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蓮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策略探討
盛玉蓮
(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振華實驗小學,江蘇昆山215300)
響應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應如陶行知主張的:人們應積極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爭中選擇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當代小學生應該逐漸將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將語文課程中學到的內(nèi)容生活化才算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本文就語文教學生活化實踐的重大意義和如何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實踐進行闡述。
小學語文;生活化;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使用生活化教學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如何將這種策略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本文對此進行了闡述。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是語文課程的目標。在這其中,“全面”和“綜合”是關(guān)鍵詞語。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這種全面且綜合的素養(yǎng),必須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jié)合起來。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誰要是將他們獨立分隔開,那么誰也學不好語文,誰也過不好完整的生活。
對于新時代的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不單單只是照本宣科、學而不用,應該是從生活中學語文,再將語文運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小學生有了接觸生活的機會,他們的許多潛能將被激發(fā)出來,從而得以更加全面、完整地發(fā)展。同時,生活是多樣性的,這樣的多樣性必然需求語文教學的多樣性,個體也需要在生活中有多樣的變化。
鑒于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智發(fā)展情況,其普遍好動、興趣心強,因此難以長時間維持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借助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極大地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其愿意主動鉆研語文。
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深化低年級小學生的課堂情感體驗。在為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發(fā)現(xiàn),盡管已經(jīng)將課文分析到位,但小學生仍然無法順利掌握。這是因為教師并沒有將講授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為此,教師應當在講授關(guān)于親情的文章時,使低年級小學生回想父母對自己的點滴付出,從而深化課堂情感體驗。
實踐證明,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提升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語文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學生只有能夠?qū)⑺鶎W知識用于生活實際,才能夠真正將知識內(nèi)化吸收。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適度引入與低年級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從而使小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實用性,進而使其更加愿意深入學習語文知識。只有如此,低年級小學生才能夠?qū)⑺鶎W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使語文學習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現(xiàn)代社會,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有很多,多媒體技術(shù)也是其中之一。而這一技術(shù)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吸引學生投入到課本中來。對于課本中一些難以進行言說的知識點來說,這優(yōu)勢十分明顯。
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文章教學中,現(xiàn)在即使是農(nóng)村的孩子,也很少見到井了,因為大家都開始喝自來水了,更別說住在城市里的孩子。自然對于“井”是比較陌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出示圖片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井”對于當時農(nóng)村生活的重要性。當時的農(nóng)村條件艱苦,沒有喝水的來源,井就是大自然賜予的最好的水資源。同時,毛主席已經(jīng)離開我們很久了,許多學生了解毛主席還是在課本中或者是爺爺奶奶輩的祖輩提起,自然是比較陌生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在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出示了大量關(guān)于毛主席的圖片、視頻資料,簡要介紹毛主席,從而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消化一些看似不容易理解的知識。再如在《文具的家》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出示媽媽的表情(睜大了眼睛,張著嘴巴,很吃驚的樣子),讓學生理解此時媽媽的心情。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教學中,因為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現(xiàn)在日常生活里很難見到蜘蛛了。學生對于蜘蛛的了解只能通過書本中的知識,更別說是親眼看到蜘蛛結(jié)網(wǎng)了。在了解班級內(nèi)這一學情后,筆者在教學這一課時,就將小蜘蛛結(jié)網(wǎng)的視頻放給學生看,將蜘蛛的樣子用圖片的形式給學生觀看。學生看了之后,都對蜘蛛的樣子和蜘蛛是如何結(jié)網(wǎng)有了了解。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筆者再引出后面蜘蛛開店的內(nèi)容就容易多了。這樣的一種以多媒體技術(shù)促進教學的形式,在小學語文課上,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無法進行抽象思維的情況下,顯得尤其的重要。
日常生活中包含著語文,讓語文教學走生活化道路,可以使教師更加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zhì)量。所以筆者結(ji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積極有效地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在日常生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例如在教學《要下雨了》這一篇課文之前,筆者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內(nèi)容:讓學生觀察一下下雨之前魚兒、燕子和螞蟻這些小動物有什么異?;顒樱⒆寣W生說一說。有了這樣的預習鋪墊之后,再讓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在下雨之前會有“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這三種自然現(xiàn)象。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對比和知道觀察的是否一致,再思考課文是否講解正確,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只有通過觀察大自然一些奇妙的現(xiàn)象,才能更加輕松地懂得大自然中天氣變化。
又如,筆者在教學“我的父母”“我的同桌”“我的老師”等小練筆時,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父母、同桌和教師,促使學生自己切身體會,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顯得有那么些真情實感,否則就會顯得假大空。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能更加打動讀者,同時,又間接地培養(yǎng)了學生關(guān)心身邊的人的好習慣。生活中的花草樹木的變化和季節(jié)的變化密不可分,學生也應細心觀察,真正做到觀察生活,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直觀且形象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豐富的,樂足的。在語文教學中,筆者盡力去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與收集教材創(chuàng)設(shè)學生滿意的情境,激勵學生更加地投入到語文閱讀實踐中去。當學生設(shè)身處地地處在相應的情境之中,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就會更加深刻。
例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口語交際《打電話》這一課在教學時,筆者注重創(chuàng)設(shè)與生活實際相關(guān)的情境——“接聽電話”“約同學踢球”和“向老師請假”,讓學生以三四人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任意從這三個情境中選擇一個,進行教學實踐。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接聽電話、是如何約同學踢球、是怎樣向老師請假的。之后筆者再進行評價指正。在這其中,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全部參與其中,積極參與,以實現(xiàn)口語訓練的目的。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有需要打電話的時候,這樣學生在情境的模擬之下,實踐了打電話這一活動。
