表演實踐來進行心理磨練,可以對自身的心理特點產生正確的認識與了解,在聲樂演唱中才能更好地控制情緒,及時調整心理狀態(tài),確保演唱活動順利進行。
面對多種舞臺環(huán)境,對于聲樂表演者來說,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升有助于演唱者適應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歌唱水平。
通過舞臺表演實踐可以有效增強演員臺上表演能力。聲樂演唱的實質是舞臺表演的實踐活動,這就要求表演者應當全身心投入,集肢體動作、表演狀態(tài)、氣質神態(tài)和情感為一體。一方面,舞臺表演實踐為歌唱者提供各種表演機會,增強自身的舞臺表演經驗;另一方面,在舞臺表演中,需要表演者切實地不斷總結舞臺表演經驗,從而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與演唱技能。否則,難以適應各種演出場合,難以應對諸多表演機會。
一方面,舞臺表演者需要對聲樂舞臺表演實踐予以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舞臺表演實踐又可以對表演者表演能力予以實實在在的訓練與提高。兩者之間互相促進的關系十分密切。
提升現(xiàn)場應變能力之所以必要,是因為,表演舞臺、演出場合千差萬別,演出過程瞬息萬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xiàn)任何難以預先設想的情況。如,觀眾現(xiàn)場的氣氛不夠熱烈,演員可以在歌曲間奏時,對觀眾說些祝福的話語,一般可以調動觀眾的情緒;又如,如果能夠有恰當、得體的與觀眾的臺上臺下的互動話語,那就顯然會為效果加分;再如,如果能夠有類似于鄧麗君式的俏皮、幽默的交流,則更加錦上添花。而這一切,都要求演唱者必須具備相應的現(xiàn)場應變能力?,F(xiàn)場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主要的途徑只能是通過舞臺表演實踐進行不斷磨練,不斷積累舞臺經驗才能夠實現(xiàn)。
聲樂的舞臺表演是一種演繹,甚至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而這種再創(chuàng)造,既不違背原作的意蘊,而且可以使之立體化、形象化,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上更上層樓,完成對于原作的升華。
這種對于原作的升華,有賴于演唱者對演唱和表演的理解、感悟、體會的提升。舞臺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實時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及情緒,使自己的情緒完全投入到歌唱表演中去,將歌曲的情境及其要表達的內容通過眼神和面部語言呈現(xiàn)出來,還要善于用眼神與觀眾之間產生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中去,表現(xiàn)出歌曲的準確的意境及內涵。
這種對于原作的升華,有賴于長期的舞臺實踐經驗的沉淀,體現(xiàn)出表演者的綜合素質。這種鍛煉會促使演唱者在舞臺上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將作品表達得更加生動、形象、精彩,表現(xiàn)出獨特的風格與色彩。讓觀眾在演唱中對歌曲產生共鳴,形成良好的視覺與聽覺體驗,從而,產生良好的美學效果與藝術傳播效果。
聲樂表演藝術是表演者通過對詞曲的準確把握與深入理解,用聲音和肢體語言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故而,一位稱職的聲樂藝術表演者,必須具備相當?shù)穆晿坊A和形體語言基礎。
形體語言,又稱肢體語言,它是包括頭、眼、頸、手、肘、臂、身、胯、足等人體相關部位的傳情達意的活動,借以溝通的一種方式。
在藝術表演中,不同角色、不同情況下的肢體語言也大不相同。聲樂表演中的形體語言,一般是通過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展現(xiàn)的,也就有了受眾在鑒賞聲樂表演時,通過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就能感受到聲樂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除了有專業(yè)的特點之外,聲樂藝術中的形體語言更多的還是靈活運用。聲樂表演中,表演者紛紜復雜、五花八門的肢體動作,時而單一,時而繁復,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變化無常,不一而足,這也就說明了靈活多變是形體語言的又一個重要特征。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也較為多用形體語言,因此在聲樂表演中使用形體語言,還能拉近聲樂作品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更好地融入到聲樂作品中去。
