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俠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對學科教育的促進,還是對課程改革內涵的豐富,無論是對素質教育的推動,還是對生命質量的提升,情感教育都起著無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如何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加以培養(yǎng)?
關鍵詞: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
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語文學習要 “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
一、注重文本朗讀,激發(fā)學生情感
“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F(xiàn)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體,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來的,因此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朗讀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也便于學生從個體角度深切體會文章的情感因素,所以,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除朗讀外,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其他閱讀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蘊。
朗讀是表達情感的途徑,情感的表達是朗讀的前提,因此說“三分詩,七分讀”。文章所蘊含的感情,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反復朗讀,才能讓學生體會出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內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課堂上老師不能僅僅停留于對文章字詞句及圖文的理解,索然乏味,而要多一點感情指導,只要通過教師示范讀和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就能體會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如《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語言美融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學時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氣新鮮,天空明朗”,“綠得無邊無際”,“綠油油的草原上飄動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師生自然陶醉于美麗的大草原。
二、深入咀嚼文本,引導體味情感。
讓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徹底地敞開心扉,坦誠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交流。這也正合新型的教師角色,即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學有樂趣,學得輕松?!抖枴ね辍ゑ橊勱牎分杏幸欢卧挘骸鞍职趾退v好價錢了。人卸煤,駱駝在吃草。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咀嚼的樣子: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tài)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睂W到這里,我引導詢問學生:文中的“我”看到了什么使“我”站穩(wěn)又“瞪眼”了?“我”又是如何描述眼前的場景的?請同學們好好想一下,好嗎?在鼓勵性語言當中,他們心靈放飛,主動地想問題,學得會輕松。當學生回答到:“那樣丑的臉,那樣的長牙,那樣安靜的態(tài)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蔽医又鴮W生的話,林海音小的時候對眼前有點意思的事或物會用怎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請同學們再好好想想好不好?這樣也就引導學生到寫作教學上:留心生活,多寫寫事物的細節(jié)之處。所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引導詢問學生:林海音對于一種事物現(xiàn)象是多么的……?學生會想到林海音是多么的認真。這話同時也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小孩那種“傻樣”就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讀者的眼前。這又是寫文章的技巧。接著再次引導詢問:“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從中我們又能看出林海音平時對待一些有趣畫面會怎么樣呢?以此引導學生認識到作家平時的細心。我們平時也該這樣,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引導詢問學生,以教師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平等地對待學生,他們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慢慢地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拓展延伸閱讀,加深體驗情感
語文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僅憑課本中的百十篇范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只能是杯水車薪。閱讀課文都是經(jīng)過編者精心挑選的佳作,許多課文給學生留下了言已盡而意未盡的“繞梁余音”。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能只局限于課文,應當在完成課文的教學目標后,引導學生穿越課文窗口,適當將思維放飛,向橫向拓展或縱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擴大知識視野,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學習了《精彩極了, 糟糕透了》可以向學生推薦閱讀《愛的教育》.讓學生體味文中小主人公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感受到崇高純真的人性之美,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最終我們的教育使愛在升華。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僅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能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學好語文及其它學科的基本保證。健全的人格比深厚的知識更為重要。情感教育是呼喚教育的情感回歸,是實現(xiàn)教育關懷人的本質。如果說知識教育讓人更加睿智,“情感”教育則讓人更加完整;如果說知識教育可以造就人,“情感”教育則可以拯救人。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更加要做好這一點,擔負起這一神圣的使命。
31975019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