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乾
渤海船舶職業(yè)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提問是進行思維訓練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高效的提問設計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師的教學成就感,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還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適當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促進教師改進教學設計[2]。
一些高職院校教師在船舶輔機課程設計時,只關注課中教學階段的提問設計,而對于課前和課后部分,只簡單要求預習和復習,缺乏必要的引導,學生不能明確預習與復習目標;同時,由于缺乏反饋,教師也很難掌握學生的預習和復習效果,難以對課程設計進行有效的優(yōu)化和調整。
部分高職院校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提問時機,比如在某個連貫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突然發(fā)問,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又比如某些提問出現的過早或過晚,無法與知識點有效銜接,導致學生思維混亂、無從著手。
提問內容質量差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問的設計沒有針對性;二是提問表述不得當;三是問題本身難易程度不合理。低質量的提問不但不能提高教學實效,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會適得其反[3]。
一些教師從高職院校學情角度考慮,更傾向于提出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性問題,學生通過查找教材、課件等資源,很容易就能獲取問題答案,此類提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活躍課堂氣氛、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但缺少了思維碰撞與發(fā)散的過程,其能發(fā)揮的實效十分有限。
有些高職院校教師的提問設計質量很高,時機、形式等也很恰當,但對于學生參與提問后的反饋卻不是很注重,學生不能獲得教師的有效評價,也無法在思維層面得到教師的引導,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學生參與提問積極性的提高都是極為不利的,提問的實效性大打折扣。
在教學平臺和資源得到有效保障的基礎上,設計涵蓋“課前、課中、課后”的導學方案,對于各階段“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給出明確的說明,設計引導性提問便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即可完成教師設置的學習任務,如在活塞式空壓機基礎理論教學的課前部分,可設計三個問題:壓縮空氣在船上有哪些應用;活塞式空壓機的理論循環(huán)共分為哪幾個過程;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過程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哪個設備很相似。通過第一個問題可使學生明確學習空壓機的必要性;通過第二個問題可引導學生了解活塞式空壓機的基本工作原理;通過第三個問題既可以檢驗學生之前的學習成果,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空壓機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通過學生的回答反饋,及時對課中環(huán)節(jié)和內容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課中部分通過實際循環(huán)與理論循環(huán)的對比,分別提問余隙容積、吸排氣壓力損失、氣體和氣缸的熱交換和泄露四點因素對實際循環(huán)的影響,并最終形成輸氣系數的概念;課后部分設置問題:影響輸氣系數的因素有哪些,分別用什么參數來表示;通過資料,總結多級壓縮、中間冷卻有什么優(yōu)點。學生通過回答課后問題,既總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又拓展學習了相關知識點,同時也有利于對之后要學習內容的理解。
把握正確的提問時機對于提問的實效性同樣至關重要。在船舶輔機教學進程中,一般可在以下七個時機設置提問,以船舶海水淡化裝置理論教學為例:一是在課前自主學習階段,意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可向學生提問淡水在遠洋船舶中的應用和船舶對淡水含鹽量的要求;二是在課中復習回顧階段,意在知識鞏固,可向學生提問關于上一項目的相關知識點;三是在課中新課導入階段,意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可通過海上求生相關影視作品片段,向學生提問其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四是在課中內容新授階段,意在引發(fā)學生思考,可向學生提問真空沸騰式海水淡化裝置普遍采用主機缸套水加熱的原因;五是在課中知識點過渡階段,意在承前啟后,可向學生提問如何回收利用水蒸氣中蘊含的能量,進而引出多效蒸發(fā)的概念;六是在課中知識總結階段,意在整合升華,可向學生提問總結真空沸騰式和真空閃發(fā)式海水淡化裝置的優(yōu)、缺點;七是在課后自主學習階段,意在拓展提升,可向學生提問有關反滲透式海水淡化裝置的相關問題,并與蒸餾式海水淡化裝置做對比。對于未做提前設計,臨時發(fā)掘的問題,務必慎重把握,這種問題的效果往往是兩個極端,甚至由于考慮不周,出現一些知識性的錯誤,也極易打亂課堂節(jié)奏,尤其關于產品設計的問題,由于不同廠家的設計理念、不同船舶的需求均有所差異,而教師的知識儲備有限,切不可從產品設計角度隨意提問。
問題本身的質量無疑是提問成功與否的關鍵??蓮娜齻€方面提高問題的質量:一是問題的設計必須有針對性,務必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情特點,減少復雜的理論性問題,增加實踐性問題,注意問題與職業(yè)崗位工作情境的結合,如在多速錨機液壓系統(tǒng)的教學中,關于錨機變速運行的提問設計,可將提問重點放在具體操作中速度變化與負載變化的對應關系上,而避免在過于復雜的變速原理方面提出問題;二是問題的表述要得當,既要保證準確,又要做到言簡意賅,以學生通過教師一次口述即可領悟問題要點為宜,必要時可帶圖輔助,如對于液壓控制閥的提問,很難單獨用文字準確描述,一般均采用帶圖提問的方式;三是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合理,設計問題時要換位思考,既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又要保證大多數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相互交流,在克服思維障礙后可以得到較準確的答案[4]。
依據布魯姆的分類標準,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課堂提問的問題可分為知識性問題、理解性問題、應用性問題、分析性問題、綜合性問題以及評價性問題,問題等級越高,其難度越大[5]。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等方面雖然偏弱,但不意味著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只適合低等級問題,而是同樣需要根據教學需求設計不同等級的問題,以鍛煉學生在不同維度上的思維能力,只是在問題本身的難度設計上相對于本科教育做適當降低,如在離心泵起動后不能排液故障分析教學中,雖然高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限,很難有條理地列舉出各種故障原因,但教師可以將問題難度降低,引導學生從吸入真空度不足不能排液、吸入真空度過大不能排液、排出壓力過低不能排液等多角度分別分析,進而梳理出多組可能的故障因素,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質量的提問反饋應具備具體性、導向性和啟發(fā)性特征。具體性是指在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首先需要對回答做出正誤或部分正確等形式的具體評價,如果正確,要給予適當的夸贊;如果回答不正確或部分正確,教師則需要幫助學生厘清思路,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一定要采用啟發(fā)式而非“填鴨式”引導,否則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共同解決問題后,對學生進行鼓勵的同時,也要共同分析前期錯誤的產生原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優(yōu)化。如在輔鍋爐給水系統(tǒng)教學中,可向學生提問給水管路上裝設截止閥和截止止回閥的作用,若學生一時沒有頭緒或沒有給出正確答案,可引導學生反向思考,如果給水管中未設置截止閥和截止止回閥,在給水系統(tǒng)工作中,會出現什么狀況,繼而分析、總結出兩閥的作用,隨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解題過程,梳理解題思路,在保證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在船舶輔機課程提問設計中,高職院校教師既要考慮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又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情特點,以提問助力船舶輔機課程教學高效運行,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