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賢
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研究
李賢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魯家溝中心小學,甘肅定西743025)
英語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內容,簡單來說如果學生在詞匯量上的掌握不足,會影響著英語知識的學習。現(xiàn)階段英語學習的內容主要是以文章進行教學的,讓學生在文章中了解英語詞匯的運用,這樣的教學也就意味著學生需要掌握足夠的英語詞匯量。
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教學目標;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yǎng)教學情景簡單來說就是語言環(huán)境,是人在對話時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和具體狀態(tài)。目前的語境簡單可以分為人工語境和自然語境兩種語言環(huán)境。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教師為學生營造的人工語境,也是圍繞著特定的情景和主題進行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情景教學是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方式。采用核心素養(yǎng)教學情景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效率,還能有效地維持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讓英語教學能夠有序地進行。此外核心素養(yǎng)教學情景還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壓力,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人們在進行交談的過程中都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下需要將具體的主題環(huán)境作為英語詞匯學習的媒介,也是人們交談的環(huán)境載體。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進行英語詞匯的學習,才能讓學生全面地了解英語詞匯的含義,也能讓學生全面地對詞匯進行了解和掌握。例如,hang這個詞,這是一個較簡單的詞匯,通常的情況下表示懸掛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語境之中也會有不同的意思。hang about,就有“閑逛”的意思,而hang on就是“堅持”的意思。因此英語詞匯的學習不能夠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意思上,還需要教師深層次地進行教學,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在不同的語境中詞匯的不同應用和不同的含義。根據這樣的情景讓學生進行教學,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養(yǎng)教學情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詞匯的靈活運用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英語詞匯,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在英語詞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根據課本后的詞匯表,讓學生按照詞匯表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過于單一。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先了解英語詞匯的發(fā)音,讓學生能夠精準地將單詞讀出來,隨后教師結合詞匯的意思進行講解,按部就班地進行著英語詞匯的教學,最后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單詞的背誦。這樣的教學方式其實就是將詞匯從閱讀原文中摘取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詞匯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陷入一個誤區(qū),學生很難將學習的詞匯靈活地進行運用,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也不斷下降,最終讓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經常擔心學生的詞匯量掌握不足,擔心學生不能很好地對講解的英語詞匯進行理解。因此教師會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對詞匯的深入講解中,這樣的講解會浪費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導致教學進度緩慢,學生對詞匯的應用能力也較差。實際上,過于深入地對英語詞匯進行講解,學生容易出現(xiàn)記憶混亂的情況,讓學生更加不能對英語詞匯進行了解和掌握,學生也很難將詞匯準確地應用起來。
支撐學生進行學習的是興趣,如果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沒有足夠的興趣,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厭煩的心理。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較枯燥也是十分無聊的過程,當教師對英語詞匯反復研究、反復琢磨的時候,學生就會陷入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中。在這個循環(huán)的過程中教師沒有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而言。很多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知識的講授上,而忽略了綜合素養(yǎng)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師偏重于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英語單詞、語法以及句型等,卻沒有將英語的歷史文化進程以及文化背景傳遞給學生,從而導致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雖然一部分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勉強記住所學內容,但往往也只是用來應付考試,難以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更不了解英語文化的深層內涵,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普遍習慣于用題海戰(zhàn)術使學生們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與鞏固,一味地讓學生們多聽、多寫、多練習。尤其是在即將考試前,更會著重用大量的聽力測驗題與英語閱讀理解習題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巨大,久而久之容易對英語學科產生厭學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充分發(fā)揮,無法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們布置的任務普遍為書寫任務,從而導致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差,很難真正與外國友人進行順利、流暢的口頭交流,進而出現(xiàn)了“啞巴英語”的不良現(xiàn)象,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作用下,一些新穎的、先進的教學手段逐漸被引用到各個階段的各個學科中。然而,還有很多高中英語教師習慣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活動,甚至認為這些花哨的教學手段既會耽誤教學時間,可能導致教學任務無法按時完成,又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保障教學效率與質量。在這種錯誤的觀念下,導致教師的教學手段落后、乏味,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只是普通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本身教學經驗不足,缺乏足夠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就不足,更難以起到培養(yǎng)學生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對涉及英語文化背景的內容只會一語帶過,沒有對此進行深入挖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英語素養(yǎng)。
在高中的英語教學中,每一個單元都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進行教學的。教師需要根據單元教學的具體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英語情境,在這個情境之中進行英語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夠讓學生在情境之中掌握英語詞匯的應用。
