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難忘的潑水節(jié)》是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圍繞“革命先輩”的主題,講述了革命領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跡,引領學生感受他們的崇高品質,初步滲透革命傳統(tǒng)教育?!敖柚~句,了解課文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借一串詞,感受一個節(jié)日。結合單元要素及課后習題,利用詞串說說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對應課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內容,指向學生的語言表達,讓學生抓住主要事物說好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情景,并用詞串勾連的方法指導學生準確運用與事物相匹配的動詞。
用一幅圖,了解一個人物。教材所配的插圖,畫面喜慶、祥和,人物栩栩如生。圖中周總理身穿傣族服飾,笑容滿面地端著銀碗,正向人們潑水、祝福,周圍的傣族人民載歌載舞,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這幅插圖,結合課后習題和課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周總理衣著的民族特色,最終指向介紹穿著的言語訓練,學會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人物的穿著。
創(chuàng)一個情境,講述一個故事。學生在這個遠離自己生活經驗的時代背景里,要理解和感受當時的人物和環(huán)境,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融入、共情。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站在當年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傣族人民的角度,去講述這個故事,將這堂課中的詞串、穿著介紹、板書結合起來,把故事講清楚、講具體、講生動。
1.會認“潑、敲”等生字,會寫“忘、穿”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潑水節(jié)的歡樂和難忘之處。
3.學習課文第四、五自然段,借助插圖和板書,說說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經過。
1.談話導入,認識潑水節(jié)。
(了解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知道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節(jié)日,對傣族人民來說最隆重的就是潑水節(jié)。板書:傣族人民)
2.教學“潑”字:引導學生識記,學會書寫。
3.自由讀課文,思考為什么1961年的潑水節(jié)特別讓人難忘。
4.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⑴讀準句子。
⑵感受難忘的原因——周總理的到來。
*周恩來總理:讀熟詞語。(板書:周總理)
*簡介周總理:周恩來總理是建立新中國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也是深受全國人民愛戴的好總理。我們親切地稱他——周總理,帶著親切的感情讀句子。
⑶周總理來了,傣族人民的心情怎么樣?
指導:先體會心情,帶著心情讀句子。
【設計意圖:緊扣課題,結合課文內容,初步認識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周總理、傣族人民,同時圍繞課文第二自然段,設置循序漸進式的朗讀任務,從“讀準”“讀熟”到“讀好”階梯式訓練朗讀,并從中粗淺了解潑水節(jié)及感受潑水節(jié)因何難忘?!?/p>
1.借助圖片理解詞語。
銀碗 柏樹枝 鳳凰花 象腳鼓
⑴指名讀,注意“鳳凰”的后鼻音。
⑵看圖猜銀碗的材質,聯(lián)系生活說說自己用什么樣的碗。用銀子做的碗那可是很珍貴的,只有潑水節(jié)這么隆重的節(jié)日才舍得用。
⑶看圖說一說柏樹枝的顏色,柏樹四季常青,象征著長壽。
⑷看圖想一想取名鳳凰花的原因。
指導:根據(jù)花的顏色、樣子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點撥:鳳凰是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一種神鳥,代表吉祥,所以把這種花叫做鳳凰花(讀詞)。
⑸看圖猜一猜為什么取名象腳鼓。
點撥:傣族人民把大象看作力量和尊貴的象征,所以把鼓做成了大象腳的形狀。
⑹小結學法:看圖、想想、猜猜。通過朗讀感受詞語代表的美好寓意。
2.學習動賓短語。
敲 撒 端 拿
⑴讀準字音,關注多音字“撒”。
⑵識記“敲”,利用象形字識記右半部“攴”。
⑶游戲問答:敲什么,撒什么,端什么,拿什么。
(4)男女生分別朗讀,讀出節(jié)奏,感受節(jié)日氣氛。
(5)句式串聯(lián):潑水節(jié)這天,傣族人民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引讀第三小節(jié),感受傣族人民的熱情。
小結:這么歡樂的氣氛中,傣族人民都在等待一位重要的人物——周總理。(指向板書)
【設計意圖:分類學習詞串。第一串名詞“銀碗、柏樹枝、象腳鼓、鳳凰花”,借助圖片進行認讀,依托教師描述初步體會以上事物的深刻寓意;第二串動詞“敲、撒、端、拿”,結合生活經驗和古文字進行認讀。同時,憑借問答小游戲“端( )……”勾連第一、第二串詞,初步感知用詞的準確,積累動賓詞組。最后在情景中串聯(lián)詞組,讓學生從“詞面”升華至“畫面”,感受到傣族人民對周總理的熱情,也為后面“說故事”做好鋪墊。】
1.圖文對照,練習說話。
(1)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2)出示插圖,認一認周總理,說說理由。
提示:①“對襟白褂”:扣子在中間的白色褂子;
咖啡色,就是像咖啡一樣的顏色;
頭上包著“水紅色頭巾”。
②端著銀碗、笑容滿面的那個老人就是周總理。
(3)點撥寫法:剛才我們是通過什么認出周總理的?(穿著)
學習任務一:看看圖、用上詞語介紹周總理的穿著。
(3)課文中是怎么介紹的?
