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凌 陳麗娟 邱木菊 李遠嬋 徐秋琴
近年來,我國甲狀腺癌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19年已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4位[1]。其治療方式常為外科手術治療,雖預后良好,但術后早期患者需要面對并發(fā)癥的困擾、癌癥相關的擔憂,伴隨一系列癥狀群,其生命質量也發(fā)生改變[2-3]。癌癥患者經常報告的癥狀(疲勞等)往往與其他癥狀(如身體損害、疼痛和抑郁等)同時發(fā)生,這種2個或以上同時發(fā)生且穩(wěn)定的癥狀組合,可以稱為“癥狀群”,癥狀群內的癥狀相互關聯(lián)且獨立于其他癥狀群[4-5]。癥狀群的研究多集中于癌癥患者化療期間,患者術后早期較少關注,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甲狀腺癌患者術后早期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現狀及相關性,并為患者術后早期臨床癥狀的管理和干預提供參考。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于2020年9—12月在本院普通外科接受甲狀腺癌切除術的180例患者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年齡≥18歲;患者術后早期即術后時間1~3 d;能夠理解量表內容并能準確回答問題;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曾患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病情嚴重者。本研究征得倫理委員會同意。
1.2.1 基本資料 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年收入、手術方式、腫瘤病理學類型。
1.2.2 安德森癥狀評估量表(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 Wang等[6]于2004年將其進行編譯,包括19個條目分為兩部分。本研究主要采用第一部分評估患者過去24 h中癥狀的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共13個條目,包括4個癥狀群,即心理情感癥狀群(苦惱、悲傷感)、疼痛-疲乏-睡眠障礙癥狀群(疼痛、疲乏、氣短、睡眠不安)、神經系統(tǒng)癥狀群(健忘、嗜睡、麻木感)、消化道癥狀群(惡心、嘔吐、口干、食欲下降)。每個條目從“無癥狀”到“能想象的最嚴重程度”依次賦值為0~10分,0分代表沒有癥狀,10分代表最嚴重的癥狀。因多數研究從癥狀嚴重程度出發(fā)探索癥狀群的組成,因此本研究也以此為標準。癥狀群得分為其內各癥狀得分之和。克朗巴哈系數為0.877 3。
1.2.3 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命質量核心量表(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a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EORTC QLQ-C30) 共包含30個項目,涵蓋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維度為5個功能領域,1個總體健康狀況領域,疲倦、惡心與嘔吐、疼痛3個癥狀領域,氣促、失眠、食欲喪失、便秘、腹瀉、經濟困難6個單一維度。為了使得各領域得分能相互比較,采用極差化方法進行線性變換,將粗分轉化為在0~100分取值的標準化得分。功能和總體健康狀況領域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質量越好;癥狀領域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質量越差。該量表信效度為0.73,具有普適性[7]。
采取統(tǒng)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說明量表的內容及填寫方法,要求調查對象匿名且獨立完成,對所收集的資料保密。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180份,回收180份,應答率100%,剔除缺失、無效問卷,獲得有效問卷152例,有效回收率84.4%。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s)進行描述,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癥狀群和生活質量相關性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有效回收問卷中男58例,女94例,一般資料情況見表1。
表1 152例患者基本資料情況
患者術后疼痛-疲乏-睡眠障礙癥狀群中以疲乏發(fā)生率最高(96%),嚴重程度得分為(4.20±1.35)分;心理情感癥狀群中以苦惱發(fā)生率最高(90%),嚴重程度得分為(3.44±1.41)分;神經系統(tǒng)癥狀群以嗜睡發(fā)生率最高(88%),嚴重程度得分為(3.36±1.44)分;消化系統(tǒng)癥狀群以口干發(fā)生率最高(95%),嚴重程度得分為(4.47±1.77)分;患者術后癥狀以疲乏、口干發(fā)生率最高,見表2。
表2 152例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癥狀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得分
總體健康狀況、各功能和癥狀領域得分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152例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情況(分, x- ±s)
甲狀腺癌患者術后心理情感癥狀群、疼痛-疲乏-睡眠障礙癥狀群、消化道癥狀群與其生活質量各維度均具有相關性(P<0.05),神經系統(tǒng)癥狀群與生活質量中總體健康狀況、腹瀉維度無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152例甲狀腺癌患者術后早期癥狀群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
疲乏是癌癥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且發(fā)病率較高,患病率估計在58%~90%[8]。本研究顯示: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癥狀發(fā)生率最高的為疲乏,與張瑋等[9]的研究結果相似。研究認為[9]癌癥不僅作為患者的一種應激源,且本身屬于消耗性疾病,會使得患者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其自身體力和精神,加上手術后的創(chuàng)傷與癌性疼痛,因而對患者食欲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營養(yǎng)攝入不足,患者因此感到疲乏。患者術后苦惱的發(fā)生率也較高,由于患者以女性居多,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層面看,手術對于她們的打擊和造成的傷害及術后頸部可能留有瘢痕等問題,可能是苦惱發(fā)生率高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10],患者的情感疲乏可以通過獲得物質與精神的支持及心理疏導得以緩解。提示護理人員應提高甲狀腺癌患者術后早期精神狀態(tài)和不良情緒的關注度,為患者尋求一種全面、個體化的護理。
本研究顯示:患者術后總體健康狀況和功能領域的生活質量良好,癥狀輕微,這與其他研究一致[11]。但總體健康狀況的得分低于任何功能領域。趙燕[12]的研究得出甲狀腺患者圍手術期生活質量低,且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總分及軀體健康能力較術前低。在癥狀領域的研究顯示:疲倦和疼痛的得分最高,表明甲狀腺癌術后患者早期以疲倦和疼痛癥狀為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這些癥狀問題可能由于治療后并發(fā)癥引起,如手術治療后給患者帶來語言、吞咽等功能方面的影響,易出現聲音嘶啞、飲水吞咽嗆咳,進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可能由于患者切除甲狀腺后,自身不能正常產生甲狀腺激素,可能會出現疲乏及情緒減退等情況,需要終身服用甲狀腺激素。提示術后應做好患者用藥方面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
根據相關文獻[13-16],將甲狀腺癌術后患者安德森癥狀第一部分分為心理情感、疼痛-疲乏-睡癥障礙、神經系統(tǒng)及消化道癥狀的四大癥狀群。本研究顯示,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癥狀群(除神經系統(tǒng)癥狀群外)與生活質量中總體健康狀況領域得分呈負相關,與彭翠娥等[17]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術后早期多個癥狀群影響患者健康狀況進而降低其生活質量。上述4個癥狀群與功能領域得分均呈負相關,在情緒功能領域,心理情感癥狀群與疼痛-疲乏-睡癥障礙癥狀群的的相關系數絕對值較大,表明對患者的情緒功能影響較大。上述4個癥狀群與癥狀領域得分均呈正相關,說明癥狀群越嚴重,其生活質量在癥狀領域得分就越高,生活質量就越差。在癥狀領域中的疲乏維度,疼痛-疲乏-睡癥障礙與神經系統(tǒng)癥狀群相關系數較大,對患者產生疲乏影響較大。提示應對相關的癥狀群進行有效的監(jiān)測與管理,緩解患者術后早期疲乏與不適,促進術后的身體功能恢復,進而改善術后早期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患者術后早期癥狀群與其生活質量具有相關性。醫(yī)護人員可從多個癥狀群的視角對患者術后早期出現的癥狀進行全方位評估,制訂合理的癥狀群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