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引】朱棣文出生在一個科學家家庭,他的父兄輩中至少有12 位頂級大學的博士或教授。但是少年的他甚至有點離經(jīng)叛道,讀幼兒園時他燒壞了家里用餐的塑料桌子,中學時期曾經(jīng)輟學兩個月,大學去了離家不遠的相對平凡的羅切斯特大學。真正的改變發(fā)生在他的大學時期。大學時的他興趣廣泛,并且有一股“釘子”精神,善于實干和鉆研,還找到了自己熱愛的專業(yè)。博士畢業(yè)后,朱棣文在斯坦福大學執(zhí)教,1987 年到1992 年間,他在斯坦福大學實驗室制造出了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減慢原子速度。因此他被譽為“能抓住原子”的人,同時憑借這項創(chuàng)舉,獲得了1997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說服一些大企業(yè)捐資,在斯坦福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個Bio-X 實驗室;他還創(chuàng)建了精密測量實驗室、玻色-愛因斯坦實驗室等世界頂級物理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中,一批又一批科學新秀在他的指導下成長起來。朱棣文支持對可替代能源與核能的研究,并認為必須用它們來替代現(xiàn)有的化石燃料,以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在奧巴馬的提名和支持下,朱棣文成功就任奧巴馬政府能源部部長一職。
在哈佛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他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他希望學生們能夠不忘感恩;不局限于眼前的小利,而是與他人合作共贏;找到人生的興趣,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回報社會,做有意義的事。他的成功源于心中的那份堅守和努力。他說:“在一生中,你必須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帶著你的熱情去迎戰(zhàn),不輕易放棄。”
【作者簡介】朱棣文,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畢業(yè)于羅切斯特大學,美國華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76 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1978 年擔任美國物理學會理事。1987 年獲布洛依達獎。1992 年擔任美國藝術(shù)和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