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鴻
莆田市第一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福建莆田 351100
喉癌(larynx cancer)發(fā)病率較高,是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頭部癌癥之一, 尤其是在中老年群體中其發(fā)病率日益增高,且男性群體發(fā)病率高于女性,其高致死率不容忽視[1]。 原發(fā)性喉癌占到發(fā)病率的90%以上[2],喉癌初期表現主要為聲音沙啞,咳嗽并伴隨異物感以及呼吸困難等, 容易與感冒及喉部炎癥等癥狀混淆,治療不及時容易導致最終惡化[3-4]。當前手術治療是最為常用的方式之一, 通過有效切除癌變組織進行根治[5]。但是綜合來看手術后仍具有一定的高病死率,因此明確影響治療療效的因素,一方面可以為有效的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可以為后期恢復等做出理論指導[6-7]。 該文統(tǒng)計分析該院2014 年 1 月-2018 年 1 月 60 例接受喉癌手術患者的術后生存率, 探討影響其發(fā)病的主要因素以便為后續(xù)的預防及治療奠定基礎,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接受喉癌手術的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 39 例, 年齡 61~82 歲, 平均(68.49±3.22)歲;病程 2~6 年,平均(3.23±0.26)年;病灶部位:聲門型為18 例,聲門上型為12 例,聲門下型為9 例;接受喉部全切患者13 例,部分切除患者26 例; 單純手術患者17 例, 同時進行化療患者22 例。 女性 21 例,年齡 62~80 歲,平均(67.56±3.45)歲;病程 2~5 年,平均(3.03±0.21)年;病灶部位:聲門型為11 例,聲門上型為7 例,聲門下型為3 例;接受喉部全切患者7 例,部分切除患者14 例;單純手術患者6 例,同時進行化療患者15 例。 該研究內容在倫理研究會進行了備案并被批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病程資料齊全, 具有參考性;②經病理確診符合原喉癌診斷標準,且均具備手術指征,患者主要臨床表現有:喉嚨不同程度沙啞,有吞咽困難,甚至出現呼吸困難;③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該次研究。
1.2.2 排除標準 ①患者并發(fā)其他部位癌癥,如甲狀腺癌、肝癌、肺癌等;②癌癥已遠端轉移,無法進行手術;③患者及家屬對于后續(xù)的跟蹤調查等比較排斥,無法有效完成該次研究。
1.3.1 手術及治療方式統(tǒng)計 患者在進行相關檢查確診后均進行手術治療[8],治療方案依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整。 主要的治療方式有同側頸部淋巴結清掃術、雙側頸部淋巴結清掃等,對于部分嚴重患者需結合放療及化療等治療。 放療的劑量選擇依據患者情況進行,通常在50~70 Gy;而化療采用順鉑(國藥準字 H53021740)20 mg、氟尿嘧啶(國藥準字 H11020 069)500 mg 進行靜脈滴注,1 次 /d,1 周為 1 周期,后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調整。
1.3.2 治療前后資料分析[9]患者在入院后進行相關的基礎資料調查, 在出院時做好聯(lián)系方式登記后進行登門隨訪, 如患者有不便之處則進行電話隨訪等方式。 隨訪節(jié)點從手術日開始直至研究結束(至少3年)。隨訪中統(tǒng)計患者的生存狀態(tài)、生存時間。并對相關的影響因素做好分析統(tǒng)計。
①分析患者術后1 年、3 年及4 年的生存率:隨訪統(tǒng)計過程中,記錄和登記患者的情況,發(fā)生死亡后進行記錄,生存率=生存例數/總例數×100.00%。②分析患者的患病影響因素,如將性別、年齡、吸煙/飲酒史、原病灶部位、腫瘤大小、治療方法、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等8 個因素進行分析。
使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因素。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按照不同的變量包括性別、年齡、吸煙/飲酒史、原病灶部位、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治療方法、手術+放療+化療等進行統(tǒng)計?;颊咝g后1 年生存率為 93.33%(56/60),3 年生存率為 73.33%(44/60),4 年生存率為 56.67%(34/60)。 見表 1。
表1 患者術后生存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影響患者療效的單因素分析, 以4 年存活率為用變量,采用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來篩選影響術后療效的危險因素,有意義的因素為年齡、原病灶部位、腫瘤大小、治療方法、淋巴結轉移、TNM分期等6 個因素。 見表2。
表2 影響療效的單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le 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univariat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cidence of treatment effect
