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娜 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
關中地區(qū)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和承載地,其以長安為核心,長安作為我國歷史上13個朝代的國都,曾經是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磚雕藝術是關中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諸多承載方式之一,最初被用于宮殿、帝王陵墓等的裝飾,被大眾認為是華麗、富貴的象征,在得到大眾認可以后,便被廣泛應用于民居、寺廟等建筑的裝飾中,讓建筑更加華美。關中地區(qū)包括寶雞、西安、旬邑、韓城等諸多市級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民眾應用磚雕藝術不僅是因為其美麗與華貴,還因為其中諸多元素所體現(xiàn)的思想、內涵代表了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磚雕藝術是一種在青磚上進行雕刻的藝術形式,其由石雕發(fā)展而來,但是相對于石雕更加精致,工序也更為簡單,但是對雕刻載體青磚的要求很嚴格,需要在選料、成型、燒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做到一絲不茍,制作成堅實又細膩的青磚,才能適宜進行磚雕,使磚雕生動和美觀。磚雕可以應用的題材、元素較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進行具體的分析。
磚雕藝術中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古典小說、神話故事、戲劇場景等中的人物,在雕刻的過程中,直接是以經典畫面作為原型進行還原,在這種情況下,畫面中一般都會存在相應的人物或是神祇。在磚雕中所應用的故事一般具有深刻含義,雕刻的內容也是故事中的經典畫面,比如“大禹牧?!薄拔骞蓉S登”“二十四孝圖”等,這些畫面內容都具有較大的傳播影響力。還有一些以神祇作為題材的磚雕藝術,比如“八仙圖”“和合二仙”“福壽祿三仙”“如來佛祖”等,這也是在民居中較常使用的磚雕題材。無論是實際流傳的故事還是神話故事,將其雕刻在家中,都表達了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愿望,祈求自身的生活幸福和未來日子的順利,寄托著居民的情感[1]。
在進行磚雕的時候,也會選擇一些祥禽瑞獸作為雕刻題材,期望其能夠為人們帶來好運。對于古代人們來說,風水、祥瑞是其非常重視的,在民居中雕刻這些象征著祥瑞的動物,屬于一種心靈的寄托。這些題材的磚雕一般會出現(xiàn)在影壁、門樓、雀替、門罩等架構中,所應用的動物有獅子、魚、喜鵲、大象、猴子、兔子等這些常見且具有美好寓意的動物,甚至有部分裝飾豪華、占地面積較大的民居會雕刻麒麟這類神獸,人們雖然從未真正見過麒麟,但是其在民眾的心中寓意“好運”“財源滾滾”,并且這種常見的神獸已經在大眾心中形成了固定的形態(tài),有不少富貴之家會選擇雕刻這一神獸。當然,在建造帝王宮殿的時候還會應用到“龍”“鳳”等元素,在封建王朝覆滅以前,這兩個元素在普通百姓的家中是不可應用的,只在宮殿的建造中較為常見,常常以“龍鳳呈祥”“飛龍在天”“二龍戲珠”等多種題材存在,增加建筑的華貴氣息。
這一類的題材在一些文人雅士的家中較為常見,對于文人雅士來說,梅、蘭、竹、菊這些植物就是君子的代表,在應用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二方連續(xù)或是四方連續(xù)的構圖手法,表達居住者謙虛清雅、清正廉潔的君子之風。除了上述植物以外,荷花、牡丹、松樹也是較為常見的磚雕元素,這些植物都具有較為深刻的含義,在諸多古詩詞中都有體現(xiàn),是優(yōu)雅、淡雅的代名詞,充分展現(xiàn)了民居中居住者超凡脫俗的品位和生活格調[2]。
