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輝|文
2021 年12 月19 日中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惠黃公路上一輛轎車突然失控撞上綠化帶發(fā)生側翻,隨后傳來一名男子的呼救聲。眼看車內冒出濃煙,就要起火,危急時刻,馬路對面經(jīng)營機電維修店的黃先生父子和店里的一名工人小陳提著滅火器快速沖到事發(fā)現(xiàn)場。他們透過車窗看到有三人被困車內,男性駕駛員已經(jīng)把嬰兒抱在懷里,一名女子渾身是血躺在后座。他們先用滅火器猛砸車窗,卻沒有砸破。此時,黃先生突然發(fā)現(xiàn)轎車的天窗有個縫隙,于是三人合力將天窗掰開,成功救出了一家三口。幾分鐘后轎車燃起熊熊大火,很快被燒成骨架。三名熱心人將一家三口轉移到安全地帶,待交警和120 趕到,他們才默默離開現(xiàn)場。隨后,傷者被送往醫(yī)院救治。
被困車內的三人獲救幾分鐘后,轎車就燃起熊熊大火,很快被燒成骨架。這種“情節(jié)”不可謂不驚險。這三位平凡的英雄能夠勇于在這種危急時刻出手相助,確實值得敬佩,正如網(wǎng)友所言“你們出手相助的樣子,真帥!”。
盡管從整體的角度來說,安全切不可依賴“英雄”,而應盡量避免危險情況的出現(xiàn),但從個案的角度來看,不可否認,當危險已經(jīng)來臨或即將來臨時,“英雄”的出現(xiàn)往往能夠起到?jīng)Q定性作用。比如此次事件,據(jù)“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報道,熱心救人的黃先生事后回憶,救人過程差不多2 分鐘左右,人剛出來大火就蔓延到整輛車。如果當時這三位平凡的英雄沒有出現(xiàn),那后果顯然不堪設想。
不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英雄”未必一定要“赴湯蹈火”,只要具備相應的安全意識、應急意識,也許只是伸一把手或多一句提醒,就能成為避免悲劇出現(xiàn)的“英雄”。當然,“英雄”首先要確保自身具備相應的救援能力。并且,如果危險程度較高,還要避免因“盲目救援”而導致后果進一步惡化。
對于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工作而言,同樣如此。從整體的角度來說,企業(yè)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切不可依靠“英雄”來保障安全,應盡量減少,甚至避免需要“英雄”的事出現(xiàn),但同時,從個體的角度來看,則應注重提高每個員工的安全意識、應急意識,以及相應的安全、應急能力,通過提倡諸如“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或數(shù)量更多的“N不傷害”等理念,引導、鼓勵員工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做到“互相保護”,培養(yǎng)更多一旦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能夠成為“英雄”的人,讓安全更加“保險”。
總之,無論是生產(chǎn)安全、還是生活安全,能夠成為“英雄”的人越多越好,而需要“英雄”的事則越少越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