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梁山學區(qū) 李耀杰
體育課程的安全問題一直是教師、家長和學校三方面重點關注的問題,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身心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體育運動必然伴隨運動風險,有可能造成安全問題,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從當前的體育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教師應當關注小學體育教學期間容易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并且做好對風險因素的規(guī)避,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安全性。
小學體育教學應當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體育運動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但從目前情況看,小學體育安全問題仍舊不可小覷,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師生安全意識不足,尤其是學生群體,安全意識過于薄弱;體育器材缺乏維修保養(yǎng);缺乏針對性教學;缺乏熱身訓練與運動恢復環(huán)節(jié);缺乏良好的監(jiān)控和安全制度。此外,在應對安全問題方面,教師和學校仍舊存在一些短板,亟需采取措施補足短板。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安全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疏忽,學生更關注個人在體育課上是否開心、盡興,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往往忽略了安全事項,這就容易導致體育教學期間出現(xiàn)安全問題,對正常的教學活動造成影響。與此同時,小學生精力充沛,而且較為活潑,學生的自控能力不足,無法準確分辨體育活動的危險程度,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教育引導。對此,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安全教育來規(guī)避或者預防體育運動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使學生形成觀念上的重視。
教師必須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每一節(jié)體育課上課前花費3~5分鐘時間來講解安全規(guī)則,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規(guī)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運動,形成正確的運動觀念。筆者在教學期間,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自由活動時間自發(fā)組織跳馬運動,但是學生之間的跳馬運動是以某個學生為支點展開的,換言之,學生擔任了跳馬運動中的“馬”,這種活動沒有尊重他人人格,而且在沒有專業(yè)設備和教師輔導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學生受傷。對上述案例中的情況,教師應當及時制止,對學生進行勸誡,從而使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
為提升體育運動的安全性,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安全管理方式對體育課堂進行管理,例如,通過分組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選擇小組長輔助教師的教學工作,讓小組長起到安全標兵的作用,避免安全問題發(fā)生。即便出現(xiàn)安全問題,小組長也能夠及時向教師報告,而后在教師的介入下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學生造成更重的傷害。經(jīng)過安全教育后,學生能認識到體育安全的重要性,主動換上運動鞋和運動服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在教師和小組長的約束下有序進行體育鍛煉。
為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教學演練。其一,需要讓學生學習基礎的安全知識,觀看相應的安全教育視頻,使學生具備安全理論;其二,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進行訓練,通過實踐模擬來使學生具備預防安全問題的意識,以及控制安全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當學生出現(xiàn)安全問題時,其他學生應能夠及時將問題的具體情況報告給體育教師。
在小學體育教學之中,體育器材是至關重要的,許多體育項目的開展都需要借助相應的體育器材。如果器材不穩(wěn)固或者器材質(zhì)量不合格,都會導致體育運動存在較大的風險。如果缺乏對體育器材的日常檢修,就無法保障體育器材能夠正常投入使用,有可能導致一些安全問題。
為了降低體育器材對運動安全程度的影響,學校方面應當定期組織人員對體育器材進行檢修和保養(yǎng),提升器材的安全程度。例如,對單雙杠的穩(wěn)定性進行檢查和加固,如果單雙杠損壞明顯,就要及時拆除并安裝新的器材。在對器材進行維護的過程中,應當考慮氣候環(huán)境的影響,如單雙杠、籃球架等器材大多位于室外,如果降水較多,就可能導致器材內(nèi)部銹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體育教學造成影響。在日常的檢修過程中,應尤其關注對室外器材性能的檢查,采取相應的保養(yǎng)措施,對體育器材定期檢修,做好事前的預防和控制工作,避免事故產(chǎn)生。
除了做好體育器材的維護保養(yǎng)外,也應當做好對體育器材的引進。例如,在“跳馬”案例,學生自發(fā)進行跳馬運動,說明學生有這項運動需求,教師和學校就要在考慮學生需求的情況下,結(jié)合學生實際引進跳馬器材,滿足學生們的運動需求。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動作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借助器材,在安全和規(guī)范的前提下開展體育運動。
此外,教師應當教育學生主動愛護學校的體育器材,愛護學校公共設施。如果發(fā)現(xiàn)體育器材出現(xiàn)損壞的情況,要及時向教師報告,避免體育器材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更大的安全隱患。
在小學生群體之中,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zhì)存在明顯差異,有的學生身體較為強壯,且運動能力突出;有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相對較弱,而且運動能力也相對不足。這要求教師在開展體育運動教學的時候關注學生之間的身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個人的項目和運動強度,堅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避免安全問題的發(fā)生。
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需要了解學生的運動基礎和運動能力,將學生進行分層,可以分為A、B、C 三個層次,其中A 層次的學生屬于運動能力最好的學生,B 層次次之,C 層再次之。教師可以在教學期間,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運動目標和運動要求。分層教學需要在統(tǒng)一的基礎上進行分層,以C層次學生的運動標準為統(tǒng)一授課標準,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成基礎性任務,針對B 層次學生略微提升難度,針對A層次學生則明顯提升難度,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教師的統(tǒng)一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當結(jié)合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體育評價,關注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進步程度,關注學生的體育運動態(tài)度是否積極,關注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和成長情況,從而對學生實現(xiàn)更加全面、具體的評價。此外,體育教學活動也應當關注學生是否養(yǎng)成了團結(jié)友愛、積極向上的良好品質(zhì)。
