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曉
4年前的2018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的表演,在“熊貓隊長”的帶領下,22名科技感十足的“輪滑少年”在黑暗中登場,用自身的光影與24個透明冰屏智能機器人共同演繹了冰球、冰壺等冬季體育項目,展示著中國美學與科技時尚。
這些“自帶光環(huán)”的熊貓與少年,身上穿的就是楚艷設計的服裝。
4年后,楚艷設計的服裝將再次亮相2022北京冬奧會——在12月31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元素的發(fā)布中,楚艷的“唐花飛雪”系列服飾入選成為頒獎禮服,將出現(xiàn)在冬奧會的頒獎儀式中。
與之前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的表演服相比,“唐花飛雪”顯得更民族和傳統(tǒng)。
這是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向全球公開征集的一次“命題作文”,楚艷從2020年11月就開始按照征集的要求準備“答卷”。
楚艷對冬奧頒獎服的命題理解為:“以服裝為載體、文化為內核,并且能表達出主辦國服裝服飾的文化特點,同時還要考慮作為冬季奧運會頒獎禮服的季節(jié)性、儀式慶典的特性,要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中國文化,在整個服裝材料和服裝工藝上,也要求能夠體現(xiàn)環(huán)保、可持續(xù)的理念。”
她帶領團隊提交了四份不同主題的設計方案效果圖,經(jīng)過一輪輪的淘汰,有三套方案進入初評的15套、15個系列當中,最終,組委會的服裝設計征集評審辦公室選中了“唐花飛雪”作為頒獎廣場的禮儀服。之后,又經(jīng)過一輪又一輪的修改,征集各位專家評審、奧組委的意見,不斷作出調整……歷時一年多,“唐花飛雪”的最終版在2021年和2022年之交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
“唐花飛雪”從中國傳統(tǒng)唐代織物中擷取靈感,提煉精簡寶相花紋樣,與同樣是中心放射狀對稱的雪花圖案組合,并結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核心圖形中的光線圖案,服裝造型的核心要素借鑒了中華服飾的經(jīng)典形制——漢唐以來服飾衣領最基本的交領右衽,整體結構造型簡潔時尚,展現(xiàn)了禮儀人員莊重大氣又青春活潑的當代審美意趣。
對于服飾上圖案的選擇,“唐代寶相花象征大國氣象,以開放的胸懷歡迎世界各國共同參與盛會;雪花圖案呼應冬奧會主題,表達對即將到來的冬季體育賽事取得圓滿成功的殷切期望”。
服裝的色彩主要采用了霞光紅、天霽藍、冰藍、瑞雪白四色,這四種顏色均選自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tǒng),將中國傳統(tǒng)色彩文化與冬奧精神結合,紅色體現(xiàn)運動激情、春節(jié)節(jié)慶氛圍,白色與深藍和淺藍的搭配則寓意純潔冰雪、未來與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女帽的設計。和以往一樣,楚艷總是不遺余力地“帶”上一些傳統(tǒng)的“好東西”。她在頒獎服帽子上采用了列入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傳統(tǒng)工藝——絨花,并邀請了北京絨花非遺傳承人蔡志偉親手制作?!坝镁康闹袊鴤鹘y(tǒng)手工技藝向世界展示中國工藝美學”。
冬奧會頒獎禮儀服發(fā)布之后,網(wǎng)絡上出現(xiàn)很多聲音,有人盛贊“真美”,也有人覺得有“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味道,不夠“中國”。
對于各方不同的聲音,楚艷認為很正常,首先,大眾對國家級活動中出現(xiàn)的服飾的評選機制不了解,包括對設計作品各種角度的條件限制和嚴格的要求不了解,容易對設計作品給出負面評價?!八_確實實是非常嚴格的命題作文,并不是普通的漂亮的日常服裝的設計所能承載的,需要符合文化、美學、功能、儀式感等多方面的要求?!?/p>
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大家會有自己內心的期待,或者說對到底什么能代表主辦國的服裝服飾文化特點,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p>
在她看來,大家對冬奧會的頒獎服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或者說是蒙古族服飾的感覺,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皩嶋H上,中華民族服飾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服飾文化的相容。尤其是在當代,我們很難說今天所要表達的中華服飾,是由某個民族單一的服飾特征表現(xiàn)出來的,它常常是多種民族服飾文化的融合。比如,我們今天看到的蒙古族很多服飾的廓形、圖案,也曾經(jīng)受到過漢族服飾文化的影響,它們本來就是同源的,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同根同源的美學特征?!?/p>
楚艷也認為,大眾的認知差異恰恰說明了今天中國設計師所面臨的問題——如何更準確地表達中國服飾美學的文化特征?
