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新洲區(qū)新集中學 李紅群
與線下教學模式不同,線上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自由度更高,線上課程很大程度上僅起到導學、助學的功能。因此,教師如何握緊手中的風箏線,避免學生成為“斷了線”的風箏便成為重中之重。在此前提下,教學方法設計首先應當體現(xiàn)教師組織者與設計者的雙重意義。以名著《水滸傳》為例,《水滸傳》的名著導讀目標為:
1.引導學生了解《水滸傳》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2.通過故事情節(jié)認識主要人物的形象。
3.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4.把握小說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體會小說的鏈式結構和巧妙構思。
5.鼓勵學生讀書與思考結合,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
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可以提前組織學生按照以下脈絡對《水滸傳》進行了解:
1.了解一段背景——結合影視資料,了解小說背后的歷史背景。
2.理清起義脈絡——通過觀看影視劇、閱讀名著、搜集資料,理順《水滸傳》中的起義脈絡,以了解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
3.剖析一個人物——選擇一個喜愛的人物,概括其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主要事跡,引導學生辯證的思考他的優(yōu)點與缺點。
4.賞析一段情節(jié)——提前賞析《水滸傳》中的精彩段落,概括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選出至少一句有特點的描寫,以體味小說的巧妙構思。
而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應當避免單一線性的教學模式,巧妙利用新媒體,向學生們釋放與《水滸傳》相關的影視資源、人物繪畫作品等等,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們對人物與故事形成立體生動的印象。同時組織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有且不限于朗讀、演講、辯論、情節(jié)演繹等等。鼓勵學生在討論與思考中體味名著的思想性與藝術性。
在設計課后檢測環(huán)節(jié)時,應當避免單一的試題式檢測,轉為多樣化的檢測模式。如線上進行小組搶答比拼,線下進行學生相互出題并互評。由教師統(tǒng)一驗收,盡量避免線上檢測的局限性。
二維平面的線上課堂常會帶來教學的松散性。線上教學既將教師與學生從課堂中分割開,也將學生與學生從課桌間分割開。將“散沙”攥入教學掌心的方法,便是要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即發(fā)揮學生作為課堂參與者的主體地位。
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在教學設計上就需要從“填鴨式”的灌輸轉變?yōu)椤颁镐讣毩鳌笔降囊龑АR琅f以《水滸傳》名著導讀為例,一方面應拓寬課下自學空間。面對《水滸傳》這樣大體量的中國古典名著,要盡可能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根據(jù)教學目標靈活布置線下任務。如觀看《水滸傳》影視劇或解說類作品,激發(fā)學生對作品的興趣,將作業(yè)變?yōu)榛顒印⑷蝿兆優(yōu)闃啡?,讓學生主動搜集、了解、分析、思考。另一方面應釋放部分課上空間,組織多樣化線上活動,將課堂交給學生們展示、討論,并進行二次思考。如設計辯論主題“水滸傳中的108位好漢究竟是英雄還是強盜?”“究竟該少讀水滸還是多讀水滸?”教師在課堂中僅保留引導、提示、總結的作用,以提高課堂效率與學生參與度,最大化地完成教學目標。
其次應當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當代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之下,對于網(wǎng)絡及新媒體的了解程度頗高,擁有更多樣化的表達形式。線上課堂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便應當尊重學生的多樣化表達方式,布置課堂任務時不死板、不老套,充分利用音頻、視頻、文字、繪畫等媒介形式,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平臺。
當課堂從學校搬到家庭,教師的約束力必然有所削弱。因此發(fā)揮家長的約束力與執(zhí)行力也成為改革線上教育模式的另一個思考方向。家長作為線上教學不可或缺的輔助者,教師可以從課前作業(yè)與課后檢測兩個層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
從布置課下作業(yè)的角度而言,通過學生向家長匯報或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作業(yè)的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課下作業(yè)的積極性與完成度,從而提升線上課堂的效率。預留線下作業(yè)時,對于有難度的任務,可以適當設計由學生家長共同完成的活動。讓家長同樣起到督促、引導的作用。如對于《水滸傳》中的精彩情節(jié),可以進行親子分角色演繹,增強閱讀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人物形象、感受主題思想,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而從課后檢測的角度而言,檢測失去了課堂的約束便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即時檢測課堂所學的意義。因此,線上教學模式下的檢測不應僅局限于線上答題的單一模式。可以與家長協(xié)作,在家庭內(nèi)部進行趣味性的口頭或書面小考,以達到輔助教師檢測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疫情之下,傳統(tǒng)教學模式迎來極大的挑戰(zhàn),順應變化、革新教學模式,不僅需要教師思維的轉變與大膽的探索,還需要學生、家長的參與合作。唯有“三位一體”的語文教學模式,才能迎來教學上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