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婷
(重慶市巫山第二中學 重慶 巫山 404700)
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對歷史學科的要求是構建高效的課堂。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期間,需貫徹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并在此期間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使學生更主動的加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也使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得到提升,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本文就上述情況,重點論述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可以適應終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各項能力,是黨和國家的具體教育性方針,主要目的是將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應用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活學活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高中歷史課堂核心素養(yǎng)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在課堂中奠定學生的歷史文化基礎,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可以自主發(fā)展,并且可以參與到社會中,進而幫助學生健康學習、健康生活。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遵循科學性原則、時代性原則和民族性的原則??茖W性原則主要是指在高效課堂構建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在教學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歷史教學時使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時代性原則,即在歷史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更要學會用歷史知識反思現(xiàn)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將現(xiàn)實社會與歷史知識有效地結合,培養(yǎng)新時代下的高素質人才。民族性原則,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歷史事實,針對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要有效地繼承,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并且勇于傳播傳統(tǒng)文化。針對歷史上的屈辱時刻,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樹立“以史為鑒”的觀念,勿忘國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國家的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歷史是一門學習如何為人的課程,在這樣的課程之上,并不是一味關注什么是歷史,歷史發(fā)生了什么,而是歷史對我們講述了什么樣的故事,在這樣的故事里,我們能夠學會什么,又能夠做些什么。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里更為關注學生的成績,也就是如何應對考試,如何學習更多的知識,而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反而不是最為重要的。而隨著時代變革教學也出現(xiàn)了變革在。當下的教學模式之中,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不斷被提出,成為指導當前教學的重要理念之一。在當下背景之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必須關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而歷史教學過程之中,便是當前的關注的重點之一。高中是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之中,學生所需要面臨的壓力相比于初中、小學更深,而在這個階段之中,學生也逐步學習如何學習,也適應了離開家庭常住學校,全身心投入于學習之中。然而在這一學期階段之內,學生所需要面臨的學習壓力卻是比以往更深的,在這一階段學生必須面臨高考這一人生分水嶺。一旦高考結束,學生便要面臨大學生涯。然而過于壓迫的高中以及過于寬松的大學,學生更容易陷入困難的境界,在這個困境里面,高中有教師與家庭推出學生快速步入大學,然而在大學階段,不管是班主任教師還是家長都不會過于催促學生,這進一步促使了學生的混亂程度。想要改善這一現(xiàn)狀,讓學生真正明白自我如何走向人生,面對社會,支配屬于自己的人生,并需要進一步促使學生擁有核心素養(yǎng),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學習并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探索學習之中的趣味,以及如何調整自己社會之間的關系。而且要做到這而且要做到這一切,必須要讓學生以及教師在歷史課程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通過教師在課程教授的時候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參與其中,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在高中歷史學科當中,學科特征比較強烈。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正確歷史價值觀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對歷史課本中的內容與具體是空間緊密結合,通過不同維度對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分析。在教學方案的構建當中,應當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融入核心素養(yǎng)的思想,從教學設計工作向教學方法輸出延伸。通過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促進學生的知識吸收和技能深化。在教學方案設計中要轉變思想,積極創(chuàng)新,結合核心素養(yǎng)需求,對歷史教學重新構建。運用文字、圖片、食品等方式有效串聯(lián)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客觀的認識和感悟歷史。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中,學習“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教師可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設置“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等不同主線,再分別進行延伸。讓學生能夠對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深刻了解,同時形成明確的時間和空間定位。幫助學生從深層理論知識的角度,對歷史事件進行剖析,從而形成歷史空間觀念,提高核心素養(yǎng)水平。
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標對高中歷史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僅要求老師具備專業(yè)的知識,還要具備授課藝術。在日常教學時老師要通過開展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老師要與學生勤溝通,多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興趣點有目的性的進行歷史課堂教學。例如:《馬克思的誕生和傳播》中,馬克思通過汲取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精華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它的創(chuàng)立推動了社會形態(tài)的改變,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思想意識,并對人類的思想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在中國,幾代領導人依據(jù)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老師可以將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根據(jù)小組分配任務,例如第一小組研究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條件,第二小組研究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第三小組則對第一、二小組中同學的回答進行補充和指正。最后讓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例如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條件需要從經濟、思想、階級、和主觀條件上進行總結分析。如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經濟基礎是由于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社會矛盾日益激烈。思想基礎: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經濟政治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階級基礎: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爆發(fā)工人運動,廣大工人的思想已經開始覺醒。主觀原因: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在開展教學時,老師可以隨機抽取一名同學進行問題回答,然后有第三小組的同學來進行指正和補充,然后老師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知識講解,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教師在開展歷史分層教學時應該從備課開始設計分層,在基礎知識與重難點知識設計方面都要重視;在課堂教學中也要進行分層,如分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分層布置研究任務等等;在課后練習中更要設計分層,使基礎好的學生得到發(fā)展,基礎薄弱的學生能鞏固知識。教師從備課到整個課程結束都要做好分層工作。這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構建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政治框架”為例,這一課主要講述了“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的制定以及責任內閣制的形成。教師在備課階段就可以設計層次教學方案。例如,本課的重點是《權利法案》的制定、責任內閣制的形成以及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教師在設計這部分教學時可采取問題探究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對君主立憲制、代議制等政治制度的理解。教師在設計這部分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在教學階段,教師創(chuàng)設了層次性的問題情境。面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君主立憲制的基本特點、代議制形成的歷史原因和經濟原因;面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是漸進式政治改革的特征、從今天英國的政治生活出發(fā)解讀君主立憲制與責任內閣制。在課后練習中,教師也設計了分層練習。
歷史核心素養(yǎng)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觀點理解等方面的綜合分析能力,而這些能力從課堂課本知識中無法幫助學生完全達到,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積極添加關于歷史事件和重點話題探究的拓展活動。并且,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創(chuàng)造力和行動力的巔峰期,教師通過這些圍繞自身歷史文化核心話題的理論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自行查找需要分析的史料,深刻地體會自己的歷史文化情感,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深刻地感受歷史文化核心素養(yǎng)的真正價值和魅力,吸收歷史的精華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養(yǎng)料,從而促進自身的歷史核心文化價值觀的培育和構建。例如,利用端午節(ji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教室進行包粽子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同學們體會粽子的制作過程,同時借此機會為同學們講述關于端午節(jié)和包粽子的由來,豐富同學們的知識豐富程度。在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后,教師可延展關于屈原生平的介紹,也可以讓學生朗誦屈原的作品,通過這種拓展活動使學生在樂趣中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體會歷史魅力,提煉歷史的核心素養(yǎng)。
高中歷史教育是學校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其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時需要具備的一項技能。對于高中核心素養(yǎng)歷史下的優(yōu)秀高效課堂應該如何構建的思考,這是作為新課程教學改革浪潮中的優(yōu)秀教育實踐工作者需要堅持的。因此,作為歷史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對學生的綜合核心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適合的應用型、全人型、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