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湖陽路小學 許 棠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表現(xiàn)形式也豐富多樣,尤其古詩詞文化,涵蓋了我國幾千年的歷史與文明,是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寶與精神財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越來越重要,小學生多讀古詩詞,多學古詩詞,可以提高作文水平,提升審美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部門對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視,已經(jīng)將其設置為學習的重點。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單方面授課,在課堂上沒有與學生溝通,沒有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理解。教師占據(jù)主要地位,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教學內(nèi)容枯燥,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而且教師提供的討論時間較少,導致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內(nèi)容,不能及時解決,更不能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不利于掌握寫作知識。古詩詞與現(xiàn)代文章不同,有很多詞語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學習。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甚至還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小學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講解和背誦,教師事無巨細地講解教學內(nèi)容,告訴學生哪些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內(nèi)容,比如字詞的發(fā)音、理解、語法等相關內(nèi)容。但對于這些基礎內(nèi)容,教師的講解不一定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反而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影響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尤其在小學階段,教師認為背誦是讓學生掌握古詩詞最快的方法,在考試過程中能快速寫出相關內(nèi)容,但是這樣做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也不利于學生提升寫作能力。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小學階段,學生基本上能掌握、熟讀《唐詩三百首》,雖然聽起來古詩詞數(shù)量很多,隨便挑一首讓其背誦或默寫,都能順利背誦和默寫出來,但是,會背會寫就可以了嗎?最重要的是學會靈活運用。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講解的內(nèi)容不全面,而古詩詞中涉及的知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再利用課上時間讓學生背誦和默寫,對古詩詞的學習時間就嚴重不足,不利于對古詩詞的理解和內(nèi)化,只能掌握死知識,不能靈活運用,不利于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在古詩詞教學中,古詩詞的語感教學也十分重要。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只關注古詩詞中是否有生僻字和難以理解的地方,講解后直接讓學生背誦。培養(yǎng)語感是學習古詩詞的關鍵,每首古詩詞都有不同的含義,中心思想和表達方式不相同,斷句方式也不相同。比如,以《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句為例,正確的斷句方式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很多教師容易忽視的問題,雖然當時學生記住了,卻掌握不好古詩詞的語感,沒有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會在后續(xù)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產(chǎn)生困惑,徒增學習壓力,不利于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提升。
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詞的意境,教師應指導學生反復閱讀古詩詞。小學階段的古詩詞篇幅短小,節(jié)奏感比較強,學生只要反復閱讀就能很快掌握,熟能生巧。教師講解古詩詞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這一問題,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選擇多種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村居》中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教師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配上相應的肢體語言,以便感同身受,兒童在放學歸來的路上,肆意玩耍,隨著東風拂過,放飛紙鳶,能感受到他們愉悅的心情,在無形中提升了閱讀能力,也能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聲朗誦,感受古詩詞的意境,才能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還能增添課堂樂趣,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提升教學效率,單純通過語言教學效果不是很好,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方法營造氛圍,更容易在古詩詞的鑒賞中感受其中的美好和內(nèi)涵。例如,教學《望天門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音樂,再通過相關的圖片講解楚江如何把天門山劈開,碧綠的江水緩緩從東邊流出,形成旋渦后流向北方,抬起頭就能看到兩岸對立的山峰,一艘小白船從天邊徐徐行來。在有山有水有背景音樂的烘托下,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共鳴,從而感受其中的內(nèi)涵,這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對于新事物的掌控能力較弱,對古詩詞的鑒賞有一定難度,需要掌握相關的的技巧與方法。教師應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讓他們掌握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在求學路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新鮮事物產(chǎn)生興趣才愿意去接觸,進而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因此,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前提,學生只有產(chǎn)生興趣,才能繼續(xù)學習,教師應采取相應措施讓學生對古詩詞產(chǎn)生興趣。例如,教學《畫》,原本春天已經(jīng)過去,但是花朵仍然開著,從遠處看過去,依舊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但走近一看并沒有如此美麗,也聽不到流水的聲音。