又如,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一課時,筆者先給學生介紹雷鋒叔叔的感人事跡,他是那么年輕,那么偉大,那么舍己為人,樂于助人,任勞任怨。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自然就和雷鋒叔叔拉近了距離,學生感覺自己就處在雷鋒叔叔的包圍下。在這樣的氛圍之下,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就顯得十分順暢,十分容易了。同時,在學完課文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們找找生活中的雷鋒叔叔在哪里?你愿意做這樣的雷鋒叔叔嗎?創(chuàng)設(shè)這樣的情境讓學生理解雷鋒叔叔就在身邊,只要獻出自己的愛心,自己也可以做活的雷鋒叔叔。這樣的教學極大地鼓舞了更多的學生加入到學做雷鋒的隊伍中去,對于學生的思想境界的提升也有極大的益處。
再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靜夜詩》在教學時,筆者可以通過抓住“靜夜”“思”“疑”等關(guān)鍵字詞,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通過想象作者此時的心境,這樣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自己漂泊在外,深夜還睡不著。月光是那么亮,照射到自己的屋里,算是對我的陪伴吧。自己家鄉(xiāng)的親人此刻是不是同樣在想著自己。在這樣的情景下,學生很容易帶入角色,把自己當成李白,更加感同身受此刻的心情。
在閱讀教學中,筆者抓住了小學生愛玩、愛鬧的心理特點,緊跟教學內(nèi)容,落實教學目標,積極拓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的方法。設(shè)計出創(chuàng)新、有趣的游戲,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有活力、有生氣、緊密聯(lián)系生活的教學方式注入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姓氏歌》是根據(jù)傳統(tǒng)蒙學讀物《百家姓》編寫而成的韻文識字詩。姓氏與每個學生息息相關(guān),本課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姓氏文化,介紹的姓氏大多以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形成,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稱說兩種方法,這體現(xiàn)出了合體字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舉一反三,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姓氏同理進行識字,并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的姓氏,以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這樣的教學形式既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而且還能記憶深刻。這對于一年級小學生正處在識字階段來說,是十分有效果的。
又如,筆者在教學二年級下冊《找春天》這一課文時,讓學生分小組扮演,讓學生分別扮演小草、野花、嫩芽、小溪、風箏、柳枝、喜鵲、杜鵑、桃花和杏花,讓一個學生去找。找到一個進行結(jié)對,并進行表演。這樣的游戲形式對于處在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樂在其中的。不僅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調(diào)動了起來,學生對于春天里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風箏、柳枝、喜鵲、杜鵑、桃花和杏花等記憶還很深刻。
為進一步提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傾向,教師應當首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如此,低年級小學生才能夠獲得更多更有益的語文知識,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課堂單調(diào)、呆板,非但不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會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所謂生活化的教學,即將與低年級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加入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能夠借助教師的講授從課本過渡到實際生活。這種教學策略同時也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如果教師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則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其學習成效自然也會翻倍提升。這無論是對于提升低年級小學語文授課效率,還是促進低年級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而言,都大有裨益。例如,在講授《火燒云》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通過鼓勵學生主動闡述自我見解的方式,有效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馃茖儆谡L鞖猬F(xiàn)象中的一種,俗稱“晚霞”,通常出現(xiàn)于夏天的黃昏。許多學生都曾經(jīng)見過火燒云的現(xiàn)象,這就為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奠定了基礎(chǔ)。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就自己觀察到的火燒云景象自由發(fā)言,如可以鼓勵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描述自己見過的火燒云等等。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低年級小學生往往能夠暢所欲言。經(jīng)過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小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實用性,因此也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后續(xù)語文教學。
若想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策略在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首先教師自身需要具備生活化教學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傳統(tǒng)“唯成績論”的教學觀念,真正意識到語文教學之于小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單單追求高成績并無太大意義,學生只有能夠?qū)⑺鶎W知識進行應用,才能使語文教育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放棄傳統(tǒng)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記憶知識,并且應當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與低年級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加入其中,從而為學生樹立語文知識應用的范本,使其能夠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更加細致地觀察、更加審慎地思考、更加系統(tǒng)地學習。例如,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實踐活動,如踏春、秋游等等。在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就游玩感受發(fā)言,或者將所見所聞寫成作文。諸如此類的生活化教學方式都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教師不斷提高生活化教學意識,才能進一步借助生活化教學方式,全面培養(yǎng)學生生活實踐能力,從而通過語文課堂加強學生綜合素質(zhì),不斷構(gòu)建更加高效的生活化教學課堂,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考慮到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和心智發(fā)育階段,教師不應一味要求學生開展“題海戰(zhàn)術(shù)”、死記硬背,而應當從生活中挖掘語文知識,使低年級小學生能夠?qū)⑺鶎W應用于生活、從生活中抽象出語文知識。只有如此,才算真正實現(xiàn)了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生活能夠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可以從這些素材中挖掘所需,進而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室里進行黑板報繪畫,或者開展主體手抄報活動等等。在學生進行板報制作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及時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也應當鼓勵小組之間進行點評,并應做最后的總結(jié)評價。借助這些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能夠得到有效的培育,這對于其今后更加深入的語文學習而言大有裨益。語文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挖掘語文課本中生活化內(nèi)容,全面借助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離開生活的語文如脫韁的野馬,如無水的枯井,如斷線的風箏,哪里都走不得,怎么也走不遠??梢?,語文知識與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日常生活與語文教學相互融合,共生共長,得以盛開芬芳的永生花,而教師和學生都將是這一理想的實踐者。
[1] 咸高軍.低年級語文教學生活化管窺.課改研究,2010(03).
[2] 張金霞.淺談新課改下農(nóng)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天津教育,2019(32).
[3] 吳文儀.淺議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踐[J].試題與研究,2019(05).
D045
A
1002-7661(2022)02-0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