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杰
一同往日,藍天、白云、九月的秋風一起陪著我走入了三(7)班的教室。
看著學生張張明麗的笑臉,我會感覺一天的心情都很“晴朗無比”。慣例請同學們拿出默寫本,任務布置下去后,孩子們便專注地去默寫了。不知為什么,潛意識中,我總感覺今天三(7)班的教室與往常不大一樣。忽然一陣秋風擠窗而入,把一縷淡淡的清香送到了我身邊。我循著香味望過去,發(fā)現有一枝桂花靜靜地躺在“窗臺上”。淡淡的黃色,幽幽的清香,嬌小的姿態(tài),無法不讓人注意 。她注定了是我們今天教室了的一位尊貴的“客人”,語文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完成默寫收齊本子,同學們期待著我?guī)ьI他們進入到今天的新授課環(huán)節(jié)。我呢,因為窗臺上的那枝桂花早已分了我的心思,當然就沒有辦法和孩子們同步了。我悄悄地走到窗臺邊,對著“花”的主人顧嘉彥說:“小顧同學,能否把你的桂花借用一下?!辈挥脝?,我也猜得到花的主人就是顧嘉彥了,他對各種花的鐘愛我已耳聞。據聽說小顧曾因“折花”還被班主任“約談”過。聽我這么講小顧先是很吃驚,一定是擔心我這位語文老師也“借機教育”他一番。我微笑著,示意他放心,他方猶疑地點點頭。我拿起那枝桂花走到講臺前,小顧連同其他同學的目光則一直追著我,不明白我“葫蘆里將要賣的是什么藥”。我“狡猾”地看向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教室里多了一位‘客人’,我舉起了手中的桂花?!崩^續(xù)說道:“既然來者有意,我們聞者當然不能‘無心’,你們說是嗎?”學生們迫于老師的“顏面”,跟著點頭。我話鋒一轉道:“下面就請大家仔賞賞這桂花,然后寫上一段描寫桂花的文字,奉上我們的歡迎之情?!贝丝蹋⒆觽儾胚B忙驚呼:“老師!我們上當了!”即便知道了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想反悔為時已晚,他們也只好乖乖地拿起筆,做觀察與思考狀。我偷偷地瞥向小顧同學,他滿臉無奈,頗為滑稽,我則掩嘴竊笑……
平日里學生們的寫作,無論是寫人還是記事、繪景,他們的作文總會有各種問題。比如說每逢寫作時,他們都要絞盡腦汁,還是覺得無“內容”可寫。其實不是沒有東西可寫,而是他們少了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我們也常告訴孩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引導他們要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勤于積累。今天教室里發(fā)生的這一切不正是一個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契機嗎。新課標也提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寫作教學中破繭成蝶,進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今天教室里走來了掛花,那就帶領孩子一起賞賞桂花,明天教室里飛進了小鳥,我們就同孩子們一起聽聽鳥鳴,后天教室里飄來了清風,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感受一下微風拂面……密切結合學生的實際,挖掘學生的生活寶藏,方能開掘學生習作的“活水源頭”。
今天既然神助,我當然不會坐失到手的良機。學生們在看“風景”,我則在看“看風景的人”。我發(fā)現當任務指令足夠明確后,學生做一件事就真的會極為專注,平日里再平常不過的一枝桂花,今天似乎變得不一樣了。他們專注的神情,好似在告訴我今天他們筆下的桂花一定會“與眾不同”。觀察過后,孩子們開始寫作,我也穿梭在學生當中。有的孩子根本沒有關注到我,完全沉浸在寫作中;有的孩子見我在偷看,就用小手遮擋一下,用眼神告訴我一會再來欣賞其“大作”;有的孩子則大方的邀請,希望自己的佳作能得到老師的充分認可……我在巡視的過程中,感覺今天的這堂課真令人愉悅。今天的孩子好棒,今天的我好棒!接下來我用實物投影展示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
作品中有從形態(tài)方面展示的,例如:
“青綠的葉子上綴著點點金色如繁星一般的小花,花與葉的映襯相得益彰,在清風的微撫下散發(fā)出淡淡的幽香?!?/p>
“一朵朵淡黃色的花朵羞澀地藏在一片片綠葉之下,三五成群的抱成一團,好不歡樂?!?/p>
“綠色的葉子,襯托著中央那小巧的黃色花朵,整整一株,形似飛舞的蝴蝶,淡雅、清秀?!?/p>
“米粒大的淡黃色桂花,簇擁在綠葉中,那綠葉青翠欲滴。二者相應,好似巧奪天工的藝術品?!?/p>
有的是從氣味方面進行描摹的,例如:
“細細聞一下,可以聞出甜蜜的香味?!?/p>
“那淡淡的清香飄來,仿佛那陳年的老酒,僅僅是“香氣”就能醉人心脾。”
“我雖離得遠,但仍能聞到絲絲清香,愈向前靠攏,香味越濃郁,雖濃郁卻不艷俗,頗有幾分清雅佳人的味道?!?/p>
“淡黃色的小花一簇簇地躲在寬大的綠葉間,但無論怎么躲都無法阻擋他們散發(fā)出香味。俗話說:“金桂飄香十里,”那氣味聞起來甜絲絲的,就像嘴里吃了糖果般,甜味久久無法散去?!?/p>
有的是從修辭角度另辟蹊徑,讓人眼前為之一亮,例如:
“花與枝葉相映襯,瘦瘦小小讓人心生憐愛?!?/p>
“細細的枝條上,翠綠的葉子舒展開來,為金黃的花籽阻擋風雨?!?/p>
“這一株桂花撲鼻的香味,即使隔著幾千里也能聞到?!?/p>
“鵝黃色的小花點綴著青翠欲滴的綠葉,猶如夜空中的繁星點點?;m小,花香卻濃郁,這便是桂花?!?/p>
有的則調動了人的想象,例如:
“這束花有著像陽光一樣暖人心房的米黃色……聞著花香好似置身于一大片桂花林中?!?/p>
“桂花一粒一粒緊密地綴在枝丫上,可以想象著這個金秋他們將有說不完的悄悄話?!?/p>
……
特級教師凌宗偉老師的“遇物則誨,相機而教”的主張,我特別贊同。因為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作為主體學生的思維不是固化的,教學情境也是瞬息萬變的,那么教師就要利用好各種“偶發(fā)事件”,運用智慧,正向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如本次的語文課,我打破了自己原定的備課思路,在課堂教學中因那一枝小小的桂花的闖入,臨時讓“寫作片段”教學介入,用學生熟知而又喜愛的桂花,作為寫作教學的興趣支點,來幫助學生搭建寫作教學的橋梁,我挺為自己的做法感到“驕傲”。
過后,我把孩子們的片段結集成冊,我想每當桂花飄香的時節(jié),我和這幫孩子們一定會對那“花香滿堂”的語文課久久不能忘懷!
20335017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