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的農村和交通不便的山區(qū),設立農村教學點成為農村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學點的設立解決了河南省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但教學點普遍存在著硬件設施較簡陋,辦學條件較差,教學質量不高的情況。近年來,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和進城務工子女的隨遷,教學點的適齡兒童人數較少,加上學校調整布局撤銷或合并了很多教學點,以及教學點的基礎設施簡陋、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導致了教學點的教學質量不高,成為制約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在近年來城鎮(zhèn)化推進及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雖然農村學校數量大幅減少,但是教學點數量不減反増。根據河南省統計年鑒可以看出,從2015到2019年的五年時間里,河南省農村小學的數量逐年遞減,從2015年的24673所減少到2019年的18117所,但教學點的數量則每年都在上升,整體從2015年的9260所增加到2019年的13726所,具體如表1所示??梢钥闯?,教學點尤其是農村教學點仍然是我國基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
1.教學點目前發(fā)展面臨的問題
1.1基礎設施落后是教學點的普遍現象
位于河南省偏遠農村地區(qū)的教學點,由于受經濟條件、地理位置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基礎設施陳舊簡陋,教育資源短缺。很多教學點只有幾間簡陋的教室、幾塊黑板和幾十張桌椅。有些教學點雖然在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項目實施過程中配備了信息技術設施,但是由于缺乏專業(yè)人員的及時維護,其使用效率也相對較低?;A教育作為一種從娃娃抓起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受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條件影響非常大。河南各個城鄉(xiāng)本身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落后,對處于規(guī)模比較小的教學點來說,也給他們的發(fā)展帶來了限制。而且由于教學點沒有獨立建制,需要從隸屬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申請獲取經費,能夠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雖然近年來國家相關教育政策和教育措施也在向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偏移,但要保證教學點的長期發(fā)展,還需更加完備的保障機制??傮w來說,目前教學點辦學條件整體偏低,雖然在國家和各級部門支持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信息化設備建設水平也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教師本身教學水平的限制,其硬件設施的使用效果和日常維護仍然面臨諸多困難,也制約了教學水平的提升。
1.2多數教學點存在優(yōu)質師資短缺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是決定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目前來看,河南城鄉(xiāng)多數教學點存在優(yōu)質師資短缺問題,這成為制約其教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截止2019年的統計結果,河南省共有教學點13726所,學生685787人,但鄉(xiāng)村專任教師70414人,其師生比和學歷分布如表2和表3所示。總體來說,從2015年至今的學生和教師人數均逐年上升,比例基本維持在10:1左右。教學點教師學歷水平也在逐年提高,高中及以下階段畢業(yè)的教師人數逐年遞減,截止2019年的高中階段畢業(yè)以下教師人數只有一人,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河南省教學點教學質量在逐漸提高。
1.3家庭教育缺失,教學質量偏低
河南是農業(yè)大省,經濟來源相對較少,教學點的學生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很多家長為改善家庭狀況選擇外出打工,留下一人照顧孩子或者直接讓爺爺奶奶或親戚代為照顧,導致學生能夠和父母溝通的機會很少,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身心健康成長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教育發(fā)生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發(fā)生在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而不僅僅是學校的課堂上。尤其對于家庭來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的教育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同時,也增加了學校教育的壓力,從而致使教學點教育教學質量偏低。
2.農村教學點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2.1教學點地理位置與經費投入的影響
地方經濟發(fā)展的差異會導致區(qū)域、學校之間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勻,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現象的重要原因。河南省城鄉(xiāng)教學點主要位于農村或者交通不便的山區(qū)地帶,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較落后。然而調查結果顯示,河南省城鄉(xiāng)基礎教育教學點的數量超過了全國平均值。2006年起,我國的基礎教育公共費用由縣級財政投入改為由中央、省、縣共同出資,地方經費投資成為制約教學點整體辦學條件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河南省財政廳近5年公布的全省教育經費執(zhí)行情況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河南省基礎教育經費投入和使用情況如下:
表4反映的是河南省義務教育經費的平均水平,很顯然教學點的經費支出比河南省總體平均水平更低,經費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學點基本的硬件設施和辦學條件的改善。
2.2教學點教師本身的限制
河南省城鄉(xiāng)基礎教育教學點的教師很多都是由原來的民辦教師轉正而來,有些教學點還使用臨時的一些代課教師。而且教學點這些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學歷也比較低,甚少有些老師沒有學歷。而且在一些教學點存在著一個老師要同時擔任多門課程的情況。由于每門課程的特殊性,老師們缺乏英語、美術、音樂等課程的專業(yè)知識。加之身處鄉(xiāng)村或山區(qū),信息比較閉塞,教學點的老師也很少有機會參與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因此影響了他們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點的老師平時得到培訓的機會較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又比較有限,因此在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這些年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給教學點帶來了教學設施的更新與教育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但很多教學點的教師不能及時掌握新技術知識,并將其有效應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方面效果并不明顯。近年來政府也通過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項目幫助教學點改善教學條件,向他們輸送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點的課堂教學,但是教師自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能力的短缺,致使在有效應用資源開展教學方面依然不能達到理想的水平。
2.3教學點留守兒童較多
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農業(yè)大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河南成為第一勞務輸出大省,河南省的留守兒童在全國占比約為10%,位列全國第五。見表5。大量的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關愛,致使學習成績偏差,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重大突發(fā)事件下河南城鄉(xiāng)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共同體建設研究(2020YB0398)的階段性成果。)
(高揚,鄭州經貿學院副教授,卡威迪國立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財務管理。)
201050170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