將上述有意義的6 個單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歸納是否具有回歸模型意義,由結果可知,年齡、原病灶部位、腫瘤大小、治療方法、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均為高危因素。 尤其是治療方法、原病灶部位以及淋巴結轉移排在前3 位。 見表3。
表3 影響療效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multip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cidence of treatment effect
研究發(fā)現,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相關的癌癥等發(fā)病率日益增高, 喉癌便是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癌癥類型, 尤其是在頭部癌癥中其發(fā)病率占據第2 位[10]。 通常喉癌可以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尤其是原發(fā)性發(fā)病率較高[11]。對于其發(fā)病機制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是目前并未有統(tǒng)一的定論,環(huán)境、病毒感染、不良的生活習慣等都可能是誘因[12]。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得到了業(yè)界的認可[13]。 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喉癌的治療方式有所改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痛苦, 但整體的存活率等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對于老年群體,其本身各器官功能存在減退,一旦患癌其自身的抵抗力及免疫力都會急速降低,與癌癥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致死率較高[14-16]。 明確影響因素,將為有效的預防與良好的療效找到理論根據[17-18]。
由該研究結果可知, 患者術后1 年生存率為93.33%,3 年 生 存 率 為 73.33%,4 年 生 存 率 為56.67%。 說明喉癌隨著患者病程加長及患者年齡的增加,存活率會逐年遞減,這與患者機體狀態(tài)密切相關,患病時間越長其治愈難度越高,年齡越大則機體抵抗能力及恢復能力更差[19]。 采用單因素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影響術后療效的危險因素,有意義的因素包括年齡、原病灶部位、腫瘤大小、治療方法、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等6 個因素;將上述有意義的6個單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歸納是否具有回歸模型意義,由結果可知,年齡、原病灶部位、腫瘤大小、治療方法、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均為高危因素。尤其是腫瘤大小、原病灶部位以及淋巴結轉移排在前3 位。 老年群體其機體抵抗力及預后能力均較差,因此治療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原病灶出現聲門型病變時其臨床表現更為明顯,能夠更早被發(fā)現,轉移的可能性較小,而聲門上型則與之相反[20-23]。腫瘤一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其預后通常較差。可能原因為與接觸刺激的頻度存在一定的關系, 頻度越高則越容易引發(fā)和加重病情[24]。
童巧玲等[25]選取45 例喉癌癥患者對其手術后的遠期療效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結果發(fā)現患者1年、3 年及 5 年的發(fā)病率分別為 95.00%、75.56%、57.78%,最終認為腫瘤原發(fā)部位、淋巴結轉移、TNM分期及治療方式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這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年齡、原病灶部位、腫瘤大小、治療方法、 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均為影響喉癌療效的高危因素,早治療、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是治療有效的關鍵。同時也需告知患者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不飲酒、不吸煙,不長期處在污染嚴重的環(huán)境等,避免治療后病情持續(xù)性加重。 部分患者在完成手術后面部會發(fā)生缺損或者嚴重變形, 對其社交及正常生活都會帶來影響, 因此關注患者心理健康對其病情恢復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影響患者喉癌的因素眾多,在上述一種或者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患者的手術及預后效果會存在差異,患者的綜合病死率較高。為進一步提升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應盡可能選用功能保全的手術方式。同時也要在臨床工作中做好相應的普及工作,讓患者及家屬提升對于喉癌的認知程度, 明確早期治療的重要性,能夠及早治療,配合正確的手術方式從而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