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又天
(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學 232000)
在新形勢下,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的最新內容.主要闡述了應該使用什么樣的教育形式,主要培養(yǎng)的目的,進而使學生達到什么樣的標準,這也都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之一.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學學生基礎的物理知識、概念,或者是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物理思考模式、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發(fā)展進行培養(yǎng)和教育,幫助學生可以學會獨立學習.對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形式,以核心素養(yǎng)為前提,探究高效物理教學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加以培養(yǎng),使其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能夠得到綜合且全面的發(fā)展.
當前我國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已經有很多教師產生了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意識,以便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全面發(fā)展.而高中物理學科本身是一門理論性且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整個教學內容都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和嚴密性,物理的定義非常精準而簡潔,但對于學生而言卻比較抽象化,很難將其理解透徹,只有使用邏輯思維才能將比較系統(tǒng)的物理知識加以解決.對此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物理時都很難做到真正融入進去,對于物理的興趣也非常淺,再加上大多數物理教師很難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整個教學形式就顯得非常單一,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對物理知識產生共鳴.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課下也會有大量的物理作業(yè),這在無形之中又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比較嚴重的抵觸心理.再以教師為視角而言,即使教師會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轉換教學理念,順應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但還是會受到學生心理的一些影響,進而導致教學結果并不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應,加上教師更傾向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因此很難顧及到學生的真正體會和感受.
一般情況下,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由概念出發(fā),讓學生學習相關規(guī)律,并對定理知識進行探究,從而創(chuàng)建良好的認知模型,通過設計實驗、分析論證以及評估交流等各項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完整的了解所學知識.以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為學生建立高效物理課堂,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物理這一學科的本質,進一步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
教師要合理的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保證學生大腦處于活躍狀態(tài),讓他們能夠主動鉆研物理知識.以核心素養(yǎng)為前提,打造全新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思考時間和空間,進而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以便不斷強化學生的物理知識綜合使用能力,讓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奇妙之處,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在新時代背景下,當前社會正經歷著一個創(chuàng)新的嶄新階段,物理自身具備的強大應用特征不斷推動著物理學科的前進和發(fā)展,并能與不同學科融合,同時也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得以長遠發(fā)展,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突破灌輸者這一身份,引導學生從多元化角度進行物理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實現更好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還能進一步拓展物理這一學科的探究范圍.
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時,最主要的內容并不是讓學生了解和應用最基礎的物理知識,而是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物理思維進行科學培養(yǎng),并使學生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注意問題是否科學并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同時,還要保證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難度比較適中,不能太簡單以免學生失去研究的興趣,還要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可以通過問題得到提升.
比如,在學習“重力勢能”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月球與地球上的引力相差比較大,當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在同一高度中分別向兩個星球下落,此時兩個物體的重力勢能是否一樣?當教師拋出這個問題時,要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接著學生就會使用已掌握的知識內容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以問題引導的方式,可以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進行很好的啟發(fā).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也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
在整個高中物理的學習階段,學生的態(tài)度和學習的責任感十分重要.尤其在面對物理實驗時,學生不能產生半點馬虎,教師應該將實際生活引入物理知識教學之中.一方面,在物理教學中引入實際的生活案例可以整體提升物理課堂的真實性和生動性,幫助學生了解到物理知識可以運用到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將一些物理實驗的研究結果反饋在生活中時,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時,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的元素與書本知識進行結合,并通過舉例和比較讓學生認識到圓周運動.比如:我們坐火車或者汽車時,它們轉彎的過程算不算圓周運動?當它們在完成轉彎這個動作時,給他們提供的向心力又屬于什么力?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進行分析,并將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掌握的知識對其仔細分析和研究.當火車轉彎時,受力的車輪屬于哪一部分,進而找出向心力的來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簡單的對比,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專業(yè)的物理知識,進而對學生的安全意識進行培養(yǎng).
在準備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包括在確定一些物理知識時,一般都需要團隊的合作才能夠完成,并得出最終的實驗結果.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全面掌握學生之間的實際能力,再合理對學生進行劃分,并在課堂中,為每個小組帶來比較具體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開展實驗的學習.最后,教師再仔細觀察學生的實驗過程,認真分析實驗結果,并與學生得出共同實驗結論,以便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得到應有的培養(yǎng).
比如,在學習“力的合成”時,教師就要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位置.并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分為5人,再對他們布置任務:一只手和兩只手提起相同重物的區(qū)別在于哪?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力會產生什么變化?當教師在提出該問題之后,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探究,并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分力與合力的大小,再通過實驗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最終得出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為了保證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質量,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必須要主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不僅僅只是理解物理概念或者是背記公式,還要能夠獨立將物理概念運用到實踐過程之中,以此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強化和培養(yǎng).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與機械能守恒定律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呈現一段與機械守恒知識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借助視頻的方式,對定律進行初步認識和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但視頻教學這一方式并不十分完善,所以教師還要通過課堂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這一內容進行學習,通過學習讓學生在實際解題之中使用所掌握的知識.另外,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實際解題情況,及時掌握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有一些問題,以便展開針對性教學,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合作探究屬于一個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這一教學模式,可以對學生的問題分析、思考以及解決等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這個合作過程中,全面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對提高學習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比如,在學習力的分解時,這一內容學生在初中時就有所接觸,并且在本節(jié)前期教學的鋪墊下,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力的分解定義和基礎方法.為了實現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其真正使用力的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輛小汽車在大橋斜面上爬行的圖像,讓學生結合力的分解基礎,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汽車受到的不同力進行感受,并繪制出力的分解示意圖.
隨著新課改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下,核心素養(yǎng)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了當前的首要目標.高中也是學生的關鍵時期,高中階段的學生即將面臨高考,以便進入更高的學府.大多數人眼里的高中就是一個提升分數的階段,以分數來區(qū)分學生之間的好壞,什么都以分數為主.但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只為了分數而開展的活動,它的存在是為了能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內容,對此,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師都要采用好的教學形式來教學,并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