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芳
英語教學中的文本再構(Text Restructure)指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根據(jù)預設的多維教學目標,對現(xiàn)有教材中的語言材料進行認真梳理,合理、有效地選擇、改編、重組、調整或拓展教學內容,設計出新穎、有別于教材文本的語言材料,以便組織學生在新的更有意義的情境中習得語言知識,培養(yǎng)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教英語是為了教會學生用英語,而不是教有關英語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別是要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娜∩岷驼{整(教育部 2012)。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具體探討深度學習背景下的“文本再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妙用。
文本再構是對現(xiàn)有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再構的文本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它不是為了增加文本的難度,而是體現(xiàn)文本的適度(李亞梅 2010)。
教材具有權威性、統(tǒng)一性和科學性。教材是核心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編寫的理論預設和實際使用之間可能出現(xiàn)矛盾,而且教材本身篇幅有限,語料明顯不足,很難豐富語用,客觀上需要教師科學處理。此外,不同語言基礎、不同語言環(huán)境的小學生對同一種教材存在不同的認知。因此,教師不能讓教材束縛手腳,有必要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對同一教學內容進行多維度的優(yōu)化、整合、取舍,讓教材與時俱進。
文本再構要求英語教師具有較強的教材駕馭能力,即要深入研讀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調整、改編、取舍或拓展。這個過程有利于教師不斷更新觀念,堅持學習,積極思考,大膽創(chuàng)造,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并逐漸成長為具備一定專業(yè)水準的教師。
文本再構不僅是教師對教材的科學處理,還極大關注教學過程的變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再構的文本更關注教學過程的兩個轉化:一是將“預設”的教材轉化為“生成”的教材;二是將側重教師“教”的教材轉化為側重學生“學”的教材。這樣的英語課堂以學生為本,充滿活力,必然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成功的文本再構能產生“四兩撥千斤”的強大功效。因此,智慧的英語教師將其視為英語教學的一大法寶。文本再構的方法主要包括調整、改編、拓展、選擇、補充、整合等。不管采用哪種方法,再構的文本都必須符合英語教學的內在邏輯,如知識與技能的銜接、過程與方法的適度、難易程度的螺旋式上升等。同時,文本的再構應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傾向。
英語教學講究“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語用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將教材中零散的單詞、詞組、句型等局部內容進行整合再構,即把詞匯放在句型中教學,把目標句型放在語篇中練習。比如,有些新單詞的發(fā)音與以前學過的單詞有相同的韻腳,且內容比較零散,教師可以編排chant,將這些內容整合起來,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rhythm中習得詞匯;在小學高段學生學習某些新單詞或短語時,教師可以呈現(xiàn)給他們幾個包含這個詞組的句子或語篇,讓他們在閱讀中猜測、感悟詞組的含義,而不是拿著配圖讓學生聯(lián)想或直接出示中文意思;還有一些故事是敘述形式的,比較枯燥,教師可以在故事中適當加入對話,讓整個文本內容活潑起來,提高學生的語用興趣;造句是文本再構常用的方法,把同一個詞匯放在不同的句型中進行操練是對該詞匯的靈活運用。另外,當多個語言點融入再構的文本時,合理設置文本的梯度十分重要。
比如,人教版(PEP)小學《英語》Book 7 Unit 4 Part A Let’s talk 的主要句子有“What’s your hobby?I like...She/He likes...”,難點為第三人稱動詞加s的形式和like后加動詞ing的形式。
本課一開始,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動詞ing形式,出示hobby一詞后,便引導其造句:“My hobby is diving/making kites/riding a bike...”再由 My hobby 自然引出“What’s your hobby?”進行操練,接著將問題替換成“What’s his/her hobby?”思路比較清晰,過渡也比較自然,最后回到現(xiàn)實生活,讓其猜測同學的愛好,從而揭示重點句型“She/He likes...”。本案例通過文本再構將語言知識點梯度呈現(xiàn),有效整合了語言知識,適度拓展了新知識,為學生運用語言搭建了階梯。同時,案例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增強了他們表達的信心。與原文簡短的對話相比,新的教學內容更豐富、具體和生活化,有效增加了學生語言的輸入、輸出量。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用所學語言在一定的語境中交流思想和傳遞信息,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教材中的很多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所不同。教師只有根據(jù)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再構文本,才能調動其學習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教學詞匯還是句型、語篇,都應為學生提供真實、有趣的語用情境,培養(yǎng)他們在恰當?shù)恼Z境中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就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而言,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核心單詞集中在 Let’s learn,零散地出現(xiàn)在 Let’s talk、Let’s read等部分。