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菊
【單元導讀】
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屬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學習任務群,主題是“詩意的探尋”。本單元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詩歌,分別為開啟現(xiàn)實主義《詩經(jīng)》中的《氓》和浪漫主義《楚辭》中的《離騷》、中國古典敘事詩的代表《孔雀東南飛》、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蜀道難》和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蜀相》、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揚州慢》。
【教學目的】
本單元七首詩歌都具有豐厚的文化意蘊,所以,在學習時,首先需要細細的咀嚼和品味,多方面探求作品的“詩意”;其次讓學生品味作品時,用心感受詩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心靈世界;同時跨越時空,探討這些古典詩歌在當下社會的重要意義,認識古典詩歌的思想意義和審美價值。在品讀、品味、感受、探討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鑒賞的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努力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zhì)疑”。本單元選取的七首經(jīng)典詩歌,是不同時代、不同流派、不同詩體,不同情感的濃縮代表,同時又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我嘗試用比較鑒賞的方法,去挖掘詩歌內(nèi)涵,感受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表現(xiàn)手法下詩人相似的情感。在研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中體味詩歌生命的詩意,感受詩人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對社會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文化品味,從而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意識。
【教學設計】
一、學習情境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教學實施建議中強調(diào)“要圍繞學習任務群創(chuàng)設能夠引導學生廣泛、深度參與的學習情境”。溫儒敏先生說:“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習活動盡可能有情境?!蓖鯇幭壬€強調(diào)情境的真實性,他明確指出,“我把這個真實情境概括為:從所思所想出發(fā),以能思能想啟迪向應思應想前進?!币虼?,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還要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诖?,我對本單元詩歌學習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首先,學生自主查閱相關資料,梳理詩歌發(fā)展脈絡,有助于詩歌縱向?qū)Ρ?其次,了解詩人生平,閱讀馮志《杜甫傳》、李長之《李白傳》、曾雅嫻《柳永傳》、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等,讓學生愛上偉大詩人從而愛上詩人的作品;再次,觀看紀錄片《唐之韻》《宋之韻》,圖文聲色并茂,加深對詩人以及其作品的理解;最后,舉行“詩歌經(jīng)典詠流傳”的吟詠比賽,學生做評委進行點評,評出一、二、三等獎,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以上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與個人體驗情景、社會生活情境、學科認知情境相融合的真實、典型、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提升學生經(jīng)典詩歌閱讀素養(yǎng),品味中國古典文化經(jīng)典的能力。
二、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1:梳理基礎,理解文義
任務一: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并將其總結(jié)到積累本上。
任務二:發(fā)現(xiàn)問題,小組匯總討論,把有疑惑的地方記下來。