品讀句子:周總理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頭上包著一條水紅色頭巾,笑容滿面地來到人群中。
2.深讀課文,感受潑水節(jié)之樂。
(1)平時,周總理一般都是穿中山裝的(出示圖)。今天為什么穿傣族人民的衣服呢?
提示:穿上傣族人民的衣服,就和傣族人民成了……(一家人、自己人),自己人一起過節(jié)多開心呀!
(2)引讀句子,感受開心:看,周總理開心地都跳起舞來了。(板書:跳舞)
(3)找一找描寫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潑水的句子。(板書:潑水)
(4)出示句子:周總理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
(5)圈周總理潑水時的動作。
(6)自己讀一讀、做一做這些動作。
引導:①演對動作;
②演出潑水時的興奮與激動。
指導:清水代表的都是祝福,把水用力潑灑出去,讓身邊的同學、老師都得到你的祝福吧。
(7)學生一起邊讀邊演,感受熱鬧。
3.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祝?!薄?/p>
(1)出示情境:
*一個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跑來了,周總理把水潑到小朋友身上,祝他……
*迎面走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周總理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他潑灑,祝他……
*一轉身,周總理又把清水潑向一位年輕帥氣的小伙子,祝他……
指導說話:針對不同的人群,給予不同的祝福。
(2)引讀句子:傣族人民一邊歡呼,一邊向周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
(3)關注課文的兩個祝福: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包含著濃濃的情誼,象征著民族團結。請朗讀高手讀一讀。
(4)播放視頻觀看潑水節(jié)畫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5)男女生分句讀段,感受構段方式。
小結寫法:第一句總的寫開始潑水了,第二和第三句分別寫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潑水的。
【設計意圖:關注周總理的穿著,在看圖說話、反復朗讀中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情感;聚焦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潑水時的動作,在讀讀做做、互送祝福、情境講述中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濃濃的情誼。學習任務一的言語訓練解決了課后的第一個習題,滲透穿著描寫應具有一定的順序性。】
學習任務二:60年過去了,當年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jié)的傣家少年,如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會怎樣給自己的孫子孫女講述這個故事呢?看圖,根據(jù)板書講故事。
提示:①過程講清楚,說清傣族人民的準備和過節(jié)的情況。
②細節(jié)講具體,用上第二板塊的詞語、說明周總理穿著的詞語。
③故事講生動,演出爺爺講故事的趣味性。
【設計意圖:學習任務二結合了課后第二個習題的學習任務和貫穿全文的主線,將整堂課“串”起來,回顧學習要點。針對故事內容,有針對性和階梯性的指導,力求把故事講清楚、講具體、講生動。】
1.觀察結構,發(fā)現(xiàn)異同。
(1)出示兩個生字:忘、穿。
(2)識記生字。
提示:“忘”是形聲字;“穿”運用圖片與古文字結合的方式識記——小老鼠用尖尖的牙齒咬出一個小小的洞,所以上面是個穴寶蓋,下面是個牙齒的牙。
2.學生觀察字形結構,發(fā)現(xiàn)異同點。
忘——上窄下寬,穿——上寬下窄。
3.關注特點,書寫生字。
(1)提醒要領,教師范寫。
結合學情特點,以口訣加深學生對書寫要領的印象:“忘”的“心字底”要“三點排隊右上斜”;“穿”關注主筆“豎鉤”,“豎鉤挺拔偏右邊”。
(2)學生練習描紅、臨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3)反饋評價,調整提升。
【設計意圖:借助形聲字、會意字構字規(guī)律識記生字。關注字的“主筆”,同時運用比較部件之間位置及形狀的方法,習得書寫規(guī)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