有些同學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教師解答后,可以設置不同的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樂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語文作為基礎的語言學科,不管在哪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應努力學好。眾所周知,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其中蘊含豐富的知識,值得學生學習。古詩詞與現(xiàn)代文章有很大不同,古詩詞不容易理解,里面有很多疑難問題。教師應重視閱讀,讓學生反復閱讀,閱讀的次數(shù)越多,印象越深刻,對古詩詞的感知力越強,更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應科學指導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如身臨其境,反復閱讀,更容易掌握古詩詞的節(jié)奏感。比如,教師可針對某篇古詩詞,先簡單介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生平,讓學生產(chǎn)生感悟,然后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情,盡可能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能更快地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涵。
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詞都比較短,屬于小篇幅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延伸與拓展古詩詞內(nèi)容,運用不同方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比如介紹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意圖,等等。通過拓展知識,讓學生對古詩詞有更深層的認識。例如,柳宗元的《江雪》,教師通過講解以后,可以提前準備相關的圖片、視頻、動畫讓學生鑒賞,感受當時的場景,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習能力。
古詩詞都有獨特的美,其中不僅有景物、事物、人物等,還有豐富的情感??梢愿鶕?jù)這些古詩詞的內(nèi)容讓學生回憶自己熟悉的內(nèi)容并運用到作文中??梢浴拔蚁矏鄣膭又参铩睘轭},以梅花為例,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理解與準備,還可以討論,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說出自己心中梅花的樣子。小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較弱,雖然想象力豐富,但寫出的梅花與真實的梅花有一定差異。教師可以根據(jù)古詩詞《梅花》指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學習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再寫作,寫出梅花的特點,進而寫出梅花的美。教師可以舉一反三,再提供幾種動植物,讓學生寫出心中美麗的事物。古詩詞的美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充實自己的作文內(nèi)容。
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其中很多都來源于生活,都是對生活的感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運用古詩詞,在寫作過程中充分抒發(fā)真情實感,以感染別人?!队巫右鳌分刑N含的“情”是濃濃的母愛,母親一針一線為孩子縫制衣服的細節(jié),表現(xiàn)出母親對孩子的愛。寫作時,可以引用這首古詩,表達父母對孩子的疼愛。寫作前,教師可讓學生討論,暢所欲言,說說父母對自己的愛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以及與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事。每個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可以結合《游子吟》這首古詩中的情節(jié),讓學生用心感悟。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與細節(jié),根據(jù)題目適當選擇,利用古詩詞中的“情”,結合生活實際產(chǎn)生共鳴,進而寫出真實感受。
這里的“形”指的是古詩詞的形式結構,不要小看短小的古詩詞,其內(nèi)涵非常豐富,有的還運用了修辭手法,更容易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而古詩詞中的“形”能夠簡單描述一件事的過程,又充滿情感,可以將這樣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寫作中,作為寫作素材。例如,針對李白《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可以啟發(fā)學生:如果換做是你,你會如何描寫夜景?抬頭看到月亮,你會想到什么?學生的想法不同,描寫的內(nèi)容也不容,只要寫出心中所想,就是成功的作文。教師要將寫作教學與生活實際結合,讓學生寫隨筆,對內(nèi)容和字數(shù)都不做要求,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不斷提升他們的作文水平。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古詩詞中蘊含的文化財富更是不可估量。但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占據(jù)主要地位,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教學內(nèi)容枯燥,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古詩詞與現(xiàn)代文章不同,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古詩詞教學主要靠教師講解,比如字詞的發(fā)音、語法等相關內(nèi)容,但是這樣做不利于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也不利于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很多學生背誦古詩詞信手拈來,但是會背就會寫了嗎?教師講解古詩詞時,經(jīng)常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講解的內(nèi)容不全面,而學生只能掌握死知識,不能靈活運用,不利于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只關注古詩詞中是否有生僻字和難以理解的地方,忽視了語感的培養(yǎng)。雖然當時學生記住了,卻掌握不了古詩詞的語感,沒有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徒增學習壓力,不利于古詩詞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應加強古詩詞的教學,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古詩詞的學習與現(xiàn)代文不同,現(xiàn)代文通俗易懂,更容易理解,而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讓教師很是頭疼。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不斷提升寫作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