任務三:針對疑惑,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設計說明:本單元是古典詩歌,若要準確的理解,需要明白文言字詞的含義。如跟現(xiàn)在常用義區(qū)別較大的詞語,如“愆”“替”;具有古代文化常識的詞語,如“總角”“人定”;蘊含典故的詞語,如“出師未捷”“二十四橋”;偏義復詞,如“作息”“公姥”等等。對于文意的理解,如《離騷》中“香草美人”的含義;對《蜀相》中“自”“空”的理解;《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興手法的運用以及表達效果;《蜀道難》中典故的運用與作者抒發(fā)情感的關系等。字詞文意的理解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去完成,若自己解決不了的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師生共同討論完成,此三個任務重在學生自發(fā)學習,教師起輔助點撥的作用,目的是提高學生自主討論學習的能力。通過梳理文言詞語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詞義和用法,把握古今漢語詞義的異同,既能溝通古今詞義的發(fā)展關系,又要避免用現(xiàn)代意義理解古義,做到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品的準確理解。
活動2:比較鑒賞,走向深處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中指出“運用專題閱讀、比較閱讀等方式,設置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閱讀、鑒賞、探究與寫作”。“走向深處”即是走向?qū)W生思維的深度,作者情感深處,這也是深度學習的要旨。比較作為一種求同存異的思維方式,能將閱讀推向思維的深處。基于此,我將本單元7首詩歌分成三組進行比較鑒賞。
第一組:不同時代的婚姻,相似的悲劇——《氓》《孔雀東南飛》比較閱讀
任務一:梳理兩首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采用圖表的形式,進行課本劇創(chuàng)作)
任務二:兩首詩歌相似和不同之處有哪些?請具體分析。
任務三:結(jié)合魯迅的《祝福》,比較三位女性的不同命運,可以窺見封建社會時期中國女性的地位變化。
設計說明:兩首詩歌都以敘事為主,要解決任務二三的問題前需要讓學生準確地梳理出故事情節(jié)?!睹ァ愤x自《詩經(jīng)》,《氓》主要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自述自己由相識相戀到相思成婚,最后遭棄離婚的故事?!犊兹笘|南飛》是選自《漢樂府》,主要講了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蘭芝被焦仲卿母親遣回家的故事。兩首詩歌雖然產(chǎn)生于不同時代,但最終命運具有相似之處,通過比較鑒賞的方式,可以將作者的情感體會得更加深刻。任務二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比較,教師可以提供必要的閱讀支架。如(1)兩位女主人公性格有哪些相似之處?通過閱讀學生在詩歌中會找到“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等,可以概括出兩個人都勤勞善良;“及爾偕老”“據(jù)當做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無絲,磐石無轉(zhuǎn)移”,概括出兩人都忠于愛情;氓婦對于丈夫的“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的情況,陷入“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之中,當她認真思考后,最終明白丈夫最初只是貪戀自己的美貌,如今自己年老色衰,就喜新厭舊,便毅然決然地說“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非常決絕地離開丈夫,體現(xiàn)了她的剛烈、自尊。而劉蘭芝與丈夫非常恩愛,而且才貌雙全、勤儉持家、又孝順婆婆,關愛小姑,就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女性,竟被婆婆嫌棄,不被所容,最終自遣而歸,離開時仍然“整嚴妝”,非常冷靜、體面、驕傲地離開,而不是哭哭啼啼地離開,體現(xiàn)了劉蘭芝的剛強與自尊。(2)兩位女主人公婚姻遭遇相似嗎?一個是被丈夫拋棄,一個是不被婆婆所容;一個是痛苦歸家“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個是兄長給她安排“足以榮汝身”的婚姻??梢姡瑑晌慌魅斯橐鲈庥龌鞠嗨?。兩首詩歌雖然以悲劇結(jié)局,但都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女性的反抗精神,體現(xiàn)了兩個時代婦女的自我意識的覺醒。(3)有哪些不同嗎?通過思考,我們發(fā)現(xiàn)悲劇的根源有些不同,氓婦的悲劇根源是男權社會丈夫的負心;劉蘭芝與焦仲卿感情非常好,造成悲劇的是焦母這個頑固、蠻橫的封建家長。
