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蕾
中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成蕾
(甘肅省臨夏市河州中學附屬中學,甘肅臨夏731100)
筆者歸納了中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三個問題:古詩詞閱讀教學方法死板,缺少變化;古詩詞閱讀教學方法陳舊,缺少創(chuàng)新;古詩詞閱讀教學方法太少,缺少學習。根據(jù)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筆者提出了三個策略:詩詞閱讀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閱讀教學方法要和時代接軌,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太少,要不斷學習,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
中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
古詩詞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搞好古詩詞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師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朗讀古詩詞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體在閱讀活動中,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可以提升學生的激情演說能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感受中國國學的魅力。下面筆者主要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闡述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古詩詞閱讀教學策略,很多方法都是經(jīng)過反復實驗并且行之有效的。
中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筆者不可能一一列舉,僅僅從自己及同事們經(jīng)常犯的問題入手。
首先,一些教師表現(xiàn)在不能根據(jù)教材的難易程度組織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在甘肅臨夏州,中小學執(zhí)行九年制,學校教學通常執(zhí)行大循環(huán),也就是教師從一年級逐級到九年級。一年級的學生和九年級的學生不論是年齡,還是知識儲備,差異都非常大。因此,在中小學階段,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學,筆者有獨到的看法,就是同一個類型的教材,教材的編輯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征、接受知識的能力大小等,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上的詩歌多為通俗易懂的小詩。如李白的《靜夜思》是一首耳熟能詳?shù)墓朋w詩,絕大部分小學生在上學前已經(jīng)會背誦??梢姡行W語文課本的編輯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安排教材的難易程度。而有些教師不切實踐,對每個學生都懂的詩歌還在賣力表演,豈不知白白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再如,《迢迢牽牛星》這首漢代古詩是文言文,從內(nèi)容字詞上看可能有難度,但是,它源于民間故事,很多學生多少知道這個故事,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這個故事,給大家講一講,對疏通這首古詩的意思是相當有益的,并且學生對這種教法也感興趣。這首詩學生不懂的地方是“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句話的互文手法,這句話根據(jù)互文手法應該解釋為“遠遠的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教師簡單解釋一下就行了,至于互文手法可以不講。有些教師對這么一首古詩,可能仍會逐字逐句地講解,而不從故事入手化難為易。
其次,一些教師不會根據(jù)詩歌的音韻特點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12課《古詩二首》,一首是白居易的五言絕句《池上》,這首詩歌的韻腳字是“回”和“開”,首句不押韻。根據(jù)普通話發(fā)音,“回”讀huí,韻母應是ui;“開”讀kāi,韻母是ai??梢姸卟煌嵞浮5谔拼叩捻嵞甘穷愃频?,是押韻的,只是隨著語言的發(fā)展,現(xiàn)在不押韻了。因此在教《池上》時,不要考慮押韻的問題,重點讓學生讀準節(jié)奏和重音,讀出情感?!皳巍⒉?、回、藏、萍和開”六個字要重讀,節(jié)奏是前三后二。目的是讀出感情,體會到小孩的貪玩。另一首詩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的《小池》,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歌的韻腳字是“流、柔、頭”三個字,首句押韻?!傲鳌薄叭帷焙汀邦^”,他們的韻母都是ou。這首詩按照普通話進行朗讀,音韻和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重點讀出它的韻味,讀得音韻回環(huán),鏗鏘悅耳,這樣讀,可以幫助學生背誦。可見,教師們可以根據(jù)這兩首詩歌不同的音韻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最后,一些教師不能根據(jù)詩歌的寫作特點和內(nèi)容組織學生閱讀,進而幫助學生記憶。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七言絕句《畫》這首古詩,可以從詩歌的結構特征入手,組織學生閱讀理解,還可以從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入手,導入這首詩,讓學生猜謎語。通過對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和結構把握,還可以幫助孩子們學寫作?!斑h看”的對象是山,看到的是山色,屬于遠景,從視覺角度寫的?!敖牎钡膶ο笏?,是從聽覺角度寫的,起句寫遠景,承句寫近景,對這幅畫,從不同角度寫,會有不同的感受,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讓他們認真體會,從而幫助他們在寫作中有話可說?!按喝セㄟ€在”是轉句,寫花,是從時間的角度寫的?!叭藖眸B不驚”是結句,寫鳥,揭示人在看畫。