很多教師常根據(jù)教材安排先上詞匯課再上對話和閱讀課,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情境化”教學方法,使單詞、對話教學缺乏相應的語境。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只能習得幾個詞匯或句子,難以習得語言的情感和文化。一個單元的文本整體再構即為學生構建真實的語境,讓他們通過語言體驗,在文本的整體教學中習得詞匯,掌握句型,學會語用。教師還可根據(jù)需要調整同一單元文本的先后次序,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現(xiàn)文本。
例如,在人教版(PEP)小學《英語》Book 8 Unit 4 My Holiday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10個“四會”詞組,包括唱歌、跳舞、吃美食、拍照、爬山、劃船、買禮物等,許多學生在當?shù)氐囊恍┲黝}游樂場或動物園都體驗過這些活動,而教材文本卻談論在新疆、哈爾濱等城市的情況。因此,教師“舍遠求近”,以自己游覽當?shù)貏游飯@為情境,再構文本:It was a fine Sunday.I went to Youngor Zoo with my family.We went there by car.We ate good food and rowed a boat 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my mother took many pictures with my father.And they saw elephants and monkeys in the zoo.My husband was tall and strong.He climbed a mountain.At last,we bought a lot of presents for our friends.Where did my daughter go?She sang and danced with her grandparents.Oh!So happy she was!Guess please:What did I do?通過再構文本,教師將本單元要掌握的“四會”詞組依托有效語境一一呈現(xiàn),并利用后面的設問,引導學生向“我”提問:“Did you go skating?Did you...?”這個句型復習了前一單元的重點句型,體現(xiàn)了新、舊知識螺旋交替上升的教學理念,教學既圍繞文本,又突破文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細心的教師會發(fā)現(xiàn),只要深入挖掘,每個文本都蘊含深刻的德育資源。一堂精彩的英語教學公開課往往會在結課前展示執(zhí)教者對文本內涵的精妙再構。由此可見,要將英語課上得出彩,可在挖掘文本內涵上下功夫。
在一次市級優(yōu)質課教學觀摩活動中,曾有幸聆聽了全國優(yōu)秀課例一等獎獲得者孫瓊的Three Little Pigs一課。孫老師將學生熟知的故事《三只小豬》用生活化、趣味化的英語語言進行文本再構后教學。印象頗深的是,孫老師在教學這個故事后提出了一個問題:“Which pig do you like best?Why?”學生當然喜歡那只用石頭建房子的小豬保羅(Paul),因為它勤于思考、不怕辛苦又善待兄弟(朋友),不僅建造了牢固的房子,還用計策擊退了大灰狼。根據(jù)學生的精彩回答,孫老師總結:“Let’s learn from Paul.Be hard-working.Get along well with your friends.”這個不到兩分鐘的環(huán)節(jié),對整堂課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文本再構并不意味著提升英語教學的難度,而是注重把握英語語言學習的適度。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成功的文本再構得益于對諸多細節(jié)的關注。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再構的文本不管多么吸引人,如果不符合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或語言邏輯,學生說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英語,別人或聽不懂,或聽起來覺得生硬。比如,有位教師創(chuàng)編了一個文本,有個橋段是兩只小白兔遇到獅子時求饒:“Don’t eat me!Don’t eat me!”學生惟妙惟肖地依樣學舌,看似熱鬧、精彩的課堂,卻不知英語語言里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這樣的語言和語境。該教師由于缺乏對英語語言地道性的認識,使得教學給人華而不實的感覺。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再構的文本必須生動活潑,充滿童趣,才能受到他們的喜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小學英語趣味化教學理念對文本再構的要求。將教材中枯燥乏味的文本進行趣味性再構,使其契合小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其對英語的持久興趣,讓其樂學、善學,學得興致勃勃。
英語是一種語言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實用性的特征。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用所學英語在生活中與人交流思想,傳遞信息。因此,英語教學中再構的文本要著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著力構建真實的、生活化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將所學英語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教材是落實英語課程目標的中介,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師要樹立新的教材觀,結合教材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文本再構的方式讓小學英語教學靈動活潑,豐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