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芳元
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在當代青年大學生培養(yǎng)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將高校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渠道,將黨史有效融入“概論”課教學中。
1.調查對象。為全面了解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的成效、作用及評價,筆者設計了教師版和學生版調查問卷。本次調查選取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大學和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兩所農類高職院校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被調查的教師為“概論”課的任課教師,學生則為2020級大二、2019級大三的高職學生。本次調查共有856名學生參與,男生361人,占42.17%,女生495人,占57.83%,學生專業(yè)覆蓋了管理學、藥學、農學、動物醫(yī)學和理學等相關專業(yè)。
2.調查方法。本次調查采用問卷形式,共設計《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問卷(教師版)》和《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現(xiàn)狀調查問卷(學生版)》兩份調查問卷,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共設計20道選擇題。教師卷主要從黨史學習的現(xiàn)狀、有效融入的載體和學生學習的成效三個維度設問,調查教師根據(jù)當前“概論”課教學的現(xiàn)狀和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后學生學習“概論”課的成效進行回答。學生卷主要從學生對黨史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概論”課中學習黨史的途徑、獲得感、滿意度等來設問,調查學生對黨史融入“概論”課的主觀感受和學習狀況。
3.調查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本次調查采用問卷形式對報告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與統(tǒng)計,發(fā)放教師卷40份,回收40份;發(fā)放學生卷856份,回收856份;總共發(fā)放調查問卷896份,回收896份,有效問卷896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符合調查要求。
1.教師對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的現(xiàn)狀、成效基本滿意。為深入了解黨史融入“概論”課的教學現(xiàn)狀,筆者對教師進行調查,主要調查學生在“概論”課課堂中學習黨史的積極性。調查顯示,10.38%的教師認為學生在“概論”課教學中學習黨史的積極性較高;29.23%的教師認為比較積極;45.77%的教師認為一般;14.62%的教師認為不積極。可見,在教師看來,學生在“概論”課中學習黨史的積極性一般。說明從教師層面還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方法還需要創(chuàng)新,在課程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
在對教師進行黨史融入“概論”課最有效途徑的調查中,結果顯示,絕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最有效的途徑是視頻觀賞,占53.85%??梢姡蠖鄶?shù)教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融入黨史,視頻這一媒介很重要,影視觀賞是比較有效的途徑。
在向教師進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一年來黨史融入“概論”課學生學習的成效調查中,結果顯示,7.69%的教師感到非常滿意,38.46%的教師表示比較滿意,53.85%的教師表示成效一般,不滿意的教師為0人??梢姡蠖鄶?sh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基本滿意。
2.對高職學生黨史認知水平的調查。為更好地掌握當前農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黨史知識的了解程度,對職業(yè)院校大學生黨史知識認知水平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共有856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學生專業(yè)覆蓋了文科、理科和工科。參與調查的男生有361人,占42.17%;女生有495人,占57.83%。從政治面貌來看,共青團員有393人,占45.91%??梢?,參與調查的學生大多數(shù)為共青團員。
在對學生進行關于黨史發(fā)展歷程的關注度調查中,148名學生表示十分關注,占17.29%;291名學生表示關注,占34%;392名學生表示偶爾關注,占45.79%;25名學生表示完全不關注,占2.92%。
可見,高職院校大多數(shù)同學只是偶爾關注黨史發(fā)展歷程及其相關故事,缺少主動關注的意識,說明還需要加強高職學生的黨史教育,在“概論”課中融入黨史內容非常重要。
3.對高職學生黨史學習的意義和認識的調查?!包h史故事對學生個人思想、生活幫助作用的大小”調查結果顯示,59.23%的大學生認為很有幫助,能夠厚植家國情懷;32.71%的學生認為有幫助,能夠在生活中規(guī)勸自己;7.01%的學生認為幫助不大,純屬擴充知識;0.47%的學生認為沒幫助,聽聽而已;0.58%的學生選擇沒考慮過。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清楚地認識到黨史故事對個人的思想、生活是起到很大幫助作用的。
4.對高職學生黨史學習的動機和興趣的調查?!按髮W生關注黨史的動機”的調查結果顯示,出于個人興趣,占28.5%;出于課程考試需要,占24.3%;出于關心黨和國家大事的目的,占39.58%;出于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占3.15%;少數(shù)學生是為入黨,占1.99%;也有一些同學沒考慮過,隨便關注而已,占6.07%。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是出于關心黨和國家大事而關注黨史知識。
5.對高職學生擴充黨史知識的途徑和形式的調查。當前,大學生擴充黨史知識途徑豐富多元。調查結果顯示,觀看手機短視頻,占89.49%;閱讀相關黨史書籍,占74.53%;觀看相關微信公眾號,占64.84%;觀看影視作品,占81.43%,參觀革命紀念地,占70.56%;思政教學課堂,占74.18%;專業(yè)課等其他教學課堂,占56.54%;學校講座、社團活動等,占61.92%;學校板報、文化墻等,占54.79%。由此可見,在信息化時代,大多數(shù)大學生通過觀看手機短視頻、觀看影視作品等方式擴充黨史知識,通過教學課堂、學校板報、文化墻等途徑擴充黨史知識的較少。
為進一步了解黨史微課能否促進學生學習“概論”課,我們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4.09%的學生認為能激發(fā)學習興趣;42.87%的學生認為一般,發(fā)揮的作用較?。?.75%的學生認為不能,純屬浪費時間;1.29%的學生認為無所謂。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黨史微課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黨史微課融入“概論”課學習成效顯著。
1.黨史融入“概論”課存在專業(yè)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黨史中農學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調查顯示,有10.05%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66.82%的學生表示了解一些,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對黨史中的農學文化了解不深不足,專業(yè)針對性不強。
