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思維,自由翱翔,一批批學生從無處下筆到思如泉涌,深切地感受到“寫作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是一件好玩兒的事”。
是個春雨綿綿的清晨,何志章撐著他那把如樹冠般巨大的雨傘穿過校園,一路上,不時傳來學生的問候聲。初見何志章,他膚色黝黑,個子高大,很難想象,在他魁梧的身體里,竟藏著一顆溫柔的心,正如一夜春雨,無聲之間,滋潤了萬物。
“這一年,最美好的遇見!最難忘的比肩前行!我在此十六年,將又一次目送你們漸行漸遠……但每一個細節(jié)都愈來愈清晰。記?。荷睿刻於际且皇自?。”這是何志章給一篇學生隨筆的批注,滿是不舍,卻又充滿激勵。
懷揣詩意寫作
何志章的作文課,不只有應試的“作文”,更有為了詩意生活的“寫作”,他的電腦硬盤里,存儲著學生們的數百篇作品,有的在班級里展出過,有的在刊物上發(fā)表過,有的在考場上拿過高分?!斑@些年來,每一屆學生的作品,都成了我一路教過來的財富。”何志章說道。當然,這也是學生們的財富,許多年后,當學生們憶起多年前的那堂作文課,再憶起何志章談笑風生的場景以及他們從那堂課上得到的知識,內心一定是滿足而舒暢的。
走進何志章的課堂,一切關于寫作的密碼,逐一揭曉。
首先是讓學生堅持寫生活化的隨筆。在何志章看來,“寫什么”比“怎么寫”更重要,正如葉圣陶曾說過的,“我們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術等等問題,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問題”。“寫什么”即文字的內容是第一位的,而“怎么寫”只是用某種形式進行表達。在作文教學中,何志章會引領學生“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見”,放飛思維,自由翱翔,一批批學生從無處下筆到思如泉涌,深切地感受到“寫作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而是一件好玩兒的事”。
其次是將好的作品進行匯總展示。早在2001年,當時的何志章在云陽當地的一所中學教書,雖然物質匱乏,但他和同校的四五個老師一起,克服重重困難,將學生們優(yōu)秀的習作整理匯總,編成??痘ㄕZ》。而今翻看,泛黃的扉頁上,“2001初(4)班 指導:志章”幾個字格外引人注目。來到中山外國語學校后,何志章有了更大的發(fā)揮天地,一本《新紀元文叢》,成為師生交流文學的平臺,更成為何志章與學生保存記憶、暢想未來的密碼本。正如他自己所說:“若干年后,也許我已經叫不出學生的名字,但只要知道了他們的名字,就一定能說出他曾經寫過的故事、繪過的美景、抒過的真情、議過的話題?!?/p>
何志章經常鼓勵學生們在??习l(fā)表文章,每一次拿到刊物,仔細閱讀著他們流露于紙上的一行行文字,他總是深有感觸。有幾次,拿到刊物的時候,學生們已經離開初中部去了高中部,何志章會把文章拍照,發(fā)到曾經的班群里,本已日漸冷清的班群突然熱鬧起來,曾經追逐文學的年華,似乎又浮現在眼前。
最后是展示交流。一方面,通過學校的各類文學社團進行展示,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樹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在班級里進行展示。何志章喜歡把學生寫得好的段落單獨摘抄,分享給全班學生。有時候,他也會被學生文章感動,寫下長長的感想。看到老師的回應,學生自然興趣高漲,寫下更多好文章。一個彼此促進的循環(huán)鏈條就這樣產生了。
帶著理想出發(fā)
“一個班集體要健康地成長,師生共同打造的班級獨特文化非常重要!”何志章曾感慨地說道。得益于他帶領全班打造的班級文化,每送走一屆學生,從班級成長日記中,從學生們的笑臉上,何志章總是能找回許多記憶,開懷一笑,沉思良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讓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是何志章一直關注的重點。新生入學第一周,他在設計的學生基本情況表中會特意安排這幾個欄目:“我的理想”“我最崇拜的人”“我的座右銘”“三年初中生活我將這樣度過”。通過收集分析,明確班級文化建設目標——讓每個學生確定自己的理想。
接下來便是實踐。有時候,何志章會向學生講述英國布羅迪老師在盲童戴維幼小的心靈播下理想的種子,而讓他50年后最終實現理想而成為英國內閣教育大臣的案例;有時候會向學生講述《長大了再讓他來放?!返墓适?有時候也向學生講述馬加爵臨刑前的最后一次采訪中說的:“我覺得,沒有理想是最大的失敗。”
“我就是想讓學生們明白,決定一個孩子命運的不是分數,而是理想,是對人生的追求,是對未來的希望,是對生命的珍惜;誰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踐理想?!焙沃菊抡f道。
僅有指引人生的“羅盤”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夸父逐日般的執(zhí)著,因此何志章鼓勵學生讀名人傳記,常和學生一起探討成功人士的經歷。他教給了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記日記不斷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得到新的感悟;繪學習成績升降曲線圖反思階段學習情況,以確定近期目標。
“只有空洞的說教而無法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感悟做人的道理的教育,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教育?!焙沃菊抡f道,他所帶班級的教育策略,多是利用精彩的案例來讓學生自己感悟做人的道理、處世的藝術。無論是針對全班同學還是少數違紀學生,只要讓他們圍繞學習案例談體會,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我一個人苦口婆心勸說省力得多”。
在提高學習成績方面,他更是時刻關注學生學習的高效能。進入初三,部分學生因為成天疲于奔命,往往“只顧埋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不會合理安排時間,辦事效率不高。因此,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何志章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交流,讓他們學習方法,更是增長信心。
跟隨何志章的步伐,新一屆的學生又開啟了逐夢之旅,在他的引領下,無數學生見證了學習的快樂,感悟讀書習作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