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元藝
對于一篇課文,深度學習是通往深刻理解、深度領悟的隧道。深度學習是對文本表達、內涵蘊意、寫作手法的精研深鉆,相較于淺顯易懂的常識性分析,深度學習更具有高階思維模式的特征,在高階思維模式下,宏觀鳥瞰文本,往往能提出疑問和批判。再通過主觀積極求索,把有深度、有厚度、有精度的知識要點提煉出來,以“咀嚼”式融合并吸收。在提煉過程中運用比較法來過濾出要點,對于深度學習是一個高效的方法。下面以《荷花淀》為例,用比較法教學,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能夠在更高的角度審視文本,相較于全盤接收更有主觀辨識度。而深度教學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通過學生自主深度分析,結合現實背景,可以從不同角度對人物的語言和心理進行批判性分析或自我理解性解讀。教師應糾之以謬,教之以義,在不違背主體原則的范圍內盡可能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以《荷花淀》為例,文中出現的人物一言一行都能體現人物內心的活動??墒?,這篇文章中作者對于人物心理和情感變化的表達比較隱晦,用樸實的筆墨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學生在揣摩透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后,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對人物的表達進行重塑性解讀。
如文章開頭部分水生和水生嫂的一段對話,這時的水生嫂還是一個操持家務的普通婦女,她回答水生的話中充滿了委屈與不舍,可是對于丈夫所追求的事業(yè)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支持。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水生嫂對丈夫提出了兩個問題: ①“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 ②“你有什么話囑咐我吧!” 這兩句話已經看得出水生嫂心理發(fā)生的變化,從擔憂丈夫到同意丈夫參軍。第一句問話雖然說“我不攔你”,其實口是心非,緊接著就把困難擺在了丈夫面前,“家里怎么辦”這句問話也許是水生嫂想留住丈夫最后的籌碼。 看到丈夫毅然決然的態(tài)度,聽到丈夫精心的安排,水生嫂的心理發(fā)生了變化,最后問出了第二句。她要的是囑咐,更是想聽到丈夫對家和對自己的打算和安排,體現了她渴望丈夫能平安歸來,能看到自己實現了他的囑咐的心情。 通過兩句簡短話語的比較,能體現出水生嫂心理上復雜的變化,很好地詮釋了“大義凜然”的婦女形象。通過比較語言描寫,結合預見性思想,可以引導學生大膽提出水生嫂不同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
《荷花淀》中作者用很多景物描寫對伏擊事件的發(fā)生做了適當渲染,給伏擊事件的發(fā)生制造出了緊張的氣氛。整個事件通過景物的描寫展現出了起伏變化,從女人們失神落魄到峰回路轉,景物描寫貫穿其中,事隨景動,景襯事變,讓整個事件的起伏變化更加生動。
學生充分了解到基礎情節(jié)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課文。隨著學生聯想、調動、激活已有的認識,深度學習在引導教學中逐步發(fā)生。教師此時可以提出設問,比較課文中伏擊事件前后的景物描寫有何不同?對于伏擊事件的發(fā)生有何作用?這里就可以對前后景物描寫的語句舉例比較。
①“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p>
②“ 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第一段景物描寫是女人們打探到了“男人們”的消息,雖然擔心,但是心情舒展,準備往回走,整個荷花淀呈現出靜謐祥和的氣氛。也恰是這短暫的祥和,為“伏擊事件”的發(fā)生做足了鋪墊,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第二段景物描寫已經是敵人在身后追趕女人們,這時作者把荷葉比喻成了“銅墻鐵壁”,把荷花箭比喻成“哨兵”,寫出女人心里面的渴望,女人們渴望荷花就是能保護自己的屏障。通過景物描寫,把敵人追趕的緊張氣氛渲染出來,把即將到來的“伏擊事件”推向高潮。
①和②同樣對荷花淀的水景進行了描寫,可是呈現出來的氛圍截然不同,通過比較,設問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兩段景物描寫體現了女人們心理上的變化,也呈現出了“伏擊事件”的起伏變化。通過積極引導,學生在更高階的思維模式下,深度學習了文本,對文中景物描寫會有更為主觀的認知。
《荷花淀》雖然描寫了一次戰(zhàn)斗,但是作者對戰(zhàn)斗場面并沒有做過多贅述。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想表達的是對于和平的期望,對國家能擁有一片安寧凈土的渴望。
通過作者的敘述,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想表達的意愿,這也是本篇小說的精髓所在,作者的意愿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因此教師就有必要通過對敘述語句的比較,引導學生領悟文本表達的精髓。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就對女人們所從事的工作進行了描述: ①“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的船只,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爭著買:‘好席子,白洋淀席!’” 文章最后一段也同樣對女人們所做的事情進行了描述: ②“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畝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zhàn),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p>
前后兩段都對“女人們”從事的事情進行了描述,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一句敘述的是女人們從事的生產工作,而第二句則是女人們從事的抗戰(zhàn)事業(yè)。這里教師同樣可進行設問,“女人們”為何放棄生產參加抗戰(zhàn)事業(yè)?首先這個問題要從宏觀上來理解,日寇來了,“女人們”不但要和“男人們”一起承受亡國奴的屈辱,還要承受來自敵人無情的踐踏和蹂躪?!芭藗儭备敢馔约旱哪腥擞凶饑赖毓泊嫱?,基于這一點,“女人們”參戰(zhàn)的熱情絲毫不比“男人們”低,而且在戰(zhàn)斗中也會表現得英勇忠烈。其次結合文意,“女人們”參加抗戰(zhàn)事業(yè)其實就是為了守家衛(wèi)國。自己的家園被侵占何談生產?自己的生活無寧日如何生產?民族意志被磨滅生產何用?表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對抗戰(zhàn)事業(yè)的支持態(tài)度,呼吁人民奮勇抗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意愿。
通過對前后兩段敘述的比較,引導學生對設問做出批判性的回答。學生的高階思維模式被充分調動,也會對文章表達的精髓有了深度的理解,深度學習也就貫穿進教學中。
深度學習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案準備要充分,施教過程要嚴謹,對比較法要有詳盡的理解。比較法作為引向深度學習的重要方法,教師依法施教,對于構建高質量課堂有重要意義。而學生掌握了深度學習的要義,寫作和閱讀理解也會有一個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