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萱儀
隨著時間的進步與發(fā)展,城鄉(xiāng)一體化的建設也開始逐漸變得更加迅速,多數(shù)幼兒都很少會有與自然所接觸的機會,不認識基礎苗木種類。但是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師,學生可以從自然中收獲無窮無盡的知識?;诖耍鳛橛捉坦ぷ魅藛T,需要將種植活動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進行學習以及游戲,以此來實現(xiàn)幼兒性能的陶冶,將學生的探索能力充分培養(yǎng)起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一、種植活動對幼兒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yǎng)管理能力
在種植的過程中,促使教師、幼兒、家長共同參與其中,動員大家進行種子收集,將收集的種子共同呈現(xiàn)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討論“我們班的種植園應該種什么?“等,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多數(shù)都會各抒己見,教師可以在談論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逐漸達成共識,對蔬菜進行合理的安排種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使幼兒了解到要讓蔬菜長得好,就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管理,在每天的自由活動的時間里,經(jīng)常會有幼兒提醒教師共同進行種植園地的管理,參與管理也開始逐漸的融入到了幼兒每天的生活中。
(二)提高語言能力
所有的幼兒都有著相對比較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具體表現(xiàn)在活動中就是表現(xiàn)非常的積極,對于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也都充滿自信。通過口頭交流的方式促使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記錄表現(xiàn)出來,像是“我的空心菜長得綠油油的,我的茄子長得紫不溜丟的”等等這些表達方式來對學生是否獲得了愉悅的體驗進行觀察,以此來幫助幼兒逐漸積累相對更多的更加的感性的知識。利用圖畫的形式記錄植物生長狀況的方式,可以培養(yǎng)幼兒從小就愛護自然與植物。不僅如此,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增加幼兒對于科學知識的求知欲與自信心。
(三)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植物的生長變化是一個急需耐心照料以及等待的過程。各種各樣的植物在幼兒的期待中一天天的成長與變化。在對種植園地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幼兒也會逐漸養(yǎng)成習慣,帶著記錄本來記錄植物的變化,在記錄的過程中,幼兒也會隨之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的有趣現(xiàn)象。通過這種方式來逐漸將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起來。
二、自然教育理念指導下開展幼兒指導活動的主要措施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
幼兒的年齡相對較小,因此非常的喜歡一些自然色彩相對比較豐富的環(huán)境,在進行種植活動的過程中,從教師的角度來說,一定要盡可能的將幼兒的活動興趣與熱情充分激發(fā)出來,創(chuàng)建相對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促使幼兒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的過程中來?;诖?,教師可以將大自然中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創(chuàng)建相對靈活生活的教學環(huán)境與氛圍,通過這種方式來不斷增強幼兒的情感體驗。舉例說明,可以制作一些原木色的材料來對幼兒園的室內環(huán)境進行裝飾,像是制作原木的活動玩具、桌椅板凳等等,促使幼兒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逐漸變得更加的貼近自然。在幼兒園逐漸開辟出一片種植園,促使幼兒可以自主的選擇自己想要栽培的植物種子,這種方式也是十分方便幼兒來觀察與發(fā)現(xiàn)植物成長的,促使幼兒逐漸體會到勞動以及收獲的樂趣。進行種植園的開辟不僅僅是為了可以教授幼兒更多的有關植物頑強的生命力,逐漸增加幼兒與植物的接觸機會,促使種植園逐漸發(fā)展成為幼兒園的獨特風景線。
(二)引導家長參與種植活動
在進行幼兒種植活動的時候,可以促使幼兒的家長參與到其中。有關種植活動對于一些沒有經(jīng)驗的年輕教師來說是相對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但是一些幼兒的家長因為曾經(jīng)從事過農村活動,因此也有一定的經(jīng)驗?;诖耍處熆梢越M織號召家長共同參與到家園合作中來,促使幼兒可以與家長共同進行種植活動,讓家長來為幼兒講解松土、播種、施肥等的詳細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推動種植活動高效順利的進行,同時也可以有效地增加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創(chuàng)建種植活動儀式感
所謂幼兒活動,不僅僅是讓幼兒動手操作,還要引導幼兒去對其中包含的各種信息進行及時的觀察以及深入的了解,像是植物中的種子是從哪里獲得的,土壤中蚯蚓有什么樣的作用等等。另外,種植活動也是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體驗儀式,可以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種植的樂趣,促使幼兒逐漸的參與到采摘果實的活動中來。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幼兒逐漸建立起種植活動的儀式感。
(四)突破場地的局限
在有關自然理念的指導之下,不僅可以在幼兒園之內進行相關的種植活動,還可以引導著幼兒走出幼兒園,進入到園地等一些種植基地來開展種植活動,促使幼兒可以不斷增加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當前時期階段,諸多的幼兒園種植活動都單純的停留在了觀察以及擺設的階段,并沒有多少的幼兒會主動自主的參與到其中,因此在此情況下,幼兒也不會真正的有機會去接觸大自然。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可以帶領著幼兒去參觀一些類似果樹種植基地,通過走出教室這一方天地,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有關的社會經(jīng)驗。在活動的過程匯總,教師也可以相對靈活與自主的幫助幼兒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活動項目,靈活選擇合理的種植位置,有關土壤的優(yōu)化與種子的種植等等活動都由幼兒來獨立的完成,通過這一方式幫助幼兒不斷增強自己對于大自然的了解,增加對于植物成長的感悟。
結語
綜上所述,大自然一直都是社會的活教材,在種植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感受到植物的生長變化,感受到自己動手所收獲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另外,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充分的掌握播種、栽培與收獲的過程,學習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田間勞動的技術,可以促使幼兒對其進行追蹤觀察與記錄,促使幼兒對于科學探究過程與事物的變化更感興趣。本文首先分析了開展種植活動對于幼兒學習的積極意義,繼而提出了開展基于自然教育理念指導的幼兒種植活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