圖案符號作為磚雕的點綴,一般不會單獨出現(xiàn)在門樓或是門罩上,都是配合其他元素一起出現(xiàn),但是在墻角、墻檐和柱頂會單獨出現(xiàn),填補裝飾的空缺,以特定的規(guī)律進行排列,循環(huán)雕刻,具有一定的重復性。在關中民居的磚雕中,卷草紋、云紋、纏枝紋和繩紋是較為常見的圖案符號。
磚雕藝術使用的雕刻手法多種多樣,其與木雕、石雕相同,采用不同的雕刻手法會有不同的觀感和質感,不同的是雕刻載體不同,會造成雕刻層次的不同。在磚雕藝術中,可以采用的雕刻形式有隱雕、剔地、圓雕、透雕、浮雕等,在青磚上應用不同形式進行雕刻能夠有效凸顯雕制品的層次感,讓磚雕藝術的美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所有的磚雕都是在方磚和青磚上進行,雖然在材質上沒有很大的區(qū)別,但是在雕刻的過程中,雕制品的風格會因為雕刻者的情感、雕刻的元素、雕刻的手法存在著差別,將多種雕刻方式并用,能讓作品的立體感得到充分體現(xiàn),且在雕刻的過程中能夠體現(xiàn)出雕刻內容的構圖和細節(jié),展現(xiàn)出每一塊磚雕的風格。磚雕藝術是一種純手工藝術,就算是同一個雕刻者雕刻同樣的作品,也會因為心境的不同、環(huán)境的不同而造成雕刻成品的差異。在關中民居中,有些磚雕細致秀麗,有些磚雕粗獷豪放,即使雕刻元素完全相同,也能夠感受到風格上的差異與雕刻手法的差異,突出了磚雕之間的差異性[3]。
在傳統(tǒng)的關中民居中,磚雕一般不會以單一元素進行雕刻,其中會存在同題材的多樣性元素,或是同含義的多種元素,在元素與元素之間進行合理的搭配,讓磚雕的畫面更加協(xié)調。一般墻面或是門樓的磚雕最為復雜,因為雕刻面積較大,需要進行合理的設計,包括其中每個元素的面積占比,雕刻的手法、樣式,都會影響到磚雕的美感。雕刻者會在雕刻之前進行整體的構圖,畫出相應的圖紙,確保整體協(xié)調以后才會進行雕刻。大部分的磚雕都無法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即使出現(xiàn)錯誤,修補錯誤所花費的精力要遠遠大于直接雕刻,因此,雕刻者會盡可能保障整體的協(xié)調性,進行合理的構圖以后才會進行實際雕刻。
磚雕的形態(tài)逼真也是這一藝術形式得到大眾追捧的原因之一,磚雕的雕刻手法較多,可以通過浮雕、隱雕等方式讓雕刻的畫面更加立體,達到逼真的視覺效果。在進行磚雕的過程中,會將整個民居進行整體設計,在墻面上即使出現(xiàn)轉角也可以很好地進行銜接,保障畫面的統(tǒng)一性,讓磚雕形態(tài)更加逼真。比如在進行人物神祇的雕刻時,并不是對大致形態(tài)進行雕刻即可,優(yōu)秀的雕刻者會在雕刻的過程中將人物的五官進行精雕細琢,保障神態(tài)符合畫面情境,有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再比如宮殿中雕刻神獸“龍”的時候,會采用浮雕、剔地等雕刻手法,讓龍的鱗片呈現(xiàn)出立體感,視覺沖擊強烈,形態(tài)非常逼真[4]。
關中的傳統(tǒng)民居采用的是“硬山頂”的屋頂形式,屋面由許多的小青瓦排列成瓦陣,一般會在屋脊上進行磚雕,從外觀上看,屋脊上的磚雕能夠讓建筑整體的精致感提升,提高建筑的觀賞價值。傳統(tǒng)民居中,屋脊是整個建筑最高的位置,在屋脊的橫梁上,應用到的磚雕元素一般有祥云紋、螺旋紋、方格紋等,屋脊較高的建筑會在上面雕刻一些荷花、牡丹花之類的植物。圖案符號的磚雕雕刻起來更加容易,應用的雕刻手法較少,所體現(xiàn)出來的立體感沒有植物浮雕強,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磚雕,都讓建筑本身顯得不那么單調,提高了建筑的整體美感。在屋脊的頂角處,還會設計一些吻獸的磚雕,這種磚雕以具體實物為主,會有具體形象,比如麒麟等,應用的元素類型多種多樣,以花鳥走獸為主。屋頂?shù)奈谦F設計一般都是采用圓雕的手法,讓雕刻的事物更加逼真,居住者期望這種實物性質的磚雕能夠為其帶來驅災祈福的作用。