首先,表現(xiàn)在一些教師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熟讀成誦,但不幫助學生理解詩詞的意義。有的教師遵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樣的讀書方法。詩詞不像白話文那么通俗易懂,在反復朗讀中,的確能夠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正如孔子所說:“溫故而知新。”但是不能都用這一個方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一些內(nèi)容深奧難懂的詩詞,學生無法理解,教師必須給他們提供支架,幫助他們閱讀。例如,中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25課《詩詞五首》中李清照的《天接云濤連曉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先講一講作者寫作背景,以及寒食詞牌“漁家傲”的來歷,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大意。因為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他們才能感悟到這首詞的美妙。因此對這首詞在熟讀的基礎上,有必要進行賞析教學,學會賞析詩歌也是中小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例如,《寒食》這首唐詩賞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一下這首詩的地點變化,首句先寫春城飛花,是整體上入手,次句再寫御柳斜,地點定位在皇宮外,第三句緊接著寫漢宮,這兒指唐朝皇宮的景象,最后一句,筆鋒一轉寫皇宮的輕煙散入達官貴人的家中。整首詩歌28字,寫得跌宕起伏,變化多姿。
其次,一些教師總是墨守成規(guī),不主動開拓適合自己的閱讀教學方法。主要表現(xiàn)在太保守了,過去他的老師教的方法,他一直按照自己老師的方法在教學生,殊不知,那時候的教師就那樣的水平,那時候的學生也就那樣的素養(yǎng),而今天的中小學生,思想開放,思維敏捷,善于質疑,舊的方法已經(jīng)不合時宜了。這就要創(chuàng)新。例如,在講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筆者先分析一下這首詞的特點,“西江月”是詞牌名,共計50字,分上下兩闋,上闋和下闋字數(shù)相同,結構一致,學生便于記憶。上闋第一二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對仗工穩(wěn)。下闋第一二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也是對仗。筆者根據(jù)結構特點突破傳統(tǒng)閱讀模式,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反復朗讀,看一看這首詞有多少字、上闋多少字、下闋多少字、上下闋第一二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上下闋結構上有什么特征。教師把讓學生讀、發(fā)現(xiàn)問題,變成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最后,教學方法的陳舊,還表現(xiàn)在教師更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視把這些基礎知識擴展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如教師通常狠抓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課文的默寫是否出錯、背誦詩詞是否流暢等,而對于學生在學習了這些古詩詞之后是否能夠學以致用,往往會忽視。在詩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主動開拓新天地,長期囿于舊的教學套路中,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首先,中小學語文教師在詩詞閱讀教學中,往往不能挖掘自身特長,采用最合適自己的教學方法。例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早年的作品。筆者認為這首詩歌音韻鏗鏘,韻腳字是“親”和“人”,用普通話朗讀也是非常和諧動聽的。因此,教授這首詩時,如果教師有音樂天賦,可以嘗試譜曲吟唱,或者用自己會的曲子套上去歌唱,通過學習達到唱詩的目的,這也是一種詩詞教學方法。另外,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學習中國古代詩歌朗讀技巧——吟唱。
其次,中小學教師閱讀教學方法太少,還表現(xiàn)在教師自以為是,不虛心學習別人的特長,為我所用。教師用的是“苦抓”,學生是“苦學”?!岸唷本癫⒉皇呛梅椒?,教師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想方設法彌補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特長。最主要的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比學生識記多少生詞、背會多少詩詞更重要。
最后,教師的詩詞閱讀教學方法太少,還表現(xiàn)在,教師不懂得利用各種資源輔助教學。教師不是天才,不可能精通所有學科。例如,教師教授唐代詩人盧綸的《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苯處熆梢栽诰W(wǎng)上下載朗讀視頻,也可以下載名家上課視頻,直接拿來播放,學生有什么疑惑,教師答疑解惑即可。另外教師還可以邀請班級內(nèi)繪畫水平高的學生把這首詩構思出一幅畫,并把詩題寫在上面。當然這首詩還可以吟唱,如果教師自己不擅長,還可以邀請學校的音樂教師出場。
筆者根據(jù)中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以下對策:
