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的左右逢源、思如泉涌,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不管是古今中外的素材還是課內(nèi)課外的素材,只要是典型、時鮮的,同學(xué)們?nèi)裟苊翡J地加以關(guān)注,捕捉關(guān)鍵點并加以剪裁運用,就會增強作文的感染力和厚重感,使文章受到閱卷者的青睞。
/錯誤示范/
靠譜,源于北方方言,意為可靠,值得信賴。聰明,古義原為“耳聰目明”,后引申為某人具有聰明才智,可明察事理。成大事者,需具備聰明與靠譜。
2011年11月深夜,一輛皮卡車撞傷過路老人,司機下車查探后沒有施救,而是返回駕駛室,點火、啟動、掉頭,第二次從老人身上碾壓過去,致使被撞老人當場身亡。經(jīng)過一番仔細調(diào)查,年僅23歲的大學(xué)生張慶達(肇事者)被捉拿歸案,案發(fā)現(xiàn)場被還原:他將被害人撞倒后,因害怕承擔責任,便對被害人進行了二次碾壓,并偽造出自己肇事后,被害人又被其他過往車輛碾壓、拖拽的假象。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學(xué)生,也許在某一程度上,他是擁有了所謂的“聰明”,但在懷有聰明的背后,他卻喪失了“比聰明更重要的品質(zhì)”。
這位考生使用張慶達交通肇事逃逸的事件素材,想闡述的可能是“聰明人不一定靠譜”之意,但與“成大事者,需具備聰明與靠譜”之意間,缺乏必要的銜接,顯得突兀;同時素材表述重點不突出,缺乏合理剪裁。
/名師把脈·對癥下藥/
1.選材不當。文段所選的肇事逃逸的素材,不能佐證“成大事者,需具備聰明與靠譜”的觀點。
2.不明確表述重點,不知詳略剪裁。此次事件的重點是肇事逃逸、偽造現(xiàn)場、聰明反被聰明誤,考生在論述過程中,卻運用大量敘述性文字詳細講述了事件的具體經(jīng)過,使得素材的中心論點不突出。
3.只敘不議,或議不及旨。此段素材后雖有簡短的議論,但議不及旨,造成與上段觀點間銜接的跳脫。
19005017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