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江蘇省啟東市南苑小學)
在全社會越來越重視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之下,小學音樂教學也越來越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小學音樂教學如何突破原有的思路,以使學生更好地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學習的品質,非常值得我們教師認真思考。小學音樂教學要走出傳統的讓學生跟在教師后面學知識的窠臼,就必須在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具體到課堂教學當中,就是將多種藝術形式的教育整合起來,以形成新的教學形態(tài)。比如說,可以基于跨學科教學的思路,利用音樂和舞蹈之間的密切關系,去促進學生綜合藝術素質的養(yǎng)成,從而為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谶@樣的思路,筆者嘗試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發(fā)“課前舞”,以此讓小學音樂教學的形式變得更加活潑,并且讓學生從中獲得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此筆者重點從三個方面,談談對此的認識思考與具體實踐。
所謂音樂課前舞,就是指通過音樂以及相應的節(jié)奏,再加上活力四射的手勢舞蹈,去構成一種音樂課開始之前的教學形態(tài)。課前舞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其主要是指手勢舞蹈。這種舞蹈形式操作簡便,不需要占用太多的空間,學生可以信手拈來;同時,其簡約而不簡單,在體現音樂和舞蹈元素的同時,能夠對學生進行很好的藝術熏陶,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親近音樂。
作為一種教學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課前舞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而認同這些意義,可以讓教師能夠對課前舞進行持續(xù)的關注與研究。筆者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經過梳理總結,認為其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一是可以真正拉近學生與學習之間的距離。今天的小學生由于有條件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興趣廣泛,多種多樣,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興趣在同一事物上。表現在課堂上就是盡管學生喜歡上課,但是對于學科知識本身卻不一定真正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利用音樂課前舞,可以很好地與小學生愛玩愛動的特點吻合起來,這樣一種基于小學生興趣的教學努力,可以讓學生對后面將要學習的學科知識形成較強的動機,同時也可以讓小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親近感,而根據“親其師,信其道”這一原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親近感,可以及時有效地化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障礙,從而拉近學生與學習之間的距離。
二是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愉悅感。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依賴于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要讓小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容易,基于學生認知特點的課前手勢舞蹈,可以讓學生迅速沉浸到音樂實踐的過程中,處于這一過程的小學生,對于音樂旋律的理解與節(jié)奏的把握會更加深刻,尤其是課前舞當中有著豐富的舞蹈動作,因此學生的行為、思維、情感、創(chuàng)造、探究等,也可以進入良好的狀態(tài),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時候高效地參與,而這一切都是以學習愉悅感作為前提的。
上述兩點意義,實際上也就認同了課前舞的實際價值。那么在具體的實踐當中,就需要開動腦筋,努力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需要、能夠促進學生認知發(fā)展
的課前舞。
實踐中的課前舞,要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加上樂音豐富、節(jié)奏明快的內涵,然后用手勢舞蹈表現出來,最終的目的則是開啟學科學習的美好空間。在現代化的教育目標背景下,要通過課前舞來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首先要求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個體特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其次還要開發(fā)適應學生學習的課前舞蹈內容,以切實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藝術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期中期,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倦怠心理,我設計了一個以“悅”為主題的課前舞。這個課前舞在創(chuàng)編的時候,更多地選擇了最具活力和現代特色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之所以這么選擇,是因為在對學生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當前的小學生對于節(jié)奏感強且比較流行的音樂非常感興趣。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常常會哼唱著這些音樂。有時候還會幾個小伙伴聚在一起去演繹這些音樂。既然有著這樣的經驗基礎以及興趣偏好,那么選擇這樣一種現代音樂,作為課前舞的背景音樂就非常合適,
在選定了音樂之后,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去設計手勢舞的動作。我在這里借鑒了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愛心舞蹈、街舞、霹靂舞等多種舞蹈形式中的元素,然后創(chuàng)編成適合小學生表演的課前舞。在教授學生這些課前舞動作的時候,我發(fā)現學生的學習表現與教學預期完全一致。由于課前舞時間本來就不長,動作與音樂又能配合得恰到好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非???。當學生在課前完成這一舞蹈動作的時候,整個氛圍非常理想。學生一邊傾聽,一邊配合音樂表演著課前舞,動作整齊劃一,而且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投入狀態(tài),以及臉上洋溢出來的笑容,都從中表明了這一課前舞的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一段時間內的持續(xù)努力,學生的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學生不僅在后續(xù)的課堂學習中表現出了很好的樣態(tài),而且可持續(xù)性非常強,有效地化解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倦怠心理。
音樂課前舞的核心是音樂和舞蹈,其指向又不僅僅只是音樂和舞蹈,這在客觀上使得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文化學科的學習形成了緊密的聯系關系。要研究小學音樂課前舞,肯定離不開對音樂的研究。眾所周知,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學會演唱歌曲,而且要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的美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音樂。與此同時,在音樂課堂中加入舞蹈律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并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也就能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緩解繁重的課業(yè)負擔,進而培養(yǎng)具有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的人才,當然也能夠讓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得到更多的空間。
認真總結音樂課前舞,可以發(fā)現其價值確實是豐富的。就拿上面的例子當中提到的“悅”主題課前舞來說,選擇相應的音樂與動作,實際上就是通過“悅的刺激”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激發(fā)自身學習的興趣;而根據節(jié)奏、旋律編創(chuàng)出的符合學生理解和喜好的舞蹈動作,則是在“悅的感悟”中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在探究情境中保持求知的興趣;此外,在舞蹈中加入的合作環(huán)節(jié)和學生自創(chuàng)部分,實際上就是在“悅的創(chuàng)造”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拓展學習的廣度。
認真體會小學音樂課前舞的實踐,可以發(fā)現其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其借助于生動活潑的形式、豐富有趣的內涵,有效化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倦怠心理,從而讓學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