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然
[主持人語]土司文化遺產是土司制度運行所產生的系列歷史遺跡和歷史記憶,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司文化遺產的價值得到了世界認可。隨著湖北咸豐唐崖土司城址、貴州遵義海龍囤和湖南永順老司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土司文化遺產研究成為民族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學科探討的熱點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價值的認識”“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專題4篇論文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出發(fā),立足于田野調查,結合歷史文獻,開展比較研究,既有對土司歷史與文化遺產所蘊含歷史智慧的宏觀思考,也有土司文化遺產保護、重構與開發(fā)等當代文化策略的微觀分析。
《土司文化遺產的復合性、多元價值及其實現路徑》將土司文化遺產界定為土司制度運行所產生的系列歷史遺跡和歷史記憶。文章基于中南、西南和西北多處土司文化遺產的比較指出,土司文化遺產為中央王朝、土司集團與各族民眾共同創(chuàng)造,具有鮮明的文化復合性。對土司文化遺產的普遍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教育價值和資源價值及其實現路徑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吨腥A民族共同體話語中的土司文化遺產價值表述》一改過去多強調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遺產民族性、區(qū)域性和獨特性的研究取向,鮮明地提出,土司文化遺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鑄中華的歷史見證,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各民族向心力的文化符號,是中央政府有效治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智慧結晶,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沉淀?!锻了靖们f園建筑的歷史記憶文化融合與符號型塑——黔川彝族土司府第建筑及其重構研究》認為,黔川彝族土司府第建筑的重建,融合了古今中外建筑文化元素,雖不能全部代表彝族傳統(tǒng)建筑特色,但仍延續(xù)了歷史記憶并形塑起彝族土司府衙與莊園形象,是一條值得探索和完善的途徑?!兑晕幕好鞒瘜V土司的文化涵育及其影響》認為,明代朝廷的文化涵育措施對湖廣土司發(fā)揮了重要影響,使他們與朝廷的聯系日益緊密,對中央朝廷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不斷增強。
遺產認知、認定及其保護利用是一個社會動員和凝聚共識的過程。土司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這一超大文明共同體超長持續(xù)的見證和記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土司文化遺產蘊含的政治智慧與文化智慧的再詮釋及其保護與開發(fā),不僅有利于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史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闡釋,也有利于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構,還可為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提供歷史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