知識具有遷移性,學這兩首女性題材的詩歌,引導學生思考學過的哪篇小說也是講女性婚姻不幸的?那就是魯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所以,我接著設置了第三個問題。讓學生從三位女性的婚姻入手,思考封建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睹ァ分形覀兾丛姷健案改钢?,媒妁之言”,而是“我”自由戀愛,在兩廂情悅下結(jié)婚,可以說是“自辦”的自由婚姻?!犊兹笘|南飛》中劉蘭芝是被婆婆所遣,不是被丈夫拋棄,雖表現(xiàn)兩人純真美好愛情,但似乎沒有表現(xiàn)他們相識相戀的過程。但封建家長干預明顯加強,婚姻主要是有當事人的家長以及媒妁“代辦”的,而到了清朝末年的祥林嫂,其遭遇遠比前兩人悲慘,第一次婚姻是她作為童養(yǎng)媳過門,第二次作為骯臟的買賣,是“包辦”婚姻。同時,二婚后的她被視為“不貞潔”。若說前兩者都有反抗,那么悲慘遭遇的祥林嫂也有掙扎和抗爭,只不過沒有抗爭過封建禮教,也就是說只要封建禮教在,祥林嫂不可能逃脫自己悲慘的命運。
由此,從春秋時期的氓婦到東漢末年的劉蘭芝,再到清朝末年的祥林嫂,她們的命運越來越悲慘。那這是為什么呢?《氓》反應的是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尚未創(chuàng)立,當時的社會禮教還不完善,男女婚姻相對自由。到了漢朝,雖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主張,中國古代的封建正統(tǒng)思想就開始確立了,但是真正地全面確立是到了隋唐時期。所以,不被婆婆所容的劉蘭芝可以自遣,還可以回娘家。但是到了宋朝后,社會開始以“存天理,滅人欲”的程朱理學為指導,其“貞潔”觀念成為禁錮女性的牢籠和枷鎖。由此可見,從春秋到清朝,隨著封建禮教的發(fā)展成熟,中國古代女性地位是逐步下降的。三個問題設置有橫向有縱向,縱橫交錯,讓學生對詩歌體會更深,思維更加深刻。
第二組:不同時代的愛國情,相似的憂愁——《離騷》《蜀相》《揚州慢》比較閱讀
任務一:誦讀三首詩歌,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自讀感悟,小組間朗讀,并選出代表參加班級的朗誦比賽。
設計說明:學習詩歌,貴在朗讀。詩歌的情感在反復的朗讀、朗誦之中揣摩出來?!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diào):“重視誦讀在培養(yǎng)語感、增進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獨特的美,增強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痹谡b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體驗。古代詩歌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優(yōu)美和諧的韻律,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含蓄雋永的意境,讓一代又一代人吟詠不絕。讓學生學會朗讀,學會感知古代詩歌的聲音形象進而走進古代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觸摸他們滾燙的靈魂,便能更好地與優(yōu)秀的古代詩人跨越千年的心靈對話。此任務可以通過朗誦比賽的形式完成。由于時間的限制,我打算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朗誦比賽。全班有八到九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小組間的朗誦比賽。要求學生在八首詩歌中任意選一首,并說明選取的理由。班級設計朗誦評價表,評選出“我心中的朗讀者”,并闡述理由。
任務二:讀徹悟透,觸摸作者的靈魂。
1.請從時代背景、作者情況、詩歌體式、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比較三首詩歌。
2.請談一談三首詩歌中作者的悲愁是什么?
設計說明:如果說任務一的初讀,目的是讓學生快速地走進詩歌描述的意境,感受詩歌時代的氛圍,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調(diào),那么,任務二是在誦讀中涵泳,準確觸摸作者的靈魂,獲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離騷》的“離”猶罹也;騷,憂愁也。意思是遭遇憂愁,陷入困境。由此讓學生知道《離騷》是屈原遭遇憂愁之后寫成的詩歌。《離騷》(節(jié)選)展現(xiàn)了屈原的理想、政治、堅持真理、不屈不撓的愛國情懷不能實現(xiàn)的悲愁。杜甫的《蜀相》則是他顛沛流離,目睹了安史之亂中冰火連天、生靈涂炭、田園荒蕪的背景下在成都瀏覽了武侯祠寫下的。諸葛亮為蜀漢制定了統(tǒng)一天下的策略,輔佐劉備、劉嬋父子建立并鞏固蜀漢政權。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與劉備之間魚水相得的君臣關系,使得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杜甫心潮起伏,熱淚盈眶?!稉P州慢》是年僅二十出頭的姜夔經(jīng)過揚州,眼見這過去繁華無比、文人薈萃的揚州因金兵屢屢南侵,變得破敗不堪,成為“空城”,感慨萬千,撫今追昔。詩歌寫了三重“悲”:一悲眼前,談空城;二悲變遷,傷古今;三悲興衰,亡國痛?!妒裣唷贰稉P州慢》在挖掘作者情感時,首先要抓住一些意象,如“柏、二十四橋”等,抓住表達情感的詞“自、空、厭、驚、冷”等。同時注意對比、用典、借古諷今、虛實結(jié)合等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通過橫向的比較鑒賞,既讓學生學會了如何鑒賞詩歌,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作者的情感,縱向的比較鑒賞,讓學生讀出詩人雖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關心百姓、愛國之情卻是相似的,熱愛國家但不得君主信任、被貶黜,報國無門的悲愁卻是相似的。從而對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塑造內(nèi)外兼修的人格修養(yǎng),極具現(xiàn)代價值,起到了傳承中國文化精神的目的。
