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青,王廣樂,劉健行,徐丙寅
(青海民族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7)
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到來,綠色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擁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1-2]。將生物質熱解轉換成高附加值的化學產品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3-7]。甲殼素是一種天然多糖,在自然界中含量僅次于纖維素,也是固定氮元素含量最高的天然高分子多糖[8]。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綠色資源,年產量可達1 000億噸左右,其自身及衍生物利用價值非常高,因此廣泛應用于醫(yī)藥、化妝品、食品、環(huán)保等領域[9]。本文對甲殼素進行熱重實驗,并結合Coast-Redfern積分法[10]研究含有堿土金屬元素的氯化鎂溶液對甲殼素熱解特性的影響。
甲殼素(chitin)、氯化鎂、氮氣均為分析純。
Vario Macro Cube型元素分析儀;STA409PC型熱重分析儀。
用去離子水配制質量分數(shù)為65%的MgCl2溶液。將一定量的甲殼素分別以浸漬比為2∶1和 3∶1浸泡在MgCl2溶液中,并放置到恒溫振蕩儀24 h后取出,將樣品置于真空干燥箱內,在45 ℃下干燥 2 h,得到干燥的樣品,用于熱重分析。
使用熱重分析儀對樣品(3~5 mg)進行熱重分析。在100 mL/min的高純N2流的情況下,采用非等溫熱重法,以10 ℃/min的升溫速率從室溫加熱至800 ℃,進行熱重分析。用元素分析儀進行C、H、O、N元素含量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經(jīng)過MgCl2浸漬后,樣品中含有一定量的MgCl2,因此C和N元素含量下降。在 110 ℃ 條件干燥,MgCl2中的結晶水最多脫除2個,所以MgCl2中至少還含有4個結晶水,從而導致H和O含量基本保持不變。各種元素分析是單獨檢測的,所以加和不等于100%,是合理范圍內的。
表1 甲殼素的元素分析
兩種浸漬比的MgCl2作用下,甲殼素熱解的TG和DTG曲線分別見圖1和圖2。
圖1 樣品的TG曲線
圖2 樣品的DTG曲線
由圖1可知,MgCl2的加入,使甲殼素原有的熱解行為方式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當溫度低于100 ℃時,由于樣品中含有一些水分,隨著熱解溫度的升高,物理蒸發(fā)失水,在TG曲線和DTG曲線圖中均可以看到一個較小的失重平臺。當溫度在100~180 ℃ 范圍內,TG曲線顯著下滑,這是由于MgCl2中結晶水的脫除和甲殼素高分子鏈部分斷裂,聚合度下降;溫度高于180 ℃時,曲線再次明顯下滑,是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MgCl2結晶水的脫除以及甲殼素熱解過程吸收大量的能量,造成分子內氫鍵的斷裂,自由基和羰基等形成一些易揮發(fā)性的小分子物質,如CO2等。與之相對應的DTG曲線出現(xiàn)了兩個尖銳的峰,也說明在這一熱解溫度區(qū)間包括MgCl2結晶水的脫除,甲殼素分子內化學鍵的斷裂,形成揮發(fā)性氣體。隨著熱解溫度的升高,TG曲線變緩,DTG曲線平穩(wěn),表明樣品殘留物逐漸炭化,揮發(fā)分大部分已經(jīng)被去除,最終形成難以熱解的固定炭。與純甲殼素相比,MgCl2的加入提高了焦炭產量,熱解溫度降低,表明MgCl2的加入對焦炭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
由圖1可知,浸漬比為2∶1時,MgCl2作用下,甲殼素的熱解溫度從300 ℃降低到110 ℃;浸漬比為3∶1時,甲殼素的熱解溫度從300 ℃降低到130 ℃左右?;罨茉降?,生物質越容易熱解,而熱解溫度降低,就是化學鍵斷裂所需要的能量降低,也就是降低了熱解所需的活化能。進而說明,MgCl2對甲殼素的熱解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而不同浸漬比MgCl2的作用下,甲殼素隨熱解溫度的升高呈現(xiàn)出相似的熱解反應特性,說明這兩種浸漬比對MgCl2催化甲殼素熱解影響不大。
由TG曲線可知,曲線在不同的溫度區(qū)間發(fā)生了轉折,表明活化能在整個區(qū)間內并非常數(shù),隨著反應的變化不斷變化。所以,本文主要對樣品的快速熱解階段進行動力學研究,熱解反應機理函數(shù)表達式[11]:
(1)
A——指前因子,min-1;
β——升溫速率,℃/min;
Ea——表觀活化能,kJ/mol;
R——氣體摩爾常數(shù),8.314 kJ/(mol·K);
n——熱解反應級數(shù)。
甲殼素熱解動力學參數(shù)結合Coast-Redfern積分算法,對式(1)進行整理:
當n=1時[8],
(2)
當n≠1時[12],
(3)
表2 甲殼素的熱解動力學參數(shù)
由表2可知,無論反應級數(shù)為何值時,樣品熱解反應活化能基本都降低。不同浸漬比下,熱解活化能不同,浸漬比越大,所需活化能越高。這表明MgCl2與甲殼素之間發(fā)生了相互作用,可以降低甲殼素的熱解活化能。在TG曲線中,樣品熱解向低溫區(qū)移動,也表明熱解反應所需活化能降低。根據(jù)相關系數(shù)(R2)的絕對值越接近于1,擬合效果越好,表明所選機理函數(shù)與實際熱解過程越相符[13]。不同反應級數(shù)和不同浸漬比的情況下,活化能不同,但線性關系相差不大。而無論反應級數(shù)為多大,數(shù)據(jù)擬合程度相對較高,這也表明了MgCl2作用下,甲殼素的熱解反應是一個復雜的多級反應過程,并不是某種單一反應。MgCl2催化加速了熱解反應的進行,這為甲殼素機理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1)樣品在熱解過程中發(fā)生了相互作用,甲殼素熱解溫度從300 ℃降低到了110 ℃左右,固體產率增加,表明MgCl2對甲殼素熱解反應起催化作用,明顯降低熱解反應所需活化能。浸漬比對甲殼素熱解行為影響不大,樣品熱解行為相似。
(2)積分線性擬合的動力學參數(shù)表明,浸漬比小,所需活化能越小。無論反應級數(shù)為多大,其線性擬合效果均較好,并不能判斷甲殼素熱解反應的級數(shù)。從而推斷MgCl2催化甲殼素熱解反應是一個復雜的多種反應過程,并不是某種單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