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子宮肌瘤在臨床較為常見,是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所致,又稱纖維肌瘤。此類疾病患者有子宮出血、腹部包塊、疼痛等表現(xiàn),根據(jù)臨床工作經(jīng)驗,子宮肌瘤增加了女性不孕、流產(chǎn)風險,需積極治療。經(jīng)臨床證實,針對巨大子宮肌瘤優(yōu)選手術治療手段。傳統(tǒng)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均為治療巨大子宮肌瘤的常用術式,本文就兩種術式的效果進行對比。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本院婦科收治的80 例巨大子宮肌瘤患者,符合《婦產(chǎn)科》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手術指征,無手術禁忌證;②患者與家屬知曉手術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近期無大手術情況。排除標準:①其他臟器功能性疾病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孕期、哺乳期患者;④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年齡最小25 歲、最大56 歲,平均年齡(40.50±5.50)歲;病程0.3~7.0 年,平均病程(3.60±1.30)年。觀察組:年齡最小27 歲、最大55 歲,平均年齡(41.20±5.30)歲;病程0.5~6.0 年,平均病程(3.50±1.50)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開腹手術治療。硬膜外麻醉、肌注縮宮素(20 U),輔助患者雙腿支于托腿架取截石位,以軟墊(10 cm)墊高患者的骶部,于下腹部正中做切口充分暴露子宮后切除肌瘤。
1.2.2 觀察組 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全身麻醉,于臍孔處做長1 cm 切口建立人工氣腹,置入可視腹腔鏡,取患者頭低腳高位、抬高臀部體位,左下腹分別做0.5、1.0 cm 兩個切口,右下腹做0.5 cm 切口,Trocar 穿刺置入麥氏點、反麥氏點。為了確保術中肌瘤有效暴露,置入舉宮器,視患者情況電凝切斷帶蒂漿膜下子宮肌瘤,以較粗位置做“8”字縫合,無蒂漿膜下子宮肌瘤注射垂體后葉素后粉碎處理,術后徹底止血后釋放CO2,進行切口縫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相關指標(術中出血量、排氣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術后并發(fā)癥(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延遲愈合、腸梗阻)發(fā)生情況。參考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好[1]。參考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狀況,總分10 分,分數(shù)越高疼痛越劇烈[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低于對照組的1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n(%)]
2.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排氣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良性腫瘤疾病,患病率一直較高,與女性生活方式、作息習慣以及細胞突變、性激素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關[3-6]。另外,子宮肌瘤也增加了患者不孕、流產(chǎn)等風險,嚴重影響女性健康。關于巨大子宮肌瘤治療以手術為主,通過徹底清除腫瘤病灶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開腹手術是傳統(tǒng)術式,手術效果顯著,但是手術過程中切腹操作造成患者腹部較大創(chuàng)傷、術后并發(fā)癥等不足明顯,且干擾盆腔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后期受孕以及心理健康狀態(tài)[7-10]。當前,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微創(chuàng)手術開始普遍推廣。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對腹部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小,減輕了患者術后疼痛感,術后子宮肌壁可以恢復到正常解剖結構,滿足女性患者的子宮功能生育要求[11-13]。同時,術中氣腹的構建可以更為精細的處理盆腔粘連、附件腫塊,更易于操作、縫合,提高了手術安全性[14]。另外,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止血時間更短,對穩(wěn)定機體內環(huán)境更為有利[15]。所以,與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手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整體效果更為理想,患者安全性高、恢復快。范豐田[16]研究指出,對比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巨大子宮肌瘤選擇腹腔鏡手術治療可提升整體效果與安全性。
本文結果與蔡廣彥等[17]研究結果[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排氣時間(20.35±4.51)h、住院時間(4.42±1.24)d 均明顯短于參照組的(31.52±7.94)h、(7.99±2.46)d,術中出血量(86.33±12.42)ml 少于參照組的(102.02±28.74)ml,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低于參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巨大子宮肌瘤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能夠加速患者術后康復,是理想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