由此可見,黨史融入“概論”課存在著專業(yè)針對性不強、創(chuàng)新力度不足等突出問題,未能充分利用新媒體等信息化資源進行立體化教學,教學方式、方法等亟須改革創(chuàng)新。
2.高職學生自主學習黨史的主動性不強。在關于黨史融入“概論”課最有效學習途徑的調查中,46.73%的學生選擇教師理論講授+案例分析相結合;12.27%的學生選擇學生上臺講+教師總結點評;8.76%的學生選擇現(xiàn)場實踐教學課。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黨史融入“概論”課考核方式的意愿,此次問卷也進行了此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觀看課后視頻,占44.39%;建議將黨史知識納入期末卷面考試,占35.05%;建議看實踐成效的,占10.75%;建議分組調研并進行小組匯報,占9.81%??梢?,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還是傾向教師講授、案例分析和線上黨史微課相結合的方式,更喜歡視頻學習的方式,在自我展示、自我探究、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缺乏思考性、主動性,學生參與黨史學習的內生動力不足。
1.發(fā)揮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創(chuàng)新融入方法策略的承接與轉化。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思政課中加強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中強調,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在“四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政課是黨史育人的主渠道、主課堂。這一主渠道作用的發(fā)揮,就是通過思政課教學帶領學生走進歷史深處,講清講透各門必修課中蘊含的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的道理、學理、哲理,教育引導學生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中,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貢獻和實踐偉力。
“概論”課每章節(jié)的內容都講述黨的重大奮斗歷史和成就,黨史與“概論”課在內容上有很多耦合的地方。在“概論”課中融入黨史故事,如何拓展教學形式、升華教學內容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要用共產黨員、紅色英雄的故事打動學生,弘揚革命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增強和堅定廣大學生“四個自信”“四個意識”。因此,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要把著力點放在拓展教學形式上,進而促進學生明理、增信、崇德和力行。
①整合教學資源,把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用黨史故事豐富“概論”課教材。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可以彌補高職學生未開設《黨史》必修課的空缺。教師需整合教材內容,針對不同章節(jié)的內容將黨史有機融入,開展專題化教學。
②搭建虛擬仿真等信息化教學平臺,運用信息化手段講透黨史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教師要積極運用各種現(xiàn)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和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將黨史與“概論”課相融合,增強“概論”課的親和力。使虛擬仿真平臺、VR教學體驗平臺、網(wǎng)絡微課等與“概論”課課堂教學聯(lián)動,使學生在“概論”課的學習中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
③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推動黨史學習向縱深發(fā)展。就其本身而言,正確的黨史觀包含著黨史認識和黨史評價兩個維度,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辯證統(tǒng)一,這與“概論”課教學的價值指向高度契合。在“概論課”教學中,應積極探索體驗式、探究式、沉浸式等教學模式。
2.開發(fā)“概論”課黨史學習資源庫,創(chuàng)新黨史微課應用新模式。在黨史微課教學應用模式上,可將黨史微課應用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不同階段。
一是課前預習導入。在課前,教師在線上發(fā)布黨史微課視頻,發(fā)起課前問題討論,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是課中創(chuàng)設情景和應用。在課堂講解中,教師可將黨史微課與“概論”課的知識點結合起來,讓學生就微課內容展開分組討論或合作探究學習,集思廣益,產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增強對黨史的理解和掌握,滿足學生黨史學習的需求。
三是課后知識的總結與拓展。教師可讓學生以團隊的方式制作黨史微視頻或微課,結合“概論”課的知識點內容和自己家鄉(xiāng)的紅色資源,錄制線上微課或微視頻,上傳到學習通平臺。改變以往的“一人講大家聽”的傳統(tǒng)模式,變成“大家講大家聽”的共享型教學模式,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可見,搭建黨史微課資源庫,創(chuàng)新黨史微課應用新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學史的積極性和獲得感,而且能增強教師教學的獲得感。
3.聚焦學生需求側進行精準教學,打造“概論”實踐課特色品牌。實踐教學可使“概論”課活起來、動起來。新時代的高職學生,更需要通過實踐教學加深對理論知識的了解。一是學校積極發(fā)揮各方資源優(yōu)勢,用足用好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到,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設立一批實踐教學基地,推出一批優(yōu)質教學資源,做優(yōu)一批品牌示范活動,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梢姡瑢W校應通過搭建實踐教學大平臺,與校外的革命紀念館、黨史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企業(yè)等聯(lián)手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使“概論”課實踐教學豐富化。
二是相關部門應整合地方紅色資源,校團委、學工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多部門聯(lián)合行動,形成具體的實踐調研執(zhí)行方案,列入授課計劃。
三是教師應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專業(yè),打造思政實踐課特色品牌。教師要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打造新穎多樣的感悟式、體驗式教學,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和學校,踏進社會,奔赴各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紅色基因庫等,使平面的黨史知識立體化。教師在思政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流于形式,要讓學生從實踐教學中領悟思政課的理論知識內容。教師要做好實踐教學設計,聚焦學生的需求側,打造實踐課特色品牌。
加強對黨史融入“概論”課教學的研究,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激發(fā)高職學生學習“概論”課的積極性,傳承黨史文化,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