在與其他體育教師溝通的過程中,筆者了解到有極個別學生存在身體上的缺陷,或者是患有一些特殊病癥,這些學生不能參與正常的體育運動。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學生劃分出來,在整體的教學活動結(jié)束后,帶領這些學生做一些低強度的運動,如此既能夠照顧這些學生的身體情況,又能夠使他們參與到體育課堂之中。
簡而言之,在體育教學期間,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是參加體育運動的主體,學生是體育課堂的核心,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的具體差異進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與發(fā)展,通過應用分層教學,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之中,部分教師忽略了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熱身運動,讓學生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進行體育運動,可能導致學生出現(xiàn)肌肉拉傷的情況,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與此相對的,部分教師在組織體育運動完成之后,也忽略了引導學生進行放松和恢復,導致學生體內(nèi)的乳酸沒有及時排出,造成學生第二天上學的時候出現(xiàn)肌肉酸痛的問題。
針對上述兩個問題,教師應當關注熱身技巧的教育和應用,引導學生重視體育運動之前的熱身活動,對身體肌肉部位進行拉伸和延展,使肌肉爆發(fā)力和耐力明顯提升。在體育運動結(jié)束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恢復訓練,幫助身體更快排出乳酸。教師可以跟學校的后勤人員聯(lián)系,準備一些熱毛巾,讓學生敷在肌肉上,加速乳酸的分解和排出。教師應當制定合適的熱身計劃,根據(jù)課程教授的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熱身動作。例如,在重點講解跑步的體育課上,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做好小腿和大腿部位的熱身訓練,提高熱身活動的針對性。
小學生的身體發(fā)育尚未成熟,運動能力較弱,教師應當選擇一些低強度的運動,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促進學生的身體發(fā)育。例如,在常見的籃球運動中,運動員需要進行高強度對抗,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運球比賽或者投籃比賽,既訓練了學生的籃球技能,又可以避免直接對抗給學生帶來身體上的損傷。教師也可以在自由活動時間讓學生進行羽毛球運動、跳繩運動,或者轉(zhuǎn)呼啦圈等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在促進學生身體發(fā)展的同時,保障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安全。
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一般由教師完成統(tǒng)一授課后,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正常情況下,統(tǒng)一授課的時間為30分鐘,剩下的15分鐘時間則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體育活動。學生的自由活動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學生可能脫離教師視線進行嬉戲打鬧,造成安全問題。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安全意識較為單薄,容易出現(xiàn)一些安全事故,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自由活動期間,加強對學生監(jiān)管和控制,讓學生處在教師的視線范圍內(nèi),確保能及時監(jiān)管學生情況。教師也可選擇在自由活動時間里,與學生共同進行體育游戲,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自由活動時間的同時保障學生的安全。這一過程中能增加師生互動,使教師對學生的身體情況和運動基礎有更深層次的了解,為后續(xù)體育教學做準備。
完善的體育教學制度對教師和學生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體育教師必須掌握安全規(guī)章,明確自身在體育教學活動期間的責任,以責任督促自己切實履行職責,積極開展教學活動,提升體育教學的安全系數(shù)。教師也應掌握相應的急救措施,對安全事故能夠進行及時處理,提升教學活動的安全性,建設完善的體育運動環(huán)境。此外,體育教師應當強化與校醫(yī)務人員的溝通聯(lián)系,通過雙方的合作,共同推進體育教學的開展,降低體育教學之中的事故率。
多數(shù)體育教學都是室外教學,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自由發(fā)揮自身精力,鍛煉身體素質(zhì)。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條件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例如,下雨天或者剛下雪后,地面存在較多積水或者積雪時容易導致操場濕滑,學生們在此情況下進行室外體育運動,就容易摔倒受傷。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可以選擇室內(nèi)授課。室內(nèi)體育教學分為兩種,一種是理論性授課,教師為學生們講解一些體育運動或者生理方面的知識。另一種則是在體育館開展室內(nèi)運動,具體的教學模式應當結(jié)合學校自身條件來決定。教學經(jīng)費充沛的學校建設有良好的體育館,能夠容納學生開展體育運動;體育場地建設方面略顯不足的學校,可以由體育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內(nèi)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來開展體育安全教育。例如,借助多媒體播放體育安全事故及其應急處理方法,或者將體育安全教學視頻上傳到學校平臺,讓學生在放學回家后與家長共同進行體育安全學習,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
在體育教學期間,教師應當結(jié)合教學實際,規(guī)范學生的運動姿勢。在一些強度較大的運動中,如果學生貿(mào)然參與且動作不規(guī)范,就有可能導致學生出現(xiàn)受傷的情況。例如排球運動,如果學生在擊球的時候用力過猛,就有可能造成手腕受傷,或者因為奔跑過度扭傷腳踝,對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影響。針對這種潛在的運動風險,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運動姿勢進行規(guī)范,結(jié)合體育課本,讓學生能夠正確掌握運動姿勢,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天性活潑且喜歡嬉鬧的學生,教師應嚴加看管,既要矯正錯誤的運動姿勢,也要避免學生嬉鬧過度,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
體育運動的根本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幫助學生鍛煉身體,這就要求體育教學必須以安全為前提。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期間,不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安全風險,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使學生認識體育安全的重要性。同時教師要關注體育器材的性能,確保體育器材能夠正常應用于體育教學中,而后通過分層教學、熱身訓練、恢復訓練以及加強教學監(jiān)控等方式確保學生的安全,防范安全問題。針對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要本著救人為先的原則開展救治活動,再進行責任劃分和追責,做好對安全問題的反饋,共同推進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