關中民居中,墻面的磚雕是面積最大、耗時最長的部位,其中包括廊心墻、漏窗、山墻等多個位置,合理設計磚雕能夠讓庭院更加華美。
1.漏窗
漏窗是傳統(tǒng)民居中較??吹降囊环N裝飾性空窗,在居住的房子內一般不會設計漏窗,但是在院內的長廊中或是主廳都會看到有漏窗的設計,這是為讓居住者在院內或是廳內飲茶、玩耍的時候能夠透過漏窗看到窗外的景物,也是為了讓長廊顯得不那么單調、死板。漏窗在設計的過程中,不會只是簡單地留一個窗口,而是在距離地面大約1.3米處,對墻體進行鏤空雕刻,達到透光、透風的效果。由于關中地區(qū)不少民居中長廊的搭建應用的是磚塊,因此,在長廊中進行漏窗雕刻的時候,一般不會應用到人物、植物等元素,都是直接應用某一定式的圖案,讓墻面有部分鏤空即可。
2.廊心墻
廊心墻在山墻的側柱與金柱之間,分為象眼、廊心、下肩等多個部位,這里的空間較大,一般會進行一些裝飾題材的雕刻,動物、植物、人物或是文字都有,依照居住者的要求進行設計和雕刻,雕刻的過程中盡量采用寫實的雕刻手法,提高雕刻內容的真實感。比如,在關中傳統(tǒng)民居中,常見的廊心墻磚雕題材有“獅子滾繡球”“唐堯放象”“鳳穿牡丹”“喜鵲登梅”等,吉祥寓意明顯。在主體內容雕刻完成以后,會在墻檐的抬頭處雕刻一些圖案、紋飾對畫面進行補充,避免整體畫面的不協(xié)調[5]。
關中地區(qū)的民眾對門樓尤為看重,對于一處住宅來說,門樓意味著“門臉”,雕刻裝飾一定要大氣。無論是普通老百姓的宅子還是豪門府邸,倘若只有一個位置能夠進行磚雕,都會選擇門樓。門樓的磚雕具有展示形象的作用,一般會選擇一些符合居住者氣質的磚雕元素,如文人雅士會選擇一些花草,武將、商賈會選擇一些象征祥瑞的動物。門樓上的磚雕一般集中在元寶、斗拱、方框、通景、掛落等建筑構件上。
1.斗拱
斗拱的磚雕一般會選擇一些仿木的磚雕,在明清之前,斗拱在建筑中具有承重的功能,進行磚雕的時候一般不會過多地進行鏤空,避免影響建筑的整體穩(wěn)定性。但是在明清以后,房屋結構轉變,斗拱的承重功能削弱,有不少民居會在這里設計一些象鼻、喜鵲等圖案,增強門樓的氣勢。
2.通景
通景的磚雕是整個門樓磚雕中工程量最大、最為明顯的部分,通景由多塊水磨青磚拼接而成,可以進行大面積圖案的雕刻,因此可采用多種雕刻手法,讓雕刻內容有更生動的展現(xiàn)。在通景進行磚雕的時候,一般會選擇整圖磚雕,因為單一元素的拼接在大面積的磚雕中顯得并不好看,合理地對通景進行構圖,設計一塊整體感強的畫面,比如“三陽開泰”“劉海戲金蟾”“郭子儀做壽”等,這些具有構圖意義且整體感較強的畫面,能夠讓建筑有更強烈的華美感。在實際雕刻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半圓雕、透雕、浮雕、線刻等多種雕刻方式,雕刻出多層次、立體感強的畫面。在光的照射下,通景的磚雕有相應的陰影,能夠提高整體的層次感,讓觀看的人也有良好的觀看體驗。
3.方框和元寶
這二者位于通景的下方,有部分民居在設計通景磚雕的時候會通鋪涉及方框和元寶,但是這一工藝更為復雜,由于不在一個平面,想要提高畫面的整體感需要更加高超的雕刻技術。方框和元寶在門樓中的位置較為顯眼,不進行磚雕會顯得空曠、單調,可以在其上雕刻單一的圖案或是元素,依照既定的規(guī)律進行排列,保障圖案相對獨立、互不影響但存在關聯(lián),維持同一面墻體的統(tǒng)一性。
綜上所述,磚雕藝術在關中地區(qū)民居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可以應用在屋頂、門樓、墻壁和影壁上,在不同位置上所應用的圖案、形式與雕刻手法都有區(qū)別,通過多種元素的展現(xiàn),讓這些位置的裝飾具有更強烈的視覺沖擊,賦予建筑生命氣息,提高建筑本身的藝術魅力?,F(xiàn)如今,關中地區(qū)民居中所應用的磚雕藝術已經成了吸引諸多游客游覽的原因,人們對這種藝術文化有著強烈的熱愛之情,游客數(shù)量的增加既能夠充分體現(xiàn)磚雕藝術的傳承價值,也能有效提升關中地區(qū)的旅游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