1)部分街道名稱標注不清。如創(chuàng)新街和創(chuàng)業(yè)街,兩條街的地理位置接近,老百姓極易混淆。個別街道名稱后來經過更名,而更名后的街道名稱反而給老百姓帶來記憶上的混亂。如北宮街的其中一段在2014年更名為通亭街,新、老北宮街沒有實現(xiàn)實際的對接,給老百姓出行帶來一定困擾。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展開英語的辯論會,讓學生在課堂之上根據教學的內容進行辯論,根據一個特定的主題進行交流和辯論。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還能夠加強學生在實際情況中對英語的應用。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情景游戲。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Unit3 My friends這一課時,內容就是關于“我的朋友們”,教師讓學生把課上學到的描述朋友的詞匯用英語故事形式表達出來,通過對于朋友特點的描述讓大家猜一猜是班級里的哪一位。這種簡單的情景語境教學方法,使課堂氛圍更輕松、學生注意力更集中,還大大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
英語是一種語言文化,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縮短文化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文化的傳播和教育。如果學生對英語文化掌握的不夠全面,不僅影響著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狀況,還會影響學生對英語的掌握能力。因此教師進行英語詞匯的教學時,也可以將漢語與英語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分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加強學生對英語詞匯的了解和掌握。
語言簡單來說就是學生通過交流和溝通進行知識的碰撞。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分析和判斷進行英語詞匯的猜測,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程度也會更深,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存在的時間更長。在語言語境的教學中,英語詞匯中包含著許多的同義詞、反義詞、近義詞,在語境中還有對比、翻譯、解釋等。這些語境的線索都可以幫助學生對特定的詞匯進行揣摩,加強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和運用程度。
本文的主旨為深入探究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應用英語,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以文獻探究為理論基礎,通過本文分析可知應從充分挖掘語言中的文化內涵、利用課外教學資源開拓學生的視野,利用英語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等幾方面入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促進高中英語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英語教學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效率與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已經成為當前高中英語教師普遍關注的重點課題。本文對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點策略,對于提高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語言承載著文化的內涵,與文化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要想掌握一門語言,必須要先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而想要充分理解其文化內涵,就必須要了解其語言。由于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語言中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將語言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進行深入把握與內化。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三英語選修10中關于Nothing Ventured,nothing gained這一單元時,在“Becoming too hot hot led to sweating and this could freeze very quickly.”這個句子中,“freeze”有“凍結、結冰”的意思,但實際上“freeze”還有“不許動、站住”等含義。如,美國的警察在進行執(zhí)法時就會常常使用“freeze”這個單詞對違法者進行喊話。
因此,教師在對語言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時,應該將其與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從而突破文化的局限性,使學生能夠充分掌握中外文化差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助于學生的學以致用。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對教材中的語言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養(yǎng)成閱讀課外經典名著的好習慣,從而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加強對英語文化背景的感知,并對優(yōu)秀的外國文學、文化產生認同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化內涵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三英語選修10中,關于Enjoying novels這一單元時,其中涉及了很多英美的早期文學大家,如簡·奧斯?。↗ane Austen)和她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其實,簡·奧斯汀除了這部世界名著外,還創(chuàng)作了多部關于平等、尊重以及自由的文學作品,其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上的各種變化,以及對各個階層的影響。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對這些文學家的經典著作進行深入閱讀,能夠使學生更深入了解英美文學的精髓以及其作品中蘊含的社會意義。文學是文化中的關鍵一環(huán),對文化習慣與社會現(xiàn)象均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閱讀習慣,既能夠豐富教學資源,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內涵的理解與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可以在英語課外活動中滲透綜合素養(yǎng),從而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實踐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小品劇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學生要完成小品劇的演繹,必需要對臺詞進行深入理解,充分明白其表達的正確含義后,才能在表演時將表情與語氣、語調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此外,小品劇的表演過程也是學生在體驗不同文化習俗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在模擬真實的情境中深刻體會語言的文化魅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诖?,本文提出了幾點相應的策略:充分挖掘語言中的文化內涵、利用課外教學資源開拓學生的視野、利用英語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等。
綜上所述,在現(xiàn)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地運用核心素養(yǎng)教學情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英語詞匯的意思,從而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高中英語教師需要憑借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綜合地運用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以及語言語境等教學的方式,將核心素養(yǎng)教學情景與英語詞匯進行科學化、合理化地結合,加強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也讓學生更夠更好地掌握英語詞匯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
[1] 向懷坤.探究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跨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閱讀教學的指導策略——通過分析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J].科學咨詢,2019(037):163.
[2] 王曉明.高中英語教材文本閱讀教學中跨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踐路徑[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19(010):55-58.
G718.2
A
1002-7661(2022)12-0111-03