形體語言的作用之一,是能夠將聲樂作品的情感更好地展現(xiàn)出來,是創(chuàng)作者賦予聲樂作品的靈魂,也是表演者表演的核心。聲樂表演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表演者的表演形式,將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完美地呈現(xiàn)給觀眾。形體語言可以更好地詮釋聲樂作品的情感,通過面部的細微表情以及豐富的肢體動作,將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助于表演者更好地發(fā)揮。
形體語言的作用之二,是能夠讓聲樂作品的表演更具美感。以往的聲樂表演形式多以表演者的聲音為主,在人們觀看聲樂表演時,也只能通過聆聽鑒賞聲樂作品的情感。形體語言在聲樂表現(xiàn)形式中的運用,讓聲樂表演更具觀賞性,由于形體語言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因此在聲樂表演中,還能拉近聲樂作品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更好地融入到聲樂作品中去。
形體語言的作用之三,是能夠讓聲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化。聲樂藝術是創(chuàng)作者展現(xiàn)人物形象、情感、心理特征的一種音樂形式,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需要通過聲樂表演而展現(xiàn)。這就需要形體語言的融入,才能夠將作品中人物形象展現(xiàn)給觀眾,從而讓觀眾更加立體化地感受聲樂作品的人物形象。
形體語言表達與作品情感的一致性。表演者要準確領悟聲樂作品的情感,而不是聲樂作品展現(xiàn)的是一種情感,形體語言展現(xiàn)的是另一種情感。就是說,形體語言要和聲樂作品中的情感相一致。
形體語言表達與作品情感的協(xié)調性。要重視和諧統(tǒng)一的肢體語言,形體語言最具鮮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復雜多變。在一首聲樂表演中也會出現(xiàn)變化多端的形體語言,因此表演者在表演中,一定要注意形體語言的協(xié)調性。
形體語言表達與作品情感的恰當性。就是說,形體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要恰當。由于形體語言的多變性,在現(xiàn)實表演中,導致聲樂表演失敗的一個原因,就是亂用、誤用形體語言。不同的形體語言所表現(xiàn)的情感存在差異,而且有的是很細微的差異。
形體語言與音樂語言的適度性。就是說,要注意形體語言與聲樂語言的科學比例。毫無疑問,聲樂藝術是以歌唱和演奏為主,形體語言是什么?是一種輔助形式。如果比例不科學、不協(xié)調,必然難以成功。
面部動作的運用。面部動作即面部表情。俗話說,眉目傳情。在聲樂表演中,最直觀的面部表情,是演繹作品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因此,表演者在形體語言的訓練中,要注重面部表情的基本功訓練,對不同情感的聲樂作品賦予不同的面部表情,表演者要準確地運用面部表情動作,促進聲樂藝術更加形象地展現(xiàn)。
手部動作的運用。手部動作一般比較細微,在形體語言整體的表演中有點綴的作用。俗話說,舉手投足。聲樂表演中,手部動作運用到恰到好處,能夠對聲樂表演的效果起加分的作用。反之,運用得不合理,則會畫蛇添足,成為敗筆,甚至讓整個聲樂表演功虧一簣。此外,手部動作還是與觀眾交流的橋梁,在一些聲樂表演中,手部動作隨著音樂的起伏伸張有度,增強聲樂表演的感染力。
軀體與腿部動作的運用。表演者要有充分的自信,挺拔的身姿、雙腿的恰當?shù)匾苿印⑽枧_位置適時的變化、步伐配合表演的需求、等等。因此,只有表演者不斷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具備扎實穩(wěn)固的動作基礎,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聲樂表演者的心理調控是影響甚至左右舞臺實踐與形體語言的重要問題。
緊張等心理是聲樂表演中常有的心理問題。而過分的緊張心理造成的忘詞、走調、聲音顫抖也是聲樂表演的禁忌。那么,如何進行心理調控呢?