教無定法,在變化中教,在教中變化,就像吃飯一樣,天天吃肉,就會膩。上課也一樣,天天用一個方法授課,學生一定會膩煩,不感興趣。例如小學二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二首》第一首詩《村居》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說說第一二句寫的什么景物,第三四句交代什么事情?第二首《詠柳》,第一二寫實景,第三四句是寫作者的想象,為虛景,這兩首可以進行比較閱讀。再如,在小學六年級時,學習明代于謙的《石灰吟》的方法如下:第一步可以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歌,然后讓學生復述這首詩歌的意思;第二步讓學生抓住“粉骨碎身渾不怕”這一句詩,讓學生談談原因;第三步“抓住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句點睛之筆,讓學生談談作者要表達什么情感?第四步寫一段話,其中必須引用“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梢姡P者在教《石灰吟》時,以“讀”促教,以“問”促答,以“重點句”促寫,在詩詞教學中融入了寫作訓練。
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不能總是過去的那一套,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可以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融合,要從單純的聽、說、讀、寫教學中解脫出來,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聽、說、讀、寫不再是學生被動地聽、說、讀、寫,而是一種感興趣的游戲活動,讓每一名學生在其中找到樂趣。如,檢查背誦《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可以分組比賽,看誰背得快,并讓背得最快的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也可以讓背得最快的學生談談背誦方法?再如,教學《迢迢牽牛星》時可以播放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讓學生感受牛女的故事情節(jié),這是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另外,劉禹錫的《浪淘沙》:“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苯處熆梢宰寣W生把兩首詩進行比較閱讀。在比較的基礎上,感受兩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選擇不同的曲調(diào)學著吟唱。當然,如果教師不會吟唱,可以在手機上下載軟件喜馬拉雅等,很多詩歌的吟唱調(diào)都能搜到,學生一定感興趣,這么做,教師不用督促學生自己就會背了。
中小學語文詩詞閱讀教學方法非常多,教師們不能滿足于會一種方法。教師們可以從網(wǎng)上輕易地獲得各種視頻資料,一些特級教師的語文課可以拿來學習,借鑒他們的長處。例如,筆者從在網(wǎng)上看了魏書生上的詩詞課,他讓學生反復自讀、齊讀,讀后他檢查學生掌握情況,讓學生到黑板上默寫或者口頭復述。古詩詞閱讀教學方法還可以在培訓中獲得,筆者參加培訓時,曾經(jīng)從一名中原名師手里學會了,給出一個話題,搜集幾句古詩詞,而且這些古詩詞都是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的,然后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進行寫作訓練,可以說這是一種很好的詩詞教學和寫作結合的方法。另外,學習詩詞閱讀教學的途徑還可以從書本上看于漪、錢夢龍、余映潮等名家的課堂案例,把握他們上古詩詞的方法,認真體會,學以致用。中小學語文詩詞閱讀方法很多,教師是否能夠駕馭多種教學方法,關鍵在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教師的能力。只有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各項技能,才能把一些大家的教學方法復制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去。例如,一名教師在教《書湖陰先生壁》這首詩時畫了一幅畫,有茅草屋,有整齊的花木,有一條清澈的溪流,還有兩座對峙的青山,并在畫下題詩,可以說詩與畫融為一體。這名教師具有很強的繪畫能力,可以把詩詞教學和美育結合起來,既幫助學生理解,化抽象為具體,又能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1] 王麗亞.古詩詞語境對接探究[J].作家天地,2022(04):40-42.
[2] 王璟宜.部編本中小學語文低學段古詩詞閱讀能力培養(yǎng)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9.
[3] 蔣涵逸.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細讀”法初探[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0.
[4] 李永青.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21(34):25-26.
[5] 黃年忠.小學古詩詞教學的“法”與“度”[J].語文教學通訊,2021(30):79-80.
[6] 謝靜.小學古詩詞文吟誦教學的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21(29):46-48.
[7] 康蘭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優(yōu)化措施[J].學周刊,2020(16):125-126.
[8] 楊知音.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探究[J].名師在線,2020(14):43-44.
[9] 劉秋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體會[J].江西教育,2020(15):40.
[10] 陸語淳.初中古詩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11] 夏秋源.人教版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G622
A
1002-7661(2022)11-0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