第三組:不同風格表現(xiàn)形式,相似的驚嘆——《蜀道難》《望海潮》比較鑒賞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運用非同一般的對比、夸張、想象等手法,將自己對蜀道的驚嘆融入到詩歌之中,語言之狂放、意境之神奇、人格之俊美,讀起來使人產(chǎn)生一種壯麗、高亢、酣暢之感。北宋婉約派詞人柳永一改《雨霖鈴》《蝶戀花》凄楚悲涼的氣氛,無盡離愁等典型婉約詞風,而用比喻、動靜、視聽、夸張等手法,展現(xiàn)了雄渾壯闊的意境,表現(xiàn)了杭州城的繁華與美麗,使讀者為之驚嘆?;诖?,我布置以下任務:
任務一:想象詩景,描繪畫面。
朗誦詩歌,找出意象,描繪意境,發(fā)揮想象,勾畫出相應的圖景,可以選擇文字、圖片、繪畫等形式,班級分享交流。
設計說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課程目標”中提出“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活動中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與語言表達”。《蜀道難》和《望海潮》這兩首詩歌都有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蜀道難》中的“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望海潮》中的“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等??梢宰寣W生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描繪昔日圖景。調(diào)動了學生的視覺、感覺,鍛煉了想象力、表達能力,采用文字、圖片和繪畫形式則是體現(xiàn)了充分尊重學生,挖掘?qū)W生特長的教學理念。
任務二:穿越時代,寫解說詞。
今天的蜀道、杭州與李白、柳永筆下的景象必然有所不同,請去過蜀道或者杭州的同學,寫一段今昔對比的解說詞,讓我們了解兩個地方的變化。
設計說明:優(yōu)秀的古詩詞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蘊和獨特的藝術匠心,這需要學生重點欣賞關注,細細加以品味。而寫今昔對比解說詞,就必須以對作品有深入了解和準確的把握為前提之下,才能更好完成。鑒于學生第一次嘗試寫作,教師要給學生一些參考的例文,先進行模仿,然后進行創(chuàng)作。讓學生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有利于在今后的閱讀中梳理、積累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領悟創(chuàng)作、鑒賞的規(guī)律,提高文學審美能力。
活動3:揚傳統(tǒng)文化,思當代價值
任務一:學習了《氓》《孔雀東南飛》,談一談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愛情觀?
任務二:學習了《離騷》《蜀相》《揚州慢》三首詩歌,寫一寫,人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怎樣做才更有意義?
任務三:結(jié)合已經(jīng)學過的古詩詞,聯(lián)系當代文化生活,想一想,學習古詩詞有什么價值和意義?請以此舉行班級辯論會。
設計說明:三個任務聚焦古典詩歌的當代價值。前兩個任務由詩歌本身衍生出相關的思考,第三個任務主要讓學生思考學習古詩詞在當下的意義何在。探究古詩詞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尋覓千百年前古人的生活與情感與當今社會的聯(lián)系,讓學生體味出人本性的東西是千古不變的,是永恒的,如自愛、自尊、悲憫、堅持真理、憂國憂民等。通過辯論賽的形式審視古詩詞對個人氣質(zhì)塑造、人格養(yǎng)成、素養(yǎng)提升的影響,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汲取古人的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人民教育出版社.《選擇性必修下冊》教師用書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孫青.《離騷(節(jié)選)》教學設計[J].課外語文,2017(6):189.
[4]潘維勤.比較鑒賞顯深刻——以《氓》和《孔雀東南飛》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3(4).
[5]梁國祥.《氓》《孔雀東南飛》《祝?!返谋容^閱讀[J].語文知識,2016(17).
168450051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