克服緊張心理,首先,做好演唱前的準備工作。古話講“凡事預則立”。因而演唱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包括熟悉歌詞、樂譜、伴奏、速度、節(jié)奏、音高、力度、難點等。其次,恰當?shù)剡x擇演唱曲目也非常重要,要回避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歌曲作品,做到合理地選擇。再次,演唱時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作為心理活動的一種特性,注意力具有一種意識傾向特征。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注意力首先要集中在歌曲的內容及歌詞和情感的表現(xiàn)上。在歌唱表演過程中,歌唱者應及時調節(jié)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以確保能夠有一個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來進行演唱。在歌曲演唱時,為了消除緊張心理、排除雜念,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要置身于歌曲的情境中,讓訴說情感的意念始終貫穿于歌曲中。還有若干常見心理克服方法。這些方法不是理論性的、學理性的,而是實踐性的、可操作性的。如,將要演唱的歌曲按在舞臺上表演的要求爛熟于胸。又如,要有全身放松,一定成功的自我暗示,并且不斷調節(jié)。再如,適當喝水,平穩(wěn)呼吸,注意力集中,靜候登場。
演出后的心理調控。如果演出失敗,一定要情緒穩(wěn)定,冷靜地客觀、公正的評定,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有決心克服自己的缺點,積極刻苦練唱,爭取下次演出或比賽獲勝。如果演出成功,成功之后最怕的就是驕傲自大,盲目自滿,無視自己的不足及缺點,表現(xiàn)出輕視他人,對進一步學習提高漠不關心、對以后的訓練、演出不再努力等情況。哪些是值得自己繼續(xù)發(fā)揚的,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別人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的,等等,應該有一個深刻的總結。
關于動機的調整。認清藝術事業(yè)的高尚與艱辛,理解藝術的真正價值,聲樂的學習也是人格魅力的學習,是對自身的提高。如果學習的動機是熱愛和追求聲樂藝術的美感,參與演唱也是為了在表演中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一起通過聲樂的形式得到藝術享受,這些,就是良好的學習動機。而特長加分升學、功利思想、無追求等都是聲樂學習的不良動機。
關于性格分析。性格具有整體性、可塑性、多面性的特點。作為一種表演藝術,歌唱者應保持一種相應的活潑、開朗和富于激情的狀態(tài)。黏液質的學生學習踏實,但接受能力較差;多血質的學生雖然有著較快的反應力,但易分散注意力;膽汁質的學生雖然在思維上極其敏捷,卻在耐心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容易急躁。由此,聲樂學習者應清楚自己的性格優(yōu)勢和不足,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揚長避短,進行有效學習。
關于呼吸感覺的調控。在演唱中歌唱時的呼吸感覺占有很重要地位。歌唱的呼吸眾說紛紜,但從感覺上去理解、認識,就會統(tǒng)一在一個基點上。盡管呼吸要靠身體器官去完成,但同樣離不開器官對呼吸的感知,或飄浮或舒適,或深或淺,都是一種感覺。
有意識的控制和感覺決定了吸氣時喉嚨、器官的打開狀態(tài),并且還要體會胸腔、肺、小腹、橫膈膜的擴張,呼氣時各個器官要有計劃地、均勻地使用氣息,保持控制感覺。把吸進來的氣全都變成聲音流出來是正確的用氣感覺。呼氣的感覺是小腹、兩肋肌肉以及橫膈膜的被動收縮并且不能僵住,其他呼吸器官還要保持原來的感覺。這時的呼氣則保持聲音豐滿圓潤。然后排除余氣,騰出肺內余氣,以便吸進下一口氣,循環(huán)進行。
關于共鳴感覺的調控。歌聲若要動聽要注意到共鳴,人體的共鳴空間包括胸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頭腔以及面部(即面罩)等。每個腔體的共鳴都有各自的共鳴點。歌唱者要想自己的歌聲優(yōu)美動人,必須找到一個較好的、穩(wěn)定的、出彩的共鳴點的感覺。共鳴點的感覺要靠思維去分析,感覺出共鳴器官的活動狀態(tài),總結出共鳴的大小、能力、音色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種純想象的共鳴,就好像我們的手本來不能發(fā)光,但是我們需要想著它發(fā)光,以及想著它發(fā)光的狀態(tài)與細微變化。共鳴腔體有其共性也有其個性,作為聲樂學習者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找準自己的共鳴點。但是通常來講,口腔共鳴點集中在上顎,咽腔共鳴點集中在咽壁,喉腔共鳴點集中在咽喉部,胸腔共鳴點集中在肺部,頭腔共鳴點集中在額竇,面罩共鳴點集中在鼻、顴骨等處。良好的歌聲共鳴感覺,能夠高度調動起歌唱者的整個身心,從而使聲音升華到一個更加美妙的境界。
那么,舞臺實踐與形體語言的藝術作用與美學意義何在?
舞臺實踐與形體語言的藝術作用與美學意義,首先在于聲樂演唱者的形態(tài)語言與音樂作品的輸出模式可形成統(tǒng)一,從而使受眾與表演主體在情感、思想、心靈上進行有效互動,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表演者將形體語言與具有一定表現(xiàn)力的音樂作品更完整地呈現(xiàn)到觀眾的視野中時,在一定程度上可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更深入地感受音樂作品中所蘊藏的藝術美感。其次,演唱者的演唱,應當是對音樂作品內涵有深度了解,進行深度探索,結合歌詞、音律等等去設定形態(tài)語言。因而,這一過程是對原作品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舞臺實踐與形體語言的藝術作用能夠充分體現(xiàn)在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全過程。聲樂表演中融入恰當?shù)男误w語言,可確保舞臺更有感染力與張力,使觀眾對整個表演產生更高的認可度,甚至將其視為舞臺的經典。而將形態(tài)語言與歌曲演唱進行科學的融合,之所以更易于產生較大的反響,主要原因在于其是在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