什么是中國服飾美學?怎樣去表達中國服飾美學?這是楚艷從研究生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1993年,楚艷考入北京服裝學院。和同時代的許多設計師一樣,楚艷接受的服裝教育和審美教育一直都受西方服裝設計的影響,從設計、畫效果圖開始,一直到裁剪縫紉,基本上所有的技法,包括設計的風格,都是在學習西方的時裝大牌,她也曾在強勢的西方服飾審美當中迷失,直到研究生時遇到了李克瑜老師。
李克瑜是中國第一部芭蕾舞劇《天鵝湖》的服裝設計師,為中國很多芭蕾舞劇、歌舞劇設計了中式的服飾或者民族服飾?!拔业膶熃?jīng)常說,一定要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靈感,一定要創(chuàng)新中式服裝設計!”畢業(yè)時,她提交了《東方風格服飾設計再創(chuàng)造》的碩士論文,從此走上了研究中式服裝、尋找中國美之路。
在尋找中國美的過程中,楚艷也一直在試圖打破不同維度的資源:古代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時尚。經(jīng)過一路的兜兜轉轉,最終又回到了起點,在看過世界的豐富多樣后,再次回來和屬于中國的文化基因對話,和屬于中國的審美精神對話。
“當我們回望歷史,回到盛世大唐,那個時候的長安其實就像今天的紐約和巴黎一樣,也是世界的時尚之都,也是引領著國際時尚潮流的策源地。我們看,唐人是何等的自信,他們梳著回鶻的發(fā)髻,用著絲路上傳來的胭脂,甚至穿著波斯紋樣的唐錦,整體看上去,大唐依舊是大唐!我們?yōu)槭裁椿ㄟ@么多時間和精力去復原這些,并不是說以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要穿成這樣,而是我們要一點一點地通過對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找到那份非常高級的對美的品味。在這個過程中,找回屬于我們中國的審美精神。說到底,總結一下就是六個字:知來處、明去處?!背G說。
“所謂‘知來處’就是一定要對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真正深入的理解和整理,對形制、制作工藝都要有正確的認知和了解,從色彩、紋樣、美學、文化意蘊的層面上,進行充分的品味與領悟。‘明去處’,就是在充分認知的基礎上,基于當代的生活和審美,從設計實踐的層面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p>
楚艷覺得,要真正做到“知來處,明去處”,既要具備對未來有前瞻和預判的能力,知道人類未來發(fā)展的大趨勢、國際的潮流變化,包括我們所處的當下,每天正在發(fā)生的不同的思想的激蕩和生活方式的更替,對新技術和新事物也要持有開放的態(tài)度。
“知來處,明去處”的理念,也被楚艷用在了設計2014年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上。由于2001年上海APEC會議選用了唐裝,很多人猜測這一次會不會用漢服?但楚艷考慮到,中國已與十幾年前不同,中國設計也正在剝離符號化,于是大膽地將幾千年中國服飾特征融會貫通進行了創(chuàng)新設計。她將自明清便有的立領對襟和在商周時期已出現(xiàn)的開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立領對開襟”,同時把中式連肩袖與西方立體裁剪相融,讓人耳目一新,也讓“新中式”服裝高調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中。
在楚艷看來,能否真正理解并演繹中國高級審美意趣,才是新中式服裝的法門所在?!靶轮惺椒b不一定要攜鳳挎龍帶牡丹,而應講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也不必動輒故宮紅、帝王黃,它沒有固定模式和統(tǒng)一規(guī)律,只要能傳達中式審美意趣便是某種成功,就比如,春來江水綠如藍也很中式?!?/p>
如今,新中式服裝正當紅。
小紅書《2022十大生活趨勢》顯示,新中式將接棒國潮成為2022年的小紅書時尚潮流;阿里媽媽聯(lián)合淘寶分享的《2022春夏女裝行業(yè)趨勢》也發(fā)現(xiàn)今年春夏女裝趨勢中,新中式等八大趨勢將備受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楚艷也在探索如何通過自己的設計讓更多年輕人能夠領略到傳統(tǒng)服飾文化之美,比如從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服飾的結構入手,同時加入更多的時尚元素,讓服飾能夠更方便穿脫,又適合當下的生活狀態(tài)。
她曾與著名文化綜藝節(jié)目《上新了·故宮》合作推出文創(chuàng)服飾,以《韓熙載夜宴圖》中宴樂的琵琶和笛子主題紋樣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出“天音”系列衛(wèi)衣。一經(jīng)推出,關鍵詞“故宮衛(wèi)衣”便登上微博熱搜,5小時內銷售額超200萬,認籌率達4020%。
2021年,她與故宮合作開發(fā)的國潮文創(chuàng)服飾上線銷售,入駐了位于故宮神武門的故宮文創(chuàng)服飾館。新的產(chǎn)品系列楚和天物、楚和覺色和楚和覺士也在這一年亮相,覆蓋了更多的生活場景和受眾人群。北京服裝學院還與保利·中絲集團聯(lián)合成立了新時代中國美研究院。楚艷有一個宏大的目標:希望未來能梳理出一套更為系統(tǒng)、準確、全面的,中國傳統(tǒng)服飾文化、服飾美學、服飾的傳統(tǒng)技藝等方面的美育培養(yǎng)知識體系構架,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美學最高級的部分,“不僅讓他們知道那些表面上可看到、可復制、可模仿的元素、圖形、符號,還要讓他們了解這些元素和符號背后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精神和中國美學精神?!?/p>
349850128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